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义悦其心: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的启示

2016-03-05 14:39李盛幸姜正国
大学教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德育

李盛幸+姜正国

摘要: 岳麓书院学规,虽几经流变,却一直“以理义悦其心”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理义”为核心,以讲究求道、择良友、贵笃行为核心,激发学生内心向善的本性;以“徽言”为载体,讲究以温婉劝勉式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敬与诚意,使学生易于从心底接受;并最终以“悦其心”为目的,培养了大批爱国、为民的思想家。这为当代高校学生手册提供了启示:核心理念的转变,即由从上而下的管理者到“以理义悦其心”的引导者;内容的转变,即由重智育、行为规范的内容转变为加强德育的内容;话语的转变,即由严肃刻板的语言转变为温婉劝勉式的语言等。

关键词:理义;徽言;行为规范;德育;岳麓书院学规;高校学生手册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1-0081-04

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学约、学则、学箴、戒条、揭示、教条等[1]。关于古代书院学规的制定,朱熹曾经指出“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是犹决湍水注之千仞之壑,而徐翳萧苇以捍其冲流也,亦必不胜矣。诸生蒙被教养之日久矣,而行谊不能有以信于人,岂专法制之不善哉”[2]。岳麓书院学规,是岳麓书院精神的高度体现,正因其“以理义悦其心”的特点,虽流传千年却经久不衰,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又称“守则”)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岳麓书院学规的流变及其特点

岳麓书院自北宋时期开创以来,其学规虽几经流变,其主旨却一直紧紧围绕着“传道济民”而展开,且日趋成熟。岳麓书院学规的文本主要包括《白鹿洞书院揭示》、《岳麓书院学规》(李文炤版)、《岳麓书院学规》(王文清版)、《岳麓书院学箴九首》、《读经六法》、《读史六法》、《六有箴》等。

1.岳麓书院学规的流变概况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至潭州。为了振兴岳麓书院,他颁《白鹿洞书院揭示》于岳麓书院,以贯彻其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这是岳麓书院最早的一个正式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李文炤上任岳麓书院山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规的制定。虽然岳麓书院早有《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于世,然而物转星移,学规亟需充实与发展。因此李文炤到任岳麓书院后,以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基础,针对当时学生具体情况,续订了《岳麓书院学规》。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王文清掌教岳麓书院。在他到任之前,曾经鼎盛一时的岳麓书院已是十分荒凉了。为了中兴岳麓书院,王文清从学风和书院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整顿和建设,其中就包括制定新的“学规”和“学箴”。在经、史学上,王文清亦制订了《读经六法》与《读史六法》[3](P33)。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旷敏本始掌教岳麓书院。他对岳麓书院的贡献,主要是继承了前届山长王文清以“学箴”教育学生的方法,又增订了六条“箴规”,形式也是“四言诗”,题为《六有箴》。

2. 流变的特点

(1)精神永恒。岳麓书院学规虽然几经流变,但却是岳麓书院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和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的永恒体现。因此,岳麓书院学规的精神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求道,即规定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既多理性之分析与规劝,更重日用伦常规范的建立。

另一个是求学,即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教育学生要惜时励勤,如《六有箴》中“惜阴待旦,秉烛焚膏,砥节砺行,冥冥昭昭[4](p16)”。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质疑精神,王文清在学规中要求学生“疑误定要力争[3](p33)”。

(2)因时制宜。作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时间的洗礼。不管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学院的小环境亦或是学生心理的微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套学规在经历了时间的冲刷之后难免被风化为陈规,不愿默守,则必然需要修补或是更换。岳麓书院的学规也因此打上了因时制宜的烙印。如李文炤的学规与《白鹿洞书院揭示》相比较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为《白鹿洞书院揭示》原为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所作,更贴近白鹿洞书院学生在当时的学习生活,而李氏学规则是在其上任之后细心观察岳麓书院学生学习生活,根据当时学院特点所制,不仅与时俱进,更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3)具体实用。岳麓书院学规的每一次流变,都使其从形而上的哲理气息愈向形而下的具体实用靠近。道理愈发少讲,而具体可操作性愈发加强。如王文清的学规中,并无抽象的哲理思辩,而是将孝、忠、礼、俭、廉、悌、义、节等传统美德都化作“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勤俭;处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3](p35)等一条条具体可行的行为指导。在鼓励学生勤学方面,书院也是通过更多的具体行为规范来指导。如李文炤的学规中提到:“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每月各作三会。学内者,书二篇,经二篇,有余力作性理论一篇。学外者,书二篇,有余力作小学论一篇”[5](p42)。所引导之细之具体都使得学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岳麓书院学规“以理义悦其心”特点分析

岳麓书院历来以“传道济民”为教育宗旨,“道”即“理义”。因此,岳麓书院学规也注重以“理义”为核心,辅以“徽言”为载体,并最终达到“悦其心”的目的。

1.以“理义”为核心

朱熹所说的“以理义悦其心”引自《孟子·告子上》中“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6]。其中的“理义”指的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岳麓书院学规虽然几经流变,但“以德育人”一直是其核心理念,处处体现了“学以德性为先”,规定了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endprint

王文清手定的《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中,一部分是道德修养,另一部分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前者强调德育,后者着重智育。二者之中,王文清更突出了德育,即使在讲学习方法的条文中也贯穿融合了德育的内容。

在德性培育中,岳麓书院学规体现了对“交友”的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良友对一个人德行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王文清的学规中明确提到:“损友必须拒绝”。《岳麓书院学箴九首》中也用较多篇幅论述了如何择友及择良友的重要性:认为在择友时,不应该选择只知“裘马翩翩”玩乐打扮的富家公子,而应该选择“以书会友”、“以德会友”,做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那么即使物质生活窘迫,精神上也是富足的。“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8]。一个好的人际环境,能让人自然地成长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而在选择交友时,更应做到慎之又慎。

2.以“徽言”为载体

岳麓书院学规在以“理义”为核心的同时,还注意语言的表达。尽管“学规”二字中“规”字通常喻义为“规定”、“规矩”,但岳麓书院的学规中却极力避免出现“禁止”等字眼,更多的是“规劝”,意在使话语更为温婉,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以“悦其心”。

李文炤上任岳麓书院山长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规的制定,他把修订学规当作被委任为山长的应尽之责。他在序言中说:“以菲材,谬承大中丞、大方伯及各宪知遇,付以丽泽讲习之任。自惟浅陋,无以应友朋之求。谨参先氏之成法,述一己之陋见,共相商榷,而持行之”[5](p42)。语言极尽谦卑,由此可以窥见他是将自己放在一个师长、服务者的位置,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其所制订的学规更是一种“事其心”的“温温乎先民之徽言”,是一种严肃而不失婉约之特点的劝勉式学规。它没有用死板的条文消极地制约学生的行为,而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力求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强调的是对道德教育及为学的共同研读及倾心交流。

3. 以“悦其心”为目的

在岳麓书院学规理义的熏陶下,岳麓书院不仅学风清明,教化乡里,更涌现出一大批“传道济民”的思想家,如“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夫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等。他们不仅为岳麓书院学规“以理义悦其心”,更潜心著述,经世致用,为后世留下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且以理义悦世人心。

岳麓书院同样把“爱国”作为“为民”之道之理义来强调。岳麓书院教育生徒并非志于“学而优则仕”,求得功名利禄,而是有对国家的一份责任心,并形成了有关爱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于是有了宋元之际,元兵攻打长沙,“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什九!惜死者姓名多不可考”[9]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更涌现出了大批的经世纬国之材,如“干国良臣”陶澍、“生平取与、一准于义”的贺长龄等。

三、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的启示

当代高校学生手册,是高校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对高校管理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10],但尚存在一些问题。而岳麓书院学规,作为岳麓书院制度的一部分,是其办学精神的高度体现,其“以理义悦其心”的特点,对今天的高校学生手册有着稽古振今的作用。

1.转变核心理念——管理即育人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手册体现的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高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解为上与下、管与被管的关系,将自身定位于管理者,而非服务者。这种观念下规章制度,往往仅从方便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制定,而忽视了学生的权益[11](p43)。在表达方式上,也使用了最为简单和生硬的方式,故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时空的变化,社会高速前进,当代高校较以往的书院拥有更为先进、复杂的社会背景,规模更加宏大、所涉学科更为广泛,因此需要更为详尽的学生手册来指导学生、规范管理。但不管形式怎么变,教育的核心是不变的。教育并非管理,而是育人,培育具有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这些基本精神的人。那么,学生手册就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条例与规范,而更多地应该是“士志于道”等的指引与追求知识的鼓励。抓住这两个核心,“以理义悦其心”,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学生手册,遵从学生守则。

2. 转变内容——德育与精神

纵观我国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宏观的教育法规、关于学生的管理规定等,而极少有道德教育的内容。学生手册表面体现的是对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和规范,“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究其内里则反映的是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培养出的理想型学生的描述。如果一个理想型的学生连基本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不能成人的学生何谈成才?拥有深厚知识储备和强大职业能力而不具备道德素养的人,只能成为一个高能的危险品。

反观岳麓书院学规,除了重视“理义”外,同样重视的就是“求学”精神的培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有一颗励勤求学的心,何患不成才?即使不能成为“家国栋梁”,也会是一颗合格的“螺丝钉”。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往往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现象,着重各种规范条例,而忽视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的培养。条例固然可以框住人,但精神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因此,高校学生手册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果在基本的行为准则上都没有道德要求,那么很难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求道德的建树。

3. 转变话语——积极地劝谕式

我国高校学生手册一般是制度汇编,即将学校制定的与学生有关的一切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这种学生手册的编制,其目的不外乎是使学生能够“有法可依”,但因其语言的严肃与刻板,即便是善法,也成了学生眼里的利剑,让学生不仅感到畏惧,更觉厌烦。这些规定罗列在一起,很有些“八股文”的味道,一副森严的而又冰冷的面孔,让不少学生对其“敬而远之”[11](P43-44)。

而岳麓书院的学规,其语言严肃却不失婉约,以“劝谕式”的态度引导学生“向善”、“励勤”,这对制定和陈述当代高校生手册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说,现有的高校学生手册是凛冽的寒风,希望学生能够“噤若寒蝉”,固守规矩。那么,岳麓书院的学规则是温暖的阳光,让学生褪去防备的外衣,让心灵得到洗涤、沐浴阳光。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何让这些规矩从一个外在的“条条框框”内化成学生心中那枚似铜钱外圆内方的“原则和恪守”,并外化为实际的行动、日常的习惯,则应该用看得见诚意与尊敬的话语去润物细无声地打开学生的心扉。endprint

参考文献

[1]吴莹.河南书院学规之教育理念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42-45.

[2][宋]朱熹.朱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68.

[3][清]丁善庆.续修岳麓书院志[M].同治六年刊本.

[4][清]旷敏本.岣嵝鉴撮[M].光绪二十八年澹雅书局刊.

[5][清]李文炤.恒斋文集[M].四为堂藏版本.

[6][战国]孟轲.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1:202.

[7][清]董诰,阮元,徐松,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68.

[8][战国]荀况.荀子[M].合肥:黄山书社,2012:286.

[9][清]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2013:1263.

[10]吴雪梅,陈彬,卢淑芳,等.论高校学生手册的完善与实施[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4): 15-18.

[11]韩冰.漫谈教育思想的转变与学生手册的编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6).

Being Pleasured by Reason and Justice: The Enlightenment of School Regulations of Yuelu Academy to Contemporary Student Handbook of University

LI Sheng-xing JIANG Zheng-guo

Abstract: Although the school regulations of Yuelu Academy have been changed for several times, it were always featured by “pleasured by reason and justice”. In detail, it used “reason and justice” for core, which means using seeking Tao, selecting good companion, practicing sincerely for core to stimulate students nature of goodness. It used “tactful expressions” for carrier, which means using mild and advising words to express the esteem and sincerity of students. It used “pleasing students” for purpose, cultivating a lot of patriotic thinkers. All those enlighten the Student Handbook of university nowadays, 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re idea, contents, expression, etc.

Key words: reason and justice; moderate language; rules and regulations; moral education; school regulations of Yuelu Academy; Student Handbook of university

(责任编辑 黄建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论音乐教学品德培育的渗透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生养成教育内容的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