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龙子湖大学城的水景观营造
李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龙子湖大学城以水为空间造景的核心,分析水景观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水文化角度阐述对水景观从环境到意境的认知。以龙子湖大学城的滨水景观为例,探讨城市水景观文化的构建要素,提出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关键。
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
水与人类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人类亲水的天性,使“逐水而居”“临水建城”成为从古至今城市和建筑选址的基本条件。水景观在塑造城市特色、展现城市魅力、体现水文化特征和城市生态修复方面彰显了其重要价值。在当前快速化的城市建设中,各地不惜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修建城市生态水系,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龙子湖大学城位于郑东新区,占地面积约为12 hm2,是以大学园区为核心组团的城市新区,其规划包括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内的19所高校,其中的湖心岛是大学园区的副中心,以科教、文娱、大学创意产业、商业等为其主要功能。各高校环湖而立,形成了以龙子湖和湖心岛为核心的景观格局。湖心水域是郑东新区人工生态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体、环湖绿色廊道及周围水系贯通融汇,将龙子湖与新城水域连为一体。
水是龙子湖大学城景观的核心元素,环状布局的水系贯穿了整个地块的内部区域,是规划设计的点睛之笔。户外活动空间沿水系展开,滨湖区视野开阔、文化气息浓厚,是户外休闲运动的平台。开阔的水域是这两个湖区的主要特征,其中,西湖、东湖水域面积较大,空气清新;南湖结合湖滨大道形成了开阔平直的水面;北湖曲折蜿蜒地塑造了流畅、自然的水系,与北侧引水渠融于一体,形成了良好景观;湖心岛是水域中划分空间层次的主要元素,水与岛之间运用堤、步行桥、车行桥将其与内外环相联系。天然、生态的水景观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诗画意境。这种设计手法,将水景和地形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高校园区水域共享的空间特色。
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56。水在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历史发展和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水文化。作为表现自然山水意趣的古代造园设计,就以山、水为景观构成骨干,其造园艺术的特色及造园技术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其掇山与理水这两方面,从而相应地形成了独特的理石、掇山、理水技艺[2]。
(一)水环境
水环境是水在自然界中所处的环境,指水体的形态、驳岸的形式,以及水体周边的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优美的水环境能使人们尽情地享受自然,达到心灵、身体与水景的高度融合。生态完整、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空间布局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水文化延续的载体,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体验的同时,也能感化人的心灵,激励人的行动,增进城市居民的城市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水环境从更深层面来讲,反映了城市的形象及文化,在延续城市历史、体现城市文化特质等方面,有不可多得的优势。一个城市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将有形的城市水环境与无形的文化特色进行融合,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水设施
水设施是水体驳岸及与水连接比较紧密的公共场所的水设置及公共设施,包括滨水公共设施、雕塑小品、护岸设施、构筑物等,这些设施是现代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支撑。水域往往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开阔的水域景观经常是当地居民所喜闻乐见的环境。滨水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廊道,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而滨水设施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凝固和体现。开放的滨水空间能为市民提供交流的场所,水设施能够满足聚会、休闲、娱乐、旅游空间的需求,成为城市开放空间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滨水设施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凝聚着城市历史,特色的设施常作为语言讲述城市的发展历程。水景观设施应该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设施设计方面,要通过对水系的历史街区、人文风情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核心元素作为公共设施的主题,达到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的目的。
(三)水生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衡量城市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在古代造园过程中,人们就十分重视水的生态问题,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泉》中说:“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能生[3]。”在园中修筑池沼可以浇花滋木、养鱼育莲,同时可以排蓄雨水、调节气温、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造园不但能给人营造舒适的微环境,同时也具有生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水维系了城市各类生命体的延续,同时能够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环境,所以,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城市各项生态指标的健康稳定。为了维护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应该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的准则。要通过增加河道生态基流,改善水环境,满足河道生态健康的需要。在营造水景观时,要模拟近自然化的河湖岸带,运用天然材料,营造健康的自然环境,以维持生物和生命的多样性。
(四)水意境
水是园林的灵魂,自然界的水千姿百态,其风韵、音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4]。晋代诗人左思有写景的妙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体现了水流动所发出的声音传递到人耳的自然状态,反映出享受自然的美妙意境。所以,水能给人以意境之美,引起游览者无穷的遐想和空间感知。历代造园者都特别注重园林中理水和水景的运用。水从情态上看有静有动,有大有小,有无声和有声等。静态的水充满了宁静、柔和之美,很容易让人平静;动态的水则充满了灵动、欢快和流动之美,以及音响之趣。水的动静、形态给人们感受水的意境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水的动静、缓急、声响等能打开人的心扉,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和提高,能给人的思想空间以变幻无穷之想象,带人进入开阔深远的意境。
(一)植物与水
“木得水而活,水因树而华”。园林中的水给植物以生存和繁殖的保障,而植物又对驳岸起到固土、给养的作用,同时可塑造丰富多姿的河岸带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滨水植物赋予了水景观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与园林意境,起到了“塑其形,美其境,增其趣,赋其魂”的效果。
河流和湖体与岸带相驳接,可使水与岸带植物相结合,使浅滩入水、河石砌岸,达到柔化、丰富生态环境的目的。龙子湖的植物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北方植物的特点,构建了极富地方乡土特色的植物景观。规划将四个湖心岛沁春岛、怡夏岛、悦秋岛、悟冬岛分别作为体现春、夏、秋、冬植被景观特点的亮点,环岛形成的各个植被特色景观区也分别体现四个季节风格各异的景观。如,沁春岛结合内环纪念庆典区、生活休闲区及相邻外环绿地设计了山桃园、樱花园、海棠园、丁香园、木兰园,通过运用山桃、樱花、海棠等春花植物凸显百花争艳的春景;怡夏岛结合内环商业游憩区、生态运动区及相邻外环绿地形成竹园、合欢园,通过运用栾树、合欢等夏花植物展现缤纷连绵的夏景;悦秋岛结合内环文化艺术区及相邻外环绿地形成枫叶园、绚秋园,通过运用元宝枫、鹅掌楸等秋叶植物展现色彩绚烂的秋景;悟冬岛结合内环生活休闲区及相邻外环绿地形成松柏园、冬景园,通过运用白皮松、红瑞木等观枝植物展现委婉清新的冬景[5]56-58。
(二)地形与水
《园冶·题词》中描述的传统园林的山水形态关系是“水得潆带之情、山领洄接之势”[6],反映了古代风水思想中“山环水抱”的山水模式。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大地多山脉丘陵、江河湖泊,山林的蕴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彰显了“山”的博大和慈善;江河的运转、灵动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彰显了“水”的灵性与无私。山之形与水之势的结合,为自然生态城市环境的塑造创造了条件。
山水元素相得益彰的模式是体现自然景观的要点。龙子湖的规划呈四周高中心低之势,湖水被四周相对较高、起伏变化的地形环而绕之,大的湖心岛位于大学城最核心的位置,是聚集办公、商业、科教、产业孵化及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区域,立于湖心岛远眺,山水连绵浑然一体的气势跃入眼帘,地势与湖水形成了包围环绕之势。龙子湖的景观规划通过地势高低、远近变化组织水体空间,借山围水,用水分山,散聚多变,塑造了开合、旷奥、通障有变的滨水空间。
(三)设施与水
滨水设施是滨水环境的点睛之笔,滨水公园的景观核心区多紧邻水面,因此公共设施是滨水环境的主要视觉元素。滨水设施包括公共座椅、湖滨长廊、亲水广场、滨水步道、水桥、亲水码头等。滨水设施应注重人的参与及体验,强化设施的互动性与吸引力,体现其便民、趣味、文化等特征,以此增加滨水设施的多元及实用性。龙子湖景观依据身处大学城的文化特征,将滨水空间塑造成了学子们的户外“舞台”,设施设计挖掘了场地的文化内涵,使其凝结在设施的表达语言中,引导激发了大学生的互动热情。在滨水设施设计上,沿湖周边布置了观湖栈台、礼仪广场、焰火广场、庆典广场、游憩码头等滨水设施场地,这里是骑行、散步、慢跑、日光浴、烧烤以及游憩活动的理想场所。滨水设施为空间增添了活力,并且分布于环湖的岛屿、石滩、花镜、湿地森林和公园,使身在其中的人们能尽情感受到人工和自然之美。
(四)人与水
水孕育了人类,给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古人先贤崇拜水,把水视为神圣之物,以水喻德,以水悟道,形成了朴素的人水和谐思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华夏大地之所以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水文化对持续使用和发展水资源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水文化中强调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倡导当代人水和谐相处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大学城汇聚了未来的时代精英,体现着高层次人才的素养,是文明、和谐的圣地,在城市水环境的保护方面应该起到示范作用。龙子湖大学城的水生态环境向人们展示了人水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启发着人们节水、爱水、护水的思想。大学城作为水文化、水生态的天然科普园,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水生态观。大学城也在提醒着人们应在立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城市水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云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3] 李晟,陈月华,叶东辉.水文化与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2007(2):16-17.
[4] 汤振兴,任君,陈群阳.基于人文关怀和体验的郑州龙子湖大学城滨水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2013(5):134.
[5] 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 曹国圣.文化视野中的城市水景观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07(10):125-127.
(责任编辑:王兰锋)
Construction of Water Landscape in the Longzi Lake University Town
LI Jie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5, China)
The Longzi Lake university town takes water as the core of space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landscape and culture, and illustrates the cognition of water landscape from the environment 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cul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take university-town water landscape lake as an example, prob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 landscape culture factor, and put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oncep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water ecology.
water culture; water landscape; water ecology
2016-09-09
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HASTIT024);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52300410113)
李杰(1983—),男,河南南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TV93
A
1008—4444(2016)06—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