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中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视角的反思

2016-03-07 14:34王中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层面应用型院校

王中华

(贵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中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视角的反思

王中华

(贵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目前,实践教学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层面等方面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观念文化的阻碍、行为文化的制约、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限制。为此,我们需要强化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观念文化,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制度文化,促进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行为文化,提升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物质文化。

应用型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等相关的文件都强调了要进行实践教学,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并突出“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1]随着国家政策的实践教学导向,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开始重视实践教学,逐渐将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教学决策,可见,从国家、学校到教师层面都逐渐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却存在种种的弊端和不足,诸如在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层面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问题的出现?

一、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中实践教学的问题

(一)社会层面:实践教学的文化传统缺失

古代中国教学的六艺:礼、乐、射、御、数、书,而且我国教育家孔子将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然而,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强调以考试文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缺少一种实践教学的文化传统和底蕴。我们教学传统中特别强调“述而不作”,将“君子动口,不动手”作为一种美德,甚至出现“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将技术方面的教学和技术看作是“雕虫小技”和“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并将那些实践教学所带来的成果看作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在这样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我们学校教育一直是轻视实践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偏重理论教学。可见,我们实践教学缺少更多的文化传统。

(二)学校层面:实践教学定位问题

毋容置疑,如果学校定位不清楚,个性的缺失将导致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这是第一位的。在应用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一些院校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导致所有新建本科院校“一哄而上”,形成新建本科院校的洪流,于是,形成了“千校一面”,如所有的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都叫做 XX 学院、XX 师范学院,所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大体一致,所有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雷同。[2]可见,我们在盲目的追随其他老牌的本科院校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化,导致忽视实践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界定不清楚也是导致实践教学未得到重视的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边界不明确,以至于什么是实践教学层面的、什么是理论教学层面的,显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有些高校将文科、理科、工科之间的实践教学等量齐观,没有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学校层面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清楚。当然,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缺少更加清晰的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不容置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导向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指挥棒。但是,在学校层面没有对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制订,导致如何去评价实践教学的开展成为一个突出的困境。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实践教学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一些院校也逐渐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产教融合”普遍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地方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有待提升、社会服务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与不足,使得一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和达成,没有深入发挥出产教融合的价值。

(三)学院层面: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学院教师的执行层面,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但是,目前来说,学院层面实践教学体系显得不完整。首先是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3]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不明白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没有确定自己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究竟是在干什么,导致实践教学没有方向感。而且,实践教学内容匮乏。实践、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等“四实”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什么是实践、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等没有进行界限的划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突出位置,如在当前师范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主要是实习,但是,对于学生的“三笔字”、音乐、舞蹈、班级管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缺少,导致今天的地方应用型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缺少研究性大学的师范生培养出来的研究能力,也没有传统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种特别强的“师范生技能技巧”,因此,导致一种“三明治”的师范生培养,师范生毕业以后,明显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缺失。还有就是实践教学课时数量的比例混乱。如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到底哪些专业该多少个实践教学的学分和多少个学时,哪个学期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分配学时和学分,国家规定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但学院层面在制定实践教学课时数量时,显得力不从心。最后就是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地方院校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如实习、实践、实训等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分散,同时,在实践教学的顺序有些断线,最突出的就是实践方式单一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实习,缺少更多的“第二课堂”、缺少学生的见习、实践训练,没有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平时教学过程中。

(四)教师层面:实践教学的形式化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实施者和责任人,其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败,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诸如教师对实践教学缺少深刻的理解。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是实践教学落地的实施者,但是,由于教师对实践教学理解不深刻,往往出现实践教学的“走样”和“变形”。同时,存在教师实践教学的异化。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缺少灵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走走过场,没有将实践教学的精髓凸显出来,没有达到实践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的目标。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教师的被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显得被动,感觉是在被动的执行行政命令,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教育计划,而没有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于是乎,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由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中实践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观念文化的阻碍

一般来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为的开展。那么,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受到许许多多的观念影响。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传统教育文化影响和制约着现代大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传统文化以家庭为本位和讲究五伦关系,具有一种“社会取向”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这自有其积极的一面。[4]但是,传统教育文化下的大学是政府主导下,开展大学一统的办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统一和去个性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往往侧重于纯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在如此的观念文化导向下,学校领导和决策层面对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够。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对学校的定位的模糊,导致如何去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模式,如何去形成自己学校教学个性化显得不足,于是,导致了对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够。当然,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受到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观念影响。特别是在重视应用型大学和实践教学的今天。然而教师对应用型大学的理解不足,在应用型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去理解应用型大学,没有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实践教学做到耦合,所以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显得“走样”和“变形”,也显得被动性的“要我做”,而不是主动性的“我要做”。

(二)行为文化的制约

行为文化主要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行为上的一种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其制约着教师的实践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行为上的排斥、中立和积极三种态度:首先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惰性的影响,采取排斥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对于教学惰性,有学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没兴趣,视教学为负担,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无追求,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年不变,其教学水平始终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简单循环往复上,我们称之为教学惰性。[5]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教师由于自己的教学惰性,对于实践教学缺少兴趣,不想去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造,其教学往往停留在过去的那种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上的往复循环之中,这样以来,一些教师就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来执行实践教学政策,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次是有些教师采取中立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于教学过程中,但是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走样和简单的模仿。一些教师还是愿意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但是,这些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和实施策略,以致于在教学行为上显得是简单的模仿,缺少教学个性。最后是有些教师积极对待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这些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只是小部分的教师是一种积极的对待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对待实践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和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制度文化的约束

制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然而,制度层面的建设却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层面上对实践教学政策引导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那种大学复制现象非常严重,大学个性化严重缺失,使得大学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层面的实践教学政策引导显得不足,导致大学层面的改革显得缓慢。另一方面,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然而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和课题。[6]但是,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还存在严重不足以及对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往往导致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局限。同时,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制度的重要问题。由于我们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关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重视教学科研两个方面的绩效考核,那么,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师,如何去评价其教学绩效,这是制约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砝码。由于当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的不规范,使得一些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而学生评价制度的问题,也在制约和影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成绩,如何去判定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需要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价,但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合理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使得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四)物质文化的限制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物质文化的限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主要表现在:缺少实践教学的大环境。由于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和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层面等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实践教学的人才、物力等各个方面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同时,社会上对实践教学的宣传也不够,舆论力量也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缺少一个大环境;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力度不大,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但是由于学校的影响力不足、学校的研究力量不够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等院校和一些企业不能实现“共赢”,于是便出现一些企业和高等院校不能很好的实现合作,不能实现融合。这样一来,一些地方院校的实践、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场所不够,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经费的局限。实践教学经费指本科实验教学耗材费、各类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经费。经费来源主要为学校预算经费。[7]那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实践教学经费进行单独立项和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经费上的预算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经费的不够,不能满足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中实践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强化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观念文化

实践教学,需要从观念上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倾向,所以,从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来构建适应实践教学的观念文化。对应用型本科的定位清晰是前提,毕竟构建应用型大学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目标。一般说来,应用型大学主要包括应用技术大学与教学服务型大学两种类型,其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8]如贵州师范学院定位于“一型两性”和“一体两翼”,逐渐形成实践教学的观念,从而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当然,我们还需要从理论层面深刻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需要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应当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教学,同时,理论教学应当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而且借助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二次理解和解决理论教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教学来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以便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内容。[9]同时,教师需要深化对实践教学的本质认识,理解实习、实践、实训的含义。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师来推动和完成,那么,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解,形成实践教学的观念和理念,在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实习、实践和实训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去反思实践教学的本质,进而为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二)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制度文化

我们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制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而在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制度文化更是一种提升,为实践教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需要制定实践教学的制度和政策。实践教学需要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进行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从事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相关政策的引导,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关注和重视的空间。而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措施的制定。实践教学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步奏和程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有之义,那么,学校首当其冲需要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按照国家实践教学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的制度,构建相关的实践教学方面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从而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制定和发展也是非常迫切的。前面提到了双师型教师制度是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绊脚石,那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在充分理解双师型教师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和“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的基础之上,然后,积极制定双师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制度以及营造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双素质和双职称的教师,满足实践教学的教师需求。当然,是否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督导制度,也是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栓里进行核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同时,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生检查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优秀实践教学奖评制度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自己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检查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定期组织实践教学督导专家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10]

(三)促进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行为文化 在促进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行为文化的价值,重视教师的行为文化。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形成适应实践教学的行为是首当其冲的要务。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模式更加重视“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讲”,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样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观能力性以及创造性都没有得到彰显,课堂教学的活力没有得到释放,那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后见习和实习以及实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和合作者、参与者,将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探究,将知识接受转变为能力培养。[11]同时,教师需要处理好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构成的逻辑体系。[12]总之,教师需要从自己的行为上去改变和适应新时期实践教学要求的行为方式,形成实践教学要求的行为文化。

(四)提升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物质文化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诸如教育资源等。因此,我们认为促进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提升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物质文化:首先,构建一个关注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的舆论、研究实践教学的宏观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视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的宏观环境。在社会层面需要一个倡导重视实践教学的舆论的宏观环境,在学校层面需要一个尊重实践教学和践行实践教学的中观环境,在学术界要形成一个研究实践教学的客观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推进实践教学。以教师教育为例,师范院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需要以伙伴合作建立师范生浸润于现场的宏观环境。[13]其次,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国家和学校划拨实践教学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的投入和建设。经费是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经费的投入,通过经费的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因为实践教学来获得更好的发展,一方面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开发“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实现产教跨界融合,加强创新驱动,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分享,为实践教学搭建更多的平台,打造实践教学的升级版。

四、结语

实践教学不是一句空号,不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支持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等各个层面去努力,更需要形成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实践教学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1]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5-11-17(001).

[2]王中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惑与出路:二级学院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6,(3):53~57.

[3]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50.

[4]刘海峰.传统文化与中国大学的特色[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0~14.

[5]褚远辉.试创爹教师的教学惰性[J].大理师专学报1998(1):41~43.

[6]王中华.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1~45.

[7]三峡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三峡大教〔2012〕37号[Z].2013-1-7. http://jwc.ctgu.edu.cn/News_View.asp?NewsID=1708

[8]侯长林,罗静,叶丹.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61~69.

[9]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27~128.

[10]吴洁梅.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0~101.

[11]王洪才.大学创新教学:理念、特征与误区[J].中国大学教学,2016,(2):19~23.

[1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13]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教育研究,2012,(5):84~89.

2095-4654(2016)10-0093-05

2016-08-21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研究”(DAA150206)

G642.0

A

猜你喜欢
层面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