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出的动态美——《雾凇》教学例谈

2016-03-06 01:34江苏高邮实验小学225600潘佳佳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7期
关键词:镀上雾凇用词

江苏高邮实验小学(225600)潘佳佳



“镀”出的动态美——《雾凇》教学例谈

江苏高邮实验小学(225600)潘佳佳

[摘要]《雾凇》一课可抓住“镀”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词,让词语意思清晰化;分层品词,让词语意思内涵化;对比悟词,让词语意思准确化;语境用词,让词语意思实用化。

[关键词]动态语文课堂词语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街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中的两句话,其中一个“镀”字将雾凇凝结过程的动态美与奇特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我抓住“镀”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读书要把不会动、不会说话的文字读活了,这才算是真正的读懂了。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文中哪个字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形象地写了出来?

生1:我觉得是“镀”字。

师:“镀”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通过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物体的表面。那么在文中是指什么呢?

生2:文中指雾凇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在松针、柳枝上形成。

师: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分别写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3)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生3:“慢慢地”写出了雾凇形成速度慢。

师:是的,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成,所以说过程是漫长的。

生4:“轻轻地”写出了雾凇的形成听不见声音。

师:雾凇的形成是悄无声息的。

生5:“一层又一层地”则写出雾凇是一点一点形成的。

师:课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雾凇凝结时的情形写得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练,而一个“镀”字把这三层意思都表达了出来。如果我们把“镀”换成“贴”或者“裹”行吗?

生6:不行,“贴”感觉比较快。

生7:“裹”感觉比较厚重,不能体现出雾凇的轻盈之感。

师:一个“镀”字就让我们读出了雾凇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奇妙。平常我们写作时也要学会善于斟酌词语,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神奇而富有活力。

【案例反思】

文本中的词语不是死板、孤立的存在的,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极富伸张力和想象力。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用词造句与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才能让学生徜徉在人文精神的知识海洋里,领略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一、文本解词,让词语意思清晰化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们不能简单地凭借工具书去理解“镀”的意思,必须联系课文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通读上下文,不难发现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在“松针”“柳枝”上形成了,这就是雾凇凝结的过程。而这个复杂又神奇的过程,作者仅用了一个“镀”字就概括了出来,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精炼。

二、分层品词,让词语意思内涵化

要想进一步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还要好好品味一下“镀”字。学生细读后不难发现,雾凇的形成是“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教学中利用课件出示(1)(2)(3)三句话,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雾凇形成过程的时间长,动作轻巧无声,仿佛是夜间人们在做梦时天公就给人间悄悄送来了一份神奇美丽的礼物。这样一层一层,把抽象的理解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具体细化,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了“镀”的内涵。

三、对比悟词,让词语意思准确化

好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之处,只有在反复的比较、揣摩、推敲中才能逐渐体悟到、品味出,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里,用“贴”“裹”“抹”“镶”……这些近义词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雾凇形成过程的漫长及神奇。教学中我让学生对比“镀”和“贴”“裹”的不同用法,学生有了前面品析词语的基础,就能感受到只有“镀”字才能准确而形象地写出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极富动感和情趣的。

四、语境用词,让词语意思实用化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内化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于是,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镀”的意思,体会了雾凇形成的动态美后,及时让学生将所感受到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言实践,通过具体的语用情境,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这样的词语教学形象、睿智、丰满、灵动,充满了生命活力。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74

猜你喜欢
镀上雾凇用词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雾凇岛的“繁花”
冬日颂歌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镜子
人狼大战以和平告终
雾凇奇观
奔流
雾凇岛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