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周芝苹
(1.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 湖南师范大学 国家汉语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
从“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
张红1,2,周芝苹1
(1.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 湖南师范大学 国家汉语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
[摘要]“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谚语在汉语语境下广为流传,在汉日谚语对译时通常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与「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对应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仅仅在某一意义领域相同,而在故事原型和具体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反映。这两句谚语体现的截然不同的“时务观”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胳膊拧不过大腿;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时务观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而两国又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使得两国语言尤其是谚语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较大差异。这既为两国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设下了不小的语言陷阱:学习者容易忽略隐藏在谚语背后的细微差别;这让翻译工作者能在汉日谚语对译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又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意译的方法。然而,意译只能让对译的谚语在某一意义领域相同,其背后的差异,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烙印。本文以“胳膊拧不过大腿”与「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为例,着重分析两者体现出来的面对不易对付的强者时迥然不同的“时务观”,折射出隐藏在其后不同的中日文化,并进一步探究近年来这种“时务观”对中国和日本国民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一“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的语义探源
(一)两者语义的共通性
在日汉谚语对译时,通常将“胳膊拧不过大腿”意译为「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现代汉日辞海》中对“胳膊”一词解释时,载有如下例句及翻译:
<上访有什么用?告了半天还不是自己吃亏?胳膊拧不过大腿,我看忍了这口气吧>中央に陳情に行って何になるか、長い間陳情しても自分が損するだけじゃないか、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で、私はこの怒りを胸におさめた方がいいと思う。[1]1041
我们从以上例句中看到:“胳膊拧不过大腿”被翻译为「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另外,《日汉大辞典》也将「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解释为“胳膊拧不过大腿”。[2]1579因此,“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是可以互译的。从《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者互译的原因:“两者都有识时务者为俊杰,规劝人们不要与强者蛮硬抗争的涵义”,[3]39但是这种深层意义上的训谕难以从字面上读出。
(二)“胳膊拧不过大腿”之语义探源
《现代汉语辞典》第六版对“胳膊拧不过大腿”的解释很简单:“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也说胳膊扭不过大腿”。[4]由此得知,这句谚语采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将“胳膊”比喻成强大的事物,将“大腿”比喻成弱小的事物,何以会用这种比喻呢?从《中国俗话趣典》对该谚语的等义词“胳膊拗不过大腿”的出处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胳膊拗不过大腿”的出处是皖中地区的一个传说,其大致内容为:从前有个能说会道的穷秀才,绰号为“胳膊”。有个强权豪夺的地方官,绰号为“大腿”。[5]184一天因矛盾在县官面前争论不休,县官喝道:“胳膊能拗过大腿吗?带下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地方官有权有势,就算穷秀才再怎样能说会道,也不会打赢官司。“县官”说那一句话意在劝诫“穷秀才”,再怎么争论也无济于事。那么,穷秀才,处于弱势地位,“胳膊”也就成了弱小事物的代名词;地方官,处于优势地位,“大腿”也就成了强大事物的代名词。再者,有学者于2013年2月在果壳网从生物学的角度科学论证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真正原因:大腿中羽肌的力量要远大于胳膊中梭形肌的力量。因此,无论从故事原型的角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前面提到的《汉语大辞典》对“胳膊拧不过大腿”的解释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而如《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所说的劝诫训示意义,以下具体语境可以很好地诠释:
(1)年头儿的改变不是个人所能抵抗的,胳膊扭不过大腿去,跟年头儿叫死劲简直是自己找别扭。(老舍《我这一辈子》)
(2)方太太:还不是为了金喜的事。我可就告诉她,眼下呀,年头儿大改良,就别再一把儿死拿:死脑筋吃不开啦!得忍气就忍气,胳臂反正扭不过大腿去。(老舍《方珍珠》)
(3)海南省电视台原台长鹿某违法违纪时间长,次数多,牵涉面广,有关部门多次调查,都以无果告终。2004年,林建智接手调查,知情人劝他:“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呀!”[6](《人民日报》2007年4月19日)
(三)「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よ」之语义探源
“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谚语即使隐喻了深层的劝诫训示意义,暗含了特殊情况下中国人的选择方式,但其以具体事物为依托,语言学习者也不难理解。然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这句谚语却让人充满疑问。《日语新辞林》中对「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的解释为:“勢力の強い相手には従った方が得策だという意。[7]1377”意为服从势力强大的对方乃上策。解释颇为简单,我们可以从日本学者芝垣哲夫在题为「文化における内的言語形式」的论文中了解其训示意义。
たとえば「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よ」とする日本語の諺には、内的言語形式が深く関わっている。このような諺を日々耳にしてきた日本人なら、何か障害にぶつかると、その時とる態度は「回避」である。戦うよりも目上のものには逆らわない、とした感覚である。[8](例如「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よ」这句谚语与内部言语形式密切相关。对这句谚语耳熟能详的日本人,一旦遇到什么障碍,采取的态度便是回避,给人一种与其斗争,还不如不反抗比自己地位更高、势力更强的人,而选择依附服从他们为好的感觉。)
据辞典与例句,该谚语的训示意义尚且明了,但是这个言外的训示意义与字面意义难以联系,因为辞典里没有注明谚语出处或故事原型,并且从字面上来看并没有具体事物形象可依托。笔者利用日本的Goo搜索引擎得知该谚语出自中国的一个传说,而在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上找到了与其完全相同的故事,题为“猎人救大象”,该故事梗概大致为:一位老猎人射箭技术高超,在抵抗无效的情况下被大象用鼻子卷走,只好顺从。老猎人后来得知大象深受狮子所害,助其一举灭了狮子后,得到大象的丰厚报酬即无数象牙。[9]133「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这句谚语的故事原型是否为中国的这个传说,现已无从论证,但这个传说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谚语:日本人因此认为遇到难以对付的强者,与其作无效的抵抗,倒不如作个“识时务者”,即依附顺从强者,因为那样于己是有利的。
二两种截然不同的 “时务观”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9]313语言世界观一旦形成,则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忠实地反映在本民族语言的运用上。从上述语义探源中,我们看到这两句能互译的谚语在各民族“土生土长”,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务观”:当遇到难以对付的强者,一种是选择避开对抗,不作无谓的牺牲。因“知小固不可敌大”,应该明哲保身,守弱谦下,以积累实力,这是中国人眼中的“识时务者”;一种亦选择避开对抗,但却依附于对方,因知如此一来,定有利可图,让自己更加强大,这被日本人誉为“得策”,即上策,选择此计之人亦为“识时务者”。由此,我们看到以上截然不同的两种“时务观”,竟然殊途同归,即均避开了抵抗,避免了无谓的牺牲,达到了规劝人们不要与强者蛮硬抗争的作用,而这也是两者能互译的原因所在。即使如此,我们不能忽略这两句谚语背后蕴含的面对强者,截然不同的选择方式,即不同“时务观”。
在汉语中,体现与“胳膊拧不过大腿”相似“时务观”的有“三十六着,走为上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好汉不吃眼前亏”等。这些成语中都有时局于己不利,避开乃上策,如此才是“识时务者”之意。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我们亦能看到中国人的这种“时务观”:当目睹曹操携天子以令天下,兄弟皆处于困境,刘备曰:“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面对难以对付的强者,刘备认为应该避开与实况的无益抗衡,以委屈自身,等待机会;当刘汉王朝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面对强大的匈奴军事力量,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避开与匈奴的对抗,守弱谦下,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终于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击败昔日难以对抗的匈奴。如果没有汉高祖遇特殊情况下的正确“时务观”,而选择与匈奴蛮横对抗,那么恐怕就没有后来西汉的强盛,更谈不上击败强大的敌人;当面对吴强越弱的局势,越王勾践并没有以剩下的5000甲兵与吴国作最后的抵抗,而是设法避开,以退为进,正如在《中国历史大讲堂:春秋史话》中写道的一样:“据说勾践在吴期间,极尽臣虏之劳,忍辱吞声,正确吴太宰嚭的支持,阻止了伍子胥主张的实现,终于君臣得赦归国。从此,勾践开始了紧张的富国图强活动”,[10]185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扭转了吴强越弱的局面。如果面对当时强大的吴国,没有设法避开,没有正确“时务观”的指导,那么越国的处境将岌岌可危了。
在日语中,与「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ろ」语义如出一辙的还有「時の将軍に従え」、「時の代官日の奉行」、「大きいには呑まれよ」[11]811等谚语。这些谚语中无不体现日本人在面对强者时,避开抵抗斗争,并且服从依附的“时务观”。不仅于日本国语言,而且于日本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也能窥见其在「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ろ」中体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时务观”。王忠和先生在《新编日本王室史话》写道:“朝鲜白村江之战中日本被唐朝击败,天智天皇和日本朝野从战败中反省到,日本必须完备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富国强民政策。同时必须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因此要和邻国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改变敌视唐朝的外交政策,先后与中国、新罗修好。日本的遣唐使又频繁来往于两国之间”。[12]58面对强者,具有「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ろ」之“时务观”的日本选择了依附,以避免战争,并向强者积极学习,使自己强大起来;再看当二次大战以后,第一强国美国对战败国日本作了以下政策:“日本国政府将在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的指令下,被允许就内政行使政府的正常职能。”很自然地,这个政策一出台,美国人就开始担心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及实施难度,但是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这一指令在华盛顿制定之时,许多美国人仍在担心日本人也许会采取倨傲和敌对态度,一个怒目而视、伺机报复的民族将抵制一切和平计划。后来证明这些担忧并未成为事实。”[13]268为什么美国人的担忧是完全没必要的呢?究其原因,还是「長いものには巻かれろ」式“时务观”左右了当时的日本人,让其顺利接受这种政策,而这种做法让美国人感到惊异,如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写道:“也许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像日本这样顺利地接受这种信义的政策。”[14]
三不同“时务观”折射的中日文化
从语言世界观的角度看,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不联系其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话,是难以深入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人们的任何想象”。因此,要论证语言文字所体现的世界观的根本原因,就应该深入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去探究。「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这句谚语所体现的“时务观”,在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而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上策,是既可以避免毫无胜算的斗争,又可以使自己更快强大起来的最佳选择。到底是什么精神驱动这个大和民族作出如此决策呢?又是什么精神促使日本人于二战后面对美国的占领,不仅不采取倨傲和敌对态度去伺机报复,反而对美国心悦诚服地加以崇拜?是这个民族的服善精神。正如蒋寅先生在题为“双面日本人”的文章中提到:“日本人是有服善精神的,谁强就崇拜谁,不仅崇拜强者,而且善于学习强者。正是这种精神,始终激励日本人自强,在战后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建设起一个国力强盛的日本。”[14]的确,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多方面的发展。然而,中国人在难以对付的强者面前,选择避开斗争,守住弱者的地位,以积累实力,而不是依靠强者去壮大自身实力。因此,这就注定中国人前行的道路上必定要“吃尽千般苦、历尽万重难”,如长征路上的布满荆棘、危机四伏;如刘备的屈身菜园、蓄势待发……同样,是什么力量坚定了中国人的选择?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中国人守弱奋发?是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感:以服从依附敌人为耻,不论出于何种情况何种目的;以自强不息为荣,不论走的道路多么艰难。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服从依附对方为耻辱,因为这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他们视自尊为生命,为了保护自尊,可以高呼:“士可杀,不可辱”。由此看来,中国人绝对不能理解或者成为为避开斗争对抗,而选择服从依附对方的人,更不可能将这样的人视为“识时务者”。
四“时务观”产生的影响
“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两者都有规劝人们不要与强者蛮硬抗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涵义,被所属民族视为特殊情况下正确的“时务观”。正像我们从以上的历史事件中看到的一样,这种“时务观”在特殊情况下挽救了一个国家,强盛了一个民族。但同时,如哲学上所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时务观”也对各国国民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胳膊拧不过大腿”用于面对难以对付的强者,劝诫他人选择明智地避开的语境,但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于表达自身或者他人在面对难以对付的强者时,被迫选择回避的方式而产生的无奈,而这个词也带上了人们消极避世的心理色彩。以下的例句可以诠释人们的这种心理。
1.老刘说:“是我亲眼看着这些孩子一步步堕落下去的,到最后管他们也不听了,还拿经理压我,说经理允许他们这么干。”老刘的这份坚持到头来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他最终选择离开。用他自己的话说,实在是无能为力,索性眼不见为净。[15]
2.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有一种从众心理。有时明明知道一些教辅读物粗制滥造,但为了分数和升学,也不敢不买,终究是屈从于应试的压力。家长们无奈地说,这就叫“胳膊拧不过大腿”。[16]
3.即使像投保局官员所言指数涨跌和IPO没有丝毫因果关系,但表个放缓发行的态对恢复投资者信心是绝对有用的。于是,上周又是新股八连发,结果是周K线五连阴,收盘创年内新低。广大投资者也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惹不起躲得起,选择销户便成了被逼的无奈之举。[17]
由此,我们看到:“胳膊拧不过大腿”中以避开为中心的“时务观”劝诫人们主动避开,人们也确实避开了,但是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是避开的无奈,认为这是在弱肉强食、权力较量的残酷现实中,因强权强势的巨大压力所迫,而绝非自身的明智之举所为。因此,避开成了无奈的代名词,成为消极处世的起点,而“胳膊拧不过大腿”也成了消极回避者的代言词,成为他们消极避开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中的“时务观”劝诫日本人崇拜强者,服从权威。然而,《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一书中指出这个特点又是导致日本人集团意识强烈,或者反过来说,日本人领袖欲不强的根本原因。这种心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顾忌回避,因而形成了日本人颇为担忧的「観客民主主義」。磯崎育男在题为「民主社会と政治教育」中表现了对以政治教育为中心的社会科教育现状的不满;对国民享受并有效利用民主主义的否定;对在民主社会中,日本国民对政治忌避,投票率降低的担忧……他指出「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这种心理状态的残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国民的心理行为。磯崎育男的原文如下:
民主社会では、自分の主張のみならず、他者の主張のメ リット,デメリットを十分理解したうえで,粘り強く共同もしくは協働して合意を作り出し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が,わが国における民主社会の日常では,政治が忌避され投票率は他の先進国と同様とはいえ低下傾向にある。また,他者委譲や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というメンタリテイなどが残存し、「観客民主主義」や「お任かせ民主主義」がまかり通っている。[18](在民主社会,我们应该在充分理解自己和他人主张的利与不利之上,不屈不挠地共同协商、达成一致。但是在我国民主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国民却忌避政治,投票率虽然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但有下降的趋势。再者,将自己的权限委让给他人的行为、「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式心理状态的残存,使“看客民主主义”和“听任民主主义”大肆横行)。
由以上可知,在日本社会,如果无论于何事或于何种场合都持有「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式的“时务观”,那么社会的担忧就出现了。在理应积极表达自己意见、坚定自己主张的民主社会中,日本人却选择了“崇拜强者,服从权威”,极力压制自己的意见,顾忌避开政治问题,造成投票率降低,形成所谓的“观客民主主义”,造成“民主社会”形同虚设,最终导致国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和有效利用“民主主义”。
“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能互译的原因即虽然它们“殊途”但能“同归”:均有“面对难以对付的强者,选择避开斗争之人乃识时务者”之义。本文以此为原点,向上从它们的语源差异中探究到“殊途”:一种是因“知小固不可敌大”,不可作无谓的牺牲,应该明哲保身,守弱谦下,以积累实力,结果是避开斗争,成为中国人眼中的“识时务者”;一种是因知依附强者,定有利可图,让自己更加强大,结果亦是避开斗争,成为日本人眼中的“识时务者”。两句谚语中的这种“殊途”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时务观”。紧接着,本文向下探究“殊途”体现的“时务观”的根本原因:不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继续向下,笔者结合中日各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探究了不同“时务观”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种“时务观”都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历史中的某一节点拯救了一个民族,兴旺了一个国家,但是在另一方面,于中国,滋生了中国人消极避世的心理;于日本,形成了可悲的「観客民主主義」。由此看来,中日两国人都应该正确看待并恰当运用“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中体现出来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时务观”。
参考文献:
[1] 佚名.大东文化大学中国语大辞典编纂室.现代汉日辞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野田佐和子.日汉大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579.
[3] 王凌,王述坤.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江蓝生,谭景春,程荣.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2.
[5] 张呈富,王士均.中国俗话趣典[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6] 罗昌爱.反腐勇士(时代先锋)[N].人民日报,2007-04-19(8).
[7] 松村明,佐和隆光,养老孟司.日语新辞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377.
[8] 芝垣哲夫.文化における内的言語形式[J].神戸国際大学紀要,2013(84):218-236.
[9] 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 王贵民,应永深,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春秋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11] 三省堂编修所.故事ことわざ·慣用句辞典[M].东京:三省堂,2010.
[12] 王忠和.新编日本王室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3]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67-268.
[14] 王璞.一位汽修黑店“管理者”的打工经历[N].中国汽车报,2015-01-03(C2).
[15] 马艳光.书包“减肥”从教辅抓起[N].人民日报, 2009-09-06(07).[16] 苏渝. 股民销户成潮,折射出什么信号[N].国际金融报,2012-07-23(02).
[17] 余秋雨,柏杨.左手中国人,右手日本人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210-211.
[18] 磯崎育男.民主社会と政治教育[J].神戸国際大学紀要,2011(59):259-265.
责任编辑:李珂
On View of Current Affairs between "Arm Twistbut the Thigh" and "Drown into the Long Body"
ZHANG Hong1,2, ZHOU Zhiping1
(1.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2.School of 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The proverb of "arm twist but the thigh" is widely used in Chinese context, and it is usually corresponded with "drown into the long body" for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It is notable that they are just the same in a certain sense field, bu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story of the prototype an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Fundamentally,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China and Japan. Specifically, the distinction "view of current affairs" which the two proverbs reflecte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Key words:arm twist but the thigh; drown into the long body; view of current affairs
[中图分类号]G8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6)02-0088-05
作者简介:张红 (1969-),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周芝苹(1990-),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日语言和文化对比。
收稿日期:2015-10-19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6.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