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婧溪,何清湖*,刘朝圣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探讨楚地香文化及其医学运用
邓婧溪,何清湖*,刘朝圣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展开对该时期楚地用香的文化意义及医学运用的探讨。楚地香文化历史“从上古矣”,马王堆汉墓处在植物类香料使用的鼎盛时期。其香料运用有祭祀、礼制、卫生、医学等方面,其中重点通过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及临床医学三部分对楚地香文化的医学运用进行讨论。
马王堆汉墓;香文化;医学;香料;香具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historical origin,orient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using fragrant goods in the Han Tombs at Mawangdui.The fragrant culture of the Han Tombs at Mawangdui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ancient times that have been the heyday of using plant aroma.The fragrant goods have been applied in sacrificial rites,health,medicine,etc.And this paper ha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medicine,soci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Keywords〕the Han Tombs at Mawangdui;fragrant culture;medicine;spice;spice container
香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汉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1]长沙马王堆汉墓群中出土古医书14种,其中不乏有用香料中草药来防治疾病的记载;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经鉴定有茅香、高良姜、桂皮、花椒、辛夷、藁本、姜、杜衡、佩兰、干姜等,这些药物皆具有辛香发散的特性;此外还出土有彩绘陶熏炉、香囊、香草袋、香枕、香奁,香薰罩等众多香具。它们基本反映了汉代楚地的用香习俗与文化特质。
崇尚自然的古人,有着天人合一的希冀,自然对于芳香的植物有着难以言喻的热爱,将其作为熏香来膜拜使用。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地,崇山峻岭,雨水充沛,植被丰富,是香料植物的主要产地[2],对香料植物的运用自然是炉火纯青。楚地对于香料的运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祭祀驱邪,二是明志及生活情趣,三是医学用香。
《汉书·地理志》记载有:“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巫术文化浓烈的楚地,利用香薰来祭祀驱邪是一直延续着的习俗[3]。《诗经·召南》中写道:“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讲述楚地所在的南方众人采摘蒿草用于祭祀的情景。《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描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用香草美酒来祭神,群巫共舞,芳香盈室。
楚文化的代表之作屈原的《离骚》中更是有着大量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申椒、菌桂、蕙、茝、荃等香草的描述,是先秦时期涉及香草香木最多的典籍[4],被誉为“香草美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般佩戴香囊以此明志,表达品质高洁。“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抒发忠君爱国的情感。《九歌·湘夫人》:“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营造出了一个芬芳馥郁的花草之家,体现了古人浪漫的生活情趣。
宋人吴仁杰所撰的《离骚草木疏》认定《离骚》描述草药达55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晨起饮木兰的露水,傍晚食秋菊的花瓣。可见楚地对香草在医学方面的运用已经初具雏形[5],本文着重探讨楚地对于香料的医学运用。
2.1楚地香文化在环境医学的应用
长沙太傅贾谊云:“长沙为卑湿之地,不利于长寿”,南方多湿气,多瘴气,疫病多发,蚊虫滋生。此外,楚地暑湿的气候容易造成流行病的传播,马王堆汉墓所处时期楚人便已运用饮食来祛湿除瘴,运用芳香类的药物祛湿防霉、杀虫去秽[6]。
马王堆汉墓中随葬的食品中有花椒、桂皮、姜等,此外还有一碗调味品,为豆豉、姜。而食用花椒、桂皮、姜、豆豉这类辛香药物也无不与湖湘区域地理气候特点相符合,花椒、桂皮、姜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的功效,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本草汇言》)。辛香发散的药物能够祛寒去湿、开郁行气、活血化瘀,以此作为药膳能够起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除内服之外,结合湖南区域多阴雨,湿度大,不仅人体受影响,同样衣物容易发霉且蚊虫多的环境特点,墓主人还很好的运用了外用之法。《颜氏香史序》云“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唐衣冠之儒,稍稍用之”,焚香这一说法缘起于汉代,可见汉代确实是熏香的兴盛时期。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有彩绘熏炉两件,竹熏罩两件,香囊七件(其中四件保存完整)。香炉的盖壁有三角形镂孔,盘内残留有茅香、辛夷、藁本等中草药,香囊中同样也装有这类中草药,可明确看出西汉初年的熏香习俗。而花椒、茅香、辛夷、藁本等草药用来熏香或佩戴能除潮湿,驱赶蚊虫。《神农本草经》中将花椒列入下药,称:“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茅香也可用来驱虫,是防止蚊虫叮咬、防虫蛀的重要香料。此外,《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通过熏香起到避邪祛秽,空气消毒之效则是楚地防治疫病的一大特色。
2.2楚地香文化在社会医学的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具有社会性,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复杂因素,生产力、社会经济、社会制度等都对人体的健康与疾患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比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小[7]。楚地的熏香活动也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医学作用。
作为大一统的国家,西汉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加之初期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使得社会经济稳步上升。国泰民安的社会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使得楚汉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蓬勃发展。《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在上文中就有提及,马王堆汉墓中的浪漫情怀也随处可见。辛追夫人随葬的梳妆用品、精美华服、素纱襌衣,试想着贵族用香膏涂面,用香泽抹发,穿着熏香过后的华丽汉服,披一层素纱襌衣,香风袭人,举手投足间优雅迷人……。
此外,汉代推崇黄老学说,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有《黄帝四经》《老子》甲本、《老子》乙本等黄老著作。而作为道家宗教礼仪,熏香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依托在馨香的气体中冉冉升起,沟通神明,尝试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些熏香活动在有意无意间成为了当时人类的一重精神寄托,抒发出了内心情感,在熏香中愉悦身心,舒缓情绪。且多数香类药物中含有挥发油,这些芳香气体的发散,通经走络,开窍醒神或能镇静安神,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养生保健的积极作用,在熏香弥漫间驱逐忧愁,消除抑郁情绪。
2.3楚地香文化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愈加丰富,对芳香类药物药效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更多的芳香类中草药被运用在疾病的治疗上。在马王堆出土的医书,香具及辛追夫人尸体保存上可看出这一时期楚地临床医学上芳香类药物的应用。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较多的描述。外治用“柳蕈一捼、艾二”焚熏治疗朐养(指外阴和肛周皮肤瘙痒)。内服有“□□膏、甘草各二,桂、(姜)、椒□□□□□□□□□□□□□□□□□□□□□□毁一垸(丸)咅(杯)酒中,饮之”,治金刃、竹木外伤及跌打损伤等。此外,在《五十二病方》诸伤、巢者、颓(癫)、牡痔、疽痈、痂、虫蚀、蛊等病中的十二个病方中有桂、菌桂等入药;诸伤、寒、疽、痈、痂等病的七个病方中有用蜀椒等入药。蚖、□蠸者等的三个病方中有佩兰入药[8]。
除去帛书记载,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芳香类药物运用的实物。辛追夫人出土时两手各握一个香囊,头上枕着一个药枕,香囊里装有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等多种药物,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茅香主治“恶气,令人身香,治腹内冷”;桂皮主治“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花椒“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高良姜“治腹内久冷气痛,去风冷痹弱”;干姜“温中散寒,逐风湿冷痹,腰腹疼痛”;杜衡治“胸胁下逆气”等。药枕里装的是佩兰,功能“疏风解表,祛风活血,散瘀止痛,去伤解郁”,这些药物皆有温阳通痹、温经活脉、散寒止痛之功,能够治疗心胸冷痛、肝胁痛、寒痹等病症。据辛追的尸检报告可得知其生前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结石、血吸虫病等多种疾病[9],由此可得知辛追生前有心胸、肝胆疼痛之症,这些芳香类的中草药正好起着对症治疗作用。且佩兰含有挥发油,气味芬芳,做药枕还可起到安神助眠之效。
此外,马王堆汉墓中最引人注目的辛追遗体,两千多年来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几乎与新鲜标本无异。女尸之所以能够保存的如此之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墓葬的深埋及密封,由此达到的恒温缺氧环境。除此之外,女尸出土时是浸泡在几十公斤的酸性溶液里,这也给防腐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专家在检查女尸的身体状况时,还发现在她身上残留着香酒洗浴过后的痕迹,可见随葬的芳香类药物及香酒洗浴起到了一定的抑菌杀虫防腐的功效[10]。
古人爱香,不仅用在祭祀礼仪及熏香时尚上,通过对马王堆出土香物的医学方面的探讨可见汉代楚地在保持使用香料祭祀尊礼这一习俗的同时,更多地转向了对香料现实用途的运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于芳香类药物已经十分了解并且挖掘出了其不同功效,并结合地域环境及人体疾病的特点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及疾病治疗当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当代,在流感病毒盛行时,人们熏艾叶消毒杀菌,佩戴苍术、艾叶、藿香、防风、石菖蒲等中药组成的防病毒香囊;身体酸胀不适时行艾灸温阳通络;饮食上花椒、桂皮、姜、豆豉等调料在湘菜中广泛应用;生活起居上中草药药枕比比皆是,睡前香薰精油放松助眠,闲暇时光香薰水疗等;风俗方面,《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浴兰汤、饮蒲酒、悬艾草,至今每到端午时节仍然是满城艾叶飘香。楚地用香蕴含取用周围环境的生物资源作为药物,运用阴阳规律调节人的生存状态等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出了人们通过把握自然规律来适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治病手段、养生理念达到获得健康的目的,是传统中医学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11]。由此可见楚地香文化及其医学运用延续千年,至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香市博览》编委.香市博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2.
[2]肖军.打造荆楚香文化产业[J].世纪行,2012,(9):28-29.
[3]谭小华,敖依昌.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61-67.
[4]姚智远,徐婵菲.先秦两汉花椒的用途及文化意义[J].农业考古,2008,(1):168-176.
[5]吴韵.《离骚》与中医药[J].现代养生,2011,(8):61.
[6]陈东杰,李芽.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J].南都学坛,2009,29(1):6-12.
[7]孙溥泉.社会环境与疾病[J].中国社会医学,1985,2:29-30.
[8]刘丽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药物[J].中国医药学报,1987,2:40-41.
[9]熊传薪.她从两千年前走来--马王堆汉墓女尸探秘[J].大自然探索,2005,4:72-76.
[10]林零.神秘气体造就女尸不腐[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6,(1):24-25.
[11]陈小平,王歆妍,江娜.马王堆医书的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2):9-12.
(本文编辑贺慧娥)
On Fragrant Culture and its M edical Application of Fragrant Goods from the Han Tombs at M awangdui
DENG Jingxi,HE Qinghu*,LIU Chaoshe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R2-0
A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6.06.003
2015-06-05
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13JD42);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邓婧溪,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湖湘中医文化研究。
*何清湖,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hqh1111@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