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罡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大数据,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据孤岛,直面这个问题需要一套颠覆式技术。理解这些首先要从信息化3.0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互联网使得我们的整个信息化,从以前单机时代到了网络时代再到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
从学术的角度讲,第一,我们的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得到了更广泛的延伸,使得网络无处不在。第二,我们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计算存储引擎。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使用,同时会产生各种各样数据。所谓大数据,一定是各个来源的数据的融合,以及基于此的智能化分析。那么真正的大数据是什么呢?举一个日常的例子,今天我在淘宝上买了一双鞋,然后我打开网易新闻头条会发现居然新闻会有推荐鞋的广告。由于你在淘宝刚才花几百块钱还是几十块钱买了一双鞋,这个信息淘宝平台会知道,这个信息如果恰好今日头条或者网易新闻了解到了,那么他们会从广告库里面给你及时推荐。
今天的大数据真的是跟大家想象的所谓数据挖掘不一样了,主要是在于3.0的特征升级。第一主要是数据是多元的,如果说这个数据是一个企业就全能拿到的,这叫海量数据,不叫大数据。第二,数据是实时的,我们以历史数据为主,而不能拿到实时的数据,这也是不符合特征的。第三,强调的是分析结果的实时化,这个实时化一定要立即产生结果或者说价值的快速体现。
我们从这几个角度可以看到,今天的大数据给整个IT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改变。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如现在数据显示,大数据在中国市场的规模才几十个亿,很多人质疑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存在的问题。如果从大数据的几点特征来看,从严格意义上能够真正成为大数据公司或者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来看,我们探讨的大数据一定是基于多元的数据、实时的采集,以及实时的分析,只有这样的大数据才会进入到大数据产业。
另外我们发现,我们的数据很早以前就有,当时大家在做的抓取互联网中网页里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爬虫”能够爬到的,因为遵循的是互联网开放协议,所以所有的数据大家都可以用 “爬虫”的方式获取下来。另外可以看到在10年前,我们的互联网“爬虫”爬到的数据只有0.3个G,而“爬虫”爬不到的数据是7.9个G,这些数据又是什么呢?不遵循开放协议“爬虫”爬不了,比如说“12306”系统里面的数据,各种APP里面的信息,这些都是过去的“爬虫”爬不到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大数据并不是取自于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而是要深挖藏在互联网深层的数据和信息。从调研的数据可以发现,现在大数据企业,90%的时间花在数据采集清洗,10%的时间用于真正的大数据关于业务价值的分析。美国硅谷的风投中52%还是投向大数据的采集和相关组织。
今天的IT或者我们说互联网上的应用,基本上是遵循三级结构,数据存在数据库里面,只是数据的值和基本的描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但是如果我想把这样的系统的数据拿出来是很难的。
你直接打开数据库没有用,即便有数据库表也看不懂,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去看前面的数据表现层和业务层,但是那些代码如果在还好,如果不在就很难,更关键的是我们很多系统都是第三方商业支持。我是直接拿的数据库,我把这个权限给你,到时候被篡改怎么办?各种各样风险要全面评估,按照这个思路来判断:数据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权利反而没有了。
我和我的团队是从2000年开始做应用服务器的,所有的网站都跑在应用服务器上,针对之前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大的技术突破和颠覆:我们提供很简单的方式,你只需要填空,但是所有代码我们是清楚的。只要你的数据藏在软件中,我不需要看你的源码,你的数据库能够通过一个客户端或者浏览器看到,你只需要告诉我们你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样我会把所有的数据全部都生成API接口共享,这时候以API方式存在和使用。而通过这种技术,实际上我在后台是会用“小机器人”帮助你把数据拿出来、自动更新。这时候你也不用给我源码,也不用给我开放数据库,不用开发后台,你的系统开发商是谁我也不知道,我也可以把你的数据安全的按照你的要求提取出来,我们也不会碰到前面所说的各种安全风险问题。
目前这个技术做了十年,最近一年半开始产品化,产品推出六个月后,我们为100多个业务系统生成了1000多个API,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使得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证明。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