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学术年谱(三)

2016-03-07 13:49蒋慧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季羡林

蒋慧琳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季羡林学术年谱(三)

蒋慧琳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

摘 要:本辑为“季羡林再创学术高峰”。文革结束到90年代后期,季羡林在学术上又攀登了一个高峰。关于其学术研究成果,用他自己的话说:“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尤其自80年代后期开始,他在写文章和讲学中,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引起学界普遍关注。这段时期,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印度、德国、日本。担任的主要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亚非学会会长等。

关键词:季羡林;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学术职务

1977 年(六十六岁)

开始恢复政治地位,也有头衔,但“下定了决心,不再干行政工作,甩掉一切乌纱帽”。中华书局组织班子注释《大唐西域记》,不得不“挂帅”。

1978 年(六十七岁)

大学复课,恢复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任职务。

3月7-23日,应印度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的邀请,作为以团长王柄南为首的对外友协代表团成员,途经巴基斯坦前往印度访问。在德里参观比尔拉庙、阿格拉红堡和泰姬陵等。奈都夫人陪伴遍游全印度。

6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领导商定,由双方合建一个综合性的南亚研究所,筹备小组由双方派人组成。组长为北大的季羡林教授,成员包括翰老、中联部的林华轩、北大亚非所所长赵宝煦、社科院宗教所副所长黄心川和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陈洪进和孙培钧。在北京大学东语系会议室发起并 召开“北京地区南亚问题座谈会”,讨论南亚地区形势和各种学术问题。

8月18日,在外文楼主持召开《大唐西域记》第一次工作会议。

9月23日,在北大图书馆召开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大会。

10月,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

这年起至1989年底,看书、写作时间主要是从早晨4点到8点上班以前。

12月26日,写出《〈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12月,访问印度。

中国外国文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结识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

1979年(六十八岁)

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兼任南亚编写组主编。

《泰戈尔与中国》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

3月,访问印度新德里大学,印度文学院举行隆重的欢迎会迎接他。会上印方致欢迎辞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两千多年中,印度是中国的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中国是印度的老师。”这番话得到满堂掌声。季羡林在致答谢辞时补充说,中印两国有长期的文化交流,不过,既是“交流”,就绝对不会是“一边倒”。在新德里,和曾经在北大任教的老朋友普拉萨德一家聚会。

夏,应任继愈之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作学术报告,讲座的主题是印度佛教和《大唐西域记》。

7月,出席《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组会议,担任《外国文学卷》主编。

8月底,以北京大学副校长身份和任继愈、黄心川、谷苞等考察新疆克孜尔石窟。在乌鲁木齐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题目是《吐火罗语与尼雅俗语》。

10月,写完《漫谈比较文学史》。

为《天竺心影》写“楔子”。

冬,中国南亚学会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季羡林当选为会长。

学术专著《〈罗摩衍那〉初探》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0年(六十九岁)

散文集《天竺心影》出版。

4月7日,为中日合作出版的《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写序《中日友谊万古长青》。

4月21日,为《东方研究(历史专号)》写前言。

4月22日,以副校长身份和王竹溪代表周培源校长主持池田大作在北京大学《寻求新的民众形象》的讲演。

5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胡乔木、胡愈之、张友渔、吕叔湘、王力、季羡林、周有光等20位委员。

7月,为北京大学创刊的《国外文学》杂志写发刊词。

7月15-26日,应日本室伏佑厚邀请,赴日参加“印度学佛学会议”,住东京新大谷饭店,结识梵文和佛学权威中村元、峰岛俊雄等;随后,到达京都访问。

在一次宴会上,日本梵学大家原实教授问季先生:“听说您在德国学过梵文,教授是哪一位呢?”先生答道:“在哥廷根,教授是瓦尔德施密特。”原实教授接着问:“您或许就是那位研究梵语不定过去式的Dschi Hian-Lin?”原实教授后来对人说,他简直不敢相信,40年代就发表了两部德文专著、推动佛教混合梵语研究的杰出学者,30多年后竟坐在自己面前。

7月2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印度伟大的人民作家普列姆昌德举行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在会上介绍普列姆昌德的生平,并提及国早在50年代就出版了他的小说《戈丹》和《妮摩拉》。

学术论文《关于〈大唐西域记〉》发表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9月,应陕西省社科院之邀到西安讲学,作题为《玄奘与〈大唐西域记〉》的学术讲演。

10月,中国语言学会在武汉成立,季羡林为副会长。

为胡隽吟女土的《胡隽吟译学术论文集》写序。

季羡林、翁独健、孙毓棠等十几位先生联名发起成立中外关系史学会,同时组成筹备小组。

11月4-15日,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联邦德国参观访问,在哥廷根拜会了分别35年的恩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双方都有恍若梦境之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忍松开;全程是由瓦尔德施米特的接班人H.Bechert教授陪同;季羡林被聘为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

12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

《罗摩衍那》(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季羡林选集》由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

1981年(七十岁)

《新疆与比较文学的研究》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第1期。

《论〈五卷书〉》发表在《国外文学》第2期。

《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散文集《朗润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罗摩衍那》(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开始着手写作《糖史》,之后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北京大学中文、西语、东语和俄语系及亚非研究所与南亚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季羡林被推选为会长,李赋宁为副会长,乐黛云为秘书长,聘钱钟书为顾问,编印《比较文学研究会通讯》。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1期发表《本刊顾问答〈外国文学研究〉记者问——季羡林同志答本刊记者问》。

《北京日报》发表《争分夺秒,老而不已——访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2月,写出《新疆与比较文学研究》;为刘国楠、王树英编著的《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写序。

3月,出席北京大学《俄国文学史》编委会议。

4月3日,由原国家人事局牵头,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召开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季羡林应邀出席了会议。

8月,为北大编辑的《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写序。

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

9月,写出《应该重视比较文学研究》、《〈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倡议每月举行一次老中青梵文研究工作者学术交流会。

11月,为韩延杰翻译的《惊梦记》写序。

11月13日,《文艺报》编辑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六楼会议室召开“散文创作座谈会”,夏衍、季羡林、臧克家、沈从文、李健吾、吴伯箫、吴组缃、萧乾等参加会议。

12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李一氓任组长,季羡林任顾问。

1982年(七十一岁)

《中印文化关系论文集》由三联书店出版,《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由三联书店出版,《罗摩衍那》(三)(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开始写郑振铎、章用、李广田等人的回忆文章。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

《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发表在《民族语文》第4期。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2期发表《当代翻译家:季羡林自传》。

1月,为王常在《中文谚语选》写序。

5月5日,为陆树仑、竺少华校点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写序。

5月23日,答《北京晚报》记者问。

6月,写《比较文学随谈》;为《重印梵文妙法莲花经》写引言。

6月23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通过,当选为副会长。

7月,为《名言大观》写序;为令恪翻译印度作家克·阿·阿巴斯的《还有一个没有回来》写序。

7-8月,暑假期间,为高教部在河北承德师专举办的“东方文学教师讲习班”讲《必须加强对东方文学的研究》。

9月,参加全国印度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

9月,写《还乡十记》前言;写《大唐西域记今译》前言。19日,在济南参加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与许衍梁、余修等老友会面,住山大招待所。

10月,北京大学举行李大钊、蔡元培铜像落成典礼,校领导陪同中央首长和来宾到会场,季羡林当日同平时一样身着朴素的衣着去参加典礼。一位不认识他的学生以为他是参加建像的工人代表,就带他到后排的座位上。他不声不响地坐下来参加了会议。后来,当同学们知道他是季副校长时,惊叹不已。

10月25日,主持在西安陕西宾馆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筹备组举行的比较文学研究问题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冯至、叶水夫、伍蠡甫、杨周翰、李赋宁、杨宪益等。

指导《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筹备工作。

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2月,在西安举办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廖鸿钧教授提出创办一本比较文学期刊的议案,得到与会学者的热烈支持。在由季羡林先生主持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作出了创办一本全国性比较文学期刊的决定,刊物题名《中国比较文学》,随后便成立了季羡林(主编)、方重、施蛰存(副主编)、王佐良、叶水夫、朱维之、杨周翰、杨宪益、杨绛、李赋宁、林秀清、廖鸿钧等21人组成的编委会。编辑部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语学院联合组成。

写出《关于葫芦神话》;为王树英等四人编译的《印度民间故事》写序。

应邀到北京饭店和印度戴维夫人长谈,戴维夫人请季羡林翻译自己的著作《炉火情——泰戈尔谈话录》,季继而译出第一章。

1983年(七十二岁)

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

5月8-10日,参加在合肥举行的中国语言学会年会,在闭幕式上讲话。

5月20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同时举行。季羡林当选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姜椿芳为会长)和北京市译协会长。

5月,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印度民间故事集》写序。

6月,为秋妹的丈夫《弭菊田画集》写序。

7月,为吴继路主编的《启明星》写序。

8月,与常书鸿、周林等20余位学者向党中央、国务院联名写信,建议成立中国吐鲁番学会,很快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得到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季羡林随后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筹备组工作。

8月15-22日,“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暨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在兰州、敦煌莫高窟召开,季羡林当选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

9月,为《北大研究生论文集》(文科版)写序。

9月27日,民族文化宫举行影印梵文贝叶写本《妙法莲华经》发行赠书仪式。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统战部副部长江平、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出席并讲话。

10月,为印度小说家萨土诊特·饯德托·介得古《秘密组织——道路社》汉文译稿写序;为《中外关系史议丛》写序。

在《高教战线》第10期发表《关于开展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初步意见》。

10月,《中国比较文学》创刊,季羡林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想建立中国学派,正是想纠正过去的偏颇,把比较文学的研究从狭隘的西方中心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把中国广大 的 比较文学 爱 好者的力 量 汇入全 世 界 比较文 学 研究的洪流之中。”

11月,为王邦维选译的《佛经故事选》写序;为尚会鹏、方广锠翻译中村元的《印度古代史》写序。

《罗摩衍那》(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七十三岁)

《罗摩衍那》(六)(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闻名于世的印度史诗的汉译本在中国出版,是季羡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立的一座丰碑。

主编的《印度民间故事集》(第一辑)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世印度雅利安语二题》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发表在《外国语》第5期。

2月20-24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编委会顾问王力、吕叔湘,编委会主任季羡林。

2月,写出论文《〈罗摩衍那〉在中国》;为《薄伽梵歌汉译本》写序。

3月,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写小引;为梁立基编译的《东南亚民间故事选》写序。

3月,季羡林、刘安武编的《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4月,为刘安武《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写序。

5月3-10日,赴上海外国语大学作“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讲学。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作学术报告,着重介绍印度的戏剧文化,以分析眼光看待中国、印度和欧洲的戏剧特征。

8月,为《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译丛》写序。

9月15日,季羡林出席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的为庆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文全译本出版盛大庆祝会。对外友协副会长楚图南、印度驻华大使文卡特斯瓦兰、人民出版社社长韦君宜等出席了招待会。会上,韦君宜赠送《罗摩衍那》中文全译本给印度驻华大使文卡特斯瓦兰。

9月25日,在北京举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大会,王力、吕叔湘、季羡林等9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9月2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举行隆重活动,纪念印度民族独立领袖甘地诞辰115周年,季羡林与会并在会上致词。

10月,出席在杭州召开的“印度两大史诗讨论会”。

12月,到香港讲学。经广州至深圳,在深圳大学写出《外国文学研究应当有中国特色》。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1985年(七十四岁)

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主持《〈大唐西域记〉校注》并亲自撰写10万字的前言《玄奘与〈大唐西域记〉》。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组织翻译并亲自校译的《〈大唐西域记〉今译》出版。

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1月,为《摩奴法沦汉译本》写序。

2月,为吴德铎的《比较文学论文集》写序。

2月2日,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印度与世界文学国际讨论会”和“蚁垤国际诗歌节”,被大会指定为印度和亚洲文学(中国和日本)分会主席;用英文在大会发言;与尼赫鲁大学教授谭中会见。

3月,与印度副总统会见。归途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印度文学在中国”的讲演。

5月,为法国学者苏尔梦编著的《文学的移居——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写序;为郁龙余选编的《中印文学关系源流》写序。

6月,为张至善、张铁伟翻译的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写序;写出论文《原始社会风俗残余》。

7月,为罗炤编《西藏现藏梵文贝叶经目录》写序。

7月28日,中国语言学会第三届年会在昆明举行。开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清格尔泰主持,会长季羡林致开幕词。

7月,中华书局提前出版《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书中有刘大年、季羡林等学者文章。

7月,与任继愈、宿白、徐萍芳等参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教艺术巡回展专家咨询会议”,担任顾问,在会上强调,对于印度佛教来说,中国佛教本来是流,但是经过长期发展,它成了中国佛教,便成为佛教的第二源,所以巡回展应该中印数量对等,各占250个展板。

8月初赴乌鲁木齐,主持敦煌—吐鲁番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阐述人类四大文化体系,进而概括为东西文化两大体系,赢得国内外学界的普遍赞誉。

8月25日,作为第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代表团顾问,随团长刘大年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史学家大会”,提交英文论文《商人与佛教》,并在会上宣读;住斯图加特邮政旅馆,会后参加德国总统魏茨泽克举办的招待会,与刘大年一起受到德国总统的接见。

10月,由35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大学正式成立,大会选举季羡林为名誉会长,杨周翰担任会长。

10月11日,参加在深圳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致闭幕词,强调只有把东方文学真正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才能开阔视野,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10月,为耿引曾《中印关系史料汇编》写序。

11月,再次访问印度。

11月,为《1986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专集》写序《回顾与展望》。

12月2日,致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刘辉,谈吐火罗文本和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剧本》的性质问题。

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1984年10月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中国比较文学》,1985年被定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机关刊物,由北大教授季羡林任主编,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方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施蛰存任副主编。

《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发表在《世界历史》第10期。

译自英文的印度作家梅特丽耶·黛维(Maitraye Devi)写的《家庭中的泰戈尔》(Tagore by Firside)中译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1986年(七十五岁)

主编的《东方文学作品选》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的《中外文学书目答问》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月,为《北京大学地方语文文学系建系40周年纪念专刊》(1946-1986)写序。

2月,为韦旭升校注的朝鲜长篇小说《谢氏南征记校注》写序。

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生当盛世,竭尽绵薄——访著名文学翻译家季羡林》。

2月,为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写序。

4月2日,为张文定编辑的《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写出前言。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和论文《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1.31/2 1.31/11.91/11.91/2 四页译释》,同时获1986年度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

6月,应室伏佑厚、中村元邀请,率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访日赠书代表团回访日本,23日,在早稻田大学讲演《东洋之心》,在其他地方作《和平和文化》、《经济与文化》的讲演。

《论东方文学——〈简明东方文学史〉绪论》发表在《国外文学》第4期。

9月18日,为北京大学东语系和比较文学研究会联合召开“全国首届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写发言稿《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的七个问题》。

10月,参加由民盟中央举办的“多学科学术讲座”,以《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作为总题目,与费孝通、钱伟长等10位主讲人,分别就中国科技、文化、教育、人口等10个方面的战略发展问题发表了有见地的看法。会后收入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多学科学术讲座丛书》(第一辑)“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

11月24-30日,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赴尼泊尔在加德满都德什拉特体育场举办的“世界佛教联谊会第十五届大会”,住加德满都苏尔提旅馆。应邀到以前国王名字命名的、拥有六万学生的特里布文大学演讲《中国的南亚研究——中国史籍中的尼泊尔史料》。

12月,为《东方文化史话》写序。

受聘为冰岛大学“吐火罗文与印欧语系”研究顾问。

《季羡林散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7年(七十六岁)

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的《东方文化史话》由黄山书社出版。

2月,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历史辞典》写序。

3月,为《文化意识的觉醒》写序。

4月,为《国外中国学论丛》写前言。

5月29日,和赵朴初赴西安鉴定如来佛真身舍利,在陕西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扶风县法门寺如来指骨舍利和佛教文物的发现是继半坡和秦俑的发现后的第三次重要发现。这次发现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等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5月,应邀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国际谈论会”,发表有关吐火罗文研究的论文。

6月,为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学系年》写序;为《中国普列姆昌德研究论文集》写序;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选《中国楹联墨迹荟萃》写序;为葛雷和张连奎的《什么是比较文学》写序。

8月10-25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举办“东方文化系列讲座”,在讲座上作《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报告。

9月15日,出席北京大学召开的“海涅国际学术讨论会”。

10月,为乐黛云主编的《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写序;为郁龙余编选的《中国文化与宗教》写序。

11月,《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

11月,为《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写序;在南京为杨武能《歌德与中国》写序。

11月,写《为胡适说几句话》,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篇实事求是评价胡适的文章。

12月3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的第三届年会上,被选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副会长,会长是冯至。

12月,为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写序;为北京大学东语系编写的《东方风俗词典》写序。

《cīnī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主编的《东方文学作品选》(上下)获1986年中国图书奖。

《〈大唐西域记〉校注》及《〈大唐西域记〉今译》获第二届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

担任《外国文学研究》杂志顾问。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

1988年(七十七岁)

主编《东方文学作品选》(上、下)获1988年中国图书奖。

论文《佛教开创时期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

1月,为庆祝北京大学校庆90周年而编写的《精神的魅力》写序。

2月,为吕林编写的《北京大学》写序。

3月,开始写《留德十年》初稿;为陈守成等主编的《中国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写序;为陈锋君、闽光沛、林良光、张敏秋的《印度社会述论》写序。

3月,开始写作《牛棚杂忆》;致信张敏秋,建议《印度社会概观》改名为《印度社会述论》,认为原书名不响亮,不容易打动人心。

4月,北京大学校刊编辑部编的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的文集《精神的魅力》出版,并在北大热卖,季羡林为《精神的魅力》所作序《梦萦未名湖》,引用《沙恭达罗》诗句:“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5月26-30日,赴中山大学参加“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大会上发言并且致闭幕词。

6月,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7月,为山东师范大学范梦的《东方美术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作序。

8月15-21日,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北京举行的1988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致大会开幕词和闭幕词,提出“敦煌吐鲁番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在世界”的口号,打消中日两国学者之间的隔阂;在闭幕式上说:“我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世界上任何一门学科学都不能独立的,关起门来是搞不好研究的,敦煌、吐鲁番学也不能例外。”

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翻译奖”评委会委员。

受聘为江西人民出版社《东方文化丛书》主编。

9月,写出《关于神韵》;为《五卷书》汉译本新版写出后记。

入秋开始流鼻涕、气喘,患外国人所说“枯草热”。

10月6-7日,出席由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主办的“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

《印度文化特征》发表在《电影艺术》第8期。

为耿引曾《汉文南亚史料学》写序。

11月2-l5日,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在中文大学讲的题目之一是《从大乘佛教起源谈到宗教发展规律》;写出《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之关系》。

12月,为《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写序;为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写序言。

1989年(七十八岁)

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事民间文艺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获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受聘为重庆出版社《语言·社会·文化丛书》编委会顾问。

1月,为《东方文化丛书》写总序。

2月,为《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写序;为依田熹家翻译成日文的《季羡林散文集》写序。

3月1日,婶母老祖陈绍泽患肾功能衰竭去世。后来写了《我的婶母》一文悼念老祖。

3月,为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生汇集的《中日比较文化论集》写序;为《回忆吴宓先生》写序。

4月1日,在《文汇报·笔会》发表《一个有特殊风格的人》,为悼念旧友沈从文。

4月,《牛棚杂忆》写出初稿;为中国文化书院编写的《中国文化年鉴》写序。

6月,《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9月,担任《神州文化集成》主编;给史有为的《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写序;在北大主持最后一次“西域研究读书班”。

10月,为台湾林聪明教授的《敦煌文书学》写序。

12月,为新加坡周颖南《南国华声——周颖南创作40周年》写序。

《关于神韵》发表在《文艺研究》第1期。

《梵语》、《吐火罗语》都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梨俱吠陀〉几首哲学赞歌新解》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年末,古干(竹林居士)在赵朴初、季羡林两位老人的嘱托与指导下开始筹备编辑《佛教画藏》大型图书。季羡林作序,其中提到:《佛教画藏》的出版,实能济西方文化之穷,并使东方文化为人类造福,为人类未来造福,使人类免于灾难,其意义不可说不大矣。7年之后,《佛教画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0年(七十九岁)

论文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受聘为河北美术出版社《画说世界五千年丛书》编委员顾问。

《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之关系》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

1月,为林悟殊教授翻译的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克里木凯特所著力作《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汉译本》写序;为刘波《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写序;为韦旭升所著朝鲜长篇小说《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写序;为辜正坤等编《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写序。

4月,为李明伟等人的《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写序;为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学者编写的《东方趣事佳话集》写序。

春,在南亚所举办梵文学习班。5月,在电教楼作治学经历的讲座。

7月,为周南京等学者编写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写序。

7月20日,与赵宝煦、罗荣渠参加《光明日报》社举办的“每月谈”座谈会,在会上谈中外文化交流。

7月,写出《比较文学之我见》;为荣新江的《归义军史研究》写序。

8月,为安徽娄天劲《世界三大文化之谜》写序;为汉族和维吾尔族学者合著成果《吐鲁番学研究专集》写序。

8月,《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中国比较文学会与《读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最高奖)。

9月,为胡亚曼编写的《新编百家姓印谱》写序;为徐永安的《欧美文学论集》写序;应李赋宁和蔡恒请求,为《第一届吴宓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写序;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合作的《印度古代文学史》写前言。

秋,录先师陈寅恪诗一首,应杨辛、梁思陵两先生嘉命收入《北京大学当代学者墨迹选》由北京大学出版于1992年出版。

11月,为《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写序。

1991年(八十岁)

《印度古代文学史》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

主编《简明东方文学史》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著作荣誉奖。

《新疆古代民族语言中语尾-am>u的现象》发表在《中国文化》第1期。《吐火罗文和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性质浅议》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2期。

《再谈东西文化》发表在《哲学动态》第7期。

《万泉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应邀参加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韩国。

主持《传世藏书》编校工作,2000余名年富力强的古籍整理工作者参与整理编校,历时5年编成的《传世藏书》,收先秦至清代光绪的历代典籍1000种,共计2.5亿字。

写出《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文中提出一个令学界振聋发聩的论点: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看,我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决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渐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月,为《海外中国学家译文丛书》写序;为袁义达编写的《中华姓氏大词典》写序。

1月13日-5月11日,写出《留德十年》清稿。

春,为陶东风主持的《爱国主义教育词典》题写书名,和陶东风谈对曾国藩、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认为要重新评价,不要一棍子打死。

3月,为山东济南一中19岁的小校友王亮《浅草集》写序;为柏寒《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写序。

4月,为《北大亚太研究》写序。

4月29日,出席纪念泰戈尔诞生130周年、逝世50周年大会,在会上发言。

5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季羡林参与有关工作。

6月30日,参加北京大学东语系南亚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并且发表讲话。

6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一集)》(繁体竖排),由季羡林、钟敬文、樱井龙彦等著。

7月,为龙协涛《文学解读与美的再创造》写序;为雷洁琼《1783年孟加拉的农民起义》写序。

8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北大文库举办季羡林八十寿辰展览。

9月为《中国著名中学作文精华(北京四中卷)》写序;为“勺海拾回的小诗”摄影展写前言。

10月,为赵丽明等人的《中国女书集成》写序。

12月,应杨通方教授邀请,为《朝鲜学论文集》写序。

《外国文学评沦》1991年第4期发表钱文忠《季羡林教授学术思想与成就略述》、黄宝生《季羡林先生的治学风格》

季羡林从八十岁这一年开始,表明自己是陶渊明的信徒,并且把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当作座右铭。

1992年(八十一岁)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发表在《文艺争鸣》第4期。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发表在《文艺理论研究》第4期。

发表论文《“天人合一”新解》,主张发扬东方的、中国的“天人合一”传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月,为《历史名城——临清市志》写序。

3月27日,为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作序。

6月3日,《牛棚杂忆》写出定稿。

6月,为《瑜珈师地论·声闻地梵文原文影印本》写《小引》;为新加坡郑子瑜《挑灯集——郑子瑜散文选》写序;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中国卷》写序;为南京大学等单位编写的《犹太百科全书》写序。

6月23日,女儿婉如因患直肠癌去世。

中国译协于6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理事会决定增聘黄华同志为名誉会长,季羡林和吴富恒等为名誉理事。

7月,为老朋友李森的《李森学术论文集》写序;为王丽娜等编写的《西文中国学研究图书目录》写序;应郑判龙之邀,为延边大学朝鲜研究中心推出的《朝鲜学—韩国学与中国学》写序。

9月,为《中国古典文学八大名著白话精缩》写序;下旬,在房山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年会。

9月29日-10月上旬,应人民日报社和日本朝日新闻社邀请,飞赴武汉,参加在武汉、荆州、宜昌举办的“展望21世纪的亚洲国际研讨会”。

10月,读完《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立即给这本书的编辑来学斋和薛瑞泽写信,在信中说:“丝绸之路不应以长安为起点,而应以洛阳为起点,这个观点我以前多次提过,我认为这是不刊之论。”

11月3-4日,出席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和伊朗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伊朗学在中国的学术研讨会。

11月,为新加坡《陈瑞献选集》写序;为《汤用彤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论文集》写序;为山东临清《清渊诗词选集》写序。

11月,被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2月,为《伊朗学在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写序;为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编辑的《韩国学论文集》写序。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1993年(八十二岁)

2月,为北京大学教授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写序。

3月3-5日,赴澳门参加“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者对洋人的热情引起季老的反感,演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会后收入到吴志良编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该书由澳门基金会出版。

获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

受聘为泰国东方文化书院国际学者顾问。

3月10日,出席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并发言。

4月,为《周林文集》写序。

5月,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散文精华》写序。

5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北大出版社联合举行《国学研究》第一卷出版座谈会。著名学者季羡林、张岱年、邓广铭、林庚等参加了座谈。季羡林在发言中说:“打出‘国学'二字是很大的勇气!”

5月24日,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香山东方伦理道德与青年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发言《只有东方文化能拯救人类》。

5月为《张侠画集》写序;为陶德臻、张朝柯、何乃英、郑忠信主编的《东方文学名著鉴赏大词典》写序;为中央党校孙鼎国等主编的《人学大词典》写序。

6月,为童宗盛编选的《最可敬的人——中国大学校长忆师恩》写序。

7月,为胡戟等编写的《玉华宫》写序;为王慎之编选的《清代海外竹枝词》写序。

8月,为谢福苓和林良光编辑的《孟加拉国政治与经济》写序。

9月,为山东临清谢华、朱继龙的合著《谢华朱继龙绘画合集》写序;为《东方文学史》写序;为梁雪予的《雪庐诗稿》写序;为李润新的《文学语言概论》写序。

10月,为林煌天等编撰的《中国翻译词典》写序。

12月,为高鲲、张敏秋主编的《南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写序;为自己担任总主编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写序。

为北大四院老同学邓可因、王光裕、刘国正、白婉清、等在该年校庆聚会时提议编印的诗集《不褪色的青春——北大四院老同学诗集》作序。

参加童庆炳主编的《心理美学丛书》鉴定会兼学术讨论会。

1994年(八十三岁)

主持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古籍整理类);译著《罗摩衍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文学类)。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获茅盾文学奖。

1月,为《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写《小引》;为陈雪根编辑的《中德关系词典》写序;为乐黛云编辑的《海外博士文丛》写序。

2月,为吉林摄影出版社推出的《世界十大史诗画库》写序。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发表在《中国文化》第1期。

主持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译作《罗摩衍那》获中国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东方论坛》1994年第2期发表王邦维《学问在中西之间——季羡林先生对印度文化的研究》。

4月,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编辑的《敦煌吐鲁番学论集》写序;为韩国金九的《白凡逸志》汉译本写序;为方广锠博士《敦煌学佛教学论丛》写序。

5月,成立了由季羡林任总编纂,胡绳、任继愈、周一良、张岱年、饶宗颐等担任顾问,并由刘文俊具体负责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全国五十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美国、日本、台湾等地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都参加了编纂工作。

6月19日在北京八中举行“第二次绿色恳谈会”暨“绿色文化分院成立大会”,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季羡林出席讲话。

6月22日,为《雅俗文化书系》写序。

7月,为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的论文选编《未名集》写序;为孟华编《汉译法国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目录汇编》写序。

8月,为《文化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文化书院建院10周年纪念论文集》写序;31日,赴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筹办的“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图书评论》第4期发表季羡林《抽象理想之至境》。

9月20日,出席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空军招待所召开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

9月23日,参加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为《敦煌学辞典》写序。

10月18至20日,中国文联、作协、山东大学等十多个单位,在京联合召开“臧克家文学创作研讨会”,季羡林在会上发表《我的朋友臧克家》。

11月,为卞立强翻译池田大作著《人生箴言》写序;为《东方文论选》写序。

12月6日,夫人彭德华去世,陷于悲痛之中。后写成《我的妻子》一文,以示悼念。

12月,为邓文宽、荣新江校勘的《敦博本禅籍校录》写序;为林良光教授《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写序。

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颁发的“彩虹翻译奖”。

先后担任《传世藏书》、《百卷本中国历史》等书主编。

领衔主编《东方文化集成》,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组成编委会。

应聘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顾问,担任北京圆明园学院名誉院长。

到天津应南开大学的邀请在东方艺术系小礼堂作学术报告,讲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话题。

1995年(八十四岁)

《蔗糖在明末清中期中外贸易中的地位——读〈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札记》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白糖问题》发表在《历史研究》第1期。

《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回顾》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5月,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研讨会”,在会上发言。

5月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作讲演《西方不亮,东方亮》,后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第4期。

《紗恭达罗》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炉火情:泰戈尔谈话录》黛维著,季羡林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季羡林佛教学术论文集》由台湾东初出版社出版。

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史》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著作奖。

《留德十年》获第二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选题奖一等奖。

《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季羡林卷》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8月30日,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组织的新版《大英汉词典》出版研讨会,给予词典很高的评价,说外研社办了一件大好事。

9月,到首都师范大学讲演,谈中西文化异同。

12月,教育部周远清在北京举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请季羡林先生、张岂之先生、杨叔子先生等专家讲演。

1996年(八十五岁)

《人生絮语》、《怀旧集》、《季羡林自传》、《人格的魅力》、《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林学术文化随笔》相继出版。

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首届人文学生节”开幕典礼讲演。

3月,为《东方文化集成》写总序。

4月,风入松书店举办第一次学术研讨会——《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学术座谈会,专门推介《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季羡林、任继愈、张岱年等知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天人合一”新解》发表在《中国气功科学》第4期。

《清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发表在《文史哲》第4期。

4月,为《东方文化议论集》写序。

5月,北京大学举办“东语系建系五十周年暨季羡林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6月,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丛书》作序。

7月7日,女婿何颐华去世。

8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学讲座系列(之二),作《东方文化》的讲演。

9月1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举行成立大会。季羡林教授等人参加,出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0月,“小病乍愈,窗外落叶如飞蝶”,写成《大运河丛书总序》。

10月25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为庆祝陈翰笙百岁华诞举行的座谈会,与刘大年交谈,发表讲话《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赞扬陈翰笙先生。

11月10-11日,分别在北京香山饭店和人民大会堂出席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宝钢教育基金颁奖仪式、《高校文科优秀博士文库》编委会首次会议。

12月,写完《胡适全集》序言《还胡适以本来面目》。

(责任编校:周欣)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4-0003-09

收稿日期:2015-11-28

作者简介:蒋慧琳(1980-)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印度文学与中印文化关系。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季羡林
我的书斋
听雨
学术活动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三)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二)
宪法学学术活动
来而不往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