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实验小学(221600) 赵崇辉
如何培养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江苏沛县实验小学(221600) 赵崇辉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诗词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彰显着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诗词鉴赏兴趣;积累常识,归纳诗词鉴赏方法;熟读背诵,提高自主鉴赏能力;开设讲座,拓展学生诗词鉴赏水平。
诗词鉴赏能力
诗词鉴赏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诗词鉴赏更加科学有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教学功利化现象严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诗词挖掘的深度往往不够。其次是教学模式僵化,几乎都是教师赏析,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笔者试图从激发兴趣、积累常识、自主学习、进行拓展活动四个方面来谈谈培养小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情境教学是导入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或者图片,学生看到这些东西,就会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也容易接受新知识。例如,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上课时我先播放了歌曲《水调歌头》的后半部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听到歌曲,学生兴致勃勃。这几句词学生也较为熟悉。接下来再进入全词的讲解,就简单多了。借助歌曲,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世事难料,世上难有十全十美事情的豁达心境,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感受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情境的创设有效触发了学生的感官,消除了课堂压抑紧张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品读诗词的情感之美。
我国诗词发展的历史漫长,诗词变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多彩,如果没有一定的常识积累、经验总结,很难找到诗词鉴赏的切入口。因此在上诗词鉴赏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常识的积累,平时的练习也应布置相关的作业,强化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学生要了解诗歌的类别。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着特殊的韵律及格式,其分类方法包括按音律和按内容分两种。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南北朝民歌》等都属于古体诗;绝句和律诗则属于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临别送行、怀古咏史、山水田园和边塞军旅等主题。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赋、比、兴”等古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其次,要掌握著名诗人的风格。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人生阅历、写作手法、思想感情各具特色,诗词的风格也形成了各自的风采。比如李白的诗清逸洒脱,苏轼的词豪放豁达,陆游的诗雄浑奔放,杜牧的诗婉约含蓄……第三,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比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自己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高洁情操。诗词往往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学习时要灵活变通,切不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熟读背诵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只有将诗词读熟、读透,才能了然于心,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另外,背诵时要结合诗人的风格和诗词表达的情感,有节奏、有韵律地诵出来,音调上需有抑扬顿挫。比如读《蒹葭》要用低沉缓慢的调子,表达出诗人追求不到“伊人”时内心的忧伤。但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势一定要读出来,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读出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不同的诗词风格迥异,只有多诵读,才能把握诗词的格调,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材中的诗词篇幅有限,要想获得更多的关于诗词的知识,就需要加强课外积累和阅读拓展。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诗词鉴赏活动,开设相关的讲座。活动时给学生拟定一个活动主题,并且提供一些参考用书,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集资料,补充学习我国诗词发展的历史,延伸对诗词历史背景知识的学习。开设讲座时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专题内容,如“诗圣”杜甫的诗和杜甫所在的历史时期,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着重给学生拓展“安史之乱”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总之,由于古诗词的文字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诗词阅读和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理解、领悟、吸收和评价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师生一起在读中品,在品中悟,从而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