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伦敦的战略国防情报局(DSI)表示,由于对南海和东海争端的关注度上升,亚洲国家加快在军事硬件建设上的投资,其国防开支增长居于世界前列,而位居榜首的是各国在潜艇上的开支。
DSI的分析人员认为,当前亚洲潜艇市场总值已超过70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110亿美元。这意味着亚洲将超越欧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潜艇市场。DSI分析员Sravan Kumar Gorantala称,印度、澳大利亚及韩国是潜艇的主要买家,它们购买潜艇主要是出于对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潜在的海上冲突与威胁的担忧。Gorantala认为,南海争端以及其他国家潜艇部队的现代化导致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对潜艇的需求。
其中,日本已经着手向国外出售武器,包括“苍龙”级潜艇。泰国正在寻求采购三艘柴电潜艇,以对抗越南海军的相应能力。2009年越南着手购买三艘俄制“基洛”级潜艇,此后在一项总价达26亿美元的军购案中又订购了三艘。
不过,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潜艇市场,未来十年其总开支预计将达1020亿美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防务分析员Carl Thayer认为,越南应对可能冲突的战略是“迫使敌方尽可能远离越南海岸”,南海冲突启动了“越南海空军史无前例的现代化进程”。
就潜艇而言,越南的“基洛”级潜艇装配有反舰及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不过,Thayer认为,越南不会寻求常规战争或局部战争,而是寻求烈度低得多的短促冲突,但越南同样试图拥有威慑能力以及对敌方造成有效杀伤的能力。
新加坡S. Rajaratnam国际研究学院联合研究伙伴Collin Koh认为,建设潜艇部队有利于“提供以弱对强的武器”,因此近期东亚地区服役的潜艇比过去服役的吨位更大,武器装备也更强。Koh认为,未来各国海军需要克服若干难题,包括潜艇作战相关的财政、技术、后勤及人力问题,现在购买潜艇的各国必须掌握水下作战的技艺。
在启动购买三艘“基洛”潜艇之后,越南已经向印度寻求帮助,在一所先进水下战学校为500名潜艇艇员提供训练。Thayer认为,越南的问题是缺乏作战经验以及针对假想敌的有效训练。不过他表示,现在越南至少可以做到一点,即将“基洛”级潜艇派出并进行猎潜演练,从而学习潜艇的搜寻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