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

2016-03-07 14:45聂晶晶邱清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置大学

聂晶晶 邱清伟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

聂晶晶邱清伟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论文在社会需求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设置和实施构想。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社会需求;模块化

一 引 语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曾经指出,“服务于社会只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过却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1]。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尽管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把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理念,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可见,大学服务于社会,这是大学发展的新功能,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大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大量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应随之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并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是一味沿用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需求,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笔者于2016年9月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构想。

二 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对象为泉州地区用人单位及其大学毕业员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主要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状况、员工的英语需求状况以及大学毕业的员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见或建议涉及此外。此外,笔者还分别对部分用人单位和员工进行了访谈。

(二)结果分析

1.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状况分析。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尽管不同的用人单位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对英语的需求存在的较大的差异,但总体来说,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员工,对英语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60.9%的用人单位需要员工掌握英语,20.9%的单位需要大部分或全体员工掌握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79%的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掌握“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用英语进行“技术资料阅读”(63.7%)、“日常的口头交际”(60.5%)、“笔译专业技术资料或单位的外宣材料”(37.7%)、“处理英语公文”(36.3%)、“专业技术口译”(24.5%)、“外商谈判”(24.2%)、“中外学术论文交流”(11.1%)等。这反映出单位对英语的最大需求是与本单位、本行业有关的英语应用能力。

2.大学毕业员工对英语的需求状况分析。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英语很重要或比较重要,76.2%的被调查者在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会偶尔或经常涉及英语的使用。当被问及最需要何种英语技能时,72.4%的被调查者选择“阅读技能”,选择“听说技能”、“翻译技能”和“写作技能”的分别占67.8%、58.2%和45.3%。当被问及何种英语技能差时,表示“口语交际差”的被调查者占41.6%,表示“听力差”的占37.6%,表示“词汇量少”的占34.7%,表示“使用机会少”的占33.6%,表示“专业术语少”的占30.7%,表示“对外国文化不熟悉”、“文献阅读困难”以及“写作能力差”的分别占12.5%、10.7%和7.7%。可见,阅读技能是被调查者最迫切的需求,而说听能力却是他们最急需提高的技能。相对于这两项技能,翻译和写作技能可能涉及的使用者相对较少,尤其在工作中较少用到。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此外,当被问及最佳的英语学习途径时,35.2%的被调查者认为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学校课堂上的系统学习,29.5%的被调查者认为单位或社会上的外语培训是最佳途径,另有19.8%的被调查者认可业余自学,15.4%的被调查者认为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社会对英语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设置针对性不强。一方面,尽管多数高校对大学英语进行了分级教学,但鲜有分类指导的制度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高校仍然将大学英语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鲜有高校将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42.1%的大学毕业员工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要只注重书本教学”,而应“加强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基本听说能力”,“希望教学能够和实际的职场更相匹配,更重视英语的说和阅读、理解、交流沟通能力”。26.8%的大学毕业员工建议,“大学英语课程应多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建议希望能“多给大学生听说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与他人交流”。16.1%的大学毕业员工建议,“对学生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在搞好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在专业英语教学设置上要突出实用性”,并且要以未来的职业为导向,即“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强调教学及使用的专业性”。另有6.8%的大学毕业员工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技能,7.1%的大学毕业员工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持全面否定态度,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浪费财力人力,效果差”,应该“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部引入外教、全程英文互动式教学;专业课双语教学、英语考试与英美国家全面接轨”,同时希望可以“远离应试教育”,5.5%的大学毕业员工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自学的能力和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更多的可塑性”。

三 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设置构想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学习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调查结果,经综合分析和论证,笔者的基本设想是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采用以实践能力培训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围绕知识和能力,构建知能一体、知行一致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是将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子模块,然后根据每个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模块进行搭配和组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主体模块,在每个模块的中心,所有子模块都能够围绕着一个确定的应用型学习目标,并且能够和相关的语言知识形成联系,由此来构成统一的教学集中模块,通过科学的组建课程内容模块,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都能够扎实的掌握相对应环境下的课程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操作语言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

(一)基础英语课程模块 基础英语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缺补漏,为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空挡期”。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巩固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极有可能造成英语语言知识的“断档”,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学生在日后的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因此而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失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这一模块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为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中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包括学习动机、兴趣、合作交流、团队精神等,加强学生认知策略、调控策略等能力的内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如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二)职业英语课程模块

职业英语课程模块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模块,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社会与涉外业务交际的能力。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应聘求职、企业文化、职场沟通技能以及个人规划和职业发展等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就业背景下的英语沟通能力。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重营造环境,加强模拟实践,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交际,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三)专业英语课程模块

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强调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探索英语课程职业化。课程设置以实际场景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内容以开发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能用语言在工作中做某事”为标准,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要求。学校将课堂搬到学生实习、实训单位,利用学生实习、实训的空余时间或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岗位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即期”效果,倍增英语习的兴趣。

四 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设想

大学英语课程虽然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模块,但三个模块之间又有共通之处,即都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但是,要使这个课程体系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必须要确保管理、师资、教材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一)管理衔接

通常情况下,基础英语课程以及职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学一般由各院校专门的教学机构,如公共教学部或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则一般由各系的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没有太多的交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指导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英语课程模块、职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师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师之间的关系,组织定期召开教学联合研讨会,既解决专业英语课程模块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又能解决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的衔接问题。

(二)师资衔接

要想实现教学中的衔接,必须要解决师资衔接问题。师资衔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让基础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有目的地渗透专业知识,适当涉及专业英语中常用的词汇,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二是专业英语教师向基础英语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面,为专业英语模块教学做好准备。此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师还应当一起探讨职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工作,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基础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师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师共同发展。

(三)教材衔接

目前,基础英语模块的教材开发已经非常成熟,选择面非常大。但职业英语课程模块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的教材建设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实用性不强,不少该教材的编写偏离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也即,偏离了学习者在将来必然会遇到的目标场合中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如交际活动、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顺序和学习方式[3]。因此,基础英语模块的教师和专业英语模块的教师要共同探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需求,确保他们均衡地获取语言养分和语言能力;既要注重专业教材体系的知识衔接,又要注重与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课程模块的知识衔接。

(四)时间衔接

目前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只在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病在于学生即便在一、二年级里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在之后两年内缺乏足够的输出和输入,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极有可能再次退化,再次出现听不懂、说不出、写不了的尴尬局面。因此,大学英语学习应该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各院校可采取课时总量不变、学习时限延长的方法,在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在三、四年级开设职业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和使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目标需求,要既能满足实现英语高等教育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设置英语教学课程模块时,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科和学情,使基础英语模块教学能和学生的专业学科相结合,并且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技能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设置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模块,方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1]德雷克·博克(侯定凯等译).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3).

[4]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6]王哲,李军军.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7]李晓梅,罗桂保.模块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11,(8).

[8]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3).

[9]吴菁菁,冯欣.大学英语课程“多模块一体化”体系构建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4,(3).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9

A

1673-2219(2016)11-0132-03

2016-08-09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平台构建”(项目编号JA S160730)。

聂晶晶(1983-),女,福建晋江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研究。邱清伟(1984-),男,福建泉州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设置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