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2016-03-07 15:02:17马方余
河北农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春播桔梗株距

马方余

几种常见中药材的种植技术

马方余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18°33'40"——119°36'30",北纬40°36'41"——40°41'53"之间,是一个纯山区县,生态环境较好,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使这里的野生柴胡、远志、丹参等中药材质量较高,成为中药材市场的抢手货,然而野生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单一依靠野生资源,不能形成规模生产,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宣传引导下,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生产。到目前,全县中药材面积已突破5万亩,黄芪、黄芩、桔梗、党参、枸杞等品种约占80%,其中枸杞、黄芪已经冲出国门,远销韩国、日本等地。通过招商引资,现有中药材龙头企业4家,可以说,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正朝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方向迈进,与此同时,中药材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现根据本人多年种植经验和生产实践,将几种常见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白皮花、箭杆花、东北黄芪等。药材为根,呈圆锥形,略扭曲。表面淡棕黄色,有横长皮孔。质坚韧,断面强纤维状。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生肌功能。主治体虚盗汗、慢性肾炎、内伤疲倦等症。黄芪还可用于制作饮料、饲料的添加剂等,青龙县的黄芪在安国市场上有“燕山黄芪”之称。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与播种。黄芪主根垂直向下生长,宜选排水良好、向阳、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佳。耐旱、耐寒、忌涝、忌连作、怕高温。每亩施圈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均匀撒施地里,整地时要求深翻35厘米以上,搂平耙细。行距30—33厘米,深度3厘米,边播种边底踩,下种后覆土1厘米,表土干燥后再表踩一次。亩播种量1.5—2公斤,7—8天出苗。

2、田间管理。苗高3—5厘米时间苗,株距5厘米,间苗时松土除草。苗高7—15厘米时定苗,株距10—15厘米。7月上旬株高60厘米左右时,亩施肥10公斤,70%磷钾肥,30%氮肥。

3、病虫害防治。(1)幼苗出土前后,蟓鼻虫等鞘翅目昆虫,咬食幼苗嫩叶,应在播种后4—5天在地面普喷1—2次高效低毒的新农药乐斯本EC或氯氰菊酯EC。(2)6月份以后,气温高,湿度大,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前或初期开始喷50%病灵溶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喷2—3次,每半月一次。若发现蚜虫为害,用虫必克或绿园溶液除治。(3)立秋后,若发现豆荚螟等害虫咬食荚内种子,喷乐斯本或蛾蛉速杀溶液除治。

4、采收加工。当年秋季霜降时割秧,留茬2—3厘米。随之挖根出土,注意防止切断须根,影响质量和产量。挖时捆成20厘米粗一把待出售。一般亩产黄芪根(干货)250—300公斤,种子20—50公斤。

二、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功能。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肝炎等。药材为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表面深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青龙、承德一带的黄芩在安国市场上有“金丝黄芩”之称。栽培技术要点:

可用种子和分根方法繁殖。

1、选地与整地。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层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宜。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忌连作。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加过磷酸钙20千克,耕深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畦,长短不限。

2、种子繁殖。(1)采种。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又易脱落,故熟后即采,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2)浸种。播前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涝出稍晾即可播种。(3)播种。分春播和雨季播种。可大田直播也可集中育苗,直播的根条长,杈根少,产量较高。小面积种植,也可育苗移栽。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行距30—40厘米,沟深0.5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少量细砂或细土,稍镇压后喷水,保持土壤湿润,若土壤温度适宜,也可有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土壤温度,亩播种量0.5—1千克。雨季播种一般利用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或小麦下茬耕地,雨季(7—8月份)在整理后的地块上按行距30厘米开沟,沟深3厘米,底踩播种后覆土0.5厘米,亩播种量1千克。

3、分根繁殖。春季黄芩萌发新芽之前,将根挖出,切下主根供药用,然后根据茎块大小,将母株根茎分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挖穴栽种,覆土压实,浇水,10天左右可长出幼苗。

4、田间管理。(1)间苗:幼苗出齐后,分2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时松土除草,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1年进行2—3次。(3)追肥:幼苗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加尿素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一遍。

5、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若食花性害虫,喷乐斯本除治。

6、采收加工。黄芩以根入药。种植2—3年后收获,至秋后茎叶枯黄时将根刨出,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然后晒干或烘干,亩产干货200—250千克。

三、桔梗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别名:苦桔梗、灯笼棵、铃铛花。具有祛痰止咳功能。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药材为根,呈长圆柱形,白色略带微黄,皱缩,质坚脆,易折断。近年来,人们还用鲜桔梗制作食品小菜,为绿色保健食品,开发潜力较大。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桔梗为深根系植物,选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施基肥后深耕20—30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畦,两旁开排水沟。

2、种子处理。一年生种子,发芽率低,不宜作种。二年结的种子,成熟饱满,留作种用。播种前用温水浸种24小时,或用0.3—0.5%的高锰酸钾液浸种1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播种方法。春播、夏播均可。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1)直播:以夏播最好,直播主根直、粗壮、分杈少。在畦面开深约1厘米的浅沟,沟心距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薄薄一层细土,稍加镇压、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在气温20—25℃时20天左右出苗,播种量为每亩500—1000克。(2)育苗移栽:在畦面用四齿耙轻划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畦内,然后覆盖一层浅土,将种子盖严。苗高5厘米左右时,按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进行移栽,每亩1.5万株苗比较适宜。播种量每亩500—750克。

4、田间管理。(1)苗高3—5厘米时间苗,高7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2)追肥:定苗后以叶面喷肥为宜,促使茎叶生长。7月初施磷、钾肥为主,促根生长。秋后浇1次冻水,翌年春季浇水,孕蕾期施磷、钾肥,促进茎秆粗壮,减轻倒伏。(3)喷药疏花:在盛花期喷1000ppm乙烯利1次,能基本上达到疏花的目的,抑制生殖生长,使根部贮藏更多的营养物质,较不喷药者显著增产。

5、病虫防治。病害有炭疽病、轮纹病、斑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亦可用新型农药大生WP防治。桔梗播种后第二年夏季易发生倒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有效控制倒伏,用量为每亩0.5千克,兑水60千克。

6、采收加工。桔梗以根入药。一般在播种后2年收获,如肥水充足,管理好,可在当年秋末或翌年春初刨收。根刨出后,去净茎叶,洗净泥土,趁鲜刮去外皮,晒干入药。一般亩产干品150-200千克。

四、党参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别名:西党、条党、潞党。药材为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纵沟。质稍坚脆,易折断。具有补中益气、养血补肺、生津止渴功能。青龙县及承德一带党参质量较好,有“都山党参”之称。栽培技术要点∶

用种子繁殖,分为冬前直播、春播和育苗移栽。

1、选地与整地。党参根深,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忌高温。对土壤要求较严,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宜。每亩施圈肥或堆肥1500—2500千克。

2、冬前直播。霜降到立冬之间,按行距30厘米,开沟深3厘米,先撒肥后播种。边播种边底踩,覆土厚度1厘米,第二年春季出苗,冬播比春播出苗率高。

3、春播。春播时间在春分至清明节之间。春播先浇足畦内水后播种。

4、育苗移栽。育苗时间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畦宽1.5米,育苗一般不施底肥,用叶面肥。行距20厘米,开沟深2厘米,覆土0.5厘米,畦上面喷足水,加盖稻草,约10天出苗。苗高5—10厘米时,进行疏苗,株间距1厘米。叶面喷肥时亩喷磷酸二氢钾500克,兑水75—80公斤,7天一次共2次。第二年春清明节前后,进行带土移栽大田,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开沟深10厘米,栽后培土浇水。

5、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直播地块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松土宜浅,避免伤根,一般1年进行3—4次。(2)追肥:育苗地不追肥,以控制党参苗徒长。移栽后于搭架前追施少量氮磷复合肥,施后浇1次水。(3)搭架: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搭架,以使茎蔓攀架生长。搭架能够通风透光,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参根和种子产量。

6、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锈病,叶背发生黄褐色略突起的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若有根腐病,则拨除病株焚烧,喷多菌灵800倍液。

7、采收加工。移栽后1—2年秋季收获。采收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一般是1千克鲜党参晒干货0.5千克,亩产干货250—350千克。

五、枸杞

枸杞为茄科植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功能。主治头昏、耳鸣、虚劳咳嗽、糖尿病。药材为果实,呈现椭圆形,表面鲜红色,有皱纹。肉质柔润,内有黄色种子。目前已开发出枸杞粉、枸杞咖啡、枸杞酒等保健食品。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

1、选地与整地。枸杞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抗涝能力差,低洼积水处不宜栽种。每亩施厩肥2000—3000千克,秋季深耕25—30厘米,并浇冻水。

2、扦插繁殖。扦插苗结果早,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春分至清明之间,选取优良单株上1年生徒长枝或粗壮、芽子孢满的枝条,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条,用清水浸泡2—3天,或用5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下部6—12小时。然后按行株距20厘米×15厘米,将插条斜插入整好的畦中2/3,然后压紧,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在85—90%。第二年根据需要在大田定植。也可以直接按33×50厘米扦插,2—3年后根据需要分株,扩大面积。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1年之内3—4次。(2)追肥:苗期追施2次氮肥。定植枸杞在开花结果盛期,追施2次磷铵复合肥,每株施50—100克,随即浇水。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树根的一侧开环形沟施农家肥,盖土,浇水。(3)整形修剪:定植当年,定干50厘米,并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主枝。第二年在主枝上选3—4个新徒长枝,于30厘米处短截。树冠基本成形后,每年于初春或夏季剪去枯枝、老弱头枝、病虫枝、重叠枝、扫地枝及疏除过密的枝条。

4、病虫防治。主要虫害有枸杞负泥虫,幼虫和成虫为害叶片,喷40%乐果1000倍液防治。若有红蜘蛛为害,则喷施20%哒螨灵2000—3000倍液或50%克螨特2000倍液除治。主要病害有枸杞黑果病,危害花、茎、叶,青果感病 后变黑僵化。发病前或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5、采收加工。枸杞以果实入药。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采收后,及时晒干或烘干,晒时勿翻动,以防黑果。

(作者单位:青龙县凤凰山乡农业站)

猜你喜欢
春播桔梗株距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农业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7 07:45:48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7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辽宁省2016年春播种植意向调查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1
辽宁春播顺利 夏季关注降水
新农业(2016年18期)2016-08-16 0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