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改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微博中的新词新语研究
王素改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新词新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词新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含蕴,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以微博为平台的新词新语,代表了网络新媒体词汇发展的整体态势。对其归纳与整理,以揭示新词新语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作用及规范,将展现新词新语的整体面貌。
微博;新词新语;特点;作用;规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球化,作为新媒体载体的新兴网络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根据互联网世界统计网站统计,截至 2015 年 1 月1 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的网民数高达 6.42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47.4%,互联网的发展已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使新事物不断涌现,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产生来自汉语方言或外语的新词语,形成旧词新用的现象,即人们在认识、指称新事物所代表的社会事物、流行语词等现象时,就要通过语言来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新词新语以互联网为平台迅速产生、发展或消亡。
1.语音特点。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被称作网络流行语的新词新语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其出现的环境比较随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词新语的创造者,新词新语的产生和传播是民间智慧得到认可的传播过程,这也造就了网络新词新语音节情况不一的特点。[1]为了更细致准确地表达新事物或新现象,符合他们的属性和要求,多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不断增加,往往突破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主导的语音限制。同时为了满足语言的经济原则,三音节词,特别是类词缀和原有双音节派生的派生式三音节词数量迅速膨胀,[2]也会出现由短语缩略而成的三音节或四音节词语。微博新词语中,包括单音节词语,如:萌、醉、服、酷、汗等。也不乏双音节词,如:机智、大腕、友尽、美腻、脑洞等。然而和普通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这一特点不同的是,微博新词新语中,由于微博新词新语常常是由一件事或者一种社会现象浓缩概括而得,因此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新语呈现多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如:金饭碗、然并卵、累觉不爱、人艰不拆、是在下输了等。
总之,新词新语展现出不同于之前双音节占主导的不同特点,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新词新语成为主流,约占56.6%;双音节词语占36.8%,五音节以上约占6%。
2.构成特点。
(1)缩略。缩略是指通过提取词或短语的某一部分而代替整体,用简单形式代替完整形式,达到简化的目的。现代汉语中,通常采取以语素代词或短语的形式。新词新语中缩略的使用将某一件事件用一个句子描写出来,并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缩减,使之朗朗上口。如: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累觉不爱(太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我伙呆(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等等。
(2)缀生/派生。派生,词法学造词法的一种,指在词根上加上派生词缀以构成新词的方法,派生是语言重要的构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语言中的词汇更加系统和规律。学习者和研究者通过一个词根,便可延伸出很多词语,且这些词语之间有着诸多联系,便于人们研究和拓展。在新词新语中,在原有语素上添加词缀使之构成新词语便是派生的运用。词缀一般添加在词根的前面或者后面,如:
双-:双开、双赢、双规;
的:打的、的士;
超-:超好,超赞,超可爱;
-痴:花痴、路痴;
-范儿:韩范儿、日范儿、明星范儿。
(3)音译词及中英混合词。根据语音相似性,采用汉字表示与之相近的语音方式,将英语或其它语言的词直接变为汉语,这一方法通常是语言接触初期或新事物出现早期最直接的翻译方法。五四之后,汉语借用英语词而形成大量音译词,而后逐渐消失。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汉语又一次吸收和借用英语中的词语,形成了新的音译词。这类词大多是从欧美传到南方沿海城市后,逐渐蔓延到北方,在传播过程中略有改动。如:麻豆(model)、麻瓜(J.K.罗琳在其作品《哈利波特》中所创作,表示非魔法人类,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粉丝(fans)、迷你(mini)、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形容太年轻天真的人)、卡拉0k等等。
(4)谐音。谐音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利用词同音和多义的条件,故意使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话语意义表达更加含蓄、幽默,避免了直白,从而使话语意义更加深刻,令人回味。这类新词新语大多刚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后经社会约定俗成而被更多人使用。这些谐音词语有根据语音相似进行变化的,也有把方言词语融进来的。如:涨姿势,意思为让人长见识了,开眼界了,是“长知识”的谐音;伐开心,要包包,形容人在心情不愉快时,在情人面前撒娇,时“伐开心,要抱抱”的变式。
(5)首字母。上述内容已经提到,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倾向于使用简洁、短小、经济的词语和句子,甚至会用词语来代替句子,采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的首字母来表达整句的意思,由此产生了不少新词新语。这些新词语在刚出现时由于不符合语法和日常使用规范,人们难以明白其含义,当流行开来,大多数人掌握其意思后,便主观上愿意使用这些词,它们新奇、简单又有趣,适合大众日常交谈。如:BTW(顺便说一下,来自于英语短语by the way)。在汉语中“首字母”就是选择短语或句子中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或者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组成一个新词,如:GG(哥哥)、GF(女朋友),MM(妹妹)等等。
1.专业术语。指由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行业领域中的新事物新现象而产生的专有名词。新词新语产生于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群体中流行,每个行业或集团都有自己特色的新词新语,各行各业的新术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迅速增加。有的行业专业术语比较具有单一性,即只在本行业内流行,其他行业的人不熟知,流传范围很窄。然而随着各专业领域的交叉和融合,更多的新词语进入其他行业乃至大众的视野,被更多的人们使用。如:浏览器、C刊、因特网、信用卡、微软、电子邮件等。部分行业用语在保持本行业专业意义的同时,逐渐被社会认同和采用,走出了专业领域,成为了社会的常用词语,由社会方言发展为常用语言。
2.特别用语。指在网络中出现的专指某种现象类型的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中,网络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群体创造出的语言具有丰富性和鲜活性,借助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如:黑客、触网、网虫、花痴等。这些网络的特别用语大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一些现象类型。例如上面说到的“网虫”,即沉迷于网络世界,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互联网虚拟事物的人。虫子行动迟缓,外形木讷,而沉迷网络的人大多与真实世界“绝缘”,整日坐着上网,不与他人交流,把这些人比作虫子形象又诙谐,还带有些许讽刺意味,于是“网虫”便从网络世界流传到现实生活中,被人们使用,一提到网虫,人们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一个不修边幅、直盯电脑屏幕的人的形象。
3.网民常用语。民众喜闻乐道的流行语,经口口相传而被社会约定俗成,且流行波动大。现代生活使人们离不开网络,于是网民的数量非常庞大,在这些网民中产生的新词语的使用者人数众多,这些新词语使用多了被广大网民流传开来以后便默认为流行语和常用语,它们可以被社会大众所理解,使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存在的地方或者使用于能达到大量分散型公众的大众媒体。如:给力、神马、浮云等。这些词语都从网络中来,时常伴有生动的图片同时出现。它们从语法角度分析大都不符合规范,但是经过广泛的传播之后被人们默认它的含义,且因为新奇和有趣更易被大众接受。
1.认知语境不同。新词新语的产生和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包括交际时空的上下文,也包括交际双方认知程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如最近大热的“叶良辰体”就是在认知语境差别较大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叶良辰的武侠小说体——“名利不过云烟,看良辰早已看透”“良辰必当重谢”“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等在以白话文为主流的当代语言认知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成为人们调侃的工具。现当代大众语言以白话文为主流,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这个时候再用书面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话,那么就显得和大众语体格格不入。而此时使用新词新语就会令人耳目一新,显得搞笑和另类,所以成为网络爆红的语体一炮走红,网友也争相模仿,这和当下的认知语境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2.宽松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后,民众的接受能力显著增强,为新词新语提供了良好的创造和传播环境。这使得人民施展智慧,对当下的社会现象的众说纷纭提上了语言平台,言论越来越自由,而且在网络环境中,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民众的心理更加放松,外界来的压力比较少,敢于直舒胸怀。也是我国宽松的社会环境增强的体现以及人民民主意识增强的体现。这类词语在政治生活方面有较多的体现,如“钓鱼执法”,用来讽刺执法者诱惑当事人产生违法意图,以及由成龙代言的洗发水和广告词产生强烈反差而流行的“duang”等。
3.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我国现阶段虽然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普通民众还依然是在脱贫致富的洪荒里挣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款”“国民老公”等词语竞相涌现。这些词汇很显然是在暴富的环境下产生的,中国人一般不愿意往上说自己的父辈祖辈,因为大家一般都是清一色的农民出生,过去常常以“我家是八辈贫农”为光荣,过去的物质条件差,很多人都尝过苦日子的滋味。现在很多人抓住机遇暴富以后,消费都是报复性的和颠覆性的,是出于对过去的一种补偿心理,在这方面山西煤老板是个典型的代表,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没有读过几本书,学历也不高,靠山吃山,抓住了机遇,从而大赚了一笔,有钱了以后,就开始挥金如土,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也是“土豪”的代名词。
4.宽泛的创造主体。新词新语的创造人群不仅有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网络作为一个平等的平台,也为社会下层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发言的机会,各方言区的民众以及不同年龄的人均是新词新语的创造群体。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上升,文盲半文盲人数急剧下降,这样的现状使得一般人即使不具有很高深的学问,也能进行一些个人创造,甚至是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了大众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消遣,[3]更何况创造出一些新词新语呢?这对一部分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来说实在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另外,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同的区域文化滋养出了丰富多彩的新词新语,为中国语言艺术的宝库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文化活力。
1.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新词新语作为社会成员的智慧成果,使人们在交流沟通时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体验。每年大量的新词新语出现,满足了当代人们表情达意的语用需求。很多时候,新词新语的使用可以将语言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需要展示出来,如网络语言中常用“酱紫”表示“这样子”,这个词大多数是女生尤其是少女群体,显得其较为可爱。语言具有“言不及义”的局限性,文学(语言文字)有“言不尽意”的局限,就是说不能把思想感情给全部表达出来。从“我想表达”到“我能表达”再到“我能表达出来我想要的那个样子”,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摸索过程,而且,期间你不能说你表达得不好你就不表达了,那你就永远找不着较好的方法。
新词新语作为社会成员的智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语言词汇的语料库,能够更好地弥补语言文字“言不及义”的局限性,把隐藏在黑暗里的情感挖掘出来,甚至触发到一些站在底层所不能拥有的情怀。新词新语至少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可以为我们的语言表达培养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
2.新词新语促使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相互融合。
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文字直接记载口语的形式,是看到的口语,因此网络中的新词新语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和特色。加之网名追求新奇的心理因素,使网络中的新词新语表现出张扬的个性,同时这些词一旦进入社会,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打通了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隔阂。现在已有很多学者出书专门研究现代汉语,甚至已有专门收录新词新语的辞典,如宋子然主编的《汉语新词新语年编(1995—1996)》、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4]越来越多进入书面语词汇系统的新词新语使口语和书面语二者界限逐渐模糊。
3.新词新语产生了正面的心理效果。
在广告语或者文案编写中,融入进去一两个新词新语,可以更加亲切热情,由于新词新语常在民众中传播,新词新语的加入也比较亲民。易于结合受众心理,从而更易被接受和传播,达到很好的文案编辑效果。如淘宝体中的称呼语“亲”,改变了“亲”的词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南京理工大学的淘宝体录取通知书,不仅显示了学校活泼的氛围,更是被大众喜闻乐见。
通过对新词新语消长规律的把握可以更好掌握汉语词汇的发展方向。新词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方向及其传播效力都可以对语言规划和词汇规范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就一种语言来讲,其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发达,越丰富,表现力也就越强。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是因为汉语词汇是非常丰富的。现代汉语的丰富一开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那么,新补充进来的也是过去的新词新语,现在的新词新语又在不断地诞生,这是一个不断地消增又在不断地吐故纳新的过程。
新词新语的产生极大增强了汉语的活力,尤其是在网络语言中更是绽放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平民化的新词新语使汉语更具有亲和力的同时,也对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5]如词汇的更新换代以及收录方面都显得过于随意。新词新语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音译词,也极大地冲击了汉语的语音系统,扰乱了汉语词汇的固有规则。但是,随着信息高度交流发现,不可否认新词新语的产生是一种趋势。因此,对新词新语的规范便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新词新语中必要出现的具有高效率的行业用语、科技用语、专业术语及部分对社会产生积极效果的特别用语,应积极加以支持,尽快将其收录到词汇系统中。如,计算机、断层、构想、法盲等。
有些新词新语的形式或其在具体语境中出现略显不妥,此时就要慎重对待。我们经常称学校为简称,如北大。但在南京就不适合将南开大学简称“南大”,因为会与南京当地的南京大学重复。再如,将某某技术学院简称为“某某技院”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与“妓院”同音,因此就要避免使用这些缩略形式。
对于新词新语的规范,广大社交媒体和各大新闻工作者肩负重任,不能盲目迎求大众的感官刺激就降低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要在法律范围内,增加使用积极向上的新词新语的频率,引导广大民众的生活态度,提升生活情趣。仔细斟酌具体词句,避免生造词的出现,也不可盲目追捧外来词。
[1]王超然.浅析网络购物中新词新语的特点[J].语文学刊,2012(1).
[2]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J].汉语学习,2009(2).
[3]陈小燕.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4]杨文全,杨绪明.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刘艳.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2015(5).
Class No.:H109.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Study of Neologism Presented in Microblog
Wang Suga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China)
As a lexical phenomenon, emergence of neologism influences people's daily life in a certain degree. The neologism has not only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neologism used in microblogging represents the whole picture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net ag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specification of neologism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ologism.
Microblog;neologism;characteristic; function;regulation
王素改,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国家社科项目“语用特征对句子生成机制的影响”(编号:12CYY05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祈使特征对副词的选择性研究”(编号:2014CYY022);郑州大学基础与新兴学科项目(编号:JCXX14—01)。
1672-6758(2016)09-0150-4
H109.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