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 维度与轨迹,不是软妹子是思想者

2016-03-07 12:11王一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轨迹绘画创作

王一

?做为80后,刘玉洁的经历是丰富的。从2004年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短短的7年时间中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8年的作品《白光》更是深受好评,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生活中刘玉洁是一位随和温柔的纤纤淑女,而在绘画创作中她则极度理性、执着、认真;二维到多维、平面到立体、具象到抽象、正空间到负空间;对于形体与结构感受力的天赋异禀让她作品中原本单调空间下的并置更为精确与纯粹;她观念的表达并不会式微于理性思考方式,但却能将自我与创作合理却充分融入,严谨而稳定。在她的眼中,女性艺术家缺乏对自己作品理性分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艺术跟其它很多学科是一样的,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地控制自己的作品。

著名策展人冯博一认为刘玉洁的创作具有“幽闭梦魇”般的感觉。他说:“刘玉洁是有意为之地通过手中画笔的感觉,使画面产生出动荡、扭曲、分裂的世界——恐怖的梦魇混合在一起的超现实场景,呈现出一种不知所终的神秘、曲折,而且悬疑的语境……即便你已经深谙其中所有元素,它仍能在暗夜里给你的心头沉沉一击,并且成为你无法摆脱的臆想。而奇妙植物的物质性、隐喻性在显示着她本身的经历、情感和记忆的张力。”

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近两年,刘玉洁画面中的叙事性在减弱,从注重绘画语言、以及一系列跟个人情绪有关的作品逐渐转变为对空间的探究和对事物结构性的探讨。首次见到刘玉洁的作品、一定会被画面不规则形的外框和画面中极具舞台感的空间关系所吸引。这也正是她尝试在画面中想探讨的内容“在传统绘画的‘空间,以及现实生活中,不同空间相互转换所产生的关系。”?????维度与轨迹,是一种空间性的研究概念,是一种时间性的探讨方式,也是一种发散与聚焦并行的创作命题。

Q = 《北京青年》周刊A =刘玉洁

Q:主要想先了解一下你现在的一个创作状态、思路、方向。

A:从去年年初到今年,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跟“空间”相关的,二是跟“轨迹”相关的,这两个方面的一种尝试。事实上,“空间”和“轨迹”这个概念很广泛。我主要想探讨的是传统绘画中“空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不同空间相互转换所产生的关系。这一系列做了大概一年多。接下来,明年或者后年与传统绘画相关的部分可能会减少一些,更多的可能会涉及现实空间的转换,空间与光的关系,空间与运动轨迹的关系,以及自身对周遭非建筑空间的一些反应。

Q:空间与运动轨迹?主要会针对哪些方面呢?

A:接下来可能会做一个和泳池相关的方案。

Q:泳池?

A:对的,因为我大概一年会去游泳池100次,每次25分钟左右,因此我对这个特有的空间会有很多不同的体验。这个特定的长方形空间与其负空间的关系,空间与身体的关系,身体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这些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Q:在创作每幅作品的时候,你是用哪种方式去搜集素材,如何构思?还有最终确定的题材,包括画面如何构成的呢?

A:我的习惯是先确定近来会涉及的一些大的题材和方向,然后再把平常那些零散的想法记录下来,再去找一些与这些方面相关的书籍来阅读。最后再确定作品的形式,作品的语言方式。还有就是对我所感兴趣的事物,我更喜欢亲自去体验。比如,最近做的作品大致都是与空间相关的一些内容。去年6月,我就和一些建筑系的朋友们去参观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现代建筑,这样的经历就能让我对空间、建筑、光、场域这样的一些东西,有更加真实的体验,更深入的理解。

Q:那区别着重是在哪方面呢?

A:可能我更关注空间的叠置关系,空间与光的关系,以及非建筑空间的样式。

Q:早期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样板戏的人物形式还有颜色特别浓郁的那种作品,现在更多的是“空间”的探讨为主,什么原因促使你去转变的?

A:我觉得这可能原本就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创作方向,这个转变表面上看起来是很突兀的,但是我觉得从我的创作线索中,还是能看出这种倾向的。从最开始的“样板戏”的那个系列(本科毕业创作),那时候更注重的是绘画语言,作品题材上没有太多的考究。接下来是一系列跟个人情绪相关的作品,其实从那时开始,作品中就很强调光与空间的关系了。但是可能以前创作的时间比较短,作品提炼的部分就相对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在描述事物本身上。现在的作品,积累多一些后,自己也会更主动地去思考要怎么从以前的创作中去提炼,去归纳总结。

Q:你的作品中有许多中国画的元素,你是怎么结合的?是如何体现的呢?

A:我更感兴趣的是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中的一种体验。

猜你喜欢
轨迹绘画创作
轨迹
轨迹
《一墙之隔》创作谈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