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07 08:49杨睿轩
关键词:新路径机遇挑战

杨睿轩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杨睿轩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68)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在各领域掀起了发展创新的热潮。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时代课题。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眼下我们应当积极探寻“互联网+”时代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新路径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经济活动,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政治风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探索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创新路径,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优化,推进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此数据充分说明,互联网俨然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最普遍的信息传播载体。上网获取信息资讯已经成为网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这就为利用互联网对人民群众宣传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1.传播渠道多样化。

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方式呆板,致使对受众的理论灌输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范围内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开展。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逐步打破了这种僵硬的传播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传播渠道,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介工具以其普及性、快捷性、可移动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介的缺陷,冲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制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受众范围,人们可以利用各种移动媒介随时随地地获取国内外的新鲜资讯,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拓宽了新路径。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传播平台,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还进一步深化了理论传播者和学习者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为人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2.传播受众互动化。

传统的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传播方式主要以一对一的单向模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造成传播主体和受众客体之间地位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接收者只能单方面地被动接受,而不能即时反馈和互动交流,其时效性极差。网络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来的单向传播模式,平衡了传播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屏障,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平等对话模式。人们借助网站、论坛、sbs等媒体平台不仅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信息,还可以交流讨论彼此的观点,发布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为新思想的形成提供诸多可能。通过这种活跃又不失能动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强化了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储备,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符合实际,贴近民众的意愿,得到大众的理解和认同,兼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3.传播内容形象化。

传统媒介主要利用文字和辅以简单的图片进行信息的传播,其阅读体验枯燥无味,难以调动人们的视听感官,使一些高雅经典的理论著作被忽视。而互联网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内容为主体,配以声音 、图像、视频等形式,大大加强了文字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活泼性,极大地激发了受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由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性、政治性较强,语言难免有些晦涩,对其理论的实践运用也欠缺经验,因此加大了人们对其深入理解的难度。倘若将这些理论辅以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势必事半功倍。思想政治理论传播者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精良作品并加以多方面、多领域的宣传,使思想政治理论在大众化的传播过程中,从抽象到具体,化枯燥为乐趣,变晦涩为通俗,让人们能真正沐浴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接受其涤荡洗礼。同时,这种技术的运用也改变了以往平面宣传手段的死板单调,使信息宣传更富有质感与立体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莫大的良机和动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遭遇到了窘迫的困境和艰巨的挑战。

1.冲击主流意识形态。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为各种形形色色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赖以寄生的宿主。庞大的信息洪流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趋势的蔓延,泛化了舆论话语权,抢占了我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猛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言优势占据着舆论话语权的霸主地位。它们利用互联网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的传输和渗透,无论是以音乐、电影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还是以手机、电脑等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无不植入和渗透着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这些掺杂了政治诉求和战略意图的意识,无疑是在赤裸裸地对我国国民进行意识解构和思想入侵,不仅腐化了人们早已形成的文化观念,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开展的难度,削弱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能力,严重阻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的进程。

2.破坏网络舆论环境。

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极大地延伸了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投机取巧之便。他们借用虚拟身份的幻术自由穿梭于网络虚拟世界,在网上大肆散布虚假信息,鼓吹错误论调,同时还可以逃避责任的规制。各种异质信息交汇于网络,一方面推波助澜了各种反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和非理性错误思潮的萌芽滋生,另一方面挤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扎根土壤和生存空间。这些背离了主流价值观的有害意识恣意肆虐于网络空间,悄然地影响着人们对正确意识的深刻认知,倾斜着人们对正确思想的合理判断,误导着人们对正确理论的深度审度,同时这种虚拟性、隐蔽性扩大了网络虚拟人的自由度,使网络责任归属失去了依附,致使无序混乱的舆论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传播增添了一道坚硬的屏障,妨碍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同,加深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鸿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甚微。

3.加大了网络监管难度。

传统媒体,像书刊、广播、电视等主要是单向传播模式,受众接受或者拒绝的方式也是单向被动的,舆论话语权也很单一,这使得传统媒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有选择性地对传播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播信息的质量和舆论环境的有序。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为网民创造了平等的话语环境,但很多网民在高谈阔论之余忽视了自由的边界,将一些有害的负面消息透过网络蔓延泛滥。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于互联网世界给网络监管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破坏了网络舆论环境的有序性。网络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对信息的辨别只是感性的窥探,难免会被错误虚假信息所欺骗,造成思想上的紊乱涣散,使理论受众产生浮躁心理。稳定的受众群体的丧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三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力发展的新常态,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对这种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借着“互联网+”的时代机遇,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新媒体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跨越。

1.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想抓住机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储备足、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理论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结构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这些思想理论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胡锦涛曾发表讲话:“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2]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适应网络技术的革新变化,不断探索互联网的新属性及传播的新规律,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提升自己的理论传播技巧,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工具传播理论知识,拓宽受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最后,面对当前专业化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缺乏和断层的现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通过优化理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结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做好理论人才后备军的选配和储备。比如,国家可以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加大对理论宣传者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大学生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进入党建部门服务群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完善网站资源的开发建设。

目前,我国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分布不均匀、内容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整合网络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建设。首先,网站建设要均匀分布,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应该接通网络并建立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网站,使之能更好地普及思想理论知识。其次,加快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完善信息内容,配备专业的网络理论传播团队,宣传解读理论内涵,深化人们对理论的认知,增强实践效果。最后,以打造专业化的综合性主流网站为主,局域网站为辅。应继续加强人民网、求是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中国干部学习网等一批系统权威主流网站的建设,以此来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各企事业单位应该紧跟其后,在局域网中推出特色理论专栏,利用理论信息资源来充实人们的思想生活。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携带便捷的网络工具,也应该成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理论的熏陶。

3.提高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在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传播影响力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转型,增强理论对政策的可解读性,满足受众对理论政策的需求,就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首先,在内容上必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由于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社会阶层等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受众群体对思想理论的理解程度、实践方式和实践效果各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要想被群众接受和认可,必须要使理论富有时代性、体现现实性和彰显价值性,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以增强理论对群众的感召力、亲和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同时,要用这些彰显魅力的理论成果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理论的价值。其次,在形势传播上,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受众单方被动接受的生硬局面,增强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动交流,达到话语权的平等;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介工具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一种多方位、全方面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体系,使传播范围辐射得更远,受众数量增加得更多,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后,要发展优秀的网络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对多元化的网络文化进行甄别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性地接受或扬弃;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思想政治理论同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新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化,丰富和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

4.健全传播效果评估机制。

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准确而有效的评估不仅能够监测受众对理论的接受程度、理解深度、实践效果,还能进一步地改善理论传播内容、方式、体系中的不足。因此,创建完善、科学、有效的传播效果评估机制意义重大。首先,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平台。运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建立网络媒体信息数据库,通过对信息数据的记录、储存、整合,完善电子信息档案,并根据相关的信息数据所暴露出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方案。其次,建立传播效果评估标准。传播内容的质量、数量以及传播手段、体系的科学性应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主要指标;同时,针对不同传播主体和受众客体的诸多差异,要有一个阶梯性的评价标准,不能同一而论,要达到量化的科学性。最后,规范管理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建立应遵循统一的规划标准、制度标准、运行标准,不能多纲齐用乱了规章制度。

5.强化网络监管力度。

开放自由的传播环境一方面丰富和满足了人们对思想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反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传播的条件。这不仅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还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观念造成了腐朽式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刻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4]因此,强化网络监管力度、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首先,建立规范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对一些利用网络的虚拟隐蔽性传播一些消极有害的错误论调、逃避责任归属的不良公民,有关部门要依法对这种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格处置,并对其加强道德素养教育,使之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其次,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当今网络空间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文化思潮,我们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非主流、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过滤筛选、拦追堵截。比如,防火墙技术、不良信息屏蔽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开发运用在很大程度提升了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最后,网络把关人的充裕配备。“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起着过滤、筛选的作用,决定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把报道重点放在何处、如何解释信息。”[5]面对各类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流,网络把关人的缺失致使其对信息应接不暇,很难做到一一甄别筛选,难免有漏网之鱼,增加网络把关人的数量,提高网络把关人的业务素质,更能提高网络信息监管效果。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破除“互联网+”的不利影响,抓住和用好它带给我们的机遇,积极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跨越式地向前发展的新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攒雄伟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2]胡锦涛.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5326490.html.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210/t20151210_520750324.shtml.

[5]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6.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Yang Ruixuan

(School of Political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 , as a kind of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has raised a hot wave of innovation in various fields. How to d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has not only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serious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the new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under the 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new path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005-4

作者简介:杨睿轩,在读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新路径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