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阳 高一星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李 阳 高一星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摘 要]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的要求,在国家进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依据在高校从事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贫困研究生产生原因多元与资助政策单一存在矛盾、认定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效果存在偏差、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困境,从资助政策提供、资助体系设计和资助工作机制完善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改革;贫困研究生;困境;资助对策
长期以来,社会往往把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目光停留在本科生身上,忽视了贫困研究生群体。从1999年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33万人,到2014年,招生规模已达到了63.1万人,比10年前翻了近一倍[1]。与此同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各个高校一般实行“高收费和高奖励”的导向[2],在这种政策导向下,那些学业不理想的研究生往往需要真正的交费。贫困研究生问题逐渐从隐性走向显性,研究生困难群体的情况相比过去也进一步突出。
所谓贫困研究生,一般是指由于家庭和个人经济条件较差而无力支撑自己研究生学业的贫困学生[2]。研究生收费政策全面执行后,现在学校采取奖、助学金结合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没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则需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大部分研究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奖学金、导师科研经费等形式实现,但“高收费和高奖励”的导向引起了研究生经济承受力的分化,研究生经济状况的分化和贫困生的产生不可避免。目前实施的全面收费政策必然会给家庭贫困但仍想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如何完善贫困研究生的认定标准,加强对贫困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进而缓解这一群体的经济压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导致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贫困研究生的产生原因多元与资助政策单一存在矛盾;贫困研究生认定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效果存在偏差;贫困研究生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原因多元与资助政策单一存在矛盾
在笔者工作的电子科技大学,据统计,贫困研究生人数高达12%,而这一较大比例的贫困研究生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发性贫困[3]:收入太低,使得一个家庭难以维持最起码的生活开支,是一种没有足够收入的状况。
第二,再生性贫困[4]:原本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因为一些自然因素影响导致贫困。除了社会原因、突发状况之外,也包括一些自然原因,如发生地震、洪灾、雪灾、旱灾、矿难等影响了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造成研究生贫困。
第三,因为社会原因、突发状况等,遭遇不可避免的大宗支出,譬如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大宗支出,导致研究生贫困[5]。
第四,贫困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与本科贫困生读研人数的增加息息相关。在高等学校的大幅度扩招以及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读研,进入高等学校的贫穷家庭子女的相对人数和绝对人数都有所增加。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不同原因的贫困其持续时间也是不一致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于贫困研究生的资助方式还显得比较单一,一般是助学贷款或者临时的困难补助等,并不能较好的解决贫困研究生的困难。
(二)认定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效果存在偏差
对贫困研究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准确的认定哪个研究生属于贫困研究生,其贫困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有效的进行资助,更好的帮助贫困生学习和生活。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具体执行中,一般是学校根据政府机构的委托开展贫困研究生的认定工作。虽然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贫困生认定和监督体系,但不能否认存在很多问题,认定工作难度较大,难以阻止贫困生身份造假现象的出现。例如,以往只要有贫困生证明,就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学校的困难补助。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证明》上有关部门盖的印章,几乎成了学校认定贫困生身份的唯一依据。由于这种证明由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出具,因此不难拿到。
(三)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贫困研究生界定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对贫困研究生的认定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过去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研究生除了享受基本的人民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贴等以外,参加工作后可以直接担任一定级别的基层领导职位,博士研究生可以不经公务员考试而直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等[2]。研究生曾经享有的特殊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认识,认为研究生的贫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或者影响不大。事实上,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资助体系的改变,贫困研究生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了。现有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弹性标准、多元标准、量化标准等几个方面[2],但是在执行工作中,仍旧未能较好的解决认定工作的困难。高校的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没有进一步完善,跟不上现实工作的需求。
贫困生认定工作处理得不好,会对助学体系带来破坏性作用。学校也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我校的做法是主要依靠当地民政部门提供的证明,同时依据老师与同学的观察结果,最终由学校自行认定。
分析了研究生资助工作困境的原因后,综合考虑现在资助政策、贫困标准、执行效果、认定标准与程序以及贫困研究生认定工作的价值,结合高校工作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从资助政策、资助体系和资助工作程序等方面着手,解决当下所遇到的困境。
(一)为贫困研究生提供全面的资助政策支持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生有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研究生资助工作自身的特殊性[6]。但在多数高校,贫困研究生问题是被置于“高校贫困生及其资助”体系之下。但这种体系无论是在指标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没有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明显区分;在“奖、助、勤、贷”的名额分配上,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获得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相关岗位的机会比较少。
在政策设计上,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银行贷款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研究生公平享有“奖、助、勤、贷”的相关政策。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及实施收费政策的情况下,结合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实际,建立独立的贫困研究生评审和资助体系。同时,根据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特点,综合考虑学业成绩与科研成果,结合研究生的横向成绩和绝对优势,同时考虑一定时期内的纵向进步和相对优势来对研究生奖学金进行评选,使得奖学金“奖”的激励作用和“助”的扶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健全贫困研究生的多元资助体系
根据《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19]号文件)的要求,开始实施收费政策后,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建立导师资助制度,贫困研究生的资助由学校和导师共同承担。然而,如前文所述,研究生的贫困原因多样,其认定受家庭收入、个人收入、月收支出等多项因素影响。导师资助的额度以及不同学科导师资助的比例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确定。
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国家、学校、院系、导师和社会五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进一步扩大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覆盖面,兼顾优秀和公平;学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工作体系,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院系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设立资助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岗位;银行增大研究生专项贷款的比例和数额;社会其他层面也要加大对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力度,学校可以和企业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贫困研究生的资助工作。
(三)完善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机制
要想真正解决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遇到的困难,应该把这一工作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为培养高水平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生服务。在具体培养工作中,不断完善贫困研究生的资助工作机制,从机构设置、资助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
为更好的开展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全面设置研究生资助工作机构,或者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将其列为一项专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在与院系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研究生资助工作制度。在每年度,尤其是在研究生入学时开展的贫困认定工作中,要调动学校、院系、导师、学生等各方主体的积极性,既要考虑制度规定的认定标准,又要结合学生生活情况,做好贫困认定工作。同时,还应建立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动态跟踪机制,随时了解贫困研究生的经济状况变化情况,根据其经济状况的转变,增加或者减少资助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昀. 浅谈高校中的贫困研究生群体[J]. 前沿, 2007(4): 158-159.
[2] 陈超. 收费政策下贫困研究生相关问题的界定与资助对策[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7(4): 95-99.
[3] 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 微观经济学[M]. 16版. 萧琛,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9: 280-282.
[4] 吉登斯. 社会学[M]. 赵旭东,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87.
[5] 曼昆. 经济学原理[M]. 梁小民,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52.
[6] 杨航. 高校贫困研究生资助问题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12): 30-31.
Dilemma and Measures of Providing Financial Aid to Poverty-Strick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LI Yang GAO Yi-x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speculated in “the opinions abou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ile No.: [2013]1) jointly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hina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providing financial aid for poverty-strick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practices of financial aid and proposes new measures from three levels: the provision of aiding policies, the designing of aiding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working mechanism.
Key words reform; poverty-strick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dilemma; financial aid measures
编辑 张 莉
[作者简介]李阳(1975- )女,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处副处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高一星(1985- )男,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科长.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课题“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YJSKT201501001).
[收稿日期]2015 - 05 - 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2-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