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表达研究

2016-03-05 18:40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杨 拓(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表达研究

杨拓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学术语篇不仅向读者传递学术信息,还须采用特定修辞策略说服读者,对其学术思想产生影响。而作者立场表达是展示学术信息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对立场表达资源的语用功能的探究,对于成功的学术写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术写作;立场表达;互动功能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之间呈现相互沟通的态势。各学科的研究者们时刻关注本领域的国际动态,试图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合作。而学术创作是实现学术传播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术创作有助于我们掌握各学科的国际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它推广中国学术研究成果,增强国际同人对中国学术的了解。提高中国学术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实现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本文以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表达为重点,探讨作者如何利用立场资源构建其身份及实现与读者的互动。

一、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

传统学者们认为学术语篇的写作是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与作者个人情感无关。据此,语篇中很少凸显作者身份,表达态度、情感意义的语言资源的使用也受到限制。然而,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学术写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学科规范、文化期待及作者的经验发生变化(Gotti,2009)。学术写作中,作者不仅要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还须采用特定的方式对前人的研究表明态度、作出评价,为自己“创建研究空间”(Swales,1990),赢得“合格的圈内人”身份。恰当的立场表达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更好地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Hyland(2005)指出学术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报道,也是作者参与表达自己感情的动态过程。学术语篇中立场表达有三种功能:表达作者个人的观点和价值体系;构建作者-读者间的关系;组织语篇。前两种功能强调立场表达的互动性,后者则关注其语篇性。

语篇中的作者立场表达可通过语法、词汇和副语言等多种方式实现。而书面语篇中则主要依靠语言资源,如语法、词汇等手段实现。

二、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表达研究

(一)国外作者立场表达研究

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作者立场表达进行系统的研究。Biber等最早提出“立场”概念,指出学术语篇中的立场表达标志着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判断和愿望等(Biber等,1999:996),并根据立场表达在语篇中的功能将其分为认知、态度、言语方式三大立场。认知立场主要涉及作者对命题的确定性、局限性及其来源的评价;态度立场表达作者的个人态度、感情和价值判断;言语方式立场主要用于评价信息呈现的方式。Biber等(1999)的立场表达的三分法框架为语篇的互动性和人际意义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Biber等(1999)的研究结果,Hyland(2005)发现立场语块在学术论文跨学科的差异性。他从作者的态度表达、认识判断、承诺程度、读者的参与度等角度,提出立场表达的四分法框架,包括模糊限制语、确定表达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提及四种表达方式。模糊限制语指作者使用特定的语言策略,将命题信息作为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被确认的事实传递给读者。如probably,itsuggests,不仅表明作者谦虚的态度,也拉近与读者关系。确定表达语指用于表达肯定言辞的标记,如certainly,demonstrate,表明作者对研究发现、结果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态度标记语用以表达作者的态度,如importantly,surprisingly等。自我提及指用于指代作者的第一人称代词,如I,me,we等。该类资源有助于表达作者对信息权威性的认可,帮助作者呈现一个合适的专业形象。

另外,其他研究尽管没有直接提到立场概念,但都从相关角度如情态、评价、言据性、模糊语等研究学术语篇中的立场表达。

(二)国内作者立场表达研究

国内学者就作者立场表达开展多视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方面,如杨信彰(2006)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角度,分析学术期刊中评论附加语的使用特点,探究学术语篇中作者如何表达态度和判断。李占子(2001)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分析学术语篇中的认知情态动词的使用,并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探讨情态动词在人际意义表达中的作用。其他研究,如立场标记语的评价功能(黑玉琴等,2001),学术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唐丽萍,2004,2005;杨瑞英,2005)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语篇的人际意义。

国内立场表达的实证研究范围也很广。徐宏亮(2007)对比分析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与英语为母语的专家作者在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差异。研究表明,同英语专家作者一样,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术语篇中大量使用立场标记语,但使用频率和多样性均低于英语专家作者。此外,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直接地表达立场态度,该研究加深学习者对立场资源的认识和使用。

刘小燕(2007)对中美大学生议论文中作者立场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构建作者立场时,中、美大学生使用的主观和客观表达方式在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这些表达方式在中、美大学生的议论文中体现不同的功能。

吴格奇(2011)对比分析英汉语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建构,以模糊限制语、确定表达、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提及四种立场表达方式为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作者立场表达使用少于英文作者。具体而言,中国论文作者主要使用以精确度为主的模糊限制语,较少使用态度标记语且类型单一;人称主语上多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来指代自己。此外,该研究结合语用分析方法,从写作规范、人际互动意识和面子观解释导致英汉立场表达差异性的原因。

从国内外立场表达的文献回顾可知,国内外研究者对立场表达在语篇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因此,学术写作教学应关注立场资源意识的培养。

三、作者立场表达的语用功能

作者立场表达在学术语篇中主要实现传递信息和互动两种功能。信息功能指作者利用立场资源传递话语内容,互动功能则是作者利用立场资源建立、维护与读者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互动功能为重点,探讨立场表达资源在学术语篇中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礼貌

在学术写作时,作者不仅要对其陈述信息的真实性作出评判,还要对读者表达礼貌和尊重。Hyland(2004)指出,学术主张对于其他研究者来说,是一种威胁面子行为。作者通过学术创作为自己赢得学术身份和同人的认可,在保护自己面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威胁别人的面子。而认知型立场表达可用于削弱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考虑读者的消极面子。如例①:

①Possibly,the resultsmay changewhen the subjectivity is considered.

①句中认知型词汇possibly和may的使用表明作者不完全同意所述内容,暗示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作者并没有指出考虑主体性时,研究结果一定会改变,而使用缓和语力度的认知词汇,体现其礼貌和谨慎的态度。

(二)表明参与度

作者立场表达可以表达作者对命题信息可靠性和言据性判断的不同参与程度。语篇中作者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代词以及表达心理过程的动词,表明自己对观点的认可和对命题信息的确信程度,体现自己的参与。如例②:

②However,we believe that amore likely explanation lies in differencesof the immersion in classes.

例②中的互动性手段we believe将读者和作者看作一个群体,拉近二者的关系,也表明作者的情感参与和态度立场。学术写作中采用恰当的立场资源,将读者的关注点转向作者的立场,利于命题信息的接受和传播。

(三)减少责任

有时,作者会借助立场资源来减少对命题真实性把握的责任。当信息来源或判断依据是他人时,作者会采用认知型立场标记语来明确标示,以减少自己的责任。如例③中的according to:

③According to the theory,learning ability is affected by individualneedsandmotivation.

“学习能力受个人需求和动机的影响”是依据该理论推断的,不是作者的观点,according to表明作者不对命题的正确性承担责任。为规避风险,作者会使用立场标记语使自己的观点保持一定的模糊度和不确定性,将文本解读和判断的任务转移给读者。

综上所述,学术写作不是遵循传统的纯粹客观的写作模式,而是在作者和读者互动过程中建构的。语篇的创作受社会伦理规范、机构规约、学术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学术规范和语言策略有助于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对作者立场表达的研究,有助于凸显作者身份,使研究成果得到同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Hyland,K.Authority and invisibility:Authorial identity in academ icw riting[J].JournalofPragmatics,2002,(34):1091-1112.

[2]徐宏亮.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吴格奇.学术论文作者自称与身份建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6-11.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外应用语言学英语学术期刊中立场语块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15-067HLJU)

作者简介:杨拓(1989-),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方向:特殊目的英语和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