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心境养护
方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心境是指编辑自身基于文化人身份认同的一种微弱、平静而又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此状态在当前学术生态中日趋边缘化,使得编辑职业面临意义性减弱问题,进而影响编辑文化心境变化。鉴于此,通过审视编辑文化心境变动,关注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现有困境,并根据编辑自身与所属单位及社会两个“养”与“护”主体的有意识行为,加强编辑文化心境养护。
文化心境;编辑工作;职业发展
早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以绩效为中心的研究正向员工情绪管理及情绪研究演变,注重员工情绪,尤其是基于职业环境引起的情绪变化与影响,是一些行业关于员工绩效及员工管理研究新内容[1-2]。其中,尤以高校教师研究为典型[3-4]。作为和高校教师普遍同源的编辑,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近年研究宏观上偏重管理体制改革、微观上注重编辑过程特点,鲜少关于编辑群体情绪的研究。如姬建敏和刘庆颖从不同视角探讨编辑情绪问题与情绪控制策略,指出情绪控制对编辑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5-6],张雯婷将编辑情绪研究推进到情绪劳动研究上,指出与教师情绪研究一样,编辑情绪劳动同样具有一定生产力特征[7]。上述研究均意识到编辑职业和劳动与情绪之间关系,但仅为初探,总体而言,较之高校教师情绪研究,编辑情绪研究和编辑群体同样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因编辑情绪研究同编辑职业认同及自我认同高度相关,并对编辑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身份和角色自我认知情况角度,以编辑情绪为着眼点,研究编辑群体在整体环境巨变情境下的职业生存问题和解决对策。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且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8]。心理学根据情感强度及持续性将情绪分为,心境、热情、激情。由此可见,情感趋强同时情感持续性趋短。心境相较于热情和激情在一特定时间点对人们情感影响较弱,但可长期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9-10]。一般而言,在职业生涯上,初入职期以及工作岗位初上升期的热情和激情无法驱动人们较长保持动力,更多是强度较低且持久的心境影响职场工作者行为与动机。
文化心境,是文化带给人的持续性情绪状态。包括人对于文化的倾向性、是否和多大程度上以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及文化作为一种情感对个人微弱、持续性激励等。
编辑,首先是文化人,以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为主,与文化密不可分。其次,编辑工作是一种重复、持续性工作,其情感微弱但稳定。为此,编辑文化心境对编辑个人职业生涯稳定和成长十分重要。编辑文化心境不仅涉及编辑文化倾向性,影响其工作内容,更多是基于文化人身份对于编辑的激励,涉及编辑工作动力问题。
学术期刊编辑更多从事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工作,其从属单位也更倾向文化属性。为此,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相比其他编辑,如技术、网络编辑等,其职业生涯更受文化心境影响。一般而言,编辑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的工作内容具有多样化,随着市场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工作内容分化更趋多样性[11]。因此,虽统称为编辑,但从不同维度,可将编辑进一步细分。根据编辑工作文化倾向性及职业特征趋向性可将编辑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事务型编辑,此类编辑工作不存在明显文化倾向性,仅将编辑工作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对自身工作评价不高。第二类为技术型编辑(不仅指校对编辑等技术活动编辑),此类编辑更多关注技术成长问题,即技术创新与成长促进其主动工作,且具有职业特征倾向性。第三类为文化型编辑,此类编辑更多关注工作与文化密切关系,并将自身定位为文化职业群体,具有文化倾向性,文化成就感成为其潜在职业报酬及工作驱动力。第四类为文化、技术型编辑,此类编辑力求在文化倾向性和职业特征趋向性上双赢,即编辑工作本身文化性与工作技术创新及成长均能够促使其主动工作。
综上所述,学术期刊编辑较其他类型编辑更具文化属性,所属单位多为文化系统部门。因此,其未来职业发展未必仅限于编辑职业技术领域,更可能从事与自身专业高度相关的科研工作等[12]。基于此,学术期刊编辑更易成长为文化型或者文化、技术型编辑。
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对编辑自身及编辑所属单位等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影响编辑持续成长、未来职业发展倾向及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关系编辑工作绩效。文化心境成为学术期刊编辑潜在报酬,且以未来报酬方式持续激励学术期刊编辑,并提升学术期刊编辑整体职业道德及职场表现。最后,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关系期刊发展前景。在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逐渐被各单位主体工作边缘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途径及职业发展通道往往存在更多不确定性[13],基于文化人定位的主导性思维会为学术期刊编辑提供补偿性激励,从而促使期刊经营发展在众多体制性困境下顺利发展。
个人心境影响因素通常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构成[14-15]。其中,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个人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自我实现意识等;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情况、工作情况、人际关系、个人健康以及社会环境等。同样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影响因素既包括编辑自身变化,也包括编辑所处外部环境变化。
在我国学术期刊编辑职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编辑职业发展与心境均发生变化。客观上,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呈总体消退状态,编辑文化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日趋弱化,编辑文化自觉性日趋减少,文化型编辑和文化技术型编辑逐渐转变为事务型编辑及技术型编辑。此转变主要是因我国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正面临以下困境。
(一)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本身遭遇挑战
1.编辑地位变化。一是学术生态上知识资本的重要性正在加强,原创性劳动地位不断强化,相比作者而言,编辑地位发生由强者到弱者,从上位到下位的重大转变[16];二是市场化进一步发展,原本文化属性很强的编辑活动部分演化为委托加工市场主客关系,基于被委托者和被选择者角色属性以及产业链下游位置的天然属性,编辑总体地位趋于弱势[17]。
2.编辑文化人属性趋弱。市场化改革不断发展,编辑活动思想认识发生很大变化,编辑工作从早期单一文化事业活动逐步演变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综合活动,市场效益成为编辑工作必要前提,很大程度上使得编辑本身文化人自我认同度弱化。
3.编辑生存条件变化。一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编辑自身由“单位人”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变,原本由编辑所属单位提供的编辑生存条件,正由社会重新分配,且分配范围逐渐加大,编辑生存条件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均等化生存条件逐步转向突破均等化,接受市场化检验,相应增加部分编辑生存压力[18]。
4.编辑的主体性变化。编辑主体地位变化与编辑地位弱化相对应,实质是编辑地位变化的重要表现。编辑在编辑活动中主体性正在弱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决策重要性被弱化,原来编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时,编辑的经验与学识对其决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此决策部分被虚化,与此同时,编辑活动正被行政管理、市场化活动等侵蚀[19]。二是编辑工作自主性被弱化[20]。编辑工作正趋于流程化、日常化,受期刊评价等外部环境约束,期刊编辑工作正以“规范化”形式削弱自主创新性。
5.编辑边缘化。编辑边缘化是指,受市场化影响,基于竞争加剧,编辑所处单位的本职工作不断强化,无论是高校教育科研,还是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本职工作意义强化,均使得编辑工作在其单位内部价值被动降低,学术期刊编辑在单位内部受关注程度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编辑工作积极性并影响职业发展。
6.编辑个体化。编辑个体化很大程度上由编辑边缘化所致,突出表现为编辑活动封闭化,编辑所属单位主体活动与编辑活动割裂运行,原有行政体制以及编辑部管理体制僵化,导致编辑发展渠道狭窄,编辑活动孤立,缺少外部响应性。
7.编辑职业焦虑。编辑职业焦虑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编辑体制改革悬而未决,学术期刊编辑大多数还处于落后的编辑部管理体制,部分演变成期刊总社形式,但总体利益并未触动,未来编辑部或期刊总社如何进一步改革势必影响大多数编辑切身利益[21];二是对期刊形态的焦虑,伴随着网络化和数字化进一步发展,未来期刊纸媒形态将遭遇越来越多挑战,传统编辑生存面临危机,其中,受数据库阅读影响,我国大多数综合性期刊编辑还存在期刊转型压力[22]。
(二)学术期刊编辑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1.外部对于文化的态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此期间,各类思潮涌入,多元化成为目前社会上多数人的文化观特征,现代性也正逐渐改写原本社会上对文化认同的态度[23]。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文化人身份也遭遇社会上不同成功观挑战,形成学术期刊编辑身份认同危机。
2.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展促使编辑所处环境日益开放,促使编辑由原本封闭“单位人”身份向开放“社会人”身份转变,从封闭走向开放,给予学术期刊编辑更多接触外界机遇,其职业发展机遇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遭受诸多挑战。此外,由封闭走向开放,伴随着职业分层和分化,编辑职业形象和职业威望不仅需要同编辑群体自身相比,还需要同社会上其他职业横向比较得以实现。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参考群体和预期势必产生相应变化,最终影响其文化心境。
3.期刊功能异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学术期刊规模日益壮大,但在演化过程中,期刊功能也逐渐变化。早期期刊仅具有学术传播和文化传播功能,且基于早期媒体信息稀缺,其文化传播属性十分重要。当前,经过市场化深度刺激及我国学术生态环境变化,学术期刊学术传播功能不断弱化,代之以一种“工具”属性非文化功能兴起[24]。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兴媒体出现和信息化社会到来,传统纸质期刊文化传播功能趋弱,期刊作为一种体制内受保护资源,其“评价工具”属性被进一步放大。
4.学术环境变化。期刊需求是一种引致性需求(或称派生性需求),人们对于学术期刊的需求,完全由对学术传播与学术获取的真实需求中派生。当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学术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学术环境中学术繁荣、多样化同学术环境的失序化、混乱化共同存在,当前学术环境中竞争性内容更丰富、全面,这种过度竞争往往存在较多非理性行为与短期行为,严重影响期刊生存环境,最终传导到期刊编辑身上[25]。
综上,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社会环境下,编辑文化心境也不同。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总体上趋弱,并形成编辑职业认同危机化意识。
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正面临诸多挑战,学界应加以关注,并尽可能化解,提升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即应关注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心境养护问题。
一般而言,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养护包括两个不同主体,一个是学术期刊编辑自身,另一个是学术期刊编辑主管单位及社会。前者可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编辑文化心境;后者则可通过外部环境调整保有与维护编辑文化心境。即前者是“养”,后者为“护”。
(一)文化心境的“养”
1.对待学术从旁观走向参与。知识经济时代,原创性生产在整个文化生产链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作用,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回避事实。在文化生产链条中,专家学者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社会职业荣誉越来越高,而与此相反,以对原创产品再加工为特征的编辑身份地位趋弱,编辑,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对于学术态度,不仅需要坚持简单加工,更需要从旁观走向参与[26],使自身成为科学研究链条中的一员,既是编辑,更是学者,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以及他人认同度。
2.工作意义化。目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意义性趋弱,主要表现为,一是编辑工作本身简单化倾向,编辑工作成为简单文字加工,加工过程缺乏创新;二是编辑工作被动化,即被动来稿加工,缺少主动性发挥;三是编辑工作低级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及较多行政干预,阻碍编辑对学术及文化产品鉴赏、筛选功能正常发挥[27]。由此可见,学术期刊编辑提升自身文化心境,需界定自身为文化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提升学术产品质量内容,增强主动性,保证正常发挥文化及学术产品的欣赏与筛选功能。
3.工作艺术化。编辑工作不只是简单、重复日常劳动,虽然在学术期刊编辑日常工作中,仍存在审稿、校对等较耗时工作,但也应将编辑活动视作学术产品管理过程[28]。一般而言,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若将编辑活动自身视为一种管理活动,则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艺术化处理学术产品的搜寻、鉴赏、分类、润饰、宣传等环节。即工作艺术化可避免编辑工作本身简单化与单调化,提升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具有主体性文化人的自发和自觉维护。
4.编辑共同体。文化人特征之一就是高度关注精神家园,而编辑共同体就是编辑者精神家园[29]。在当前管理体制下,编辑单位多呈“弱、小、散”及较封闭状态,而工作差异又使得我国学术期刊编辑呈现边缘化与个体化,这些均使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精神上的非开放状态,不利于文化心境涵养。鉴于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现有编辑共同体,积极参加编辑组织,适时沟通交流,从而促进自我认同。
5.从差异中寻找美好。学术期刊编辑在主办单位中往往处于边缘化,人数也较少,其职称申报评审、未来职业预期、上升空间与渠道等关系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诸多方面,均与主办单位中大多数人不同。因此,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辩证看待此问题[30],从各自职业上升渠道差异中寻找美好,即学术期刊编辑能够通过努力实现与其他人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文化心境的“护”
1.培养编辑学术亲近性。学术期刊编辑管理者需要培养学术期刊编辑学术亲近性。不仅利于维护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也利于增强其学术判断力,提高编辑绩效。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一些编辑学者倡导“编辑学者化”,此理念明确提出培养编辑学术亲近性问题。不论是“编辑学者化”“学者编辑化”还是“学者型编辑”均是指编辑不能远离学术[26],倘若学术期刊编辑脱离学术活动,其编辑能力会降低。与此同时,其学术倾向性与学术对其潜在激励均受较大影响。
2.提升编辑地位。目前编辑地位,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地位相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较大弱化,导致学术期刊编辑对自身职业认同及其自身文化人地位认同度大幅降低,影响编辑行业和编辑职业整体发展。因此,在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情况下,尤其是网络化、信息化改写整个社会的媒介宣传形式,应进一步明确传统学术期刊定位,表明其存在合理性,并在学术期刊改革方向尚未清晰之前,通过行政管理等手段保障编辑合法利益。
3.改善出版环境。学术期刊功能异化,尤其在“十二五”期间高校综合类学报存在合理性受质疑,导致人们对出版促进学术理念的质疑,部分出版社行为偏离文化等,均与现阶段我国出版行业处于改革进程中,旧有管理体制未解体,而新的顺应社会发展管理体制还未建立有密切关系[24]。出版主管部门与社会应加强出版行业环境治理,促使出版业向文化属性回归,提升整个社会对学术期刊出版认同度,进而促进学术期刊编辑文化行为自觉性。
4.发挥编辑自主性。发挥编辑自主性包含两方面,一是重新赋予学术期刊编辑稿件推荐权、审稿权等,保障其在工作权限范围内发挥自主性;二是充分重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和学术鉴赏能力,期刊管理者和主管单位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充分听取编辑意见,发挥编辑办刊自主性。通过不断促进编辑自主性发挥,可极大提高编辑自身职业认同,加强学术期刊编辑对自身工作意义满足度,进而促进其文化心境持续[27]。
5.创造编辑、学术共同体。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编辑共同体还未出现,需要期刊出版管理机构及社会多重引导。与此同时,我国纯粹的学术共同体数量也极少,且在共同体中编辑角色未受重视。因此,不利于编辑作用充分发挥,也不利于编辑对精神意义空间的追求[30]。期刊改革过程中应将期刊异化功能剥离,代之以较理想的学术共同体功能,相比当前期刊出版现状,更利于学术期刊编辑文化心境的维护,但也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期刊管理部门的努力。
6.完善期刊平台。目前期刊平台仅是传统媒介下的论文发布平台,随着信息化社会影响,期刊平台相比诸多新兴媒体表现出较多不足,而又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期刊平台出现严重固化现象,向其他方式传播平台演化动力不足,且缺乏必要社会与行政支持,导致期刊平台功能纵向比较日益弱化[31],进而造成编辑工作意义性不强,不利于编辑文化心境维护。未来期刊改革方向,应加速期刊平台向新兴传播平台演化,促进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合力生长,即在新兴媒体环境下不断增强学术期刊编辑作用,将进一步拓宽学术期刊编辑的成长空间。
[1]胡君辰,徐凯.ERG理论视角下的员工情绪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8(6).
[2]张辉华,王辉.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11(2).
[3]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3).
[4]尹弘飚.教师情绪:课程改革中亟待正视的一个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5]姬建敏.编辑的情绪与情绪调控[J].出版科学,2005(5).
[6]刘庆颖,夏登武.编辑的工作情绪及其自我管理[J].肇庆学院学报,2006(3).
[7]张雯婷.浅谈编辑的情绪劳动[J].企业技术开发,2015(6).
[8]寇彧,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9]王振宏,王克静,游旭群,等.教师效能、工作动机与心境对教学创新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5).
[10]刘亚.大学生心境与趋近—回避行为倾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
[11]余佐赞.编辑流程中分化出的新编辑群体——兼论《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与时俱进的必要性[J].编辑之友,2008(1).
[12]李桃.试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养成与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 2014(9).
[13]蔡虹.学报编辑职业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出版,2010(22).
[14]陈书华.基于职业倦怠背景下的高校教学人员的心境管理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4).
[15]张萍,卢家楣,张敏.心境对未来事件发生概率判断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1).
[16]黄明睿,袁丽霞,吴开宝,等.对科技期刊编辑地位及其作用的重新评估[J].编辑学报,2013(6).
[17]江筱湖.“市场霸权”编辑何为[N].中国图书商报,2010-07-06 (C02).
[18]陆高峰.大众传媒编辑人员从业生态现状报告[J].中国出版, 2011(19).
[19]戴庆瑄.市场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塑造[J].江海学刊,2010(5).
[20]徐铭瞳.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现代交际,2014 (11).
[21]张亘稼.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分析及应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
[22]郭庆华.出版转型中学术期刊编辑的生存与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3]李小红,严翅君.中产阶级的文化态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4(4).
[24]陈颖.评价与被评价:当下学术期刊学术功能异化的一个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
[25]邱阳.论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与学术期刊发展之辨证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
[26]蒋宇.“编辑学者化”论争与“学者型编辑”的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27]韩芳.2013年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与编辑职业发展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4(2).
[28]强志军.编辑艺术及其特征[J].编辑学报,2002(2).
[29]王兆璟.“共效应”与编辑共同体的优化[J].编辑学报,2007(1).
[30]马荣博,陈俐萍,武云侠,等.高校学报编辑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对职业倦怠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6(5).
[31]丛敏.渠道融合:学术期刊的跨平台传播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G237.5
A
1672-3805(2016)04-0078-06
2016-04-25
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资助课题“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心境养护研究”
方志(1977-),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经济》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编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