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确利用和选择网络信息探析

2016-03-07 13:07:37车广吉
关键词:网络信息大学生

车 放,车广吉

(1.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2.吉林大学 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珠海 519000)

大学生正确利用和选择网络信息探析

车放1,车广吉2

(1.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2.吉林大学 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网络设计和制作技术的逐步现代化,大学生作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群体,与网络信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信息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然而,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们提供科学、文化、知识、信息的同时,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如:网恋成瘾、网游成迷、网信失缺、网诚不在等问题。笔者对大学生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的重要性和选择网络信息的标准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信息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对他们进行网络信息选择和利用的教育引导,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选择利用;网络信息

网络是指电路或其一部分的总称。网络可以按接线端的数目分成两端网络、四端网络、多端网络等;又按内部是否含有电源(如电池、电子器件等)分为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即由若干元器件或设备等连接成的网状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网络计算机是专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简易型计算机,可以使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一般不需要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信息是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受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大学生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是指在读的高等院校学生,通过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选择和利用所需信息的手段。

网络信息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开创了第四媒体崭新的时代。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它对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释放着正能量: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现代社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检索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茁壮成长。

一、大学生选择网络信息的标准

网络信息的自由化、公开化、自动化、便捷化、无限化、广泛化,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他的虚拟化、空泛化、无序化和无泛化,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何正确选择网络信息。对其调整心态、转变观念、端正思想、丰富知识、勇于实践、增长才干、健康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网络信息的标准主要应遵循: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标准

思想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的综合因素,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的思想就是指人的理性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一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思想。”[1]839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2]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网络信息的内容时,在抉择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和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准则,方为正确的选择。

(二)坚持鲜明的政治标准

从政治教育意义来透视,政治是指一定的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为了建立、巩固、适用、完善其政权,妥善处理本阶级内部的关系,本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关系,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本国与其他国的关系,而判定的各项政策和从事的各种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网络信息和传递信息形式时,必须按着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要求,保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方法,才是正确的标准。

(三)坚持严守法律的标准

法律是指由立法机关、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我国是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力。这要求大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网络信息内容和传播网络信息时,一定要有法律观念,不要随心所欲或怀揣歹意,利用网络传递不符实际或造谣诽谤他人及无事生非的信息。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四)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心理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主宰者。因此,加强其感知、想象、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心理品质修养,其目的就是达到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应具备:保持人格的完整、有较强的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善于与人交往、沟通人脉指数高、自我意识强等条件。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是其选择网络信息内容和传播网络信息以及网络信息形式的源泉。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网络信息内容和传播网络信息,应摆脱郁闷心理、烦躁心理、嫉妒心理、消极心理、从众心理、清高心理、偏执心理等困扰,抱有平和的心态,正确地选定获取网络信息内容,客观准确地选择、利用和传播网络信息

二、大学生要合理利用网络信息

网络信息既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又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大学生们在享受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习设置了障碍,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偌大的痛苦。那么,如何变障碍为便利,变痛苦为快乐,关键是在正确选定标准后,合理地予以利用。

(一)摆正心态,完善自己的人格

心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客观事物后,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倾向、感情倾向和意图倾向而产生的动态。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已形成,但他们成长的时代,成长的家庭环境,特别是涉足社会较浅,自然会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些偏见。当今世界逐步趋于“全球化”,在网络信息的作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如同生活在“地球村”中,这对于大学生索取人类社会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其知识含量,及时获取全新的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网络信息,也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庸俗文化及其反华的政治、思想,通过网络形式传递给了大学生,导致他们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出现的个别现象,看成了普遍性的顽症;因此,产生了悲观情绪,形成了逆反心理。我国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他们,虽然,聪慧好学,知识高含量;自信好胜,自主能力强;情感丰富,大胆地释放;讲究义气,善于交往。但是,他们较轻浮,耐力不足;他们较清高,踏实不够;他们较轻信,辨别不清;他们较轻友,名利不让。故而,导致他们依赖网络信息,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信息的同时,利用网络信息进行交往活动,并企图通过网络技术,发布奇特信息一夜成名,这时他们舞动了网络信息的“双刃剑”。大学生虽有文化修养,但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通过理性思维,往往用纯理性的视觉去审视社会、透视问题,容易从感性或个性的角度提出问题,且利用网络技术,随意地发表个人的见解,随意地附和心术不正的人,传播一些虚假的信息,给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造成混乱。凡此种种,都说明大学生因心态的失衡,其人格尚需完善。大学生只有摆正平稳的心态,才能葆有完善的人格,也只有完善的人格,才能正确地利用网络信息。

(二)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客体是信息的接收者,人身上的感觉器官是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发出信息,要在头脑中加工、整合,使之成为主体结构把握的先有的形式,转化为人的认识。大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认识,是利用网络信息的基本问题。大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认识,应注意排除两种倾向的干扰:一种倾向是“万能说”,即以为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上获取信息方可解除一些后顾之忧,满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需要。故而,开始懈怠,忽略其他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贻误自己的前途。另一种倾向是“无用论”,认为网络信息都是靠不住的,既没有法律效力,又没有诚信度,只能满足空虚的心理,无端地打发时间,虚度年华,蹉跎岁月。这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利用网络信息的天敌。我们要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既要消除“万能论”思想认识倾向的困惑,又要排除“无用论”的干扰,树立正确的思想,在利用网络信息时,既不要盲目相信信息的可信度,也不要轻易地放弃某条真实的信息,要培养自己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进行有效的沟通

上个世纪以来,网络化信息交流的方式覆盖了全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消除了人类原为时空隔断不能及时互通情报的痛苦,为人们获取全球全新的知识信息和社会交往等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无穷的乐趣。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坐在电脑前,通过自己的网站,既可随时获得亲朋好友发来的信息,又可反馈其信息或表达诚意的祝福,还可以随时检索到自己渴求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纵观天下大事,寻求知音密友对话下棋、谈情说爱、侃天论地。真可谓妙不可言矣!这种原本为打破人们检索知识信息受时空局限,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活动受时空局限的现代化技术,却又不知是谁?在什么地方?处于什么动意?传给了风华正茂、活力无限的大学生。当它被大学生们错误地利用后,便给无数个意志薄弱的大学生造成了无情的灾难。

有些学生上网成瘾,课不上、饭不吃、水不喝、觉不睡,虚度年华,枉费一生。换来的却是,身心受损、精神颓废、荒废学业的悲惨结局。更有甚者为了支付高额的上网费,不是偷窃就是抢劫,而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制造人间惨案,要么就是报复业主或他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信息的虚拟性,使一些大学生逃避现实,淡化真情实感。往往被虚假的信息所欺骗蒙蔽,不是损财寡欢,就是迷茫失恋。

网络信息的跨时空性,使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信息和不同对象时,极容易造成动融感情的从众心理,使虚假信息无限量的传播,与此同时,动融文化力量,去抵制不该限制的正确信息的传播量速;又容易造成不同对象间的误解,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般的矛盾激烈化,乃至无法操控的局势。网络信息的不规范性,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或传播信息时太随意。有的人完全隐去自己的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交往活动,一旦自己如意,即刻终结自己的虚拟身份,而躲避承担责任,或以网民匿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么窃用他人名字在网上进行不轨行为,要么以匿名形式,搞笑别人或社会,非但没有自责和愧疚,反而会沾沾自喜没半点欺人之惑。也有的人借助了网络行为非中心的自主行为,崇尚平等、自由、无限制、无束缚的交流方式。

上网发布或查阅信息基本不受任何限制,即使有些被禁止的信息,他们也可在别处轻易调阅,在网络信息的传播时,有的学生不顾社会道德的约束,无视外在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越来越依赖于其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信息会使大学生偏离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和道德自制力的轨道。因此,会使大学生面对忠诚老实、维护真理、助人为乐等传统道德规范挑战时,无法恪守正义之道。还有的大学生,凭借相对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打着非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的保护伞,去漫游各种与性和情色有关的网站,况且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价值观及其社会制度上的差异,使情色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各有其特点,那些在西方某些国家视为“合法”的色情信息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对有些大学生的诱惑性很大,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此的防治又没有切实有效的举措,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稍不留心,即可误入迷途。据有关部门统计,由此导致大学生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的行为逐年增多。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的交流,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找到了一条间接交往的通道,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机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计算机的频繁接触。这种交往方式虽能提高效率,开阔眼界,但大大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社交能力。此外,掩盖真实身份的谎骗行为,自然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信任。

(四)提高警惕,注意网络的安全

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交流,主要是通过BBS、聊天、接发E-MAIL信件以及网上游戏、娱乐、交友等方式,因网上交往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不像现实交往那样真切,所以,对于警惕性不高的人来说,缺少安全感。在我国,对于大学生网上侵害行为以隐私权侵犯、情感侵犯和性骚扰居多。盗窃别人的账号密码,偷阅别人信件以及利用互联网宣扬他人隐私的事件在网上时有发生,对女性大学生进行情感纠缠和性骚扰行为则时有发生。有很多媒体报道,女性大学生在上网交流后被性侵犯,乃至被害的事实。

大学生属于意识弱势群体,他们因涉世不深,其行为和心态更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左右,导致其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无论是大学生被侵害,还是侵害他人,都足以说明利用网络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急需他们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为了确保网络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信息的安全。新《刑法》也规定了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内容。这些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保护大学生上网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客观实事看,相对于网络迅速发展和网络犯罪的日益增多比较,方显滞后,尚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中的主要群体,因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自我表现欲突出,模仿能力较强,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又因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缺乏法律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我国在加强网络立法工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预防青少年的网络犯罪,又要保护他们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有关专家推荐了10条安全上网的准则,有关大学生上网的准则有:

1.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时,要保持礼貌与良好的态度。

2.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以免影响学习和视力。

3.上网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地址、电话、学校班级等情况告诉你的网友。

4.千万不要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伴,见面的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

5.未经网站管理人员的许可,不要任意使用网站上的照片、文字,也不可随意张贴文章、音乐,以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6.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尽快删除。

7.不要把自己在网上使用的密码、名称告诉朋友,以免别有用心的人冒用你的名字。

8.在公共场所上网,离开后一定要将浏览器关闭,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你留下的个人资料。

总之,大学生能否正确地选择和利用网络信息,不仅事关他们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兴衰。

[参 考 文 献]

[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何宏俭]

A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Util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CHE Fang1,CHE Guang-ji2

(1.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2.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Educational Department,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modernization of Interne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group in social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closer to and more dependent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As the vital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study and work, Internet information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ir study, life and work. However, Internet information is a two-edged sword, which offers them science, cultu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new burden, for instance addiction to Internet love and online games, flaws in Internet credit and absence of Internet integrity. Through the author’s careful analysis and argument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andards of selec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how to make us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 healthy and all-around way will be stimulated through educational guidanc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Utilization and Selection; Internet In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5-02-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07-2015.09)。

[作者简介]车放(1982-),女,吉林长春人,西南大学博士后;车广吉(1953-),男,吉林双阳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3-0231-04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3.039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论如何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浅谈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33:25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