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龙 常晓丹 熊宇仙(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
吴迪龙 常晓丹 熊宇仙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摘 要:文章通过简要分析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强调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并探索出三种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将语言教学的基础层次和文化教学的高级层次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留学生的更高级的汉语水平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成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上正轨,专家学者们在理论研究,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汉语教学事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般词汇的理论和教学研究都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但成语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瑰宝,又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一直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但对于留学生来说也是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他们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其句法功能不明确,对成语如何搭配也感觉茫然。目前对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语言学界和文化界对此探讨诸多,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专著、论文数量不多。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进行过研究,但都没有很好解决如何具体展开应用以及符合实际会话情境这类问题。文章拟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探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最终能够自如运用。
词汇学习永远是任何一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词汇之于语言,好比建筑材料之于房屋。”“没有词汇,语言组织和意义表达就成无米之炊不说,语言中的其它各项要素比如语音、语法等也因此会失去存在的根据。”[1]可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式,严重忽视词汇教学,存在一种“重结构,轻词汇”倾向。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当然包括其高级阶段,成语教学。
(一)汉语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根据其定义,可以得出其特征为: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
(二)汉语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如何提高一般词汇教学水平的研究已有很多且相对成熟,而对于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面还相对落后且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文章旨在着重论述留学生在习得基础词汇后且能与中国人自如交流后,如何更好地学习地道词汇、文化。此时,成语的学习显得最为迫切。笔者在与本校留学生交谈时,发现一位在中国已学习3年之久的巴基斯坦学生中文非常了得,甚至能讲出丙级词条“画蛇添足”“自言自语”等成语。(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写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子等级大纲》对成语作出了相应的要求,总计138条,包括甲级词0条;乙级词2条;丙级词17条;丁级词118条。)听后,为之惊叹,此后同他的顺畅交流,笔者已几乎将他视为地道中国人看待。可见,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
为了解留学生的成语使用情况,笔者查阅了近些年大量的专业问卷以及数据统计并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留学生在以下三方面存在偏误居多。
(一)历史典故不明而导致的词汇空缺
汉语成语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学瑰宝也因此以成语的形式凝结并流传给后人。如“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诸说上》,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冒充,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充好。又如“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常常会出现如下错用,如:“他做什么事情都这么刻舟求剑,我很敬佩” 。将其误以为认真、执着之意。可见,留学生对历史典故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
(二)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理解偏误
很多成语来源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含义。成语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信息源泉。文化目前分为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物质文化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常投影在成语中的有地理环境方面和各种动植物方面。如“一马平川” “阳关大道”“开门见山”等等。制度文化是指种种社会政治和生活习惯,其中包括社会礼仪、风俗,政治和教育等方面成语,心理文化则包含传统儒家思想等精神财富相关成语,思维方式也属心理文化,留学生很多理解偏误均由此造成。
(三)交际文化应用不足而导致使用偏误
留学生学习成语的终极目标是正确应用于日常交流中,但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因素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因素。在知识文化已经掌握的前提下,交际文化往往成为留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绊脚石。基于日常应用不够大胆、频繁,留学生会对汉语成语语义所适用的时间、地点、对象、话题、目的、彼此身份等客观条件和背景不甚清楚,因此对于一些成语的使用语境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如:“父母节快乐,我爱你们,天长地久!”“天长地久”主要用于婚庆祝福或友人祝福,表示爱情和友谊长久,一般不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又如:“祝您的公司一路顺风。”“一路顺风”指一路平安,主要用于亲友送别的场合,不用作对招聘方的祝福。此类偏误大多是对成语的使用场合不明而造成的偏误。此类偏误因引起汉语教师足够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不单纯是传授汉语知识的教学,而是一种以培养跨文化能力为核心的交际语言的教学。因此,掌握以跨文化语言交际为核心的语言能力就是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语言、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文章旨在阐明,根据跨文化交际学原理,让留学生能够在汉文化的语境中学会成语的说法及用法,而后能正确应用于日常口语交流或书面语写作,培养学出语言能力极强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留学生。著名学者毕继万在其《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中曾经说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3]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策略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4]留学生从异国他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同时也怀有情感亦或某种偏见。文化,尤如空气一般充斥着各方人民。如何帮助留学生自然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大环境,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能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在此,笔者就不赘述,因已经有很多学着作了相关研究,撰写了这方面论文。接下来,就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要解决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难题,必须首先更新死板枯燥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下面,针对跨文化交际理论如何具体指导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三种具体教学方法。
(一)来源讲解法
汉语成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很多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等。此类成语依靠背景铺垫、故事讲解、文化理解才能掌握。教师只要把其文化来源讲清,其义自明。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草船借箭”“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悬梁刺股”“完璧归赵”“叶公好龙”等等。留学生对成语的来源以及其历史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对某些带有历史典故意味的成语会产生误解。如:“我对粮食问题的看法有三种:第一是世界上的各国家毛遂自荐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毛遂自荐”来源于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举荐跟随平原君出使楚国,并做出贡献。后来,用此成语来表示作为个人自己推荐自己。而例句中的施事主语是“各国家”,因此造成了语义偏离。采用来源讲解法对于留学生了解及掌握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十分有效,因为只有追根溯源才能全面把握中国习俗,再加上讲故事模式能够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此普遍比其它成语兴趣更浓,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
(二)文化对比法
各国语言都有一定量的成语,英语的谚语、俗语和习语统称为 idiom。[5]且多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总结和提炼得来的。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有些教材生硬地将英译附在成语之后,往往导致学生只了解其字面意义,而忽视了对其内涵的理解,最终造成误用,没能恰当进行跨文化交际,融入中国话语境。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采取文化对比法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就显得尤为关键。以欧美国家文化为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农业发达,因此汉语中的许多成语与土地有关。如:“土生土长”“土崩瓦解”“面如土色”“无地自容”。面对这类成语,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其原因,让学生能信服并习惯最终达到熟练、 自然地应用的目的。而非简单的英语释义,导致学生半信半疑,一知半解。而英国四面环海,所以其习语中多与水、船只、航海等方面有关。如:at sea(茫然,不知所措)、on the rocks(濒临毁灭)、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等。由于地理环境差异,造成成语文化差异。此时,可采用类比法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教师讲解时,可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将外国的“海”与中国的“土”平行转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十分轻松且容易上手应用。此时,牢牢把握跨文化,至关重要。
(三)情景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学告诉我们,情景教学可以填充留学生的文化空白,在日常交际中避免误解,从而顺畅使用成语完成交际。具体而言,即采用多种模拟实际谈话场景,通过多样的文化体验和实践锻炼,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语教学的课堂应该生动有趣紧跟生活。“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有真实性。要提供尽可能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主要是目的语环境的情景,也应适当提供母语环境的情景。”[6]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在语境中学习成语的机会,创造能使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成语具体内容采用角色扮演、个人陈述、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成语的实用性,使其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对成语学习的欲望。通过不断的演练,学习者会习得大量常用的成语使用场合以及搭配方式。如:“千载难逢”总是与“机会”“机遇”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兴致勃勃”一般出现在“观看、参观、游览、谈起……”的结构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者可以掌握它的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具体语境可以让学习者体会其最根本的涵义。
参考文献:
[1]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7.
[3]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办公室,1996.
[5]姜云香.汉语成语与英语idiom的对比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呙艳妮)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6-0163-02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5B380)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吴迪龙(1974-),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常晓丹(1991-),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