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评价研究①
——以辽宁省为例

2017-01-09 05:09:06丹,徐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辽宁省职业

梁 丹,徐 涵

(1.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评价研究①
——以辽宁省为例

梁 丹1,徐 涵2

(1.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协调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协调性评价模型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发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高,且彼此之间的牵制作用是消极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无法满足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促进二者实现真正的协调发展,一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三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要建立健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

职业教育秉承的就业导向要求职业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具体到职业教育专业而言,需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需要以专业结构评价的结果为依据。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指标确定、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指标确定

为了确保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用以评价二者关系的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以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和哲学视阈下的合理性理论为基础,对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在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指标的选取上,主要从专业布局结构、专业规模结构和专业层次结构入手,在所厘定的三个维度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具体指标。在产业结构指标的选取方面,确定了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个维度内的6个具体指标(见表1)。

表1: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指标体系

续表1

(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指标数据的获取

依据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选取2011年为时间段起始点,2014年为时间段终止点。其中,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中的专业规模结构和专业层次结构的数据来源于2011-2014年的《辽宁省教育统计年鉴》,专业布局结构的数据由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提供。产业结构中的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数据均来自“辽宁统计信息网”。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专业布局结构中本应兼具对应三次产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数比例,但由于无法获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的数据,故该部分数据只能做缺失处理。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指标的处理

根据“中国高职高专网”中对专业类别与产业之间对应关系的划分方式,将中职专业类别、高职专业类别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划分(详见表2)。

表2:中职专业大类、高职专业大类与三大产业的对应关系

续表2

在本研究中,指标的原始数据均为比例值,但是部分指标的比例值为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值,还有部分指标的比例值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值,且指标分属职业教育和经济两大领域。因此,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方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同趋化和无量纲化两方面处理。

(四)标准化数据的主成分提取

笔者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2011-2014年反映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15个指标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的6个标准化后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一是提取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主成分,并计算综合成分值。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主成分一用F1表示,主成分二用F2表示,综合成分值用F专业结构表示,计算结果见表3。

表3:2011-2014年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主成分值和综合成分值

二是提取辽宁省产业结构主成分,并计算综合成分值。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产业结构的主成分,其中,主成分一用F3表示,主成分二用F4表示,产业结构的综合成分值用F产业结构表示,计算结果见表4。

表4:2011-2014年辽宁省区域产业结构的主成分值和综合成分值

二、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计算

(一)曲线拟合回归

在本研究中,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数据满足曲线拟合的基本要求。因此,采用曲线拟合回归分析法,分别计算出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实际值(即综合成分值)相对应的协调值,为后文计算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奠定基础。

首先,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为自变量,以产业结构为因变量,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分析,得到的曲线拟合估计模型见表5和图1。

表5:曲线拟合估计模型概况

图1 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曲线拟合图

通常情况下,通过对比各个模型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来选取最优模型,且相关系数的平方值与模型的优劣呈正比关系。[1]从表5能够看出,三次项模型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相对较大。同时,结合图1综合考虑后,选择三次项模型作为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通过相关计算得到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协调值(见表6)。

表6: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协调值

其次,按照同样的方式,将产业结构作为自变量,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作为因变量,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分析,得到的曲线拟合估计结果见表7和图2所示。

表7:曲线拟合估计模型概况

图2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曲线拟合图

从表7能够看出,三次项模型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相对较大,结合图2综合考虑后,选择三次项模型作为辽宁省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通过相关计算得到辽宁省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协调值(见表8)。

表8:辽宁省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协调发展所要求的协调值

(二)静态协调性的计算

在确定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综合成分值之后,通过曲线拟合回归分析法分别求出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实际值所对应的协调值,并运用协调系数的量化模型分别求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系数和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协调系数。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静态协调度(见表9)。

表9: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静态协调度

其中,w(x,y)的值越接近1,表示w(x/y)与w(y/ x)的值相差越小,二者之间的静态协调程度越高。反之,二者之间的静态协调程度越低。

从表9来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静态协调度w(x,y)的值始终接近1,说明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

(三)动态协调性的计算

在测算出不同年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静态协调度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把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在静态协调度的基础上,计算二者的动态协调度,结果详见表10。

表10: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协调度Wd

从表10能够看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协调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结果分析

(一)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发展状态与趋势的比较分析

为了能够对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有效把握,首先需要对二者各自的发展状态及趋势做出分析。因此,本研究根据二者的综合成分值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走势图(见图3),该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2011-2014年间二者的发展状态和走势。

图3 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走势

由图3可见,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均处于下降的发展趋势。其中,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产业结构则呈现先逐年下降后有所回升的趋势。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在2011-2014年间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2012-2013年间,下降的幅度较大,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辽宁省职业教育生源的持续减少。2012-2013年间,在校生减少了近5万人。二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三是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整体上缩减。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数从2011年的1939个降低至2014年的1727个,其间表现为先显著性下降后有所回升的发展趋势,且对应各产业的专业布点数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均在2012年发生显著性缩减。专业布点数的急剧下降,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综合成分值在数值上是对等的,因此可以从数值上对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以比较。从图3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2011年、2013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而2012年、2014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高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从二者发展的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在总体上都表现为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下降得比较急剧,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波动性较大,二者间发展关系的阶段性并不显著。结合表11和图3,从二者综合成分值的差值来看,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可以近似看作螺旋式下降的发展趋势,彼此之间的牵制作用是消极的,并且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说明两者的牵制作用有所削弱。

表11: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综合成分值与产业结构综合成分值的差值

(二)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从协调等级来看,2011-2014年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静态协调等级均为良好协调发展。但是,结合二者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良好协调发展并不是良性的,而是建立在二者不良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协调发展。

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静态协调性评价结果见表12。

表12: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静态协调性的评价结果

从协调关系来看,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的协调关系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滞后型,说明在这些年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水平。但是从图3中二者的发展走势来看,2011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协调关系的判定是粗线条的,也就是说仅仅通过比较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水平指数和产业结构水平指数的大小只能大致判定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而在2013年,二者的协调关系为产业结构滞后型,即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在职业教育方面,在2013年以前辽宁省就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面给予了重视,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注重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并在2013年逐步取得一定成效。因此,2013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的超前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在产业方面,从产业结构的产值情况和就业情况两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其发展速度都呈现出逐年降低的态势。由此可见,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对较“热”与产业发展的相对较“冷”相遇,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出现相对不协调的现象。而在2014年,无论是从业人数还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均有不小程度的回升,这可能是导致在2014年出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状况的原因之一,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需要后续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根据2011-2014年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协调度,可以作出二者动态协调发展演化趋势图,如图4所示。

图4 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协调度发展趋势

从图4能够看出,二者的动态协调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二者的协调关系趋于离散。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辽宁省也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然而对教育进行改革的收效并非立竿见影,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仍需时间检验,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可能停滞不前。而区域经济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辽宁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也使得辽宁省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水平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受到的严重影响恶化了其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二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反映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也是如此。职业教育政策中反复提出要在专业与产业间形成有效对接,其专业设置以及连带的面向各专业的招生等都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在对经济、产业做出深度调查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做出调整。在区域经济陷入困境时,职业教育如果仅着眼于当下,缺乏适度的前瞻性,就不能对区域产业起到促进、带动的作用,二者就会陷入制约彼此发展的漩涡,导致二者的协调程度越来越低。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近些年来,辽宁省经济的下滑势必会影响到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而要想促使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要以坚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为前提、以保持对职业教育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投入为根本。因此,只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地方公共财政才能有能力为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进而促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目前辽宁经济下滑的主要困难在于投资和工业,这就需要给予投资和工业以高度重视并重点解决。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提升省级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此外,职业教育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吸引力,探寻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之相适应

辽宁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在2011-2014年一直保持在8%至9%之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则处于50%至55%之间,但二者在就业人员构成比上却相差无几,这同辽宁省以第二产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实际情况不相协调。因此,首先需要调整优化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降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且注重提升效益;其次是对轻工业产品的发展进行扶持,改变轻工产业发展势头低落的局势;第三是对科研开发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科研开发投入大量的物力与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辽宁省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在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上,要适度超前于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要同辽宁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相适应,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一是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对应的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应专业,并建设具有优势的传统工业对应的专业集群。二是扩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对应专业给予优先发展,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储能、海洋工程装备等新支柱性产业对应的专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应的专业。加快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对应专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对应的专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应的专业,鼓励金融服务业对应专业的发展,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对应专业集群建设。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应专业,增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对应的专业集群的建设。

(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影响力甚大。因此,首先需要从职业教育自身内部寻找提升的着力点,重点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要切实办出职业教育特色,使其成为确保所有青年、成年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够过上独立、尊严与体面的生活的教育类型[2],要让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帮助人们拥有成功未来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认同职业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基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在观念上的革新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绝不可在短期内没有见到预期成效而有所松懈,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四)建立健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从目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非良性的协调发展状况背后潜在的影响因素以及本研究在获取指标数据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来看,亟需建立、健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这不仅能够避免职业教育研究过程中出现由于数据缺失而导致科研结果不准确、科研被迫中断现象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下放至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初期,需要掌握各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3],因此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而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针对企业一方,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长期、稳定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针对职业院校,要出台相关制度文件规范职业院校的信息发布行为。[4]在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方面,引入目前国内广泛认可的麦可思第三方教育咨询和评估机构,由政府购买其统计数据,发布至网络信息平台。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统筹整个网络平台信息的动态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5]

(五)建立健全专业申报程序与评估机制

职业教育要想保证其专业结构的动态稳定发展,就需要严格把控具体的专业申报与专业评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具有明晰的申报程序,另一方面对各申报程序的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申报程序与评估机制,这不仅有利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宏观统筹,还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因校制宜。其中,因校制宜应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针对申报同一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办学实力雄厚的职业院校开办相应专业;二是需要对已经开办某专业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审查,以评估其是否具备接续开办该专业的资格。这就需要针对上述两方面要求开发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体系。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自主开设、调整及停办专业,在专业设置上,遵循调研、论证、制定文件、再论证及备案等五级程序。尽管在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上,我国将自主权下放至中等职业学校,但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各个环节给予充分的指导,并定期对新设专业特别是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对于需要改进和停办的专业责令实施。[6]

[1]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9.

[2]李剑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是全球共性问题[N].中国青年报,2012-05-21.

[3][4][5][6]梁丹,徐涵.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26):20.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李作章)

The Study of Evaluat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y Structure

LIANG Dan1,XU Han2
(1.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Dalian Liaoning 116035;2.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y structure,Through applying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static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dynamic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2011 to 2014 in Liaoning Province,analyzed the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summarized the problems and explore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 problems,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improv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industry structure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specialty structure;industry structure;coordination;evaluation

G710

A

1674-5485(2016)12-0058-07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区域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性评价研究”(JG14EA02)。

梁丹(199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徐涵(1964-),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辽宁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我爱的职业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