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升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的培育
黄东升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师德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进行职前师德培育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履约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其职业胜任力,从而获得职业的尊重。当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师德培育有待完善,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素养有待提升。构建多元协同的师德培育体系,开设配套的师德培育课程,凸显培养特色的德育内容,强化实践体验的德育方法,是培育职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的有效路径。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职前师德 培育体系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提出与培养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所培养的免费师范生由于数量有限、培养规格较高,毕业后大都留在了县级以上的初、高中,没有下到农村小学任教。二是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补充机制不畅等困境,虽然各地每年都通过“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途径加以缓解,但此类师资存在稳定性不高和专业匹配性不强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小学生进城就读,剩下的主要是学困生和留守儿童,农村小学的“小班化”“复式化”教学成为趋势。
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教育部于2014年8月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1]。近年来,各地(省级)陆续出台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计划,由地方高师院校负责培养,这是地方层面的免费师范生,或称为小学全科师范生。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在英美等国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广西、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已陆续开展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主要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政策解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鲜有师德培育的专题研究。师德培育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个新兴的教师群体。
基于教师职业的育人本质,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期待。师德培育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因此,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德培育意义深远。
(一)有助于提高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诚信履约意识
目前,各地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主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衔,联合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出台培养计划,明确规定实行免费培养,学生不用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并获得生活补助费,简称“两免一补”,但毕业后务必履行协议到城镇以下农村小学从教一定年限,期间不得有脱产进修、改行等违约行为,违者退还培养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可见,小学全科师范生并非是无条件地接受免费教育,而是以履行就业协议为前提的,小学全科师范生应该诚信履约,毕业后回到签约地农村小学任教。但相关调查表明,“当面临‘留在城市小学’的机会时,近 90% 的学生会有动摇,有些学生甚至打算毁约,他们的报考动机主要出于经济、就业等现实情况的考虑,把报考全科教育专业作为读书就业的权宜之计,而非完全出于对农村教育的热爱和对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社会责任意识,全科师范生对于将来定向就业农村小学的信念并不坚定”[2]。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诚信履约意识。
(二)有利于增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胜任力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的教育教学。“从世界范围来看,包班制是各国小学教育的普遍形式,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威尔士、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教育都是全科教师包班上课”[3]。他们认为“如果只教一门课,那么老师只会关注孩子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这会导致‘割裂的评价’”[4]。“包班制”的教学与管理意味着小学教师的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综合素质不高则难以胜任。这和“全科医生”有明显区别,“全科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上一级医院的专业医生解决,但是如果“全科教师”搞砸了,就难以补救甚至无法补救。“‘全科教师’不同于‘全科医生’,对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解惑’,且对师者的人格、道德、个性等都有较高要求”[5]。同时,“由于小学生向师性强,可塑性大,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6]。从我国农村小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包班制”教学与管理将是必然趋势,因此,要胜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具备包括道德教育在内的全科知识背景,而且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
任何职业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是要获得职业的尊重不能仅依靠外在的力量,而是要靠主体自身的努力争取。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因其育人的本质而受到人们敬仰,但是如果教师自身没有立德树人,没有为人师表,就无法得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读书无用论”仍在蔓延,教师职业因地位低、待遇差而受到一定的贬损。师德具有统摄教师职业其他方面素质的作用,通过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德培育,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品质,树立投身农村教育事业,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现状的坚定信念。在面对农村小学艰苦的工作环境、繁杂的工作任务和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小学生时,不抛弃、不放弃,而且干得有声有色,自然就会获得应有的职业尊重和理解,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地方高师院校的师德培育有待完善
地方高师院校不仅是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小学全科师范生获得小学德育技能的重要基地。然而,当前的地方高师院校还存在缺憾,主要表现在:
1.高师院校师德培育课程不完善。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规格要求,高师院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我们调研发现,在目前培育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高师院校中,尚无一所院校开设专门的师德培育课程,相关内容只分布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章节当中,且为一般性的师德规范和要求,与小学全科师范生的群体特性和师德培育的实践性不相匹配,这必将制约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的形成与发展。
2.缺乏师德培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虽然现今高校的第二课堂非常活跃,各种文艺、体育、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娱乐化、商业化倾向严重,而具有德育意义的活动却难觅其踪,连最具尊师重教意义的教师节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变得冷冷清清。就算开展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也主要集中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或比赛上,缺少师德素养培育的意蕴和价值。
3.高校教师的师德有待提升。由于高校教师扮演着“教师的教师”角色,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形象对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科研职称压力下,有些高校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整天忙于生意或做科研评职称,把教学作为副业,上课照本宣科下课溜之大吉,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时连学生的短信、邮件都懒得回复,个别严重的还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没有发挥“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有失“为人师表”的形象。高校教师的这些不良行为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4.高校德育实效性差。由于高师院校在师德培育的价值取向上还存在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的倾向,过于强调“献身”精神的培育而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需求,难以唤起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德育理念上强调外在的行为规训而轻视内在的情感培育;在德育方法上重知识灌输而轻生命体验,违背了道德教育的规律,降低了师德培育实效。错误的德育理念和方法还有可能被学生运用到以后的小学道德教育当中。
(二)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电能供给-锂电子电池的寿命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根据锂离子电池不同工况下的电压与SOC关系,提出电池组的均衡控制策略,设计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实验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锂电子电池均衡控制策略对单个电池的不一致性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理论估算值与真实值一致性较高。
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以后从事农村小学全科教学与管理的胜任力问题,但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师德素养不尽人意。
1.职业选择功利化。相关调查表明:“选择‘先拿到编制,为以后转到更好的学校或转行做准备’占14.25%;有约63%的学生报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原因为‘为家庭减负’或‘有就业保障’”[7]。可见,相当部分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并非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必将降低职业的认同感,与培养目标相背离,容易导致违约风险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2.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小学全科师范生享受着“两免一补”“有编有岗”的政策待遇,他们既无经济负担又无就业压力,有些学生就认为反正毕业后有工作安排,又不能脱产进修或改行,因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上进心。
3.存在自卑心理。我们不可否认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但也有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而被动选择,与其他普通大学生相比,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未来的就业去向均处于弱势,认为自己是另类,享受特殊照顾,这些学生往往自尊心强,但心理脆弱,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了师德素养的形成。
4.缺乏农村教育情怀。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改变农村落后教育面貌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必备的师德素养之一。但是 “全科师范生由中学进入大学,还没有经历社会的历练,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帮扶和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和崇髙理想”[8]。他们大部分虽然来自农村,但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几年里,面对丰富便捷的城市生活,尚未成熟的价值观,更容易使其对农村和农村教育的失去向往。
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都在承担着培养区域性中小学教师的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但是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培养计划具有招生的限定性、培养的免费性和就业的定向性等特点,培养的方案和模式就不可能与普通的师范生一样,师德的培育也应结合实际有所侧重,方能达成预期效果。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师德培育体系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9]。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构建由大学(University)—政府(教育行政部门)(Government)—小学(School)—家庭(Family)组成的UGSF师德培育共同体,对小学全科师范生进行协同育德。作为培养主体的地方高师院校除了扮演“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之外,还要主动沟通协调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农村小学校长、师德楷模和学生家长等,参与到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培育实践中来。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师德培育的目标、职责、任务和方法等,同时,与一部分农村小学共建师德培育实践实习基地。具体来讲,高师院校在精心安排师德理论教育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农村小学校长到校作教育法规、诚信履约等主题讲座,面对面回应小学全科师范生的期盼和要求;邀请师德楷模等进校作先进事迹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向往;带领学生到师德培育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师德实践活动,让他们践行为师之道,提升师德素养。此外,高师院校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共同促进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成长。各德育主体在协同育德过程中应各有侧重,同时密切配合,各有侧重旨在凸显培育内容的针对性,密切配合旨在强化培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开设配套的师德培育课程
开设配套的师德培育课程,既体现出国家和高校对师德培育的重视,又有助于提升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师德素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小学全科师范生掌握正确的德育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小学道德教育和“包班制”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经验。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教师师德职前培养中,就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日本通过开设“道德教育研究、道德的本质及其教育方法、法和道德、社会生活和道德、历史和道德、现代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道德心理学等课程来培养职前教师的师德”[10]。当前,在我国的小学阶段均开设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和《品德与社会》(3-6年级)等德育课程,全科教师要上好品德课,不仅需要自身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还需要具备正确的小学德育方法。“包班制”教学与管理更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德育智慧和能力。通过开设《师德修养》《教师伦理学》《小学德育方法》等配套课程,同时开发地方性德育课程,结合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与挖掘,是培育小学全科师范生师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凸显培养特色的德育内容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与普通师范生的培养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协议性和服务的定向性,因此,师德培育的内容要结合培养定位,凸显培养特色。一是加强诚信意识培育。相关调查表明,一部分小学全科师范生选择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只是权宜之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诚信意识培育,降低道德风险,以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二是培育乡土情怀。由于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培养面向的是农村小学,这就需要以培养他们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教育、关爱农村儿童的深厚情感为目标。“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开展的面向原住民的教师教育,都采取了让师范生修习当地文化、地方知识的课程,开展全方位地方体验活动等活动,这一点值得借鉴”[11]。虽然小学全科师范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愫,但是,在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面对多元文化、全球化、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三观”反而要经受更多的考验,面临着更难的抉择,甚至出现道德价值冲突问题。培育乡土情怀“是全科教师致力于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先导和动力系统,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质量,因而成为全科教师专业特质的核心与灵魂”[12]。
(四)强化实践体验的德育方法
通过德育实践让生命体验生活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性要求在师德培育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性和体验性。高师院校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小学,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孝乡村学生”或进行农村教育调研等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充分感受农村小学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以及农村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对高素质教师的热切期盼,从而增强到农村小学从教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13]。通过安排实习、支教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农村教育教学情境,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道德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固化和升华道德价值观。还可以定期开展“师德文化周”活动,鼓励小学全科师范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以师德论坛、师德演讲、师德征文等活动形式营造尊重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养成性师德实践活动,促成“师范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得到不断成熟、不断提升”[14]。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2014-08-19.
[2] 蒲淑萍.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 2015(3):98-104.
[3] 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6):11-15.
[4] 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25-30.
[5] 刘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6(1):20-24.
[6] 黄俊官.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4(7):60-62.
[7] 莫运佳,黄洁婷.广西二年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若干问题的思[J].高教论坛,2015(11):32-37.
[8] 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 (5):82-85.
[9]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1211/t20121108_145544.html.2012-11-08.
[10]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1.
[11] 邬志辉.不断提高小学多科教师培养水平[J].中国民族教育,2016(3):46-47.
[12] 张虹,肖其勇.全科教师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27-29.
[13] 肖其勇,张虹.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意义、困境与策[J].教育评论,2014(10):61-64.
[14] 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3):88-92.
(责任编辑:刘宇)
On the Pre-service Ethics Cultivation of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General Teachers
HUANG Dongsheng
(BaiseUniversity,Baise,Guangxi533000,China)
Teachers’ morality cultivation is the soul and core of teachers’team co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integrity, but also helps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hus to obtain professional respect. At present, the local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improve ethics cultivation and gener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thics accomplishment needs to be promoted. Build multiple coordinated system of ethics cultivation, setting up supporting ethics training courses, highlighting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re the effective way to train pre-service teacher's ethics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rural primary school general teachers; pre-service teacher’s ethics; cultivating system
2016-07-18
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师德培养体系构建研究”(编号:LX2014405)。
黄东升(1979-),男,壮族,广西靖西人,百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G451.1
A
1005-5843(2016)11-0139-05
11.13980/j.cnki.xdjykx.2016.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