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 丹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孟根畜牧兽医站 021110
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利用
珊 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孟根畜牧兽医站021110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不仅对呼伦贝尔自身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防沙固沙、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成为保障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水系汛期安全的根本,是根治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构筑了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屏障。
呼伦贝尔草原由东向西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半荒漠草原3个地带,天然草场总面积993.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为833.3万公顷。但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开垦和砍伐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导致了草原沙化加剧,当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目前,虽然国家对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建设予以高度关注,投入有所增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多,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退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草原也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在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工作。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使命感,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草原生态安全;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像建设林业生态一样建设草原,切实加强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并采取了一些列的保护措施。
(1)实行草原保护制度。为了改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资源,提高草原质量,呼伦贝尔市实行了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并将草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草原面积、等级、植被构成和生产能力等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分解下达,责任到人,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
(2)加快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地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并逐步建立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自然保护区、羊草草原自然保护区、珍惜牧草自然保护区。
(3)严禁开垦草原。呼伦贝尔市各级草原监理机构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理新修订《草原法》颁布前出台的各种法规和文件,从制度上、源头上堵塞开垦草原行为。新修订《草原法》颁布实施后,对那些未经依法批准开垦草原的行为,一律以非法开垦草原进行处理,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推进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为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要进行全年围栏禁牧,中度退化、沙化的草原要进行季节性围栏休牧,轻度退化的草原要进行划区轮牧。做好围栏休牧、禁牧、划区轮牧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围栏休牧、禁牧和划区轮牧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市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95.4万公顷。其中人工种草新播面积5.7万公顷,各类饲料作物种植11.5万公顷,草地改良11.6万公顷,新围栏草场64.7万公顷,飞播牧草2333.3公顷。禁牧休牧面积达到279.1万公顷,537.3万公顷草场推行了草畜的平衡制度,分别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3.5%和64.5%。呼伦贝尔草原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实行草畜平衡是遏制草原退化、沙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牧区要科学控制草原载畜量,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严格按照理论载畜量确定存栏牲畜数量。加强宣传,增强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饲草料生产,提高草原生产力,改良牲畜品种,调整畜种结构,先增草,后增畜,增草要大于增畜,不断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草畜平衡。
(2)合理利用草原。在牧区对放牧实行草原划区轮牧制度;对打草场实行轮刈制度。打草时采取四区四年轮刈制或五区五年轮刈制,至少要有一区休闲,每打草250m宽,必须保留50m的草场植被作为草籽带,以保证牧草的繁殖力。
(3)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实现草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原则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欣赏研究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具有自然性、生态性、文化性、可持续性等特征,可以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在草原旅游区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提高草原产业附加值,提高农牧民的收入,还可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草原开发利用和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