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康生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虎踞中学)
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谭康生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虎踞中学)
初中美术教育中,可以看到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育中以合适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让学生在享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并对学生开展科学思想教育。
初中美术;美术教育;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立足初中生身心特点,依托优秀美术作品,以美术作品为引导,直击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接触美术作品,体验和感受作品中的“美”,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到审美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给学生呈现具有视觉的、空间的、静态的造型艺术作品,从直观感受开始,让学生直接接触美术作品,欣赏作品中的“美”,通过对美术作品色彩、线条、构图的表现手段的直觉感受,在美术作品教育中,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受到感染,对美术“动情”,进而和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审美感受开始,把握美术艺术。
如,《笔墨千秋》教学中,我给学生说明“中国画的流变”,在我国早期绘画中,主要以线条勾勒轮廓,后来才和色彩搭配表现物象。在笔墨技法逐渐成熟和丰富的背景下,文人开始参与美术作品创作,以笔墨抒写意气,体现审美理想。我给学生播放了宋代佚名《出水芙蓉图》、清代朱耷《册页》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自己对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感受,从作品欣赏中可以感受到工笔画中敷色层层渲染,用笔工整细致,细腻的描绘出物象;写意画中,高度概括,笔墨豪放简练,以少胜多。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审美冲击,学生可以感受到线描、工笔、写意的差别,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
初中美术教育以美术作品直击学生视觉,引起学生审美感受,然后依托感受刺激学生联想,激活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美术学习,而是积极参与再创造,进入美术学习更高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学,启迪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意象,极大地满足学生的美术欣赏,重构学生的美术想象,继而创造更丰富的美术作品,获得美术享受和思想教育。
如,《梅竹言志》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述了在生活中被人类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其中,梅,显示了“傲”,表达高洁傲岸;兰,显示了“幽”,表达幽雅空灵;竹,显示了“坚”,表达虚心直节;菊,显示了“淡”,表达冷艳清贞。我给学生展示元朝王冕《墨梅》、清朝吴昌硕《寻梅》、齐白石《红梅》等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分析作品中款识书法与枝干线条,品味作品中用笔书法意味,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展开充分联想,提炼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托物言志,以物寄情,结合点线的美术造型手法,展示傲然挺拔的铁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美术作品的教育离不开艺术的想象,更离不开情感动力,在欣赏美术作品“美”的同时,学生带有感情色彩,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进而从情感的角度解释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的创作,通过线条、色彩、笔触等手法,依托作品传递作者的情感,学生在美术学习时,以自己的内在情感和美术作品产生心境共鸣,在美术学习中受美术作品感染,产生情感转移,说明学生美术学习具有丰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如,《寄情山水》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清代弘仁《山水》、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等作品,引出新课学习,让学生欣赏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讲解平远法,李可染《漓江山水》讲述深远法,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讲述高远法,让学生学习山水画意境的同时,理解山水画“三远法”空间关系处理方法,通过比较和感悟美术作品,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追求,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感受山水画艺术魅力,理解美术作品中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从美术作品欣赏开始,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感悟美术作品情感,继而引发学生的深厚情感。
初中美术教育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亦是学生感受与理解的相互心理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学生感受作品艺术的同时,综合应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美术作品。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作品思想情感等,这些都离不开审美理解力,只有具有一定的审美理解,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挖掘美术作品艺术。
如,《文明之光》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彩陶、瓷器、青铜器等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习辨识青铜器主要纹饰,比较学习青铜器纹饰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结构,理解美术作品所处时期阶段、历史渊源、作品特点,获得审美经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美术作品背后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深刻理解力。
初中美术教育是打开学生审美大门之“钥匙”,通过架设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向审美方向发展,对美术作品感兴趣,获得审美享受,增加对美术作品“美”的理解,形成审美能力。
刘嘉欣.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15(1):283.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