“我为你好”,“我不需要”

2016-03-07 20:32李依凡
大学生 2016年4期
关键词:缺德盲人摸象剪裁

李依凡

爱迪生名言: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被删的下半句:

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近日,有很多名言的后半句被发掘了出来,

其中很多都对其原意有了颠覆性的解读,

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当我看到这些名言的真实面目时,

一种失望与愤怒不禁在我心中生起。

诚然,这些肆意剪裁的人们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本着“我为你好”的目的痛下杀手,对此行径我只想说一声——“我不需要”。

于我而言,这断章取义的阉割本身已有两宗罪——“失真”与“缺德”。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剪裁,将原意整得面目全非是为失真;慕于爱迪生和孔子等大家的影响力,空借其名而擅篡其意,是为“缺德”。

试想,那些正在被爱迪生以汗水激励着的、正在朝卢梭口中所说的自由奋斗着的、以及那些正在恪守圣人教诲三思而后行的人,你从背后拍拍他们的肩膀,把这些名言的原意拿给他们去看……无需再,斯可矣!

以上幽默的假设是整句名言被还原出来对那些对所谓“名句”笃信不疑之人的影响,但这同时也是裁剪者挥刀而下的因由所在,他们并不希望由于名人的真实思想阻碍了人们去辛勤努力,去渴望自由,而三思后行。对于他们最初的本意,还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然而我真心不认可这种直截了当一刀切的做法。当年的明太祖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曾将《孟子》一书修改得面目全非。当年之事与现今之境相比较,哪怕如今这些人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又何异一种于变相的,逐步的曲解之术呢?

拿去碍眼的,摘掉志怪的,放眼望去尽是灿烂可人的。这便是为何同学在课堂上闻听某些言论时便觉滑稽而哄堂大笑的原因了。当人们为真相,或是一种更为客观真实的论证所信服时,那些被支离扭曲的理论便只会成为一个个笑柄。

为何不可以辩证讨论的方式来得出最终的看法呢?再者说来,使人们一开始便接触到爱迪生完整的那句话,是会令我们从此一蹶不振,还是会让我们在一根筋努力的背后更注意到一些思维方法以及对灵感的重视;直接了解卢梭心中对自由的理解,是会让人从此放弃自由,还是会让人们在追求自由之前对自由有更深的思考,懂得自由的绝对与相对之分;同理,闻得“斯可矣”之时,我们真的会自此任性蛮干,还是会明白谨慎和效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呢?难道一定要以断章取义的方法来教育后人,在他们眼前挡上一块梦幻的幕布,待到这布被撕开,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在盲人摸象,进而不得不重新进行一次痛苦的价值判断么?

切莫这样对我好,我可真的不需要。

猜你喜欢
缺德盲人摸象剪裁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卷叶象甲
NEWS in brief
盲人摸象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论报纸图片编辑如何巧“剪裁”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
盲人摸象
周末赚钱是“缺德”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