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触结合压力表测压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维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03-04 19:41韦健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压力表维护

韦健芳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压力表进行测压与指触在维护气囊压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4例分成两组,即结合组、测压组,每组62例,测压组为单纯使用压力表对气囊压力进行维护,结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指触法维护压力。结果:结合组中气囊压力被维护在规定值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测压组,漏气例数明显少于测压组,且气管损伤、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测压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结合压力表与指触可有效维护气囊压力。

【关键词】气囊压力;压力表;指触;维护

维护气囊压力是保证人工气道起到治疗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压力过高时可损伤患者的气道,而在压力过低时则会导致气道出现漏气问题,因此要通过测压合理控制气道压力。本文分析了压力表测压与指触在维护气囊压力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4例,女50例;年龄为19岁~76岁,平均(48.5±7.3)岁。气管切开68例,气管插管56例;气管切开13d~6个月,平均(2.6±0.7)个月;气管插管10d~2个月,平均(45.1±1.4)d。进行气管插管治疗时采用的是PVC导管,导管直径为8.0mm,进行机械通气时将呼吸频率控制在12次/min~20次/min之间,潮气量为8ml/kg~10ml/kg。在124例中多发伤2例,车祸伤3例,心脏手术19例,直肠癌13例,肾功能损伤12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19例,呼吸衰竭34例。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维护气囊压力,两组气囊压力的维护方法如下:(1)测压组。采用COVIDIEN型测压表完成测压工作,压力表中安装的调节按钮具有放气、测压及注气功能,球囊、连接管为压力表配套装置,采用压力表维护气囊压力的方法如下:先将气囊上方附着的分泌物及患者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吸净,随后利用调节按钮对气囊压力进行调整,调整至28cmH2O即可,调整到需要维持的气囊压力后,每隔4h左右利用压力表监测一次压力值,在压力值不足时,利用注射器将气体注入气囊中,以便对气囊压力进行有效调整。(2)结合组。结合测压与指触的方法维护气囊压力,在早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后采用压力表进行测压,并根据测压结果对气囊压力进行调整,调整至28cmH2O,随后每隔2h左右采用指触法对气囊压力进行准确评估,根据评估值对气囊压力进行调整,在发现气囊压力难以满足机械通气需要时,及时注气,每注气0.5ml随即利用指触法对气囊压力进行重新评估,直至指触评估气囊压力值达到要求。

1.3观察指标

两组的维护时间为一周,比较结合组、测压组维护规定气囊压力的患者例数,两组患者的规定气囊压力值为25cmH2O~30cmH2O,在此范围之外的气囊压力均需要进行调整;同时比较在规定气囊压力下气囊发生漏气的例数。

1.4统计学

分析结合组、测压组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时运用SPSS20.0进行X2检验,如P<0.05,则组问差异明显。

2结果

结合组中气囊压力被维护在规定值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测压组,漏气例数明显少于测压组,且气管损伤、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测压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数据比较见表1。

3讨论

在为重症患者建立起人工气道后,可对气道正常防御机制与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咽部对于外界不良病菌的抵抗能力明显降低,同时可对气道清洁功能造成影响。为了保证人工气道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则通常需要向气囊中充气,充气后气囊的压力是决定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与通气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气囊压力进行有效维护,确保在通气治疗中气囊压力始终被维护在理想状态。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对124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囊压力进行维护,测压组为单纯性压力表测量维护,而结合组则是在利用压力表进行维护的基础上融入了指触维护方法,结果证实结合组中气囊压力维持在规定值的例数明显高于测压组,且漏气、气管损伤及误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测压组,提示将压力表测量法与指触法结合起来可有效维护气囊压力,进而起到减少并发症与改善通气效果的作用。利用压力表进行测压维护能确保气囊压力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维护,而采用指触法对气囊压力进行维护则是具有方便、快捷与及时性的特点,方便于及时调整气囊压力,避免因压力过高或过低而严重影响通气效果。

猜你喜欢
压力表维护
弹性元件式普通压力表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可调式压力表接头的研制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压力表非线性误差分析与调整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