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3-04 13:33向帝刚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浅谈数学孩子

向帝刚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中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向帝刚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中学)

现如今,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高中发起,延伸到初中,继而小学也不甘落后。有效课堂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教师只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指导。听了好几节数学复习课,课堂的基本环节是这样的:课堂自主学习(整理知识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网络图等;收集自己的易错题等),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点拨,训练拓展等。这样的教学确实符合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可是我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优秀学生侃侃而谈,深入复习,拓展提升;中等学生勉勉强强,拓展题仍然似是而非;学困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效果甚微。这是因为什么呢?我认为,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实践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教师对学生要积极表扬、善于表扬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交换意见时,都会反馈这样的信息:孩子不听家长的,就听老师的;古语也说“请将不如激将”,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表扬,将会激起学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这也符合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作为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你对学生热情洋溢的鼓励和表扬,你对学生由衷的赞美,那一定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学生一定会铭记在心。你的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扼杀孩子的天性,这个孩子,或许就是爱迪生;你的表扬,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个学生,或许就是牛顿。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应该像阳光普照大地,像雨露滋润万物。所以,教师要积极寻找机会表扬学生,要巧妙地赞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教师对他的欣赏是由衷的,要记着一句名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心理学家哈洛克也曾说过:“赞扬孩子比严厉谴责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成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的自豪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战士。”当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这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并能给予欣赏时,那将是学生莫大的自豪,这种自豪往往能激发他们不断地向前进步,追求高尚。

三、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兴趣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又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数学本身就很美,数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和空间的组合,是科学和艺术的组合,是思维的体操。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深化教学,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展示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内在规律,就会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美好的数学世界;优美的数学图案,美丽的数学格言、数学故事,充满了智力乐趣,通过添加辅助线、辅助圆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等,都会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浓厚的数学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做到导之以兴,授之以趣,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化负担为兴趣,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生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王丽英.浅谈数学兴趣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4).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浅谈数学孩子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孩子的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