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哑裔

2016-03-07 14:06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彼得白人华裔

2016年2月20日,美国纽约,抗议者们举行游行,声援前华裔警员梁彼得。

“不做替罪羊”“不做哑裔”, 2月20日,华裔聚集在美国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外,高举上述标语,声援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这场号称美国华人群体“史上最大”的游行,动员了全美三四十个城市的华人。

梁彼得,纽约华裔警察。2014年11月,他与同事在巡逻一栋公寓时,在黑暗中扣动了手枪扳机,子弹经墙壁反弹后击中一名黑人格利,致其死亡。今年2月11日,此案宣判,陪审团裁定梁彼得过失杀人、渎职等5项罪名成立,最高将面临15年监禁。

针对这一不同寻常的判决,华裔进行了火速动员。他们筹款为梁彼得付律师费;通过社交媒体组织游行;在白宫网站上,呼吁撤销对梁彼得指控的请愿收获了12万签名。梁的支持者认为,在过去15年间,共有179人在纽约市警察执行公务过程中丢掉性命,但在梁彼得之前,只有3名警察遭起诉。为什么白人警察杀人可以免责,而华裔警察杀人便需要担此重罪?

事件发生的背景,恰好是美国全国讨论警察枪杀黑人事件之时。由于在先前发生的布朗案和加纳案中,枪杀两位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都免于起诉,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司法不公,认为对梁彼得的审判可视为一种平衡。梁成了美国族群矛盾不幸的替罪羊。

尽管华裔社群几乎一面倒地认为判决体现了美国司法体制对华裔的某种“偏见”,但在法律层面是否成立,其实还很难有定论。随着细节披露,人们注意到,在本案中,梁彼得的确在执法环节存在过失,既表现在枪击前违反枪械的使用规则,也表现在事后对于伤者没有及时救助。而所谓“白人做了没事,为何我做了有事”的质疑,只能作为一个“私下抱怨”,不能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辩护理由。

华人的抗议也激起了一些反弹。格利的家人正打算起诉纽约市警察局,要求就执法培训、巡逻政策等可能有瑕疵的环节展开调查,给死者一个更明确的交代。华人愤怒的是为啥自己没有白人警察那样的“待遇”,黑人不满的是前述案情,脱罪的白人警察。

华裔非裔愤怒的火种,都是种族歧视,但却没法抱团取暖。《纽约时报》称,尽管对梁警官定罪的反应已经引起人们之间的敌意,但有些人(亚裔)认为这是一个好时刻,他们把抗议视为一个信号,表明这个在有些人眼里对政府逆来顺受的社区会行动起来。

20日的庞大的华人游行,或许对案件本身可产生的实质性帮助很小。其更多的作用,也许体现在给了华裔一个发声的契机。作为一个模范的少数群体,经过了多年漫长的忍耐,华人终于学会了美国社会的一项规则,那就是团结起来去奋力地争取权益。所以这次的华裔游行,其意义超越于梁彼得案本身,是华裔群体一次集中的政治表达。

正如其标语写的“不做哑裔”。华裔群体要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如何融入美国政治,处理好种族之间的问题,这是梁彼得案之后最大的思考。如果还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个案的维权上,而没有带来华人参政增加,投票率的变化,那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政治参与。如闾丘露薇所言,在美国,政治参与,意味着要参与到现有的政治规则当中,然后去推动改变,这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

一位美国华裔律师点评说:“我们并不缺能力,我们也不缺乏诉求的表达,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并利用这个社会的政治和法律规则来改变自身形象和影响力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或许“梁彼得”式案子,正给华人社会带来更多思考和讨论,更多胸怀和远见。

猜你喜欢
彼得白人华裔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
火药桶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