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邦
(甘肃省酒泉市第五中学,甘肃 735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途径探析
刘锡邦
(甘肃省酒泉市第五中学,甘肃 735000)
思想品德课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深层次地影响、矫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不断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认识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
核心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 教学途径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中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矫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现就个人看法浅谈如下.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凝聚人心,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比如,为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教学重点,在学习“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的教科书上基本观点时,主要通过吸纳兼容的方式,用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与“24字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成果,“24字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是我们党对公民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资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好文本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尤其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及教材中师生活动的设计安排,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从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加工,从而使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例如,把教材中的个别案例、部分生活化的语言加以概括使之形成一定的理论观点;对于教材中一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加以改变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相应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历史的足迹”一课时,我以“观圆明园遗址 悟历史的启示”为题展开和组织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行教材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以“圆明园遗址”作为教材封面,我引导同学们观赏此封面,并阅读教材第6页相关内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我们的祖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接着,播放了圆明园遗址视频及陈述: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以后又经历了无数次侵略和毁灭,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圆明园犹如中国近代一部史册,具有撼人心魄的价值.如今,当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水道和小径,唯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残存的石柱还立在那里.残垣断壁,如同一座耻辱纪念碑,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引导同学们共同回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英勇抗争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史.让学生明白我国在不懈的奋斗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引发同学们对祖国灿烂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这就意味着教师设计教学要以学定教,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针对知识点进行讲授,而是要以相互联系的方式,使学生懂得内在的原理及其思想方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生活经验的介入以及学生主动的探究成为必需的学习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具有引领、整合多元社会价值的作用,能够统摄并支配社会其他价值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方面出发,灵活运用教学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理解教学内容,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有机整合,让课堂教学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价值观趋向正确.要恰当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生活当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时,我重点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同时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作用):教育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有利于铸就伟大的中国精神,有利于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等.
另外,穿插了如下资料组织学生仅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进行分析研讨.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再次提高优抚对象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提高优抚对象和低收入人群的补助符合我国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这一价值目标. 材料二:各级政府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等人士的意见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做法,激发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监督权)、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民主这一价值目标.材料三:感动中国人物——“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国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他用自己的品格与大爱感动了你我.黄旭华的行为体现了艰苦创业精神,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是我国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文明这一价值目标.上述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政府和公民的责任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和谐这一价值目标.
时事政治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那些典型、贴近生活、能反映问题、易被学生接受、可引起师生共鸣的时政材料.通过对国家大事的了解,让学生形成参与意识,理解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提升自己的责任感,把爱国之志转变为报国之行.
例如,针对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我国政府明确表示,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必要时我们将以武力捍卫领土主权.对此我让同学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问和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保护领土主权的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名坚定的爱国者?通过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和国家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的同时,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与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相一致,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认识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践行思想道德规范要求的实践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确立好主题,明确活动目标.各个活动环节设计都应紧扣主题,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比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校团委积极行动,开展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建议、献良策.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张仁贤.教育艺术技法指南[M].1版.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55-188.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2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58-61.
[3]林娜.构建理想的课堂[M].1版.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51-79.
[4]王鸿杰.论当代中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4(2):16-20.
[5]王慧.敬畏生命:现代教育的价值和情感目标[J].中小学德育,2014(4):16-20.
(责任编辑:邓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