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敬业思想探析

2016-03-07 16:26闫丽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百姓论语信仰

闫丽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论语》的敬业思想探析

闫丽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论语》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体现。《论语》中的敬业思想主要体现为:勤敏谨慎、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以仁为重、济世安民的职业信仰。敬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素质,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敬业;《论语》;孔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业是指个人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卓越的能力和坚定的信仰,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敬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一方面,“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1]敬业是对职业、对劳动的敬重和热爱,每个人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将汇聚成社会发展的无限力量;另一方面,敬业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人们在劳动中发挥自身才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实现个人价值。习近平曾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性文献,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敬业思想,挖掘和阐释其中的思想精华对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敬业观具有借鉴意义。

一、勤敏谨慎、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

《论语》中的敬业思想首先表现为勤敏谨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职业态度作为敬业在精神层面的表现,会对人的工作动机、工作积极性产生作用,进而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效果。当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担负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时,职业态度会表现出一定的职业特殊性。

1.统治者:勤政爱民,使臣以礼

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稳定、促进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教育百姓。国家各类事务繁多,因此首先必须勤政,认真、严肃地对待国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自己资质稍差,但每天多学一点,多干一点,勤勤恳恳工作,就能比原来更好地处理国家事务,即“敏则有功”。(《论语·尧曰》)当统治者无心朝政,耽于女色之时,就会贻误政事、自毁基业,《论语》中季桓子“受齐人之女乐,置政事于不顾”就体现了这个道理。然而,勤奋并不意味着事必躬亲,君主应该选择具有原则性的大事处理,“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其次,统治者要爱护百姓,以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之事。统治者工作内容的重点是“民、食、丧、祭”(《论语·尧曰》)。其中尤以民为主,只有获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就需要统治者将人民放在首位。因此《论语》提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论语·泰伯》),对统治者提出了勤俭节约、减少用度支出、合理安排百姓工作等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朴素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要获得百姓的尊敬,还需要凡事以庄重的态度来对待百姓。“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这样才能在百姓中形成示范效应,使百姓能严肃谨慎地对待君主。最后,统治者在处理君臣关系时,不能倚仗自己位高权重而刚愎自用,而应以礼相待,居上以宽。统治者要尊重下属,按照一定礼节和规范庄重对待,不能把下属当作自己的附庸,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论语·子路》)。君主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不能奢望自己能永远做出正确的决策。当臣子指出错误时,君主要有勇气面对谏言。当下属犯错误时,如果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统治者应宽恕、原谅其错误。

2.从政者:以道事君,以惠养民

这里的从政者主要指除了君主之外的其他所有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因此从政者主要面对统治者、百姓、政务三方面的工作对象。在面对统治者时,要“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事上也敬”(《论语·公冶长》)、“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论语·乡党》)。从政者要用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态度来对待君主。但这里的“忠”不是无原则的“愚忠”,不是逢迎拍马、不加思考地赞同君主的任何举措。孔子厌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论语·阳货》),主张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当君主犯错时能够“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当君主治国无道、出现原则性问题且劝阻无效时,“不可则止”(《论语·先进》)。在面对百姓时,从政者不应以提防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以民为本,首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的利益,使百姓得到真切的实惠;其次“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劳动,减少百姓的怨恨;最后从政者应树立正面榜样,“好礼、好义、好信”,让百姓能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淳朴的民风。在处理政务时,从政者应保持勤敏的态度,“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在工作中谨言慎行,保持严谨负责的态度。人在长时间处理同一事务之后,往往会出现倦怠感,但《论语》要求从政者能“居之无倦”(《论语·颜渊》),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秉持敬畏之心,不懈怠。

3.教育者:一视同仁,诲人不倦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首先,孔子爱学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当伯牛生病时,孔子伤心无奈,感叹命运的不公,“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当颜渊去世时,孔子十分悲痛,发出了“天丧予”(《论语·先进》)的沉痛哭诉。其次,孔子能用诲人不倦的态度教导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只要学生愿意学,他都愿意教。“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孔子将自己毕生的才学都传授给学生。最后,孔子能用勤学进取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孔子孜孜以求,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对待困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孔子不拘泥于身份的高低,见贤思齐,主动向他人请教;对待错误,“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孔子闻过则喜,通过改正错误提升自己。

二、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

《论语》中的敬业思想不仅表现为态度上的敬重、热爱、勤勉,更表现为工作实践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态度若不能转化为能力,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实践无益处。职业态度和能力是从业者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职业能力是指胜任职业的综合性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互为补充。

1.专业能力

敬业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专业能力,这是服务于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一个专业能力差、专业水平低的人,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敬业者。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针对性。《论语》涉及的职业主要包括统治者、从政者、教育者三类。

统治者的工作是治国理政,首先,要明白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即增加国内人口、促进经济发展、教育百姓。其次,统治者要有治理国家的理念,《论语》提倡以德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德治是用以仁为核心的美德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最后,统治者应该知人善任,找到合适的人才来辅佐自己。第一,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来全面观察以选拔人才。第二,“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各司其职,宽容他们的过错使其勇于试错、大胆工作、提高积极性,“不使大臣怨乎不以”(《论语·微子》)。第三,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他们的工作业绩加以考核,调整工作岗位以“举直错诸枉”(《论语·为政》)。

从政者的工作是辅助君主开展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既不推脱应承担的责任,也不擅自僭越职权。其次,要有卓越的处事能力,恪尽职守、克己奉公,竭尽全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泰伯》)。最后,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合理调控情绪,具有处变不惊的自我调适能力。在工作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会有喜悦和成功,可能会出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理智就会被情绪裹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作为教育者,首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善学、勤学,为“传道、授业、解惑”做好充分的准备。孔子曾被赞美“大哉孔子”(《论语·子罕》),可见其丰富的文化积累;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可见教育者应是最勤奋的学生,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次,教育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颜渊曾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孔子常采用诱导启发、知人善教、言传身教等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境,他会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长,使学生乐学善学。孔子曾发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的感慨,教育者应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帮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主要指专业能力之外的,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职业工作方法的素养,对于各种职业活动的开展具有普适性价值。敬业不仅要求我们掌握专业能力,还要掌握许多指导性、逻辑性的方法能力,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论语》要求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将更好地指导职业的发展。在思维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即反对虚无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反对主观主义,摒弃思维定势、不走极端,以实事求是、灵活变通、立足现实、客观全面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其次,应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能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思考时不是思考某一个问题,而是思考一类问题,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在学习新事物时,要学会“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用一条主线将所学的众多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厘清逻辑思路,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最后,事情做完要学会反思,像孔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通过总结和评估事情完成的效果来发现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不足并找到改进办法,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即“不贰过”(《论语·雍也》)。

《论语》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唯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到五十岁还想研究《易经》,可见其好学之心。首先,从业者应知道向谁学,孔子给我们的答案是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不必拘泥于向特定的人去学习,广泛地接触各种人、事、物,都会让我们有所进步。其次,学什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既要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向贤者看齐;也要客观看待他人的缺点,警惕自己,以达到扬长避短,不断修养自身。再次,怎么学。“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多听多看多记,将新的知识通过观察、辨别、记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智慧,然后外化为合理的行为实践。最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学与思相结合,并持之以恒,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论语》要求从业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代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新问题,传统的问题分析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论语》中提到的问题分析方法可以给我们启发。首先,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正反、本末等事物的极端两面进行推敲,综合分析问题。其次,遇事既要慎重思考,更要果断决策。“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做决定时不要因为怕犯错而犹疑不决,思虑过多反而可能错过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最后,要有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语》曾批判:“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论语·子路》)学习知识不仅是为了增长见闻,更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3.社会能力

敬业要求从业者具有沟通交流、与人相处共事、自我心理调控等基本的社会能力。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工作中必然与社会发生联系,因此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

敬业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与人共事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关系的和谐。首先,《论语》认为表达不求辞藻华丽,“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因为美好的言辞并不代表高尚的品德。其次,说话要掌握恰当的时机,在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内容。“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说话时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若不合时宜就会出现过失,从而给别人留下不会说话的坏印象,不利于日后的沟通交流。再次,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将他者放在比自身更重要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敬业要求从业者能灵活处事、善于变通,不要过分拘泥于小节,而要有事业的大格局。“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从业者应该分清轻重缓急,能把握工作的关键,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在保证原则、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以仁为重、济世安民的职业信仰

敬业的最高境界是把职业当作人生的信仰,以职业承载、落实人生信仰,使职业融入人生的终极目的和追求,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基本途径。职业信仰是“一个人对于所从事职业的意义、规律、原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的一种情感体验”。[3]《论语》全书贯穿着以“仁”为核心的济世安民的职业信仰,孔子毕其一生也在用实际行动传播和践行着他的理想。

1.信仰根基:天纵之圣

职业信仰是敬业的内在的、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没有职业信仰的人,仅仅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内心的需要和追求,会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孔子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信仰结合起来,使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有了根源性动力和崇高的意义。孔子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作上天赋予的职责。仪封人评价孔子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在其他人看来,上天选择了孔子来担任“木铎”以教化百姓。在孔子看来,“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天是决定文明能否传承的主宰,而孔子是文明的承载和传播者,是上天和百姓文化传播的中介。因此是天决定了他的使命能否完成,他的责任是听从天的召唤来完成自己的事业。坚定的职业信仰使孔子面临死亡也从容、坦荡而不畏惧,展现出强烈的担当意识。

2.信仰功用:以业载道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敬业精神使君子的职业追求超越了利益的获取,物质财富的获得只是努力工作的结果而非目的,是对勤奋刻苦工作的报答。职业信仰使从业者把职业与人生价值相连接,职业成为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手段,唯有辛勤工作、精益求精才可能实现人生理想。

职业信仰使从业者对自己承担的角色有着高度的认同,将对天的敬畏转化为对职业的敬重,因此孔子愿意“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即使人们认为孔子做的事情对于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来说效果微乎其微,但他却坚定不移地完成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并在其中找到精神的归属和平静。因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对人生信仰的追求使从业者能够不贪图安逸,做好了在艰难旅途跋涉的准备,并愿意用一生为之奋斗。即使最终无法实现,但只要没有违背自己的本心,“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

3.信仰归宿:济世安民

社会主义敬业观要求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主动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每一个从业者的工作都是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如果大家都能乐业、勤业、精业,他人的生活境况将得到改善,自己也会因为他人的无私付出而获得幸福,社会整体也因此获得繁荣发展的动力。《论语》也对从业者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孔子评价管仲是仁者。“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管仲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百姓因为他的作为而安居乐业,即使他存在“器小”的问题,但是他对天下百姓的恩惠使得这些问题瑕不掩瑜,可见孔子对于人的评价主要在于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具有对普通人的终极关怀。

孔子以“仁”为其最终的价值追求,注重将自己的实践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仁的核心是“爱人”:当孔子家马厩着火时,孔子问人不问马;当原思表现良好得到酬劳却推辞时,孔子说可以用来救济家乡的穷人;当冉求为季氏搜刮民财伤害百姓利益时,孔子愤怒地将其逐出师门;当学生问起老师的志向时,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孔子的志向是天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依托。

孔子将自身的职业视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途径。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传道授业,孔子济世安民的信仰从未改变。在从政过程中,孔子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政治稳定清明、社会安定有序、百姓丰衣足食,实现了他曾说过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在教育过程中,无论贫富,只要虚心好学,他都愿意有所教诲,“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他把对学生的爱都融入谆谆教诲、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开创了平民教育。坚定的职业信仰使孔子在行仁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奋斗不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当起上天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以仁为重,济世安民,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任者春.敬业:从道德规范到精神信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82-86.

On the Dedication Thoughts ofTheAnalectsofConfucius

YANLi

(SchoolofMarxism,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Dedicationtoworkistheindividualvaluerequirementinsocialistcorevalues,whichhasrichandvividexpressionintheChineseclassic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Thededicationthoughtsin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remainlyreflectedin:occupationalattitudesasbeingdiligent,cautiousandproactive;occupationalabilitiesofkeepingimproving;occupationalbeliefsoffocusingonbenevolenceandbenefittingpublic.Cultivatingdedicationthoughtswillimprovethequalitiesofsocialistbuilders,whichwillbringtogetherinfinitepowertorealizetheChinesedream.

dedicationtowork;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Confucius;corevaluesofsocialism

2016-08-22

闫丽(1993-),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家文化研究。

D616

A

1008-469X(2016)05-0050-05

猜你喜欢
百姓论语信仰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百姓看家“风”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