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死后的第二年,太子刘彻当上了皇帝,他就是著名的汉武帝。经过四十年的“文景之治”,国民富庶,军事能力逐渐加强,汉武帝开始考虑几十年来匈奴人屡屡入侵中原的问题。
他招贤纳士,诚募天下有识之士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是朝廷的侍从官,后来成为刘彻伴读郎的张骞。张骞说,他愿意出使西域。
但他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十三年。
他们在大漠中行进,昼夜不停,人困马乏。携带的饮水喝完了,他们忍痛杀了几匹马,以马血解渴,可依然不管用。就这样,他们陷入了绝境。
当张骞一行人赶到一眼清泉旁开怀畅饮时,却被一群匈奴人围住,不幸成为匈奴人的阶下囚。
大单于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后,又惊又怕。他将张骞和副使甘父押送到环境更为恶劣的游牧区,其他随从人员则被分配到部落中当牛做马。
不久,一个美丽的匈奴女人来到张骞身旁,那是大单于指派给他的妻子。
这个女人叫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史料上甚至没有留下她的名字。
她和张骞的婚配,不是自愿结合,而是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大单于的美人计,是一根绳索,紧紧拴着张骞。
这些故事啊,一言难尽。
她编了很多谎言,寸步不离地跟着张骞。当他疑惑地看着她时,她像兔子一般巧妙地回避这些问题。
慢慢地,撒了谎后的她,心开始变得空旷起来。
其实,张骞早已洞察了这一切,他一直沉默,每日读书、打猎。一个没有语言的男人,更没有废话。他从不去追究她为何要骗他,她也是受命而来,没有必要为难她。
相处久了,她对张骞的感情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每天晚上,这个男人合上书本,给她讲述打猎的故事,或者中原的故事,还教她学习汉语。他的臂弯让她枕着。在她眼中曾有的戒备、怀疑和敌视,此时此刻正被温柔之水填满。
夜深了,张骞的鼾声让她满足,幸福,就像一只小爪子一般,抓住她的心。
不知不觉,他们有了孩子。
家庭中充满了欢乐。张骞每日除了陪伴妻儿、读书,就是四处打猎。他每次打猎都有一群匈奴人跟着,其实就是为了监视他。
胡地的风吹硬了他的意志。
现在,张骞是这个匈奴女人的一切。但她是他唯一重要的一切吗?
张骞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身上散发着令人迷惑的气味:泥土的味道、沙漠的味道、树林的味道……这么多气味,着实令她感到恐惧。
他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越来越多地走出帐外,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有时,他将缠绕在膝间的孩子拥在怀里,悄然落泪。
终于,他对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放我走吗?”
她突然明白了,这个与自己相处了九年的男人,一定是要走的,从来都不属于自己,他有鸿鹄一般远大的志向,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就像死亡。
这是一个周密的逃跑计划,是他与匈奴女人的“悬崖之约”。
一天,他出去打猎,佯装迷失方向,匈奴骑兵们饥寒交迫,张骞急忙取出她准备的烈酒。待到他们喝醉时,他和甘父,翻身上马,一去不复还。
在他的身后,仿佛总有一双哀伤的眼睛看着他。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大单于的美人计以失败告终,他把这一切罪过都强加给这位匈奴女人,对她实施了酷刑。
同时,我们也无从知道,在张骞的心里,是否还有着他们共同的孩子和这样一个美丽的匈奴女人。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入笔,却把视角放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匈奴女子身上,入笔很巧妙。女子用情至深,张骞胸怀大业,不为儿女之情羁绊,在真实的历史命运中,人物情感表达得真实细腻、丝丝入扣,对于一个初一的孩子来说实属难得。
(罗豫)
我看陈雨
陈雨是一位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乐学善思、人缘很好、有文艺气息的同学。她酷爱阅读,经常到图书馆阅览各类书籍,并且注重阅读方法。她涉猎广泛,博闻强记,对于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历史都有所了解,并且对于问题喜欢钻研、思考,经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陈雨是学校诗社的副社长,擅长律诗与对联,有诗人潜质。她学识的深度、广度都颇可观,算得上渊博。她对事情有优秀的判断力、掌控力和全局观,有很好的领导才能。
——唐宋风韵诗社社长刘楚恒
陈雨是一位乐于助人、善良活泼、性格很好的同学。在班级里,每位同学都和她相处融洽,在生活上,她带给我们欢声笑语;在学习上,她也乐于帮助我们进步成长。陈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各科成绩很优秀,尤其在古诗词方面是我们班级的好榜样。更特别的是,陈雨在组织与沟通方面也很有一手。
——同学李茜格
陈雨是个稳重踏实、有礼貌的孩子。她在空闲时喜欢阅读书籍,积累丰富,并且记忆力很好,需要背诵的篇目可以很快完成。她也经常尝试写文章,这令我很欣慰。我支持她的文学创作,希望她继续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更高更远。
——陈雨的妈妈
一颗玲珑剔透的七窍心,一湾细腻纯净的情思泉。你用洋洋洒洒的文字书写着对生活的感悟、生命的赞歌。生活中的你是一个时而腼腆时而开朗的巧姑娘,文字中的你是一名织思绘梦的园艺师,你用手中的画笔为自己和大家构筑了一座文学的五彩花园。
——语文教师马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