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龙 谷 丰(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教学新构模式策略探讨
高青龙 谷 丰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现实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源于我们未走出“对物依赖”的社会形态以及对“育人”目标的偏离。教育的发展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偶然性、主观性及自身独特的逻辑性,不是人才生产基地或者经济的加工成,当然这不是否定教育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注意学生精神层面上的培养和熏陶。论文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知识与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当前学生为了考出理想的成绩长期沉浸于题海战术当中,一张试卷作为选拔人才与评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必须建立一种教育新模式来推动我国英语教育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教学模式;政策;困境
大学英语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英语知识在国际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我国英语在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英语定位、英语的社会价值等,因此导致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足之处。普遍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仅限于应对考试,真正能够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的不到总人数的1/3,这与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标准相差甚远。随着改革利益的分享和改革政策的实施,教师在价值选择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言之隐”。教育作为承载和传递文化的媒介,现代化英语教育价值应该定义在现代化元问题上和超越现代化基本问题的层面[1]。教育领域是文化传承和认同建构的重要场所,但英语教育领域中的文化传播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体现为过度强调西方文化教育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向了“学”,而非传统教师的强制灌输。
教育科学的巨大发展与实施使人们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新的教学模式、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传统相比,更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起到其预期的积极作用。改革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充实,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并与世界接轨的内在要求。[2]在新课改的浪潮下,现代化英语教学理念与学科理念的有机整合,为教师学科的发展与成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在教改的春风中,我们取的一些杰出的变迁,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不仅人意,与诸多国家的教育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发生的机理,双方主体的身份及价值的定位,积极构建一种教育新模式来加速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教育理论研究者大量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众多的研究资料都表明教育理论研究“独白”状况的至今依然存在。很多人认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忽略了英语教学课堂的“人性化”特征,脱离了英语教学实践的知识背景、需要与动机,因此,教育理论是主动脱离教育实践,研究者的意志与教育生活世界的一切都契合。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对教育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泥泞。困境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诸多误解。在教育研究领域,对大学英语教育理论的正确认识与价值定位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实践效度,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新问题要用新的思维才能实现研究的超越与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变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3]。因此,从知识的现时性角度进行探讨就是自然的、合理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记,讲解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语法等方而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迄今为止,教育研究者一直都在致力于探求教育本质与规律问题,但教育理论的普适性思想扼杀了理论或教育研究的多元化。现实中,教育研究得出的理论不具有精确性与统一性。除此之外,英语教育理论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总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并非线性地作用于教育实践,因此,在传递的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均可能“衰减”英语教育理论的实践效果。在英语课程实践中总是感觉与教育理论风牛马不相及,不能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解决问题。诚然,理论无法实现目标更明确、更有成效的愿望。教育理论具有原则性、价值性、规范性、科学性、技术性等特征取向,它只能作为背景与灵魂的教育实践,是一种“求真”的认识活动,不具备提供解决具体问题“具体方法”的能力来解决教师在日常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这种局限性源于现实生活的偶然多变和纷繁复杂。教师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误解导致互相把对方当作工具,实质上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无视。在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需要教师在原理、价值、原则所构成的个人教育信念中思考或者反思,寻找内蕴在教育理论中个性化方法。这种“首创精神”与“价值探寻”正是对英语教师的高度肯定与价值肯定[4]。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中寻找突破,凭借自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来面对日常实践中的难题。
当前新课程理念导向和日常教学的矛盾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所以在教研与日常教学、考试评价之间的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常出现不一致,甚至与其原来的目标和宗旨背道而驰[1]。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矛盾产生的因素之一。英语教师是教学与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效果与顺利开展,才能将自身的能量凸显出来。虽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由于拓展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多是采取隐含的方式呈现,对课堂语法教学的指导感到模糊。教师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式仍有种种困惑,语法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教师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千差万别。英语语言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师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属性。然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学校的现实和教师的实际条件的限制或者学习者自主性的培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不少人对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语用和跨文化交际等重要方面了解有限,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素养普遍存在欠缺。在课堂中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听课方式,从而促成了学生们在教育世界中“集体失语”。教育对培养人而言,知识教学重要的是揭示意义,而不仅局限于认识周围世界、学习语法与词汇。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导思维范式。在教学实践中,以“挖掘教材价值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旨归。根据后现代主义思维范式来看,我们迫切需要解构和摧毁传统思维中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等,提倡理解、多元、宽容、创造与自由,构建多种不同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框架来有效地解释世界。传统总是在断地被一代又一代人重新诠释、理解、损益和建构,在英语现实教学中,人们总是强调其中一条原则而忽视和否定另一条原则,最后导致站立在两极端,各执一词。英语教学应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英语教学,不存在惟一正确的方法、纯粹客观的方法和最为权威的方法。教育不是人才生产基地或者经济的加工成,当然这不是否定教育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途径,给社会输送只是实现英语教育的一个层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我们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教育改革的非理性适应与各种考试制度的劣根性导致英语教学价值在渐渐模糊和淡漠。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英语课程教学需实现重心转移与价值提升,培养学生学会自由独立的思维精神。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从教育陶冶人格和培养求知欲来说,它所需要的都是一种实践知识(实践智慧),而不是思辨科学的思考。面对大学教育反映出来的德和心智上的虚无主义倾向、教条主义倾向以及思考层面上的制度移植倾向等现实问题,我们需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思考,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注意学生精神层面上的培养和熏陶。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课程的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形势为主旨,就大学英语教学目前而言,在教材使用、教学方法、课程目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教育工作者也不需在“怎么想”和“怎么做”之间难以选择,应该学会如何去看待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的关系,不能绝对地、抽象地讲英语教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和“教育平等”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承担起满足社会的工业化、民主化对于实用知识和公民能力的需要的责任,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独立的思考精神和探求真理的精神。教师群落对“价值追问”是迫切和必要的,时代发展已向我们的定位提出了寻觅要求。现行课程设置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外语教师时下亟待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现对学生在感悟文化、获悉知识、人格提升等过程中实现“引领”职能,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领导力量的践行是对教育教学价值的旨归。现代教师必须秉承人文精神、终极关怀,挑战市场经济所带来暂时的思想贫乏和精神危机。
随着对教学工作复杂性认识的增加和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向,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必须建立一种教育新模式来推动我国英语教育的深化改革。未来的教育评价方式应弱化教材中心、知识中心、考试中心,突出对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考量,又要实现正向建构、发展和完善,达到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审美理性之间的平衡。
(一)正确认识考试功能观,不断完善考试评价体系
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统一的大规模英语水平考试,其功能与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正确认识考试功能是化解当代英语教学矛盾的重要途径,试功能观是以考试性质、特点、国家引导方向为基础的认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检测学业、激励学习等功能,但容易忽视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发展与教学评价的个性差异,有的高校将其考试结果与学位证书挂钩,甚至有些企业将此作为新聘人员的硬性标准,这难免会造成英语考试评价观的偏颇。在教学评价政策导向上,考试评价只能作为完善与考察的一个依据。这一点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因此,必须完善大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体系,革除以简单的考试通过率来评价教学或学生能力的弊端。
(二)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代需要教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引导式”相结合的主题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英语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改变传统学生被动的听的格局。实践证明,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对改善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因此,需要教师跟上时代步伐,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有计划地将教学内容与小同活动进行结介,例如演讲、辩论、主持等,增加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在鉴赏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向着英语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政策,加快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突破了课内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范围锻炼自己的语言空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部门有必要从全局出发,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有效地与课堂知识点进行连接。除此之外,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打造就需要我们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与奖励机制,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严格管理和监督。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有制度或机制的保障下才能正常的开展,完善学校、院系、教师三级质量保障机制是英语改革正常实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吕飞飞.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李洁,郭嘉,王一普.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2).
[3]蔡基刚.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010,(2).
[4]康淑敏,王雪梅.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J].外语界,2003,(2).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4-0147-03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第154项);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53);湖南省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4项);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569)。
作者简介:高青龙(1979-),女,湖南祁东人,长沙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美国文学、大学英语教学。谷丰(1979-),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