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输液泵用气泡检测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及工艺实现

2016-03-04 01:03刘颖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5期

摘 要:本例中通过分析医用输液泵上气泡检测的作用,适用的输液器管路尺寸,结合临床适用范围,确定气泡检测精度和超声波检测原理。通过机械结构布局设计、关键细节验证、气泡壳体材料及工艺的选择、灌封胶种类选择、灌封过程参数的设置、工装设计等,完成了气泡检测装置的机械设计,并且成功的应用在临床上。

关键词:医用输液泵;气泡检测;超声波原理;机械结构设计;工艺实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5.269

0 引言

医用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输液泵广泛应用在ICU、儿科、急诊、外科、内科等各个科室。输液泵内置了流速检测、压力检测、气泡检测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输液过程,如果出现异常,触发声光报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保证了病人安全。

1 气泡报警原理及关键件选择

1.1 气泡检测报警临界值的确定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有少量气泡进入血液后可以溶解,不会有明显影响,如果大量气泡进入血液,可能导致气体栓塞,危及生命。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对气泡的监测就必不可少,在输液泵专业标准中气泡检测是强制要求。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病人对气泡大小的承受力不同,医用输液泵试用于各个科室,尤其是新生儿,考虑到使用范围以及风险等级,在气泡传感器设计中,结合软件硬件部分,确定40微升为报警的临界点。

1.2 超声波检测原理的选择

目前气泡检测传感器设计有超生波检测、红外线检测等原理,为了能够达到要求的灵敏度,以及重复性,我们选择了超声波原理。经过不同介质时,超声波传播波形反射情况和穿透时间的能量变化不同。利用这个原理,在输液器管路两侧分别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当输液管路中有药液通过和有气泡时,接收端的能量变化不同,通过硬件电路处理,可以判断是否有气泡。当输液管路内气泡体积达到临界点时,即启动气泡报警,输液停止,防止气泡进入人体。

1.3 确定压电陶瓷片规格

压电陶瓷片作为超声检测元件,应用广泛。本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选择压电陶瓷片。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输液泵都是兼容所有品牌和种类的输液器,其管路大部分外径是5mm左右,壁厚是0.3-0.6mm。考虑到适用的输液器管路尺寸,电容和频率等参数,以及硬件信号收集和处理,确定压电陶瓷片的尺寸为直径8mm,厚度1mm。

2 气泡检测装置结构设计

2.1 结构设计总体要求

关键部件选定之后,需要考虑适应于输液器安装的气泡检测装置的结构了。首先,使用时输液器管路需要安装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位置须居中。其次,输液器管路需要和检测部分贴合紧密,防止其中间隙导致的气泡检测不准确。再次,整个气泡检测装置是与操作者接触的,需要考虑管路安装方便性以及防水性能。基于以上几点,在气泡传感器结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做到功能兼顾。

2.2 管路安装位置的宽度设计

适用的输液器管路壁厚差别大,从0.3mm到0.6mm, 将输液器管路安装在检测部件中间时,需要使输液器管路完全贴合侧边,并且能使药液顺畅留下。初步确定管路安装宽度在2.0mm到3.0mm之间。

2.3 安装方便性以及防水性能设计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操作者将注射器管理安装在气泡检测装置上,所以安装方便性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体验,并且防水等级要达到IPX4,即从各个角度泼水,水不得进入。基于这一点,在设计时考虑压电陶瓷片需要全封闭在内部,确定采用一体化的气泡壳体设计方案。这样即能达到设计要求,有能简化后续的组装工艺。

2.4 输液管路和气泡壳体贴合部分设计

为了保证输液管路和气泡壳体贴合紧密,气泡壳体上与管路接触部分形状需要着重设计。初步设计时暂定了弧面和直面两种方式,曲率考虑了输液器管路壁厚以及硬度等参数,通过实验件的验证确认最优形状。

此外,气泡壳体上与管路配合处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0.8以上,否则接触部分的微小间隙会影响气泡检测的效果,导致误报警,增加操作者的工作量。

2.5 压电陶瓷片的位置和固定

为了保证发射端和接受端对中,并且居于输液器管路安装的中心,则压电陶瓷片安装的位置需要保证。本例中根据压电陶瓷片的形状,在气泡壳体上做了定位筋。压电陶瓷片与壳体上的筋位相对紧配,保证安装位置。压电陶瓷片安装在气泡壳体上之后,需要固定,并且在压电陶瓷片前端需要填充,防止有气泡对检测信号造成干扰。

2.6 气泡检测结构细节设计

通过以上几点的功能以及实现形式的分析,初步确定大体的结构。气泡检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细节部分的尺寸经过几次测试和验证,得到最优值。确认气泡壳体上安装输液器管路部分的间距为2.1mm. 贴合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8,管路贴合部分形状为直面。 压电陶瓷片卡在气泡壳体的定位筋上,压电陶瓷片前端涂胶,实现固定和填充功能。在气泡壳体前端输液器管路安装处做倒角方便使用者将管路装入。

3 气泡检测装置工艺实现

3.1 气泡壳体的加工工艺方案

基于以上设计需求,气泡壳体结构相对复杂,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并且考虑到输液泵批量生产特性。气泡壳体采用精密注塑方式加工。为了使气泡壳体注塑工艺可实现,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拔模角度的设定、浇口形式和位置选取、顶出结构部分的布局等。其中关键的是浇口部分,因为本产品在输液器管路安装接触面部分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并且不能有流痕、划伤、缩坑、熔接线等注塑缺陷。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后续可能出现的工艺缺陷,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把问题避免掉。依据多年的产品设计经验,本例中采用测浇口,用SOLIDWORKS软件的模流分析模块,对可能产品注塑填充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选择的浇口型式和位置,可以避免关键部分的注塑缺陷。

3.2 气泡壳体的材料选择

气泡壳体的材料选择上,要兼顾使用特性和加工特性。结合之前的产品开发经验,确定选用PC(聚碳酸脂)材料。PC材料有优异的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着色性好,耐腐蚀性好、耐磨性好,用于制作镜片、电脑外壳、头盔面罩等,广泛应用在医疗、家电、航空等领域。PC材料熔融温度高,粘度高,流动性差,对水敏感,所以在注塑时需要提前干燥材料,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达到预期要求。本例中气泡壳体选用PC材料,保证在压电陶瓷片长时间使用时,强度有保障,并且注塑工艺方面可以借鉴现有的经验,从而满足产品性能。

3.3 压电陶瓷片前端灌封

压电陶瓷片前端灌封工艺,要保证压电陶瓷片与壳体粘接牢固,灌封后无气泡,并且批量生产可行。灌封胶种类的选择以及灌封过程的控制是比较关键的工序。本例中,初步选择了AB胶、导电银胶、环氧树脂胶等多种进行测试,最终确认环氧树脂胶在实现方面更优。环氧树脂胶种类很多,其流动性、硬度、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参数不同,本例中气泡传感器使用时压电陶瓷片超生振动,所以灌封胶的硬度控制在邵氏A 60—70度之间,壳体上灌胶部分空间狭小,并且灌封后不得有气泡,所以要选择流动性好的环氧树脂胶。在灌封过程中,需要在真空干燥箱内进行,胶在固化过程中抽真空,从而保证灌封后无气泡残留,不影响气泡的检测效果。此外,考虑到工艺过程的控制,采用常温24小时固化方式。

综合考虑以上参数,经过多次测试,确认环氧树脂胶的型号以及固化工艺。

3.4 工装设计

为了保证整个安装和灌封过程,需要设计工装。工装设计的原则是保证操作规范,达到组装要求,并且提高效率。本例中工装采用托板和压板的方式,将气泡壳体相对固定,则压力陶瓷片焊接线之后压入气泡壳体,环氧树脂胶灌封过程中,保持气泡壳体向上,并且整体操作完成后方便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固化。

4 气泡检测装置效果验证

医用输液泵用气泡检测装置,机械设计与软件硬件设计配合,经过多次验证,确认可以实现预期要求,并且批量稳定性很好,本装置已经使用在多种型号的输液泵上。在临床使用中,输液泵兼容大多数品牌的输液器,输液器壁厚以及表面粗糙度不同,但与本例中设计的气泡检测装置都可以兼容,可以准确的监测输液过程中的气泡,保证了病人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医用输液泵用气泡检测装置的机械设计中,通过结构布局设计、关键参数的反复验证,确定了满足功能需要的最优方案。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兼顾产品工艺实现性以及成本,选择了广泛采用的注塑工艺,关键部件的材料选择方面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确定气泡壳体选用PC材料,兼顾性能及加工工艺。零部件组装以及灌胶过程,设计工装并选用真空干燥箱等专用设备,满足设计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气泡检测装置已经成功的应用在输液泵上,并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K].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陈丽丽,刘颖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J].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颖(1981),女,河北涞源人,主要从事医疗器械机械设计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