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和分歧的宗教原因初探——以俄罗斯东正教与西方新教的修行生活比较为例

2016-03-04 22:18:21刁科梅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理论月刊 2016年4期

□刁科梅(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和分歧的宗教原因初探——以俄罗斯东正教与西方新教的修行生活比较为例

□刁科梅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东正教和新教修行生活的比较研究,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基督教这两个分支的修行生活是如何影响人的思想和精神理念,利于深入研究基督教这两个分支的较为核心特质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深度揭示俄罗斯与西方新教国家的矛盾与分歧所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其分支东正教和新教,在内部修行生活上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修行方式和内容大相径庭;其次,修行目标趋同,理念不同;最后这些差异导致其对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西方新教;修行生活;宗教分歧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6.04.034

作为中国友好邻邦的俄罗斯,其民族宗教信仰以东正教为主,虽然与西方同属基督教,但长期以来,俄罗斯与以信仰新教为主的美国及其盟友们关系并不十分和睦,尤其是现在,更是矛盾重重,其中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宗教修行生活比较的角度,探究宗教修行对俄罗斯和西方信仰新教国家的民族心理影响,从而揭示他们民族差异和分歧的冰山一角。

宗教与哲学都有对人类现实和终极关怀的一面,但宗教较之于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修行恰恰是这一实践性的表现,也是宗教价值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修行对于信徒来说是一种把宗教思想内化之后表现出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稳定心态,从而培养出一种符合自己宗教信仰要求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大部分宗教都离不开修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分支,东正教和新教也同样如此。它们虽然同属于基督教,但在修行方式和内容、修行目标、修行理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差异中又有着某些相同之处。

1 修行方式和内容大相径庭

1.1修行方式不同

在修行主体上,东正教按照修行方法的不同,把修行主体分为:平信徒和修士。新教没有修士,所有的信徒都是修行的主体。

在修行方式上,东正教针对不同的主体,修行方法也不同:修士,作为专门从事修行的信徒,有着严格的修行制度和修行方法。俄罗斯东正教修士的修行方式可以分为四种:“除了集体修行、个人隐修、和两三个人一起居住修行方式以外,第四种修行方式就是长老制。它是集体的隐修方式,但被实践所完善,全面严格地采取对所选择长老顺从的原则。”[1](P28-29)东正教的平信徒主要采取祷告、朝圣、参加礼拜活动等修行方式。新教的信徒主要通过研读圣经,祷告以及领受圣餐等方式来加深信心,提升灵命。

在修行场所上,东正教有专供修士修行的场所——修道院;新教除了圣公会高教会派以外,不设修道院。

1.2修行内容异中有同

在修行内容上,东正教的平信徒主要是借助于平日的祷告、圣像崇拜以及参加包括圣餐礼在内的一些礼拜活动,来加深对神的信仰和体验。祷告是基督徒与神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无论是东正教还是新教徒,祷告的修行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圣像崇拜对于东正教徒来说是他们笃信所必需的一种方式。圣像会使东正教徒产生对神的真实存在感。因为东正教徒修行追求的就是感知与神相通。而新教不存在圣像崇拜,对于新教徒来说,圣像崇拜类似于拜偶像,是不被允许的,这源于圣像破坏运动留下的传统。东正教的礼拜活动包括公共祈祷、举行圣礼和祭祀。礼拜的内容不仅包括《福音书》事件和教会事件的回忆,而且包括事件的完成本身,加之音乐和教堂的建筑风格,使人有神人化的体验。东正教礼拜就是“地上的天”,特点是能够洞见神灵世界之美,这是一种精神-艺术的直观,在这种礼拜活动中信徒能够体验到一种“宗教的甜蜜”。这也是东正教暗藏着自己的活水——对信仰的内在直接体验……。[2](P161)圣餐礼对东正教的信徒和新教徒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修行活动,领受圣餐时,神甫对普通饼和葡萄汁祝圣后代替基督的身体和血,信徒通过吃饼和领杯,会感受到耶稣基督对人牺牲生命的爱,教徒会产生出无限幸福感和感恩之情。除此之外,东正教徒也会感受到自己与耶稣基督融为一体,实现自己在基督里的一种体验。

新教徒灵修的方式,除了领受圣餐礼之外,他的灵修与现世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来修炼基督徒的信心,达到灵命的成长。如:谦卑的操练;如何面对试探;如何克服偏见和骄傲;如何达到顺服神意;如何战胜苦难和忧伤;如何克服恐惧(包括死亡的恐惧);如何获得平安和喜乐等等。新教徒完成以上的种种修炼,依靠的手段,除了祷告以外,主要是学习圣经。圣经被基督徒视为神所说的话,是神的真理。基督徒要运用圣经上神的真理去战胜和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试炼,不断地去操练神的真理,不仅知晓真理,还要活出真理,从而改变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合乎神意的自己,这就是新教徒灵修的目的。为了知晓真理,就要发挥人的智慧去理解和思考,所以这种灵修方式具有理性主义色彩。它完全不同于东正教徒追求感知和体验神的修行方式,特别是修士在苦修中所获得的感性神秘主义体验。

对于东正教的修士来说,主要采用“耶稣祷告”的方法来修行。在修道院,修士在修行的初级阶段采取长老制的修行方式,由有经验的修士,也就是长老来引领见习修士进行修行,长老类似于老师,见习修士要绝对服从长老。当然修行的内容除了“耶稣祷告”外,还有一般祷告、忏悔和斋戒等。“耶稣祷告”是东正教苦修士祷告的核心,耶稣祷告的祷告词是:“神的儿子主耶稣,宽恕我的罪孽吧”。这种重复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无数次的祈祷,是修行生活的必须因素,它在必要时可以取代礼拜和一切其他的祈祷规则,这就是它的普遍意义。这种祈祷是修士手持念珠进行的,这些念珠是在受剃度时被作为精神之剑而交给修士的。[2](P182)一位修士大司祭指出耶稣祷告的次序:“首先,是口诵阶段:我们以自己的唇舌念诵祷文,并努力将自己的专注力集中在圣名和祷文的字句上。第二阶段,我们不再运动唇舌,而是默持耶稣基督之名,并将持诵之所从口唇下降到我们的灵智中。在第三阶段,灵智和心的运作完全和谐一致,灵智被安定于心田中央,而持名之所也被降到心中。第四阶段,祈祷成为自发的,在这个阶段,灵智汇集在心田,而祷文也在心中深深扎根,不需要我们特别的推动,祷文自动地在心中持续。最后,这充满祝福的祷文,开始在我们内心如柔和的火焰燃烧,作为来自高天的灵启,它使心感受到上帝的圣爱而欢欣,并让灵智在真性的凝寂中喜乐。这最后的阶段,常常伴随着对非受造之光的神见。”①修士司祭单萌心:《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http://www.orthodox.cn.(阅读时间:2015年4月6日)。在利用耶稣祷告达到见神的这条路上,缺乏经验的修士可能会使精神受到迷惑和损害。所以这里需要有经验人的指导,即长老来指导见习修士,由较有经验者指导无经验者。[2](P183)耶稣祷告的目的是博得圣灵,实现心灵与基督结合的愿望。有一种基督活在我里面的感觉,这一感觉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实现东正教徒最热切的盼望,那就是“天国在我心中”。俄罗斯东正教对祷告的注重甚至引发20世纪初赞名派的出现,认为上帝的名就是上帝本身,这“一派主张通过禁欲修行,在神秘体验中,在不间断的祷告中,通过不断默念上帝的名字就可以达到与其内在结合的目的。上帝就存在于上帝的名之中,并且上帝的全部本质和所有的、无限的性质都存在于其中。”[3](P46)

耶稣祷告的修行方法也适用于一些一般东正教徒,它常被称为“心祷”,祷告词和耶稣祷告词完全一样,在做心祷时,祷告者虽然双眼阖闭,但须低头垂视心的部位。操练几次之后,祷告者会体验到非常平安,非常温暖以及非常快乐的感受。假如祷告者持续这种心祷的话,有时候可以见到上帝的光在其心灵之处。②修士司祭单萌心:《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http://www.orthodox.cn.(阅读时间:2015年4月6日)。这和修士修炼耶稣祷告的效果几乎相同。新教中没有这种带有强烈神秘色彩的耶稣祷告(心祷)的灵修方法,新教徒的祷告虽然也是达到与神交通的目的,从祷告词上来看,主要遵循福音书上的主祷文。祷告时也对祷告人的心情有要求,那就是要虔敬。至于祷告时会不会出现异象,除了新教中的灵恩派教徒外,并不是祷告人所追求的。灵恩派教徒也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的祷告,包括祷告时的声音和语调,有些灵恩派教徒会使用方言与神交通,但不是东正教徒的耶稣祷告(心祷)的方法。虽然灵恩派教徒和东正教徒目的都是通过祷告来博取圣灵,但他们在祷告词和祷告方式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

2 修行目标趋同,理念不同

2.1修行目标趋同

东正教修行的目标是通过圣恩与上帝结合,也被称为“神化”。东正教徒在现世不断通过修炼向着神化的方向成长,脱离罪,与神结合,得到救赎,达到永生。在现世通过耶稣祷告看见神的光——见神,使自己处于无尚的幸福状态。新教灵修的目的是灵命生长,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上帝在人里面,上帝将永生赐给我们。[4](P42)它们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灵魂得到救赎,实现永生。

2.2修行理念不同

东正教的修行理念与新教的修行理念差异较大,几乎达到相互对立的程度,这些差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2.1静观性与实践性。以俄罗斯东正教为例,其修行具有静观性,这主要源自拜占庭的东正教静修主义苦修传统,在俄罗斯得到继承和发展。苦修士们采取“天使的方式”,也就是脱离尘世,为世界而祷告和苦修,而不是为了在世界上彰显主的荣耀而战斗。[2](P190)其具体体现是长老制在俄罗斯得到繁荣和复兴,直到20世纪初。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正是产生于俄罗斯静修主义内部的一种修行方式,[5](P125)所以俄罗斯东正教的修行更具静观性。新教的灵修则更具实践性,信徒的灵修就是为了在现世活出神的样式,通过实践神的话语来战胜现世生活中的种种试炼,以此彰显神的荣耀,这也是新教入世性的表现。

2.2.2感性经验性与理性思辨性。东正教修行追求的是一种与神结合的感性体验,无论是通过礼拜活动,还是耶稣祷告,目的都是体验神的存在以及见神的幸福感。东正教徒正是在这种个人主观体验的基础上,增加对神的信心,纯净自己的思想,也是东正教徒追求神圣性的体现。这种与神结合的体验,在新教17世纪的信义宗也存在,目的是寻求从神那里获得安宁。但是,对于新教的整体灵修来说,还是遵循理性思辨的理念,新教徒祈求圣灵开启人的智慧去认识和理解神的真理,行出神的真理。新教徒在通过《圣经》理解神的真理时,主要运用理性思辨的原则,带有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圣经》上的话语。这在牧师盛足风(1914-2005)的布道文章《要做翻过的饼——浅论圣经真理的两个方面》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这篇布道文稿中,盛牧师要求基督徒灵修时要辩证地理解神的真理,辩证地行出神的真理。他在此文中列举出《圣经》中辩证的二十对真理:“信心与行为;热心与冷静;灵知与灵历;窄门与大道;不变与可变;超世与入世;拆毁与建造;自由与约束;平安与忧患等等”。[6](P73)这篇文稿类似于新教徒灵修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3隐居苦修思想与入世禁欲思想。东正教修行实践追求与神结合,神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修行者要完全弃绝自己属世的东西,不仅包括精神思想上的,而且还包括肉体物质上的。为了进入一个苦修的状态,首先对修行环境有要求,需要一个安静,避世的地方,所以东正教的苦修者经常隐居山林或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俄罗斯东正教苦修思想来自对人罪的清除,认为物质和身体,有形的东西都是不洁、有罪的。[7](P118)个人苦修最早来自于《圣经》中对使徒施洗约翰的记载,他穿着骆驼毛的衣服,吃的是蝗虫野蜜,经常在旷野中传道。所以东正教认为约翰为第一使徒。在俄罗斯,不仅宗教学家,哲学家同样喜欢谈及苦修者、徒步朝圣者等形象,由此,在著名哲学家洛谢夫(1893-1988)的论著“《神话辩证法》一书中出现了关涉修士、修女问题的探讨不足为奇。”[3](P47)

新教的灵修入世禁欲思想在清教徒中表现最为明显,他们与东正教的苦修相反,不是采取避世隐修,而是肯定现实生活,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而尘世中的工作就是灵修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①百度词条:《清教主义与清教徒》,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Hws834Rbs1QPVxCd(阅读时间:2015年4月7日)。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的一句名言成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拼命地挣钱,是履行天职的修行;拼命地省钱,是入世禁欲的表现;拼命地捐钱,是要用善行来博取神的悦纳,摆脱罪,得救赎。

2.2.4顺服思想与自律天职观。顺服思想在俄罗斯东正教和新教的修行思想中都存在,但他们顺服的理念不同。俄罗斯东正教修行中,特别是修道院里修士在见习修士阶段,要绝对服从长老的引导。长老对见习修士具有绝对的权威,顺从原则是长老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在修道院,院长把新修行的人带到长老跟前时,会对新修行的人说:“孩子,尊敬长老就像自己的父亲和老师,让自己成为顺从的人,服从他,就像服从基督本人一样。把一切交给他,用神的话作宝剑斩断自己个人的意志。”[8](P39)这种顺从原则,既体现了长老的权威性,又体现了见习修士对权威的服从,如同服从基督救主一样。见习修士在修行时,要先清空自己的思想,以便长老把神的意志放进去。这就要求见习修士完全放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服从长老的意志。长老对见习修士最开始的操练,就是顺从的操练,这对于东正教的修士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修炼。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谢尔盖神甫》中就有谢尔盖在长老引导下修行的描写:“在修道院里,他力求做个无懈可击的修士:勤劳、克制、谦卑、宽厚,行动和思想都十分纯洁、顺从。最后一种品行,或者说品德,尤其使他减轻了生活上的痛苦。……一切可能产生的疑虑(不论对什么事)都被对长老的顺从排除一空。要是没有顺从两字,很可能被冗长而单调的教堂祈祷、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师兄弟们恶劣品行所苦恼,但现在他不仅愉快地逆来顺受,而且觉得这一切就是生活的慰藉和支柱……”。[9](P451-452)从这一描写中可以发现修士对长老顺从的操练对修士的重要性。新教徒的顺服是顺服神的意志,并不要求绝对顺服人的意志。因为新教主张唯有圣经才是最高权威、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

新教徒借助于现实生活的灵修,重要的是自律性。在发挥人理性智慧的前提下,自律地履行神所赋予每一个信徒在现世的职分。正如清教伦理作家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所说:“上帝为每个人都设定好了一份天职,人人都应该以此为业并辛勤耕耘。这种天职并非如信义宗宣称的那样是某些人必须服从,……而是上帝向每个人下达圣命,让他们为了神的荣耀而劳作。”[10](P161-162)在清教徒中履行现世的天职就灵修,是一种禁欲主义美德的操练。对于类似于东正教苦修士的隐修,清教徒们认为那是虚度为荣耀神而效劳的宝贵时间,甚至默祷同样也是毫无价值,神更乐见人人按照他的意志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天职。[10](P160)

3 对社会的影响不同

俄罗斯东正教的修行与新教的灵修,无论是在修行方式,还是修行思想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它们对现世社会的影响不同,也导致俄罗斯与新教国家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不同。

3.1对社会制度发展的影响不同

在俄罗斯,由于东正教苦修思想中的静观神秘主义,导致俄罗斯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非理性因素,与新教灵修的理性主义影响下的欧洲理性主义文化截然不同。俄罗斯人显示出更为强烈的对神圣性的追求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此不同的是新教入世禁欲主义天职观灵修思想影响下的人们,更多的是努力于现世,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劳作看成是神赋予的天职,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宗教环境。“在现代的经济秩序下,只要是合法赚钱,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遵守天职美德的结果和发挥天职能力的表现。人们履行天职的责任,恰恰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为典型的特质,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基所在。”[10](P49)

东正教修行思想中更多的是顺从性和被动性,缺乏自律性。顺服约束了个性的发展。俄罗斯东正教认为,个性过于英雄主义化的道路就是傲慢。[11](P45)傲慢是基督徒要战胜的恶魔,与此相反的谦卑才是美德,这导致东正教徒的基本性格特点是温顺的。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的:“俄罗斯生活中,个性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俄罗斯人民永远喜欢生活在集体的温暖之中……俄罗斯反对国家组织,不是为自己争取自由,而是献出自己的自由,是对主动性的摆脱。”[11](P7)所以,在俄罗斯大地上,充满了集体主义精神。个性在集体中受到扼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期望尾随他人去干什么,这也是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强权人物不断出现的原因。人民对这些强权人物的依赖和信任,如同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中的长老和见习修士的关系。也许,正是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修行方式中的绝对顺从原则,为俄罗斯强权人物不断出现提供了精神土壤。

总之,对于社会制度的影响来说,俄罗斯东正教避世的苦修思想不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基础上,这与苦修所追求的人人平等幸福的天国梦想相违背。而人人平等幸福,恰恰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这也许正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俄国建立的一个因素。而新教的履行天职的灵修观念,尤其强调固定天职在禁欲主义灵修中的重要意义,利于现代化的劳动分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需要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因素。

3.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俄罗斯东正教的苦修对物质财富持否定态度,因为东正教的苦修追求的是灵魂的救赎,是神化的精神满足。但是,新教履行天职的灵修思想与苦修思想不同,“如果上帝为你指明了一条道路,那么遵循此路你可以合法地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会危害自己的灵魂和他人),但如果你拒绝遵循这一道路而选择了不易获利的途径,那么就违背了你的天职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不肯成为上帝的仆人,……上帝的圣命是:你必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和罪孽如此。”[10](P164)新教认为,贫穷是对上帝荣耀的损害,特别是那些有劳动能力,却以乞讨为生的人是犯罪。

由此可见,正是新教上述关于财富的灵修观,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当今一些社会学家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就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因为俄罗斯东正教对待金钱财富的态度,不同于欧美一些国家所信仰的新教对待财富的态度。新教主张,以个人在俗世的成就荣耀神,这也包括取得物质财富;俄罗斯东正教主张通过苦修,追求精神的财富。所以,俄罗斯民族追求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的观念,使它成为阻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①此结论出自本人文章《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的核心特质及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发表于《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4期。

4 结论

总之,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东正教和新教修行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东正教与新教修行生活方式和内容以及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导致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新教国家分歧和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因为对于信徒来说,修行是宗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宗教对人产生作用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宗教教化和改变信徒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信众的教化和改变必然会对社会精神和文化产生影响,这也是有宗教信仰民族深受宗教信仰影响的原因之一。修行的理念和内容、方式等的不同,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不同,这也是不同信仰民族产生差异和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种修行生活的异同来探究俄罗斯与西方的差异所在,当然这种差异只是宗教内部生活所反映出来的,不会囊括全部,但会对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宗教信仰对各民族间产生分歧的原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Протоиерей 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овьев:Старчество [M].Киев:Свято-троицкая сергиева лавра,2009.

[2]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王希悦.阿·费·洛谢夫的神话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卫斯理·约翰.卫斯理约翰日记选录[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出版,2006.

[5]谢·霍鲁日.俄罗斯东正教长老制的精神基础和人学基础[J].刁科梅译.俄罗斯文艺,2012,(2).

[6]盛足风.祈祷的操练[M].杭州: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04.

[7]黄彼得.认识基督教史略[M].香港:金灯台出版社,2006.

[8]И.К.Смолич:Русское монашество 988-1917——жизнь и учение старцев[M].Москва: Церковно-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1999.

[9]列夫·托尔斯泰.谢尔基神父[M].草婴译.北京:现代出版社,2012.

[1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集[M].汪建钊编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朱文婷

作者简介:刁科梅(1970-),女,山东沂水人,哲学博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73004)。

[中图分类号]B920(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4-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