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泽,吴永发
(苏州大学 建筑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从道式“人类聚居学”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居环境
王润泽,吴永发
(苏州大学 建筑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化趋势越加明显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建设正在不断地发展中,我们需要了解目前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研究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探讨,力图找到适合中国大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方式。
[关键词]人类聚居学;人居环境;大城市
[投稿日期]2016-01-10
“人类聚居学”是由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为道式)提出的研究关于人类聚居的理论。道式的人类聚居学的组成主要包括五个系统:人群、自然、支撑、居住和社会,五个基本要素: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可以看出,道式理论将人类聚居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科学,是以人和经济、社会、政治、管理、技术的关系为前提的所有与人类聚居有关的科学,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1]
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出是受道式的“人类聚居学”理论而获得的启示,是指人们在城市中生存与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包含了自然、空间和人文三部分的要素,也就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环境,指居民在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形成的一些非物质的形态:如关心私密空间环境的尊重,也关心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维护,关注对社会各个阶层。城市的人居环境也是在城市这个大空间中对人性化的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
(一)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与推进,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城市作为一个载体,其职能也在不断完善,旨在为人们提供方便高效的生活空间,良好舒适的文化氛围与物质环境。但是,城市空间的过度开发与扩展会导致城镇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会对自然以及人居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破坏。例如北京,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向外扩张,对周边的城镇和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周边地区的居民区很多出现了“睡城”现象。
(二)基础设施建设被忽视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目前很多城市在近几年来都使本市的道路面积和居住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上缺乏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没有考虑人的基本需求以及环境的承受能力,只一味地满足当前的需求而扩大城市建设,将城市的许多角落都建成居住区和高楼大厦,没有考虑城市人口增长对交通和各种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因而没有考虑居民对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的需求。
(三)区域发展缺乏活力
现代城市的建设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角度。现代城市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尺度越来越大、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城市环境却变得越来越机械、单调,当今的现代城市总是缺少活力因素。因为在注重建成环境物质品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城市的各个区域设计成彼此独立、互不通连的区域,缺乏行为活动层面上的关联性。
(四)历史文化遗产遭遗弃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缺乏整体观与大局观,所以城市建设的重点不仅仅需要考虑经济问题,更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属性,尤其是城市在文化和地域方面的属性。现在我国许多大城市都会有自己的CBD,然而大多数城市的CBD往往面貌难辨,各地城市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征,从而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局面。
(五)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
由于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能源有着大量的需求,但是由于很多地方对自然资源开采的不合理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造成了对生态的危害。例如中国北部的部分城市由于过渡开采而导致煤炭资源出现了枯竭的情况,还有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导致人居环境恶化。
(一)平衡城市发展的规模
我们既需要经济的增长,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道式认为“人们总是试图把某些部分孤立起来单独考虑,而从未想到从整体入手来考虑我们的生活系统。”[2]所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并非不可兼得,而是需要决策者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大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平衡发展。只有平衡才能造就城市的持久繁荣。
(二)优化基础设施
城市应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优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人口聚集的地方的交通设施以及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方便人们的基础配套设施。管理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城市人口集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体现。
(三)提高区域活力,带动地区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有尽可能错综复杂的多种功能相互支持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J·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她主张混合开发,也就是通过多种物质和社会元素的整合,提高区域活力,包括: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苏州的周庄古镇,通过对其文化底蕴和旅游方面的开发,周庄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古镇,其在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苏州“江南水乡”的称号广为人知,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为整个地区带来了活力。
(四)历史文化的传承
作为人类不断发展的产物,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城市的文化具有唯一性,是无法复制的,不同区域的城市都有着其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文化精髓。例如在西方国家的一些城市中,我们便可以探寻到整个城市的历史和特色,并且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应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遗存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合理地利用,提高城市人文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丰富城市的特质与内涵。因此,在大城市的人居环境发展一定要传承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展现本地区的特色文化。
(五)提倡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系统
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在很多方面人类社会跟自然界是相通的,他首先提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类似于植物的有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形态,必须不断自我生长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积极跟周围环境建立互动联系,如果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旦失衡,生命也就会立即停止”。[3]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要取决于城市区域及周边所提供的物质和资源,所以,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应该善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需要对自然资源做科学合理的利用,不能到了资源快要枯竭时才想到保护这些至关重要的环境条件。我们应该遵循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城市的环境持续健康的发展。
以上是通过对道式“人类聚居学”的认识和了解,并基于此对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现状与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在城市不断扩张,人类栖居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的今天,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不断反思。如何建设适合我们生活的理想家园,也是对城市的发展中深化过程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韩升升.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6):92.
[2]余祖圣,赵捷.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1(10):58-59.
[3]邓海骏.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探究[D].武汉大学,2011(11).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吴良镛,吴唯佳.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建议[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1(2):1-16.
[责任编辑 陶爱新]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kistics", Doxiadis’, to research the human settlements of big cities in China
WANG Run-ze, WU Yong-f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 Zhou 215123,China)
Key words:Ekistics; human settlements; big citie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completed in the process of cities.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when urbanization tren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in China.Studying the human settlements theory of C.A.Doxiadis and explore the cit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ry our best to find the suitable way of human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in China.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477(2016)01-042-03
[作者简介]王润泽(199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生,从事建筑艺术设计方向的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