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Xu
12月,我用了5天时间自驾NC500,从苏格兰高地首府因费内斯(Inverness)出发,由南至北,由西至东,最终返回因费内斯,全程约500英里(800多公里)。
在我看来,这条线路最大的魅力是地貌的千变万化。西海岸美丽的西罗斯(Wester Ross)山区,多湖多山,有白色的海滩。北海岸的萨瑟兰(Sutherland)区分为西北萨瑟兰和东萨瑟兰两部分,西北萨瑟兰地势平坦,可以看到30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地貌和一座座孤零零、有棱角的山;东萨瑟兰则相对雅致,有童话般的古堡。到了东北角的凯斯尼斯(Caithness),意味着离陆地尽头不远了,英国大陆最北端的邓尼特角(Dunnet Head)、东北角的邓肯斯比角(Duncansby-Head),都有维京人留下的文化遗址。一拐弯进入东海岸,面朝北海,感觉古典而浪漫,好几个著名的冷水渔港和世界著名的威士忌酿造厂都分布于此。
其实,我已经在苏格兰高地生活了十几年,但这样一圈跑下来,依然感到震撼。
NC500的起始点因费内斯,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和唯一的城市,汇集了高地人口的四分之一,也不过七万人。这里以尼斯湖怪兽和英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堡之一因弗内斯城堡而闻名。
从因费内斯一路往西,秀丽的田园慢慢变为荒凉的火山和上世纪冰川挤压形成的特殊地貌。海滨小村阿普克罗斯(Applecross)是值得停留的第一站,也是一个远离喧嚣的桃源之地。它位于高山和著名的天空岛(Isle of Skye)之间,仅有两条公路可达,我走的这条路要翻越一座山,山路艰险,不到3英里(约4.8公里)的距离,海拔爬升超过2000英尺(约609米),需要随时应对路况挑战和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的苏格兰野鹿,不过沿途都是最经典的高地风光。
阿普克罗斯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只有几百户居民,有一家米其林推荐的Applecross Inn酒馆,据说名列苏格兰的十大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店之一。不过,酒馆距离渔港只有一步之遥,它的海鲜餐远比炸鱼薯条更加有名。
傍晚,整个大地像是醉倒在海边的日落中,酒馆生意繁忙,村里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热烈交谈,气氛暖融融的。当地特产的Applecross Langousine龙虾,比一般的大龙虾更为鲜甜,新鲜捕捞的西海岸小龙虾,配粉红气泡葡萄酒也很不错。海边日落的氛围正适合畅饮,我喝了个痛快,顶着头灯摇摇晃晃地走出酒馆。当晚,就在小村的河边扎营,听着河水缓缓流过,月光下,清澈的河水闪耀着银色的光芒。
从阿普克罗斯一路北上到希尔代格(Shieldaig),是NC500的精华路段之一。这段路是单行道,还要不时给高地牛、高地羊让道。在这里,人与动物、自然仿佛是一体。
托里登(Torridon)有典型的冰川腐蚀地貌,1951年被列为英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户外登山者的朝圣之地。
在苏格兰高地,超过3000英尺(914米)的独立山峰被称为“门罗山峰”(Munro),名称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登山家休·门罗爵士(Sir Hugh Munro),是他首先在地图上标定了苏格兰境内77座海拔高于3000英尺的山峰。根据2012年修订的数字,苏格兰高地一共有282座门罗山峰,其中,位于托里登的Liathach、BeinnAlligin等,海拔都在3500英尺(约1066米)左右,在英国就算是“高峰”了。
当地的第一批专业登山探险爱好者一般都是贵族出身,冬季在托里登训练,夏天去攀登阿尔卑斯山。如今,翻开阿尔卑斯山的简介,常能见到这样的描述:此峰由英国人某某在18某某年首次攀登。直到今天,户外徒步爱好者仍以登过托里登诸峰为骄傲。
悠湖(Lochewe)是一个天然的深海湖,也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军港,其特殊的地形具备很好的掩护作用,被用来保护运送船只,支援苏联对德作战。1941年到1942年,盟军的101个防空团和379个炮台在这里长期停留,虽然防空警报时常响起,但这里从未受到袭击。
悠湖附近的格鲁伊纳岛(Gruinard),“二战”时曾是英国的炭疽杆菌试验地,1942年,由于担忧战争会演变成生化武器的对抗,英国国防科技的科学家们决定在人迹罕至的格鲁伊纳岛进行军事试验。他们把60只绵羊送进岛内,从空中散播炭疽杆菌,60只羊无一生还。直至1990年,英国政府宣布该岛安全无污染,它才重新成为一个观光胜地。Lochewe港对面还有一个绿色小岛,全称Isle of Ewe(读音与you相同),是一个浪漫的求婚地,因为其名称的发音与“I love you”完全一样。
海滨小镇阿勒浦(Ullapool),随处可见鲜花和海鸥,充满静谧浪漫之感。阿勒浦的人口不过1300人,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港口,去往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的船都要从这里出发。
阿勒浦作为渔港已有20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和苏联处于冷战状态,每年8月,会有几十艘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鱼品加工船停泊在阿勒浦港口,一直待到来年一月,在此期间,他们大量收购当地的鲱鱼和马鲛鱼,在船上加工成罐头。小镇一下子多了400多个讲俄语和波兰语的船员,热闹非凡。“苏联人用他们有限的英镑抢购小电器和尼龙丝袜,没钱的就用苏联土特产在街头和当地人交换。尼龙丝袜可以换到真皮帽和真皮袄!”阿勒浦酒吧的老板一边回忆,一边把当年换到的皮衣皮帽指给我看——这些旧物现在就陈列在酒吧里。“据说这些苏联人没有外币,从来不进酒吧喝酒,都是自己随身带伏特加。”对于爱酒的英格兰高地人来说,没能和这些苏联人好好喝上一场,似乎是那个年代最大的一个遗憾。
当年,每到新年零点时分,喝高了的英格兰人和苏联人一起狂欢,港湾里苏联大船上的大灯、汽笛和紧急警报一起开动,有的船还放起紧急求救时才用到的报警烟花。
20世纪80年代,欧盟禁止大规模捕捞鲱鱼,阿勒浦小镇从此安静下来。
■ 4-5月高地还未完全变绿,景观有折扣。
■ 夏天(6、7、8月)是旅游旺季,气温在15℃-20℃之间,舒适宜人。由于纬度高,早上四五点日出,晚上11点天才开始黑。这时高地一片绿色,白天可以参与西海岸的观鲸和捕捉龙虾活动,夜晚可观星空。
■ 9-11月游客不多,但实际是个不错的旅游时间,此时的高地色彩丰富,山顶是白色,山坡是暗红色,山脚是黄绿色。
■ 11月到次年4月是旅游淡季,很多地方都关了门,需要提前确认住宿地等的营业时间。冬季景观苍凉,山区的冰川十分壮观。
■ 在英国要靠左行驶,苏格兰高地好多路边观景停车场出口都有法、意、德、西班牙等文字加以提醒。
■ 值得注意的是高地的单车道路(single track road),窄到只能一辆车通过,每隔30-50米左右有一个比较宽的地方供错车,称Passing Place(注意不是Parking Place,不可做停车位使用)。对面有车来,或让后面的快车超车,就要找最近的Passing Place停进去。高地司机一般会互相礼让,闪一下远光灯,表示让你过来。路上常见的告示 “Use Passing Place to Allow Overtaking ”,就是指这个。
■ 见到倒三角的Give Way标志一定要减速然后停车,等左右没车了才能驶出。
■ 苏格兰高地西北部有些地方的加油站相隔很远,要注意油标显示。
从阿勒浦再向北,地势开始变得平坦,西海岸延绵的山势转换为一座座被削尖的孤山。这条路像是从时光隧道中走出来的,风光原始而纯真,有30亿年历史的岩石就站在路边。
从洛欣弗(Lochiner)到德内斯(Durness)这段路最难走,风光却非常漂亮。一路经过无数陡坡和盲区,每当感觉此景已经美到极致,下一个转角总会带来更震撼的一幕。这就是西北海岸的魅力。
当年,美国作家Maloney 夫妇到这一带漫游,从一条小路拐了进去,尽头是一个典型的高地小村。他们一下子爱上了这里,不能自拔,干脆卖掉在美国的房屋,搬到小村生活。这两个美国人和当地的渔民、农夫、猎人、牧羊人、音乐家以及地主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两年,学会了放羊、剪羊毛、出海捞鱼虾、喝酒和讲粗口。后来他们将在苏格兰高地的生活写成了一本书The Wee Mad Road,有人认为,这本书之于苏格兰高地,就像当年彼得·梅尔所著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之于普罗旺斯。
如今,苏格兰高地传统的渔牧业渐渐走向没落。养羊不再能给牧主带来收入,反而要依靠国家和欧盟的农业补贴。欧盟的海洋资源保护政策,也使得大部分渔民转行。大片土地被国家森林部长期租用,种植商品松林,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但年轻人去大城市读完大学后往往不再回来,西北海岸的人口越来越少。
沿北大西洋一路驶去,地势愈来愈平坦,开阔的大西洋和荒凉的苏格兰湿地混合在一起,不时出现空无一人的沙滩,一些地貌有几分像挪威的峡湾。
北海岸的德内斯村已经不再像25年前我第一次来时那样荒凉,因为旅游服务设施齐全,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游客中心。
瑟索(Thurso)是英国铁路能够到达的最北部的小镇,地方不大,只有一条主干道。瑟索离英国大陆最北端的村子约翰·奥格茨(John OGraots)不远。约翰·奥格茨和英格兰康沃尔(Cornwall)的LandsEnd遥相呼应,一个是英国的东北角,一个是英国的西南角,相距876英里(约1410公里),这也是英国最著名的一条骑行线路,骑完全程需要10~12天,有不少人完成了这段了不起的行程。
约翰·奥格茨被视为英国的“天涯海角”,吸引了很多游客。其实,真正的“天涯海角”并不在此,往西走3英里,是英国大陆的最北点邓尼特角(Dunnet Head),东行2英里,是英国大陆的最东北端邓肯斯比角(Duncansby-Head),两地都有一个灯塔。邓肯斯比角的灯塔建于1924年,与巨崖和大海相栖相伴。站在灯塔下,遥望对面的Orkneny群岛,风吹浪打,伸展到海里的巨崖壮观而豪迈,让人心潮澎湃。我很喜欢地理上的极点,天涯海角的辽阔和孤寂对我有着难以言状的吸引力。望向远方,心似乎无比宽广,脚下生出一种坚毅的力量。
天涯海角不需要艳阳天,云雾风浪才是本色。
离开邓肯斯比角后,开始南下,进入古典的东海岸。大西洋往东进入北海,面对的正是挪威。9世纪末,来自挪威的维京海盗登陆苏格兰东海岸,奇怪的是,他们一改往日烧杀抢掠然后走人的作风,在东海岸居住下来。也许是因为这里的风物与家乡相似,对人对景都倍感亲切,维京人与东北高地人(Picts)互相通婚,生活在一起。直到今天,在这里的地名中还能发现与挪威语的相似之处,当地人仍保留着一些维京口音,盛行的火把节,也是源自于挪威的传统节日。
东海岸随处可见被遗弃的古堡,以前这一地区被几个苏格兰大贵族掌控,古堡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它们有些在抵抗英国占领军时被摧毁或自毁,有些在家族间的争斗中被击垮,有些随着家族的没落而没落。Castle Sinclair Girnigoe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古堡废墟,建于中世纪,流传着许多诸如伯爵囚禁儿子、继承人无嗣引发家族争斗的故事。如今,从屹立海崖之上的废墟,依然可以想象它当年的盛况。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极寒流在东海岸交汇,北海的冷水鱼产量丰富,一度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造就出著名的渔港,尽管后来逐步没落。现在仍能看到一些小的渔船在抓龙虾。这里知名的北海油田钻井平台是苏格兰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苏格兰人追求独立的一个资本。
苏格兰有大小酒厂118家,其中高地有41家。东海岸有几个大的酿造厂,Glenmorengie和Dalmore这两个名气很大的酿造厂正好靠近我这趟自驾旅程的终点。Glenmorengie酿酒厂最早的酿酒记录是1703年,现在依然用纯净的百年泉水酿酒,使威士忌有一种自然的甘甜。苏格兰高地的威士忌带有自己风土的特色,粗犷强烈,相当能激发想象力。看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专家描述吧:带坚果味、蜂蜜味、海盐味、帚石楠味、炭泥味,入口时像吞银子般的流畅,像鸟的羽毛经过喉咙……我非专业品酒人,对这些描述似懂非懂,干脆直接尝一口,我感觉到的是:泥土的芬芳,大西洋和北海的辽阔,空气的纯净,还有苏格兰与生俱来的苍茫与大气。
历史上,苏格兰高地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发生地。当时有些农民远走他乡去了北美洲,如今有不少加拿大人、美国人来到高地寻根。最有名的高地家族MacDonald,其后代在美国建立了麦当劳快餐连锁品牌,吃着汉堡、薯条的时候,谁还能想到当时那段逃亡的黑暗历史呢?
英格兰和苏格兰这些复杂纠缠的恩怨,说也说不完。也许正因为如此,苏格兰对家乡、对英雄的敬意才如此浓厚。了解这些历史、故事,更能感受到苏格兰人性格中的勇气和对自由的向往。我在苏格兰高地生活多年,最常见的自然生灵是苏格兰公鹿,它也符合我对苏格兰的全部想象:端庄大气的体态内,装着一颗浪迹天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