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玉
[摘要]2013年柳来河(即柳州、来宾、河池三市)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式启动,目前对于柳来河城市群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根据目前柳来河三市发展的状况,初步分析了柳来河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对柳来河三市产业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柳来河;产业一体化;可行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8032
1柳来河产业一体化的意义
11实现柳来河三市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2013年,随着《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柳来河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式启动。柳来河三市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方面各有特点与优势。从各自发展和柳来河整体发展来看,柳来河三市尚处于一体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来宾与河池位居广西14个地级市发展末端,二市富集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矿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所以发展工业不仅会带动来宾与河池自身建设的发展,而且是实现柳来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柳州工业虽位居全省前列,但柳州工业发展受能源、土地、劳动力制约日益显现,需要外部予以支持。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促使三市资源共享,尤其是产业方面取长补短,科学配置,推动资源和产业获得更高效的利用,进而收到互利共赢效果。
12助推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联动发展
“两区一带”指的是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是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战略。其中,柳州市与来宾市位于西江经济带,河池市位于桂西资源富集区。“两区一带”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柳来河三市虽处于两个不同的经济带,但从地理位置上看,都属于西江的上游,三市比邻,资源、信息以及人力流动频繁。所以,柳来河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西江经济带以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联动发展。
13有助于广西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两个建成”的目标是广西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从目前广西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来宾、河池在广西尚属落后地区,发展排名处于后列,柳州在广西是发达地区。在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过程中,柳州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责任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周边落后地区实施帮扶与反哺,所以只有来宾、河池加快发展,尽快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柳来河三市共同富裕,才有助于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因此,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会大大加快广西“两个建成”目标实现的步伐。
2柳来河产业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21已经具备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规模
2013年,柳来河三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9324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89%,一直以来,柳来河工业总产值占广西的比重超过1/4(见下表);柳来河区域的工业化率已经达到50%,比广西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这是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由上表可知,柳来河三市的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260908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493248亿元,增长了89个百分点,而整个广西省的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86999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378亿元,仅增长了653个百分点,并且在整个广西工业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柳来河三市的工业总产值始终在广西保持1/4以上的份额。由此可见,柳来河三市工业的发展以及增长势头保持着优势地位。
22一体化发展的火车头和核心已经形成
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龙头与主体,工业发展平稳、快速,已经拥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可以成为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的龙头。2013年,柳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01418亿元,相比于2009年的201519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翻了近一倍,工业规模继续位于广西14个市的第一位,柳州工业继续占广西工业的1/5。柳州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在广西处于龙头地位,规模最大。柳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工业、医药与生物工业等在广西也处于发展前列。这种背景下,实施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可以使三市发展收到更大的乘数效应。
23柳来河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实现联网联营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区域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硬件。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一体化发展高度正相关,其中道路最为基础。区域内部道路种类越多、等级越高、联网联营程度越高及交通运输种类越多,区域就越容易实施一体化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与改造,柳来河区域已经形成以柳州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较好等级、初步实现联网联营的道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东承西进、南下北上的区域性交通能力。目前,柳来河所构建“三角经济圈”交通网络(以柳州市为核心,来宾、宜州(金城江)为节点,三市互联互通、快速循环的1小时综合交通网络。)对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形成一定支撑,实施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
24柳来河的资源禀赋存在很强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柳州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重镇和中心,在资源禀赋上,柳州在技术、管理、资本上都强过来宾、河池,处于相对丰裕状态,具有比较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柳州市一直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在广西工业中占1/5以上的份额。目前,柳州是广西14个地级市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柳州市这种独特的条件,不仅造就柳州在工业及相关产业上拥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和管理领先优势,而且还有更强大的资本优势。来宾、河池都是2002年通过撤地设市方式组建的新兴地级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长期滞后。受工业和城镇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制约,来宾、河池在技术、管理、资本方面不仅明显地逊于柳州,而且在广西也处于后列。但是,来宾、河池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矿产等方面则比较丰裕,拥有比较优势。柳州、来宾、河池三市这种差异性互补性鲜明的资源禀赋结构,十分有利于推动三市工业一体化发展。
25柳来河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柳州在汽车、机械与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拥有整体优势。汽车、机械与装备制造、化工、电子信息作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也是来宾、河池想要发展的产业,但柳州不仅产业规模比来宾、河池更大,而且产业发展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柳州掌握着更多更领先的产业核心技术。柳州的这些产业优势正是来宾、河池市所需要的。
来宾在煤电生产、制糖、锰铁合金生产、铝加工等拥有优势。来宾是广西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电力和煤的供应能力在广西处于前列,除了可以满足自身需要,还有剩余向柳州供应。另外,来宾是广西第二大制糖及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锰铁矿生产基地,规模经济效果优于柳州、河池。来宾的铝产业是柳州汽车、机械与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上游产业或集群产业。
河池在有色金属、水电、生物质化工、茧丝绸等产业拥有优势。河池是广西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之一,是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示范基地,河池的有色金属产业是柳州市汽车、机械与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上游产业与集群产业。河池还是广西最大的水电生产基地,电力供给能力大大超过当地需求,富余的电力正是柳州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3柳来河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柳来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柳来河的运输交通设施已经初步实现了联网联营,但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符合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要求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其中主要表现在,柳来河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没有形成比较均衡的联网与衔接,柳河之间的高速铁路还没有建成,柳河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密度明显低于柳来之间的区域,高速公路与传统铁路目前仍是柳州与河池之间的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柳来河三市之间的供电网络布局与输送能力还无法满足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一些产业园区的电网与变电站建设滞后明显。
32柳州辐射带动能力还没有表现出来
虽然柳州是桂中工业的龙头城市,在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中,柳州市需要发挥主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及领导来宾与河池共同发展。但是依现阶段的状态来看,柳州对来宾、河池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溢出效应还不够明显,柳州的集聚效应强过对来宾、河池的扩散与辐射效应,尚未形成柳州工业中心带动、来宾河池次工业中心联动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格局。
33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机制是确保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三市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不同,以致各有不同的发展诉求,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三市发展诉求的差异及协调会直接影响到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愿望与机制的有效形成。由于以前三市社会经济生活同城化主要是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结果,以致三市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不足与局限性。如区域产业之间重竞争轻合作,重视价格竞争轻视非价格竞争,产业发展趋同化、同质化严重,政府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调节作用缺乏稳定性等,这些制约柳来河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一直存在。只要机制还存在着这些缺陷,三市产业协调发展就无法成为常态,就不可能形成优势互补、衔接配套的跨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分工体系,区域产业整体优势就不可能形成。
4结论
目前柳来河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各种制约因素,本文根据目前发展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上述三大制约因素。
首先,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在已经可以确保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下,同一因素的分析。联网联营的柳来河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可以为柳来河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完善主要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水平高低。
其次,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其辐射带动能力和效应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并不等于柳州没有起到龙头作用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政策的推动、体制机制的建立等会影响到柳州能否真正起区域性龙头作用。
最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建立是影响三市一体化发展、柳州能否起到龙头作用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只要建立健全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三市一体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就会减少一个、正面因素就会相应多一个。
参考文献:
[1]广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EB/OL].广西新闻网,2013-1-18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柳州市统计局柳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来宾市统计局来宾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河池市统计局河池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6]河池市统计局2013年柳州、来宾、河池、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