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

2016-03-04 21:10耿有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研究生

耿有权

◀专题研究

“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

耿有权

认为“双一流”建设内涵十分丰富,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探讨了“双一流”的使命引领、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体制保障、环境优化等对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并就推动一流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政策方略;体制建设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而推出的“中国战略”[1]。这个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表明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在多重意义上需要“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引导和配套支持。因此,科学认识和有效推进两者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研究型大学的中心任务。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建设重点大学,到90年代“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我国一直在分类分层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就重点高校而言,不仅要从事高质量有规模的本科生教育,也要从事高水准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球一流大学竞争的加剧,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有学者研究认为,“研究生教育在根本上决定着中国学术能否独立,决定着中国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2]确实,从全球看,世界一流大学均从事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并赢得世界一流名校声誉。近年来,我国重点高校意识到了研究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逐步重视和加强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快速提升。2014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88个,研究生导师33万多人,在校研究生近185万人[3],2015年,达到了230万人的在校研究生规模水平[4],可以说,我国“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5]。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再次迎来了十分重要的质量发展时期。

2015年,随着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政策文件,重点高校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形势。就人才培养而言,相关高校不仅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续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更加关注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对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因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4]。事实也证明了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据统计,2011~2012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论文贡献率达到36.8%,对国内高水平论文贡献率达32.3%;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近80%是国内博士;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6]。可以说,正是认识到推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意义,近年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在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同时快速扩充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据相关大学官方网站最新数据,清华大学现有46200名全日制学生,其中本科生15636

二、“双一流”建设战略构建攸关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

从长远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构建,攸关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双一流”建设的使命引领、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体制保障、环境优化等,将对我国的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双一流”建设的使命引领,攸关研究生教育的境界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一流”建设的使命任务,就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任务。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经验表明,被全球广泛认可的世界一流大学均为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位于学术体系的顶端,并享有最高的声望。它们的名望反映在了世界排名榜上”[12]。“学术上,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研究生到博士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13]。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分类方案,研究型大学分为Ⅰ类和Ⅱ类,前者每年毕业生至少有50人获博士学位,研究经费超过4000万美元,后者年研究经费超过2500万美元。而据美国大学协会成员资格分类,主要包括60所最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高等教育专家詹姆斯·杜德斯达(James J.Duderstadt)分析认为,美国“全国共有125所研究型大学,在数目上只占全国3600所高等教育机构的3%,却培养了全国3/4的哲学博士,这些博士将构筑全美高等学校的教师阵容”[13]。显然,世界一流大学亦被称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其主要使命是在开展高水平本科生教育的同时,着力进行较大规模的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这不仅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而且能够说明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赋予部分高校的使命定位必然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因此自然要求建设较大规模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2.“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攸关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大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高校要想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目标的。几乎所有高校都是在国家强有力政策指导及社会各界支持下,经过师生员工的长期奋斗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这个建设过程,既是漫长曲折的,也是需要很多因素的参与协调和支持配合的,其中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形下,那些追求“双一流”的国家和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清单”很长[14],通常需要集中最大多数人的智慧力量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和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以指导大学的发展事业。通过考察研究国外一流大学战略规划文本,我们发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均有翔实的战略规划文本,其规划研制时间通常在1~2年,各校规划文本内容十分丰富,共性特征是聚焦于“使命”(Mision)、“价值”(Values)、“卓越”(Excellence)、“研究”Research)和“质量”(Quality)等关键议题上,其中关于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都有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政策,包括打造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等。这启示我们,重点大学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时,不仅要积极呼应“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意愿,而且要切合“双一流”建设的行动计划,并全面落实到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双一流”建设的资源配置,攸关研究生教育要素的优化

正如美国比较高等教育学专家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教授指出的,“研究型大学的运行经费必定是高昂的,而且比其他大学需要更多的经费,在学生入学和教师雇佣方面也通常更挑剔,高居学术系统的顶端。”而“对大多数高等教育系统来讲,研究型大学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国,3000多所高校中只有大概150所是研究型大学”[15]。只要“看一下很多大学的预算,包括花费在学生和教师身上的钱,就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大学都能负担得起这样的费用的”[16]。因此就某高校来说,当确立“双一流”建设目标时,其必然举措是集中资源投入到最有潜力实现一流目标的高水平学科及能培养一流人才的学术平台上。然而,当学校并不拥有充裕的或难以获得长期充足的资源时,要提出“双一流”发展目标,显然不太合适。换言之,“双一流”建设必然涉及办学资源的筹集分配和优化组织问题,以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为例,譬如涉及学科建设资源、研究生导师资源、奖学金资源、国际交流资源等组合问题,学校就需要慎重加以研究和处理。如此看来,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配置必须有战略性的谋划推动,否则将影响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4.“双一流”建设的体制保障,攸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成效

随着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面临的形势将与以往大为不同。与前期“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形势相比,这里最大的不同是:形势更紧,视野更宽,要求更高,内容更多,速度更快,效率更好。那么究竟“怎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专家认为“主要还是要依靠高校综合改革,通过体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17]。换言之,综合改革和体制改革,不仅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良方,而且是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要求大学必须紧跟国际高等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形势要求,持续找准突破点和着力点,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困扰或阻碍大学发展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制约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种棘手问题。例如,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问题、学术管理问题、去行政化问题、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科研体制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等。实际上,当高校逐步解决了这些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时,不仅“双一流”建设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制度环境,而且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需要的体制机制,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

5.“双一流”建设的环境优化,攸关研究生教育文化的改进

国际经验表明,没有优良的文化环境和环境文化,特别是独立精神、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研讨自由、教学自由等软性要素,大学要想办成世界一流,培养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几乎不可能。通常,大学越是在自由的文化环境下,越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学科,越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越是在不自由的文化环境中,越难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越难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张楚廷教授在多个演讲场合反复重申一个命题,就是:“最高水平的大学是最自由的大学。反过来说也对,最自由的大学也可能是最高水平的大学。”他还说,“如果缺少自由,杰出人才就不会有。蔡元培的成功在于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8]中肯地说,在此方面,与发达国家一流研究型大学相比,那些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因为受到复杂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面向未来,不断推动大学学术环境的优化,努力实现文化环境和环境文化的建设目标,不仅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涵。

三、关于推动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思考

面向未来,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造就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要回答这样一个时代课题,需要国家、高校、社会等各方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切实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共同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文化环境。

1.切实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推动一流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高端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这使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的规律和特点。“我们既不能按本科教育规律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按经济规律、科技规律办研究生教育,既不能脱离世界闭门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需要遵循既与前几者相关,又不同于前几者的建立在我国国情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规律。”[19]回顾过去,我们实际上是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律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研究生教育,壮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果经过三十多年努力达到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水平。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院士的话说:“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借鉴国外和摸着石头过河。”[5]因此,借助“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指导,我们必须慎重对待研究生教育,努力探索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在实践中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如,遵循研究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推进研究生教育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遵循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推进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建设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等。

2.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

随着“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实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如果继续沿袭以往过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做,不仅不利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而且不利于“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换言之,研究生教育政策和模式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积极改变,这就需要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推进综合改革的进程。综合改革的总体目的应当是: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服务于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标。推进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认真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和办学规律,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为要求,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世界一流师资队伍为支撑,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精神文化为环境保障,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为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及责任高校,应该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深化改革,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手段,破除一切阻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快建设适应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抓住关键环节和要素用力,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模式

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关键是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承认,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对照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目标要求,虽然我们不能立即解决所有发展性问题,但是可以从解决部分问题入手,以解决部分问题为牵引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特别要学会从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入手推进改革,应该说这是一种可行的改革步骤和建设方法。如果以这样的毅力、思路和决心来做,那么不管是在国家或高校建设平台上,还是在学科建设平台上,我们都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例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院士的学术团队经过十多年努力,找准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进行改革突破,成功探索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其宝贵经验和成功模式令人称道,该团队也因此赢得了全国首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唯一的特等奖[20]。此典型案例也说明,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进行改革突破,对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4.突出一流文化重要性,构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文化环境

很显然,一流文化建设不仅对推进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一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什么是一流文化?简言之,就是以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这种“创新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包括来自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还包括人、财、物、环境等要素供给的支持。但是,“创新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最需要的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学习自由、学术自治等关键要素,或者说,缺少这些关键要素的供给保障,“创新文化”很难形成。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国内外众多一流大学校长、教育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均表达了共识观点。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21],可以说,这份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此关键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且真正着手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重点高校应当积极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在建设一流“创新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远,进而为实现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6-03-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102 69.htm.

[2]叶赋桂.学术独立、一流大学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20.

[3]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

[4]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

[5]赵沁平.开拓、创新、求真,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

[6]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2.

[7]清华大学学校基本数据[EB/OL].http://www.tsinghua.edu. 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about/about-6.htm l.

[8]北京大学2015年基本数据[EB/OL].http://xxgk.pku.edu. cn/docs/20151223225104287410.pdf.

[9]Harvard at a glance[EB/OL].http://www.harvard.edu/aboutharvard/harvard-glance.

[10]About Stanford[EB/OL].http://www.stanford.edu/about/.

[11]MIT 2016 graduate admissions[EB/OL].http://web.mit.edu/admissions/graduate/pdfs/MIT_department_info.pdf.

[12]菲利普·阿特巴赫,利斯·瑞丝伯格,劳拉·拉莫利.全球高等教育趋势:追踪学术革命轨迹[M].姜有国,喻恺,张蕾,译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4.

[13]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王定华,审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SALMIJ.世界一流大学:挑战与途径[M].孙薇,王琪,译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

[15]菲利普·阿特巴赫.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M]//刘念才,SADLAK J.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创新改革.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9.

[16]约翰·汉尼斯.卓越大学的评价与形成[G]//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组委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4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42.

[17]李立国.一流大学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综合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3.

[18]张楚廷.大学与教育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9.

[19]赵沁平.让教育规律成为常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

[20]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简介[EB/OL].http://www.csadge.edu.cn/info/hjcg_jj/ 2676.

[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1-13).[2016-03-12].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01/13/c_128624220.htm.

(责任编辑周玉清)

耿有权,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210096。

10.16750/j.adge.2016.08.00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组织制度比较研究”(编号:2015Y0203)名,占学生总数的33.84%,研究生30564名,占学生总数的66.16%[7]。北京大学现有39714名全日制学生(含2名专科生),其中本科生14837名,占学生总数的37.36%,研究生24875名,占学生总数的62.64%[8]。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现有2120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6700名,占学生总数的31.60%,研究生14500名,占学生总数的68.40%[9]。斯坦福大学现有16122名学生,其中本科生6994名,占学生总数的43.38%,研究生9128名,占学生总数的56.62%[10]。麻省理工学院现有10527名学生,其中本科生4527名,占学生总数的43.00%,研究生6000名,占学生总数的57.00%[11]。进行个案对比可看出,从研究生总规模看,清华大学是哈佛大学的2倍多,是斯坦福大学的3倍多,是麻省理工学院的5倍多;北京大学是哈佛大学的1.7倍,是斯坦福大学的2.7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4.1倍;从研究生占在校生比例看,清华大学低于哈佛大学2个百分点,但高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9个百分点,北京大学低于哈佛大学5个百分点,但高于斯坦福大学6个百分点,高于麻省理工学院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就研究生教育规模而言,我国少数重点高校已达到世界一流,就研究生教育质量而言,重点高校也处于快速进步过程中,不少一流学科培养了一批一流水平研究生,支撑了包括航天领域在内的国家高新尖科技领域的重大发展。应该说,这是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来,重点高校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未来也将成为实现“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和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基础平台。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研究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