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后泸沽湖摩梭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以落水村和里格村为例

2016-03-07 23:21刘燕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摩梭宁蒗摩梭人

刘燕

旅游开发后泸沽湖摩梭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以落水村和里格村为例

刘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99)

通过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了旅游开放后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语言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泸沽湖地区摩梭人在与本族人交谈时使用摩梭语;与本地外族人交谈时使用云南汉方言;与外来人口交谈时使用普通话。摩梭人基本都是双语者,能够熟练使用摩梭语和汉语。摩梭语在旅游开放后未出现濒危迹象,但活力已有所减退,从长远来看,摩梭语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摩梭人;摩梭语;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活力

摩梭人是一个特殊的族群,总人口大约有5万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四川的盐源、木里、盐边县以及云南的宁蒗县是摩梭人聚居的地区。“摩梭”并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个族群。四川的摩梭人被划归为蒙古族,云南的摩梭人被划归为纳西族。在宁蒗境内居住摩梭人约有1.6万人,分布在永宁、拉伯、红旗等9个乡镇。摩梭人使用的语言是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但摩梭人使用的纳西语跟丽江坝大研镇纳西人使用的纳西语在语音和词汇上有较大差别。永宁坝摩梭人使用的语言是纳西语东部方言(后文称摩梭语),丽江坝大研镇纳西人使用的语言是纳西语西部方言,两者间较难通话。纳西语有古老的文字东巴文,而摩梭语没有对应的文字,因此也没有书籍,只有一些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和唱词等。

一、泸沽湖地区语言使用情况

泸沽湖位于滇川交界处,落座于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左侧,泸沽湖是川滇两省界湖,为两省共有,四川约占总面积的2/3,云南占总面积的1/3。泸沽湖地区分布着彝族、摩梭人、藏族、普米族、傈僳族、汉族等12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本次调查主要在泸沽湖旅游的主景区宁蒗县永宁乡的落水村和里格村进行,这两个村子也是摩梭人的聚居地。调查对象确定为在当地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摩梭人,包括饭店老板和服务员、客栈老板和服务员、客运司机、船夫、牵马人、超市老板、工艺品店老板,以及上述人员的子女,共计24人。此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方式,辅之以参与观察和文献研究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摩梭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会使用摩梭语,当问到当地有没有不会说摩梭语的摩梭人时,一位受访者说“怎么可能,不会说摩梭语就不是摩梭人了。”由于泸沽湖所在的宁蒗县是彝族自治县,在宁蒗县民族构成中,以彝族人口最多。据2010年宁蒗彝族自治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止至2010年11 月1日,宁蒗全县总人口为258869人,其中,彝族人口为163059人,占总人口的62.99%;汉族人口为51026人,占总人口的19.71%;摩梭人口为16119人,占总人口的6.23%;普米族人口为12526人,占总人口的4.84%;傈僳族人口为8303人,占总人口的3.21%,纳西族人口为3521人,占总人口的1.36%;壮族人口为1173人,占总人口的0.45%;白族人口为936人,占总人口的0.36%;藏族人口为922人,占总人口的0.36%;苗族人口为741人,占总人口的0.29%;傣族人口为238人,占总人口的0.092%;回族人口为100人,占总人口的0.03%。[2]摩梭人在当地要经常与其他民族交流,尤其是彝族。当问到“采用何种语言与本地其他民族交流”时,91.7%的受访者回答的是使用云南话或汉话,经过进一步询问确认他们指的都是云南汉方言,只有8.3%的人回答使用普通话。摩梭人接触较多的语言还有藏语,因为落水和里格的摩梭人都信奉藏传佛教,而且非常虔诚,家中有重大事件的时候一定要请喇嘛来诵经,诵经时使用的是藏语。但受访者都表示听不懂藏语,只有从事宗教工作的喇嘛才会专门学藏语。1992年,泸沽湖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区。开放前,此地的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旅游开放后,落水和里格都相继搞起了旅游业。两村的摩梭人陆续接触到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当问到“当地摩梭人与外来人口交流时使用哪种语言”时,大部分受访者回答使用普通话。只有1位老人回答“说汉话”,实际就是云南汉方言。

综上,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都是双语者,能熟练使用摩梭语和汉语(年轻的、与外来人口接触较多的摩梭人能说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年长的、与外来人口接触较少的摩梭人仅能说汉语方言。)。旅游开放后落水和里格的摩梭语并未出现明显的使用人口减少或使用这年龄偏大等濒危迹象。受访者本人均认为汉语没有对摩梭语造成明显影响。但通过观察发现,旅游开放后,摩梭语的使用空间有被压缩的迹象,摩梭语主要用于家庭生活和族群内的日常交流。学校语言、媒体语言、族群外交流均要使用汉语。目前,泸沽湖当地的摩梭语在摩梭人的日常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摩梭语的习得情况

当地政府的语言政策比较自由,没有具体的摩梭语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也没有采取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任由各种语言自由竞争。泸沽湖地区学校的教学语言采用普通话,不使用摩梭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摩梭语课程,没有实施民汉双语教学。摩梭人的母语都是在家庭中习得的,摩梭语是摩梭孩子的第一语言,汉语是孩子的第二语言。由于旅游开放,摩梭人与汉族人交流频繁,现在的小孩子多数入学前就已学会汉语。

摩梭人传统的婚姻制度是阿注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但摩梭人并不要求族群内走婚,不同民族可以通婚,这就形成了一些由摩梭人与其他民族人共同构成的家庭,这种父母只有一方为摩梭人的家庭中的孩子,摩梭语的普及率也是极高的。一位受访者说,她的丈夫是汉族人,他们的孩子能够熟练使用摩梭语和汉语。她说即使摩梭人与外族人通婚也会教孩子学会摩梭语的。

三、摩梭语得以维系的原因

(一)族群情感

1959年,中共宁蒗工委办公室编写的《宁蒗概况》中,多处提到“摩梭族”的称谓。但这一称呼后来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从民族归属上讲,目前云南的摩梭人被划归为纳西族,四川摩梭人被划归为蒙古族。大多数摩梭人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摩梭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为了恢复摩梭族称谓,宁蒗的摩梭族干部长期坚持不懈地向上级部门反映群众意愿和客观历史事实,终于取得了效果。1990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七届十一次会议上通过批准了《宁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条例》中恢复了“摩梭人”的称谓。摩梭人的族群情感十分强烈,摩梭语就成了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不会说摩梭语就不能算是摩梭人。另外,摩梭人总数较少,大约5万左右。研究表明,人数较少的民族和族群均对自己的语言有着较强的语言忠诚度。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4位未婚女子,她们均表示不论将来自己的爱人是什么民族,她们都会教会孩子说摩梭语。从语言态度上看,75%的受访者认为摩梭语最好听,50%的受访者认为摩梭语最有用,另有12.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待在家乡,摩梭语比普通话有用,如果离开家乡,普通话比摩梭语有用。综上,族群情感和语言忠诚在摩梭语的维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族群聚居

泸沽湖所在的宁蒗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记载:“宁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云南省辖区内彝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自治县境内还居住着摩梭人、汉族、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壮族、藏族、白族、苗族、回族、傣族。”[3]虽然宁蒗县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在全县60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生活着12个民族,但落水村和里格村却是两个以摩梭人为主的村子,民族构成相对单一,这给摩梭语的日常使用提供了可能,使得摩梭语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三)特殊民俗

摩梭人拥有特殊的婚俗习惯——阿注婚。阿注婚俗称走婚,指的是有感情基础的男女双方,男方夜晚到女方家中访宿,早晨离开。白天各自从事生产劳动,男方不算是女方的家庭成员,双方的子女由女方家庭抚养,随母姓。男女双方感情破裂即可终止往来,另选其他走婚对象,建立新的阿注关系。摩梭人在此种婚俗的基础上构成的是母系氏族社会,以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摩梭人又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他们信奉达巴教和藏传佛教。达巴教是一种原始的民间信仰,信仰万物有灵,也信奉祖先和鬼神。[4]摩梭人家中有婚事、丧事或遇重大节庆的时候,一般要同时请达巴和喇嘛来诵经。此外,摩梭人还保留着特殊的生产习俗。目前摩梭人主要从事的旅游活动是划船和骑马,为避免恶性竞争和利益冲突,摩梭人的这两项旅游活动均采取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方式进行。即每家每天轮流派出人力来从事牵马、划船劳动,一天的劳动结束时各家平均分配劳动所得。上述的特殊民俗给民族间的通婚带来了障碍。虽然摩梭走婚比较自由,不要求族内婚,但由于民俗和信仰方面的差异较大,摩梭人与外族通婚的情况较少,仍以族内婚为主,这为摩梭语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定居此地的外来人口少

自1992年泸沽湖被划为旅游开放区后,陆续有大量的外地旅游者前往泸沽湖参观旅游。2014年一年泸沽湖接待游客量就达到34万人次。[5]随着游客的增多,汉语这种强势语言对当地摩梭语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泸沽湖地区交通闭塞、生活单调、少数民族又有特俗的民俗和生活习惯,外来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所以虽然每年的旅游者众多,但在当地定居的外来人口却极少。有3位受访者称他们的亲戚或邻里有与汉族人通婚的,但汉族人在这待不长,过一段时间就都走了。

四、摩梭语的发展前景

虽然摩梭人强烈的族群情感成为维系摩梭语的主要动力和内在因素,使得摩梭语在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并在汉语这种强势语言的影响下仍能够顽强地生存,但摩梭语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孙宏开对少数民族语言活力进行了划分,从高到低分为6类,分别是:(1)充满活力;(2)有活力或仍然比较活跃;(3)活力降低,显露濒危特征;(4)活力不足,走向濒危;(5)活力很差,已经濒危;(6)无活力,失去交际功能或已经死亡。其中纳西语被整体划为第三个等级,即“活力降低,显露濒危特征”。[6]作为纳西语东部方言的摩梭语也符合这一等级的语言特征。造成摩梭语活力下降的因素有:

(一)人口流动日趋频繁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日益增多,很多摩梭人生活条件改善以后都选择送子女外出求学。据受访者反应,现在送子女外出读大学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受过高等教育后就选择定居外地,不再回归族群。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人觉得泸沽湖地区交通闭塞,生活单调,选择外出务工。摩梭人向外界的流动日渐频繁,给摩梭语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二)没有记录语言的文字

《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制建设;搞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7]

但由于摩梭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导致上述工作无法落实,给语言教育、语言宣传、语言描写等都带来了极大挑战。另外,由于没有相应文字,语言传承只能靠口耳相传,摩梭语如果受到汉语影响而导致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消失或变异就难以恢复,这也给摩梭语的研究和保护带来了困难。

(三)语言自身结构的变化和语言功能的衰退

从语言内部看,摩梭语的语音和语法基本保存完好,但摩梭语词汇发展滞后,对新领域和媒体的反应不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查发现摩梭语中夹杂着大量的汉语外来词,摩梭语中与近代文明有关的词几乎都借自汉语,如“生日”、“电视”、“手机”等。姜竹仪指出纳西语中的新词术语基本上都是以音译方式从汉语借入的。[8]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现代传媒的普及,摩梭语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范围正在不断缩小。目前的摩梭语仅能在家庭内部和族群间的日常交流中使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几乎丧失了交际功能。

(四)没有明确的语言规划和语言保护政策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所在的宁蒗县为彝族自治县,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99%,而摩梭人仅占全县人口的6.23%。摩梭语在当地无法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政府也没有关于摩梭语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宁蒗县政府出台的相关语言政策规划都是针对彝语的,例如,2009年9月宁蒗县战河乡战河中学开设第一个“彝汉双语”教学班,但至今仍没有学校开设摩梭语课程。

结语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语在旅游开放的大背景下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但当地摩梭人却对此浑然不觉。研究发现,不论是与外界交流还是自身发展,当地摩梭人已经离不开汉语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客观原因是:旅游开放将泸沽湖带入了现代社会,但摩梭语的封闭性造成了其发展的滞后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摩梭语在现代生活中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另外,频繁地与强势语言接触也势必会导致语言的借用和替代。目前摩梭语从汉语中的借词数量较多,摩梭人迫于交际的需要也都已成为了双语者,虽然在族群情感的作用下,摩梭人还在顽强地维系着自己的母语,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语言规划和保护政策,未来摩梭语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1]盖兴之,姜竹仪.纳西语在藏缅语言中的地位[J].民族语文,1990(1):97—98.

[2]宁蒗县统计局.2010年宁蒗彝族自治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0—11—30)[2015—11—15]. http://www.ynf.gov.cn/ynczt_model/article.aspx?id=1246029.

[3]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EB/OL].(1990—04—27)[2015—11—15].http://www.lawlib.com/lawhtm/1990/21012.htm.

[4]毛公宁.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29.

[5]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宁蒗视窗[EB/OL].(2015—2 —8)[2015-11-20].http://www.ynnl.gov.cn/newsshow.asp?id=5546.

[6]孙宏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8—9.

[7]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2010—06—1)[2015—11—23].http://www.seac.gov.cn/ gjmw/zwgk/2010-06-18/1276764065074843.htm.

[8]姜竹仪.纳西语概况[J].民族语文,1980(3):63-64.

(责任编辑:张 锐)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 the presentsituation ofMoso languageused in Lugu Lakeafte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by theonthe-spotinterviews,participant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methods.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Moso people in Lugu Lake region use the Moso languagewhen talking to native speakers.When talking to local people,they use Chinese dialectand usemandarin w ith nonnatives.The Moso people are basically bilinguals,They are able to skillfully use Moso language and Chinese language.Moso language is not in imm inentdange afte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but the language’s vitality has declined.In the long run,the Moso language’s prospect isnotoptim istic.

[Key words]Moso people;Moso language;language using;language vitality

A Survey to Language Using by Moso People in Lugu Lake A fter TourismDevelopment——Taking LuoshuiVillageand Lige Village asan Example

LIU Yan
(Tourism and Culture College,Yunan University,Lijiang,Yunan 674199)

H257

A

1008—7427(2016)02—0061—04

2016—01—04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摩梭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2015Y501)。

刘燕,(1981—)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硕士,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摩梭宁蒗摩梭人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摩梭姑娘
摩梭阿妈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
宁蒗县黑绵羊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