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邱卫强
插图,阅读教学不该忘却的资源
江苏海门市包场小学(226100)邱卫强
[摘要]教材中的插图是阅读教学的宝贵资源。合理借助插图资源,能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学中,教师可渲染氛围,利用插图创设鲜活情境;图文对照,利用插图辅助课文理解;激发体验,利用插图强化朗读指导;深入观察,利用插图推进随文练笔。
[关键词]插图阅读教学资源
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教材中配置的插图色彩明艳、内容丰富,不但直观形象,而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阅读教学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巧妙地将插图资源加以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众多,其中形象直观、鲜明可感的插图源自教材本身,是最佳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应紧扣教材插图,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体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中景色描写的一段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泗水河边绿意盎然的春光图,再辅之以柔美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看到了怎样的春景。学生在自主观察、自主言说中,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泗水河畔那荡漾的碧波、如茵的绿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个个眼神之中充满了神往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开掘了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并通过音乐的配置成功地将学生的关注力渗入文本的情境中,为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的感受、理解和赏析、评价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教材精心编著的插图往往比文字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新奇。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自然优势,引领学生从插图的内容、色彩、形状等维度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例如,《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教师紧扣丹顶鹤的外形描写,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出示了课文中丹顶鹤的外形图片,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对照插图进行理解,从“洁白的羽毛”“脖子、翅膀边的黑色”和“头顶的红宝石”等语言中去寻找插图中的印证,成功地将语言与图片一一对应。
这一案例中,教师借助插图形象化的视觉资源,与文字形成相得益彰的效益,促进了学生对语言内容的感知理解,更提升了学生对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品味。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更是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将朗读的训练指导与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充分整合起来,提升课堂朗读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学生被黄河奔涌不息的气势所震撼,更被羊皮筏子在巨浪颠簸中自由地畅游所折服。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对比效益呢?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死扣着文本的语言,而是先为学生展示了黄河巨浪滔天的图片,继而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进行渲染:“这是浊浪排空的黄河,在这万马奔腾的黄河之上,还有什么能贴近黄河。”当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羊皮筏子上时,教师再相机出示羊皮筏子颠簸于河面上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深情诵读第一段。学生读得深情并茂,黄河的汹涌湍急、羊皮筏子的惊险刺激以及作者第一次见到羊皮筏子时的惊愕,都在学生的诵读中鲜活起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学生观察插图之后的情感体验融化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激活了学生的内在体验,从而夯实了语段诵读的效果。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贴近课文、直观形象,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绝佳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达平台,从而为学生的联想感知、言语组织、情感表达提供支撑。
例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的插图就完美地展示了迪拜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沙漠绿洲的前后对比效果,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供了认知平台。针对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教师设置了随文练笔:认真观察其中的图片,以“迪拜的风光”为主题进行一次练笔。而在教学中,教师则引导学生以插图中宽阔的公路为中轴线进行内容的架构,左边突出迪拜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右边则凸显迪拜的绿意盎然,形成繁华与生机相映成趣的效果。
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吸纳了文本语言,还进一步强化了观察力和表达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总而言之,课本的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教师只有潜心揣摩插图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让插图更好地为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服务。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