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会,包月英,邓建兴
(河北工程大学 科信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现代书院品格教育之实践
——以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为例
龚晓会,包月英,邓建兴
(河北工程大学 科信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作为现代书院的甘丹书院以传统书院品格教育为鉴,将培育学生公民品格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键,以知行合一为教育教学原则,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开展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在治学修身穷理笃行中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的培育。
传统书院 品格教育 甘丹书院 公民品格
当今,新品格教育已成为美国德育之主流。托马斯.里克纳指出:“所谓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以其观点梳理中国的品格教育,发现早在尧舜时期就提出了这个命题,孔孟对之进行了完善。其中《大学》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年来,传统书院秉承大学之道,以“明明德”为目的,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价值,对士子进行道德教化,以促使其君子品格的养成。
新品格教育已是美国德育之主流。新品格理论代表托马斯.里克纳对品格教育的界定是:“所谓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1〕”依据此观点研究梳理国内品格教育,发现中国的品格教育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舜为了其子民具备“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的品性品格,使契为司徒,围绕五品教化子民。《尚书·尧典》对其进行了记载:“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2〕”。这里的“五品”即是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末期的核心价值。时至战国末期,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了社会秩序与稳定,孔子在“五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礼”的核心价值,“温良恭谦让”的行为准则,并以此教化人们。孟子承继并丰富了孔子仁之思想,立足人性本善,明确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他将孔子儒家伦理思想进一步完善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关系与“仁、义、礼、智”“四端”的核心价值,即学界的五伦思想。
传统书院起源于唐,发展于宋。初因其藏书、出书、读书、讲书而呈现“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后因书院办学与科举相结合,教育功能就更加显著。传统书院在育人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视“明人伦”为教育目的,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价值之精髓,培育士子“温良恭谦让”之君子品格。以实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教育理想。“明人伦”之“明”同“明明德”之“明”,作“明之也”、“学者当用其所发而遂明之”,“明明德”功夫的起点和基础所在[3]。通俗而言,就是儒家所谓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功夫。人伦,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五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孟子五伦思想。可见,传统书院之所以将“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旨在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过程,促使士子重拾人之本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以“仁义礼智”为核心价值,指导士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知,传统书院“明人伦”的过程,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核心价值指导士子道德穷理和道德笃行的过程,事实也是培育学子“温良恭谦让”君子品格之过程。
传统书院在品格教育过程中所呈现的另一基本特点是,围绕儒家文化开展学术活动,通过治学修身、穷理笃行促进品格养成。陆九渊应白鹿洞书院之邀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勉励师生“悉心力于国事民隐”,不要“惟官资尊卑,禄廪厚薄是计”,要“专志乎义而日勉”,“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4]。清晰、生动、具体地告诉士子什么是义、什么是利,如何取义。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时要求士子潜心孔孟首应“明义利之辨”,提倡师生辩论、质疑问难,重视躬身实践。即:从体察求仁、辨别义利入手,以事亲从兄、应物处事为开端,识而存之,充而达之,以得仁之大体[5]。由此可见,传统书院围绕儒家文化开展学术活动治学修身,以穷理促笃行之特点。《白鹿洞书院揭示》也对此进行了诠释:它要求士子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确提出,“学问思辨”在于穷理,而穷理意在笃行。要以“言忠信、行笃敬…”作为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作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接物之要,而笃行之。以养成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品格。
所谓甘丹[6]书院,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公民品格为教育目的,以知行合一为教育教学原则,依托地域优势,围绕邯郸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学术及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治学修身促使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
(一)弘扬“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品格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构成,审视国家、社会和公民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公民是构成社会和国家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换而言之,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的形成是以公民层面价值观的形成为保障的。也就是说,只有培育出合格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建构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公民,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首要、最根本的问题。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简称甘丹书院)依托邯郸地域优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教学目的,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简称公民品格)的养成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并将公民品格的养成作为衡量人才质量之要素,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治学修身,在穷理笃行中实现公民品格的养成。
(二)知行合一,重在公民品格养成
张栻指出,“致知力行,互相发也。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功深力久……气质可得而化也[8]”。其意是要知行互发,因为知有精粗,行有深浅,只有在致知与力行的无限循环中,方能实现达其行、精其知,通过日积月累中逐渐实现品质与品格的养成。教育家叶圣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也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养成这种习惯的行为能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宋代的张栻还是当代的叶圣陶,都十分重视“行”及“养成”。
甘丹书院的教育目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本在于公民品格的养成,而公民品格养成之关键,在于“习惯”的形成和“能力”提升。基于这种理念,甘丹书院围绕公民品格相应的“习惯”和“能力”,搭建富于生活化和日常化的平台,让学生实践、体验、感悟、强化、固化进而承继某种文化品质。以“友善”养成为例:书院利用学生宿舍日常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将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培育“友善”习惯和能力的平台。在“知”层面,为了致其知,书院引导学生在宿舍、宿舍之间,围绕“将相和”及相关的优秀文化传统开展学术活动,使学生站在更高境界理解“友善”之涵义,即:“志同道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行”层面,为了力其行,针对“友善”的“习惯”和“能力”,书院采用了三种方式方法,一是文化墙与宿舍约定,通过信念信条、契约制度和环境氛围,为“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二是宿舍主题文化活动,围绕“友善”的致知与力行,实现“我与舍友共成长”。三是评比与评价。书院将个体“友善”的习惯和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观测点:“对友善的理解、为人处事之态度、言语、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依此衡量评价“友善”养成情况;书院对宿舍集体的评价,除了考虑个体因素外,更多考虑舍友之间的协作精神,团结向上的处事态度,互帮互助行为,宿舍呈现出的文明好学氛围。
(三)承继邯郸优秀文化传统,穷理笃行
甘丹书院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担当、责任、奉献、忠诚”为条目,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致其知达其行,以培育学生公民品格。
1.依托地域优势,知行邯郸优秀文化传统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所在地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与丰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儒家后圣荀子采纳诸子之长,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发,阐述了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其代表作《劝学》开宗明义,以价值体系为核心,围绕德行与操守,论述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等邯郸成语典故,诠释了主人公的自信与胆识,同时也揭示了其忠诚、爱国、责任、担当的价值选择。是诸子百家思想精髓之映射。
邯郸涉县,是八路军129师及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边区建设中,129师及边区军民所呈现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与事迹,体现了“爱国、道义、奉献、无私、无畏、牺牲”等利国利群利民的品质品格。是中华更是邯郸优良的红色文化传统。
甘丹书院视 “荀子思想”、“邯郸成语典故”、“129师红色文化”为邯郸优秀文化传统,围绕之开展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会讲、仪式、文化导游,使学生在知行并发及治学修身中,承继邯郸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公民品格。
2.结合时代特征,举办教学与学术活动
(1)会讲
确立议题,邀请不同学派学者阐述学术观点,通过学术争鸣以辩促知,以知促行。以“朱张会讲”为例,朱熹与岳麓书院主持张栻深入探讨“《中庸》之义”,因“中和”之义的学术观点分歧很大而发生争执辩论,竟至“三日夜而不能合”…朱熹以“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相赠别,张栻以“既见朱熹,相与伯约,有大进焉”而感慨。士子们更是受益匪浅。“会讲”也由此成为传统书院特有的教学方式。甘丹书院借鉴传统书院“会讲”之模式,以《荀子》为教义,围绕“仁、礼”之核心内容,通过“人性究竟:恶与善”;“天人:分别与兼爱”;“荀子之礼与商鞅之法”等议题,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辩论,以辩促知。在精其知的基础上做到达其行。
(2)祭祀与仪式
传统书院的祭祀依据儒家礼乐而行,旨在见贤思齐。除了祭祀孔子外,祠宇受祭祀的“先贤”具有“本土化”的特点,或乡于斯而有“德”,或仕于斯而有“功”,或隐学于斯而“道成于己”,或阐教于斯而“化及于人”[9]。虽情况各异,但均为立德立功立言、德行道义的典范。祭祀之礼,虽然简单但隆重而庄严,足以激发学子尊师、重道、崇礼、尚贤之心、情;日常山长会依据学子习性志趣的个体情况,以祠宇受祭的相应先贤为范例规勉劝诫,督促学子的明人伦,领悟、实践、承继进而弘扬儒家精神。正如王守仁而言,“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士子们常伴圣贤身边,瞻其容,听其事,攻其书,行其理。在知行合一中,实现儒家的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实现祭祀的施教目的。
甘丹书院也以本地“先贤”或先烈为典范,激励学生见贤思齐。不同的是,甘丹书院采用的形式为“再现”和“仪式”。“再现”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艺术再现,即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与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其二是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引申为优良传统的再现和承继。以话剧“再现”为例:清明节前后,书院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围绕“追忆先贤缅怀先烈”举办话剧节。为了保障话剧中的先贤或先烈之形象真实地得到“再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反复地进行“资料的阅读,作品的构思、人物的设计、剧情的导演及演员的演绎”。因此,实现艺术“再现”的过程,也是学生走进历史,感受传统,体验生活、感悟角色的心理过程,实际也是感染、熏陶、教化和养成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优良传统的再现和承继。“再现”的形式除了话剧以外,还可以采用动漫、故事会、微电影等形式。
关于仪式,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所言:“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是为了唤起集体的道德力和道德信念构成的某种心灵状态……[10]”。仪式的目的在于唤起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追求,坚定其信念,增强其道德能力,甘丹书院将仪式作为培育学生公民品格之手段(包括升旗仪式、入学礼、毕业礼等仪式),并依据教化的条目精心策划形式与内容,力求体现隆重、庄严、神圣、简单之特点,以确保净化心灵、引发共鸣、产生共情之实效。
(3)游学与文化导游
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书院的游学更多表现为“行万里路”,以考察民土风情,做赋吟诗,交流思想与学术观点,并以此作为精其知达其行的实践环节。甘丹书院除了“游学”之外,在精其知、达其行的实践环节,还采用了文献法、采风、田野调查、访谈、实证考察等方法,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学术报告、连环画、纪录片、微课件的任意形式,并在导师指导下修正完善。并以此成果作为文化导游的蓝本,选用讲授、演播、宣介等适宜形式,在其班级、专业,学校内其它班级、专业进行不少于12学时的文化导游。
按统计学要求,甘丹书院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公民品格养成条目,围绕观测点,对施教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将施教效果定为四个级别:无效,有效,明显,显著。其中,无效0%;有效16%;明显64%;显著20%。
调查结果显示,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品格培育效果明显。甘丹书院依托地域优势,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通过会讲、再现、仪式、文化导游等形式精其知达其行,以知行合一促进公民品格养成的方式方法可行。
(项目组成员:龚晓会、包月英、邓建兴、董玉红、冯立刚、冀振中、祝国强)
[1][美]托马斯·里克纳著,刘冰,徐水平译.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阮元.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朱汉民,周之翔,朱熹《大学》“明明德”诠释的理学蕴意,《哲学研究》,2012(7)
[4]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5]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6]”甘丹”即”邯郸”,最早建于殷商时期,当时作”甘”(见甲骨文).春秋末年为”甘丹”和”邯丹阝(合文)”(见《侯马盟书》)战国时期,又作“邯单”(见睡虎地秦简《大事记》).秦代为“邯郸”(见秦代封泥).
[7]习近平,青年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5.4
[8]张栻,张栻全集,南轩集·送钟尉序,卷十五
[9]元·唐肃《黄冈书院无垢先生祠堂记》,《丹崖集》卷五
[10][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云江]
On the practi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modern academy—— with Gandan academy in Kexin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GONG Xiao-hui, BAO Yue-ying, DENG Jian-xing
(Kexin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Thomas Lickona thinks that character education is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behaviors directed by core values. Gandan Academy, as a modern academy, guided by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academy,sets the citizen character education as the key to promo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as the teaching principle. It carries out academ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round Handan excellent culture and tradition, and realizes the citizen character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Dedication, Honesty, and Friendliness” in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moral cultivation.
traditional academy; character education; gandan academy; citizen character
10.3969/j.issn.1673-9477.2016.03.017
G643.1
A
1673-9477(2016)03-054-04
[投稿日期]2016-06-18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B15JY075)
龚晓会(1964-),女,河北藁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