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团的任务》人学意蕴及其对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2016-03-06 14:12仇文利
关键词:列宁共产主义价值观

仇文利,吴 远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2. 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青年团的任务》人学意蕴及其对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仇文利1,2,吴远1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2. 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现代教育共同关注的都是现实的人,尤其是人的价值问题。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对青年一代提出“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与培养,为何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倡导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精神,注重人的价值观培育。其共产主义知识和共产主义道德二者兼修、学校理论灌输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式、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的主张,分别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社会实践本质、价值诉求。并启迪在当前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只有坚持科技文化、道德法治信仰与批判创新精神教育的相结合,采用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育形式,实现榜样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才能将当代青年培养成为勇敢肩负时代重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青年团的任务;人学意蕴;青年;价值观培育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现代教育共同关注的都是现实的人,都回答了“人是什么、人怎样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对青年一代提出“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与培养,为何学习”[1]278的具体要求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精神,注重人的价值观培育。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社会实践本质和价值诉求,他倡导青年一代在接受现代教育时,要注重共产主义知识和共产主义道德二者兼修,采用学校理论灌输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育)方式,把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重温列宁的这一重要演说并对此进行探究,对当前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其成为勇敢肩负时代重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知识和共产主义道德二者兼修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终结目标的追求,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是人对自身生命、自身本质的全部占有。而要实现这样的价值目标,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一定的历史条件,充分体现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发展教育事业是“现实的人”追求与实现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3],恩格斯特别强调教育对年轻人的作用:可以促使其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或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掌握全面的生产知识与技能,从而避免分工对个人发展造成的片面性。[4]因此,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们的学习主体性活动对其文化素养及能力的提高与高尚品格的培养。

1. 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才智要求

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解决了青年“学习什么”的困惑,提出“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1]278,是对彼时俄国国情的全面考察,也是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战略构思。他指出青年一代进行共产主义的学习,首先要学习文化知识。强调无产阶级文化知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的不同社会中创造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合乎规律发展的知识,同时也是能够指导社会实践及具有预测性的科学理论。正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经过检验、修改完善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来自于实践、并且经过实践检验,为人民群众服务且与时代紧密结合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至今未过时。因此,青年在学习时要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离开工作,离开斗争,可以说是一文不值”[1]279。列宁认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对旧学校和旧的科学文化知识时,还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吸取我们所必需的东西。其次,列宁认为要学好共产主义理论,还需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成,离不开工业和农业的恢复,而它们的恢复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之上的,所以归根结底,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有高新技术。他认为在新型国家建立后青年一代的任务就是要振兴全国的经济,促使农业和工业首先都得到改造和恢复。只有当青年一代具备了现代科学技术、电力的现代技术基础及技能,才能实现此目标。认为文盲、半文盲及仅仅具有相应知识,是实现不了电气化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的技能,应用到工农业上去才能实现。另外,他还提出青年团员必须先掌握这些技能,然后还要教会社会全体的劳动青年。

2. 学习共产主义道德,提升人的德性修养,是人全面发展的品德要求

列宁认为, 老一代人和新一代人的任务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推翻资产阶级, 后者是建成共产主义社会。青年一代要完成所肩负的重任, 在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接受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谈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时,首先针对俄国当时严重的伦理道德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尖锐批判,认为资产阶级硬说我们共产主义者否定道德、没有自己的道德,是强加给我们的罪名,是一种偷换概念、蒙骗工农的手段。对“究竟有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呢?有没有共产主义品质呢?”[1]285列宁肯定地指出“当然是有的。”同时阐述了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含义,认为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产生的,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我们的道德的服务宗旨。共产主义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为反对统治阶级的一切剥削、反对社会上存在的一切小私有制的斗争服务的,为劳动大众的团结、共享劳动成果服务的。共产主义者不相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道德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道德总是为人类的公平、正义、进步服务的。全部道德都有团结一致的纪律性和为群众自身解放的斗争性。再次,列宁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及共产主义培养、教育和训练的基础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完成未来的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断斗争。青年要达到学习共产主义的目的,就必须把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学习同无产阶级不断反对剥削者的斗争联系起来,这样才符合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称号。对青年一代进行科技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既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又具有团结精神、品格高尚、为全人类的解放不断进行斗争的榜样。

二、人的社会实践本质:学校灌输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式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现实活动的人,实际是“感性的活动”的人,即人通过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或者他人建立一定的关系,并在其中不断进行各类活动的人。其实践的本性注定了人是开放的,具有社会性;人是发展的,具有生成性。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发展着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教育是人之生成的过程及重要手段,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由此推断,列宁在回答“怎样学习”“如何培养”时,对青年一代两种学习(培育)方式的强调,不仅体现了人的社会实践本质,也体现了人价值实现的路径。

1. 接受学校的理论灌输教育,是人的社会性表现,也是人价值实现的“他人导引”路径

列宁认为,青年一代如果简单以对共产主义口号或者共产主义科学结论的个体领会来学习共产主义理论,那既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也是一种错误的行动。要领会共产主义本身借以产生的全部知识,是立足于过去已有的材料、知识的。我们在建设共产主义进程中,需充分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旧学校是资产阶级统治所利用的一种工具,是把科学人才培训成为迎合资本家兴趣爱好、口味的“奴仆”的基地,另外还存在着“死读书”“实行强迫纪律”“死记硬背”等弊端。因此,列宁提出,我们在否定旧学校的时候,要善于“从这种学校中只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教育所必需的东西。”[1]280而且不能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否则我们是不会相信它的有用价值的。由此判断,列宁认为在训练、培养教育工农的年青一代时,还需利用学校这样的社会组织,只是要坚决摧毁旧的学校,建立一种能够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时重视起来的新型学校。如果学校还是被剥削阶级地主或资本家所掌握,我们的青年一代所接受的教育依旧是落后的,就不可能获得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就不可能成为有学识的人,所以我们的学校要组织青年在学习期间同那些剥削者作斗争。新型学校对青年一代进行有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对其进行正确的“他人导引”,是培养共产主义者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这种社会教育只是社会关系向个人的“内化”表现,而要完整地体现人的社会性,还得实现个人向社会的“外化”,也就是在社会实际生产、生活中学习人类的全部知识,实现向“自我导引”的转换,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超越的自觉。

2. 同工农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是人的实践性表现,也是人价值实现的“自我导引”路径

“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1]280。列宁认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青年的教育、训练和培训必须与工农劳动结合起来,仅仅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阅读共产主义的一些书籍,那是培养“书呆子”的模式。列宁以扫除文盲为例,认为仅仅依靠政府的命令、政党的号召、组织的人员选派去进行是不够的,还需要青年一代体现共产主义精神,主动积极地到农村去从事这个工作。青年团在自己掌握各类知识的同时,重点要帮助文盲青年摆脱愚昧状态。而青年团员,则要为公共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列宁还认为城郊菜园工作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之一,让觉悟较高的人来担任这个工作,效果会更好。青年团员应该充分利用好个人的业余空闲时间,参加菜园的改善工作或组织工人青年集中学习。青年团员真正是能给工人指明正确道路的人。为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完成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应该注意与反剥削斗争实践的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而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是一支具有“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1]291,并且有较为过硬的支援、组织各项工作的能力。“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是要在农村或自己的街道帮助做些事情”[1]292,经常组织大家协助农户或居民搞卫生或分配食物,做些有益的社会工作,让大家体会到这种劳动的组织性,从而培育青年的组织纪律性及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年青一代应当在某个乡村或城市里,每天以实际能完成的某种劳动任务作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参加社会的各种实际劳动,青年团员不仅学到了共产主义知识,也组成了一支团结一致的自觉的劳动大军且赢得了工人和农民的普遍尊重。

三、人的价值诉求: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人在对象化劳动中的创造性是人的价值的显著特征。人与人之间价值关系的建构,缘于个人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或者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需要的满足。《青年团的任务》中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从而完成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任务,实际表达了人的生存意义即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思想,也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

1. 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是人自我价值的体现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再三强调,青年一代首先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有觉悟的共产主义者,以此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无愧于共产主义青年称号,并在社会上形成统一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准则。“什么是共产主义者呢?共产主义者是个拉丁词,communis一词是‘公共’的意思。”[1]289在谈到旧学校的弊端时,他告诫青年团员们,不要犯共产主义者不需掌握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的极大错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青年一代的头脑是必须被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知识所丰富、充实。不需要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些人最终也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懂得少不可怕,只要想方设法去学习,就能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懂的自然就会多一些。他还指出,一切有觉悟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除了自己要学习科学技术,还要教会全体劳动青年,帮助党建设共产主义。这也是共产主义者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团员青年应当向这个目标努力。强调“青年团的任务就是要这样来安排自己的实际活动:使团员青年在学习、组织、团结和斗争的过程中把他们自己和那些以他们为带头人的人都培养成共产主义者”[1]284。一名共产主义者,是“有教养和守纪律的榜样”[1]289,在和工农一起进行反剥削的斗争中,还要发挥组织和团结的作用。列宁在回答“如何培养”的时候提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在与工农的共同劳动中学习、成长起来的。综上判断,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认为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青年一代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对人“自我造就”“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价值理想追求,也是人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

2. 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社会价值的体现

列宁说:“青年一代努力的结果将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1]278。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生产劳动是共同的,它与旧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他认为每个青年只有接受了现代教育,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者,他才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因此,需要青年一代把扫除文盲的工作担负起来。他认为,这也是青年团成长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是全体青年都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年青一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全体工农青年不加入到这个建设中来,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无产阶级需要把人民群众组织、联合、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共同劳动,最终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旧东西已经摧毁,地基已经清理好的关键时刻,作为共产主义者的年青一代应勇于担当,在这块地基上建设“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他认为青年一代只有把掌握的共产主义知识和直接工作统一起来,变成实际工作的指针,那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共产主义建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青年团的扫盲工作、共产主义竞赛活动、劳动的组织能力三个方面的情况。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在青年一代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青年一代社会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

四、对当前我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知识、劳动和广大青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青年团的任务》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当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精神,以科学文化知识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石,才能培养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6]的中坚力量。

1. 坚持科技文化、道德法治信仰与批判创新精神教育的相结合,增强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面对当前多元思潮对青年造成的负面影响,面对理想信念的滑坡,面对社会道德危机,我们对青年进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需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法治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才会增强青年为国为民的思想自觉,提升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力。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7]。为了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强调对青年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文化知识传授和科学技术培育的同时,还强调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种道德教育体现的实际是价值观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8],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人德智共同、协调发展的同时,列宁还注重青年批判精神的养成。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千百万最革命阶级的心灵之所以被马克思的学说掌握,主要是在于他在实践中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批判,是传承旧文化、创造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青年问题意识、敢于质疑的胆魄,是培养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本位”思想的最好诠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7],青年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要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实处,就要坚持“双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9]。只有“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0],培养具有独立性、鲜明个体特征的人才,充分挖掘其潜能,“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11],才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才会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学校有组织的理论灌输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同剥削者的斗争活动,在列宁眼里,都是对青年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道德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当下,青年及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缘于人的需要时代性、环境性的变化。人们满足于现状的惰性,占据了整个身心,缺乏前进的动力。青年,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仰,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目前,通过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多种途径,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道德信仰教育外,还要进行法治信仰教育,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促使人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既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旨归,也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对青年教育坚持科技文化、道德法治信仰与批判创新精神的全面教育,能够增强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能力。

2. 采用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育方式,创新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12]。青年是最具有可塑性的群体,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往往决定着人生的定位。对青年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质就是成为社会化的人,这也是教化的目的。“教化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将一定的教育内容、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转化给受教育者的过程”[13]。

教化是教育人社会化的过程。青年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接受规范、系统的、有组织的理论教育,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并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这种灌输教育能让青年接收到科学的、系统的真理性的知识,形成对某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一定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定能力。“互联网+”时代,理论灌输的形式呈现多元化。不再是通过学校、党报书刊等有限的几种传统宣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大大拓展了理论灌输的路径。已经被人们越来越接受的腾讯QQ、微信等不仅仅是通讯方式,它们和网上学校、电视等一起构成了新媒体时代学习的方式。“权威主导型”向“互动引导型”理论灌输的教育活动,虽能够在有限财力人力境况下正常开展,但有其一定的弊端,受教育者仅仅停留在理性认知层面,其主体性也受到极大限制,不能实现认知的完整过程,其实效性欠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人接受社会的教育,是社会关系向个体的“内化”,只显示了人的社会化1/2进程。因此,还需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坚持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真知、领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为社会作贡献的本领,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从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和为社会服务来说,是个人向社会的“外化”,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人的主体性。人的社会性,就是在这种“内化”和“外化”的双向流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青年学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等等,将自己已经“内化”的书本知识外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再从社会实践中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与修正,形成新的理论知识。而实践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应对各种情况的综合能力,也是价值实现的过程。强调社会性,并不等于抹杀现代教育的理论传授。坚持多种形式的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的相互配合,既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教,也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化人”;既可以促使理论创新,也可以促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既可以实现社会价值,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是当前提高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3. 实现榜样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明确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当前,深受国内市场经济的影响与国外意识形态宣传的干扰,我国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也有着科学性与先进性、继承性与民族性、人本性与大众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基本属性[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方向性、主体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等原则和选择合适的教育对象与教育方法,明确培育的着力点,才能确保其实效性。“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1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不断促使其养成高尚品格,胸怀远大理想,心中有阳光,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稳步前进。

列宁针对苏俄的现状,向特殊群体青年团员及青年组织提出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建设共产主义的具体要求及步骤,实质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传播的整体性策略。从精英化培育向大众化培育的稳步推进,是节约人力资本、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可行性举措。他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多次强调,青年团员及青年组织(社会精英)要身体力行,在反对剥削者的斗争和共同的生产劳动中成为工农的榜样,以此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赢得广大民众普遍的尊敬和拥护,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升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时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价值意识。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注重社会精英的榜样教育,是当前社会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和有效方法。但是榜样的塑造,如果缺乏民众的认同感,也就失去了榜样教育的应有价值。因此,邓小平同志说:“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人生搬硬套”[15]。榜样的示范教育,可以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化、形象化,使人们“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引导其思想行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选树榜样,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模仿性和易学性,利于增强他们内心的认同和外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大众化,是当代社会价值观建设最终趋向,离不开榜样的传递和引导功能。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化,更加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形成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冲击的有力武器;更加能够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1] 列宁.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3] 杨艳春,汪钏.马克思人学思想转向及其价值探析[J].求实,2015(12):21-2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7.

[6] 习近平.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OL]. [2015-07-25](2015-11-20).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7/25/nw.D110000renmrb_20150725_3-01.htm.

[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EB/OL]. [2013-05-05](2015-11-20). 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05/05/c_115639725.htm.

[8] 李春华,朱亚洲.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1-3.

[9]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10] 倪培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课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5):60-64.

[1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OL]. [2016-04-30](2016-05-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12] 周文彰.中国梦思想的时间和空间维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5):6-8.

[13] 詹小美,金素端.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认同[J].青海社会科学,2013(3):24-29.

[14] 喻义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属性及教育原则探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2):18-22.

[15]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责任编辑:许宇鹏)

10.3876/j.issn.1671-4970.2016.04.003

2016-02-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KS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YJC710036);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SID744,2015SID745)

仇文利(1969—),女,江苏扬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研究。

A22

A

1671-4970(2016)04-0011-06

猜你喜欢
列宁共产主义价值观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