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生,朱宁洁,何 晴,陈晓庆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1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3.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 东兰辛 48823)
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化发展理念的内涵与阐读①
朱俊生1,朱宁洁2,何 晴2,陈晓庆3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1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3.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 东兰辛 48823)
密歇根州立大学是美国大学国际化的典范,其国际化驱动因素包括顺应全球化浪潮、应对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实现自身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大学国际化发展理念的内涵是响应国家与社会需求,在传承创新中“服务全世界”,基于审慎研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我国大学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全球化,突出国际化战略的优先地位,保持战略的连贯性。
大学国际化;驱动因素;发展理念;密歇根州立大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视,在中国,大学国际化更是成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是较早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高等教育市场不断变化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美国大学又纷纷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密歇根州立大学(以下简称MSU)就是其中一个典范。
(一)宏观驱动因素:顺应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相互联系的日益加深,它是一个过程,体现为经济开放、相互依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全球化强调“世界市场”的一体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控制整个市场。[1]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以知识的创造与传递为己任的大学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受到这一时代背景日益深刻和复杂的影响。全球化浪潮重新定义了如何创造新的知识以及教书育人,这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需要再次问自己:学生需要具备何种素质才能在一个越来越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进而取得成功?大学应该如何重塑自己,帮助学生培养这些素质?[2]在受全球化影响的同时,高等教育也会对全球化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跨越国界、民族、文化、信息和思想的交汇与融合;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换;基于全球化视角进行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的改进;着眼于更为广泛的竞争环境,运用灵活和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得教育教学的内容更符合经济现实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实现满足于全球化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这一宏观背景下,国际化战略成为了MSU的必然选择。2005年,西蒙校长提出“勇于开拓未来的设计: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战略定位”的设想,旨在对MSU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形成的战略报告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国际化战略的规划与设计是该战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描绘的MSU国际化战略愿景充分考虑了全球化浪潮这一时代背景,体现了MSU对全球化浪潮的迎合与顺应。[3]
(二)中观驱动因素:紧跟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视与支持,陆续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等一系列法案,明确要求美国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世界级的标准,大幅度提高能掌握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比例,法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和发展。[4]在比尔·克林顿总统签署的《美国国际教育政策执行备忘录》中,明确地给出了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即继续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和保持世界领袖地位,保证美国公民对世界有广泛的了解并精通外语和其他文化知识。[5]在2014年11月20日推出的奥巴马新移民政策中,包含了诸如延长了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在美国的居留时间、高技术签证持有人在等待绿卡申请被批准期间可以自由变更工作和居住地等规定,这些规定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
MSU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并加以实施。MSU的国际化战略规划报告强调:为了参与高等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MSU必须与其他美国高校以及全球教育机构争夺最好的国际生源、研究项目和来自政府及其他组织的研究资源,而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高校的国际声誉和排名情况,这些都需要对国际化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入独立、多元化的发展阶段,MSU国际化重点转向了将国际化融入大学的生存方式、教育理念和改革发展之中,学校通过对管理体系、校园生活、语言和课程、师资培养和研究视野国际化的不断创新和探索,逐渐在美国高等教育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微观驱动因素:自身资源匹配与发展需求
一是学术驱动。MSU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学校的科研与教学活动,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优势,拓展学术平台,提高传播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学术能力。西蒙校长在2009年的报告曾提及:很多亟待解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是全球性和跨国性的,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等等。研究型大学如果想在这些跨国性课题上取得突破,就需要成为世界学术体系的一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高校进行科研人员、信息、资金等资源的互动与交流,逐渐形成可持续的资源共享和开发平台,进而完成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6]
二是经济驱动。日常增加的财政压力和新兴经济体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是驱动MSU实施国际化的主要经济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的经济衰退与财政赤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资助与拨款逐年减少,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财政收入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不利于公立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在MSU的2015年总收入中,来自政府的拨款仅占15.7%,而学生学费收入则达到33.6%。与此同时,随着亚洲国家,尤其是人口大国——印度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国家开始大力投资发展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在美国国际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大陆。MSU紧紧抓住教育市场需求变化的机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主动将中国作为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随着MSU中国学生的比例迅速增长,学校同时实现了学费收入明显增长和优秀国际生源吸引的双重目标。
三是社会服务驱动。作为一所地方性公立高校,满足本地科技创新、满足国际交流和高等教育需求、服务本地国际化战略等社会服务也是MSU国际化驱动因素之一。MSU服务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为密歇根州这一美国传统制造业基地的经济转型提供科技、知识、人力资源的支撑。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国际劳动力流动和文化多元化,当地企业对国际化人才和科研活动的国际合作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MSU在制定国际化战略中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
(一)积极响应国家与社会的国际化需求
作为一所公立大学和“赠地大学”,MSU认为对国家发展目标做出及时反应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将广阔的国际舞台作为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当时的美国政府希望利用相对有利的地位,及时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以便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同时,更好地控制各种资源和规则制定过程。以第12任校长约翰·汉纳为首的MSU团队认识到这种国家需求,迅速采取行动,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赢得了走向世界的先机。MSU的国际化项目始于1951年,当时是为了响应杜鲁门总统提出的“第四点计划”即“执行一项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改进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新的果敢计划”。MSU开始实施的是两个国际援助项目:一项是在美军占领的冲绳岛援助建设琉球大学,另一项是帮助哥伦比亚国家大学加强农业方面的学科建设。1956年,MSU设立国际项目办公室,现更名为国际项目研究办公室(ISP),成为美国最早设立类似机构的重点大学之一。汉纳校长同时还提出了“MSU的视野不仅应立足于密歇根州,而且应面向全世界”的口号。[7]于是,在20世纪50、60年代,MSU通过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海外不断扩展国际化业务,使学校人数迅速发展壮大,MSU的国际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21世纪,面对美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新形势,MSU再次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二)在传承和创新中致力于“服务全世界”
服务全世界是一个概念,一种理解,也是一所大学不断适应进而改变世界的方法,MSU通过把19世纪的土地赠与的核心价值与21世纪的社会需求相契合,服务全世界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方向,这将是一场有意义的国际旅行。
“服务全世界”是基于应对21世纪及其后可能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的。作为一种理念,“服务全世界”是理解一所大学如何适应不断改变的世界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环境挑战的关键。这一理念是一种兼具综合、品质、衔接、包容的价值观,目的在于不断地帮助他人或群体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变得更加强大。“服务全世界”可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维度:优势、联盟和姿态。其中,优势意味着学术、科研与服务的强度、宽度和综合性;联盟意味着弱化学科与组织单元的边界障碍、聚焦新的社会需求、加强本土与全球化合作以及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关系的互惠共赢;姿态意味着在平等、理解、包容、权利、民主等方面的无差别对待的态度。只有这样,一所大学才能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MSU“服务全世界”这一战略可被阐释为四个目标:一是帮助本土学生出国留学,同时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实现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二是在研究领域建立无障碍的合作和伙伴关系;三是与政府、实业、服务机构和其他高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各类合作;四是毕业生有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竞争。[8]
(三)基于审慎研究的长期发展战略
MSU在国际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与其持续实施基于审慎研究的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MSU的第一份国际化战略报告形成于1959年8月,报告既提出了学校国际化目标,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既涉及学校内部工作任务,又包括在海外寻求资源;既有学校总规划,又有各个院系的子规划。可以说,这份报告为一所刚刚踏上国际化道路的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66年,MSU又组成了一个“国际项目自我评价委员会”,成员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经过全校师生在研究、讨论、公听等环节上的积极参与,最终形成十年一期的MSU国际化自我评价研究报告,被命名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国际焦点”或其他相关题目,这一报告完善了学校国际化战略的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
20世纪70年代,MSU也进行了一些研究,1976年发表了题为“大学与世界事务”的报告。报告中包括了一份沃顿校长的声明,他指出:“我们坚信,如果一所大学想更好地服务于她的学生和更广阔的社会,那么她就必须把国际化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世界在剧烈变化,几十年前对我们来说遥远而不重要的事情,可能在今天正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一个广泛联系的世界正在形成。我们必须对这一现实做出反应。”[9]另外,1976年,MSU还成立了ISP咨询委员会,由各学院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ISP与师生之间的交流。[10]MSU于2006年开始继续接受“国际项目自我评价委员会”的评估,每次自评都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层支持、校园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形成研究报告,提出应对未来国际化挑战的相关建议。MSU对所实施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和反馈一直没有停顿,这有利于学校持续有效地贯彻国际化战略。
(四)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
在持续谨慎的研究和对现实判断的基础上,近年来,MSU实施了“全面国际化”的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导下,MSU的国际化呈现出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面渗透的特征。[11]
学校的“全面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十大关键任务:一是要积极参与“全面国际化”的校园间对话;二是形成支持“全面国际化”的组织氛围;三是将“全面国际化”与核心机构的使命及价值观紧密相连;四是强化“全面国际化”的领导团队;五是勇于设计“全面国际化”的愿景和目标;六是树立“全面国际化”的责任衡量与成功激励机制;七是树立和奖励投身于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典范;八是推进“全面国际化”相关的岗位招募工作;九是实现“全面国际化”理念与现有机构和项目使命的一体化;十是管理和收集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12]
理念与战略的落实需要实施一系列计划、活动、项目与革新,MSU的主要做法有:促进国际学生的校园参与及其对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融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出国留学项目、把握国际学术机会;通过教学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语言兴趣和语言水平;扩大学生参与出国实习和服务性学习的机会;拓展海外研究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将国际性、全球性或者比较性的知识与学术单位的核心课程相整合,并将前沿知识、技能和观点与专业领域研究相结合;展示学术单位的教学与研究对本土乃至全球的有益影响;等等。在真正国际化的大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之中。
(一)全球视野的战略选择或目标指向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是世界交流与合作的动力与起点,大学在推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要开展积极的合作交流,发展和扩大与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的实际性联合与合作,追求超越国籍、民族、语言等所有界限的人类的普遍真理。推动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既需要本土意识,又需要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即要在对中国大学传统精神与制度经验作创造性阐释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大学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理解,对西方大学发展智识资源进行本土转换,并在积极的合作交流中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二)突出国际化战略的优先地位
要对国际化在学校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更多的重视,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和精神体系,结合总体战略部署,明确国际化战略的目标和重点,突出国际化工作的地位,制定国际化专项战略规划,加强相关部门在国际化中的地位和责任,发挥校内外各种力量为学校国际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同时,国际化战略要服务于大学的核心职能,检验国际化成效的标准是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了学校的核心职能,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培养国际视野和眼光的人才、开展国际化导向的科学研究以及提供国际化的知识转化和咨询服务等。
(三)重视对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和评估
国际化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需要定期开展相关评估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校在国际化战略上的重大规划与决策。为此,高校在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时,需要定期开展追踪研究,对国际化战略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系统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未来国际化挑战的相关建议,进而合理地确定和调整未来发展方向和实施战略。研究的审慎与严肃以及评估的及时反馈能确保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及其动态调整,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方向性失误。
(四)保持战略的连贯性
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持续为之奋斗。应始终秉持大学的核心价值,一以贯之地实施国际化,并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的需求进行传承与创新,取得新进展。MSU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保持国际化战略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保持战略的连贯性离不开有效的组织保障,因此,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还需要认真考虑行政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度建设、教职工的认同和参与、国际化事务机构职能的确立、资金与资源的筹集和配置、沟通渠道和方式的完善、预算与评估等关键问题。
[1]Gérard Escher,Dimitrios Noukakis,Patrick Aebischer.Boosting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 through Share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J].Institut De Hautes Études Internationales Et Du Développement,2014,(5):195-214.
[2][美]杰弗里·雷蒙.大学国际化:案例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3,(1):3-6.
[3]Boldness by Design: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EB/OL].http://boldnessbydesign.msu.edu,2016-3.
[4]Anon.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EB/ OL].http://lamar.colostate.edu/~hillger/laws/goals-200 0.html,2009-10-12.
[5]President Clinton.Issues Executive Memorandum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EB/OL].http://www. nafsa.org/Resource_Library_Assets/Public_Policy/Presiident_Clinton_Issues_Executive_Memorandum_on_International_Education,2009-10-12.
[6][8]Lou Anna Kimsey Simon.Embracing the World Grant Ideal:Affirming the Morrill Act for a Twenty-first-century Global Society,Copyright 2009[EB/OL].http://worldgrantideal.msu.edu/_files/documents/monograph.pdf,2016-3.
[7]宋要武.密西根州立大学(MSU)国际化进程的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5-8.
[9]George H.Axinn.Human Rights and the InternationalDimension ofHigherEducation[J]. Human Rights Quarterly,1984,6(1):72-73.
[10]NCA Self-Study on Internationalization[EB/ OL].http://accreditation 2006.msu.edu/internationalization/documents/Self-StudyReporton Internationalization.pdf,2016-3.
[11]John K.Hudzik.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Concept to Action,2011[EB/OL]. http://www.nafsa.org/wcm/Product?prodid=382,2016-3-15.
[12]JohnK.Hudzik,JoAnnS.McCarthy. Leading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 and Tactics for Action,2012[EB/OL].http://www. nafsa.org/wcm/Product?prodid=380,2016-3.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于 翔)
Connot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ization Philosophy
ZHU Junsheng1,ZHU Ningjie2,HE Qing2,CHEN Xiaoqing3
(1.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2.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3.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East Lansing 4882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is a typical example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which has implemented the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motivations for MSU’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ludes conforming to the rising tide of globalization,responding to the new trends i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American’s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bining its own resources and changes in demand in the market.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notations includes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the state and society,commitment to“serve the world”during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long-term strategy based on prudent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globalization,highlight the prior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nd maintain continuity of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motivations;development philosophy;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G649.1
A
1674-5485(2016)12-0103-05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504067)。
朱俊生(1976-),男,安徽庐江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朱宁洁(1975-),女,江苏苏州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研究;何晴(1978-),女,山东日照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府管理会计研究;陈晓庆(1974-),男,湖南郴州人,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中心(ISP)国际专业人士访问项目中国项目协调官,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