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225000) 张素珺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225000) 张素珺
学会提出问题远比学会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使课堂不断创新、有效生成,并促进学生思想、个性的张扬。让学生学会质疑是生命课堂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本色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举。
生命课堂质疑对话创新
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人的发展的课堂。生命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而且也能体现教师的生命活力。怎样构建语文生命课堂呢?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从题目上质疑
比如,教学《放小鸟》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质疑:“谁放小鸟?”“为什么要放小鸟?”“放怎样的小鸟?”等问题。从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质疑,容易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
(二)从课文的语句质疑
《台湾的蝴蝶谷》有这样的一个句子:“它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句话描写蝴蝶从远方飞来,用词生动。二年级的孩子不能体会到句子用词的精确与生动,故在初读课文时,常常会读错。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发现同伴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不同的动词呢?”经过一番思考和辨析后,他们能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生动,也学会于细微处质疑探究的方法。
(三)从看似不经意的地方提问
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学习有关描写樟树特点的段落。当学生了解到樟树品性,对樟树产生欣赏、赞美之情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第一段。这时,问题自然从学生心中冒出:“樟树都具有相同的品性,为什么作者要点明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是以树喻人的方法。这样的质疑不仅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关注文本中看似不经意的描述。
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用情关爱学生,用心指导学生,巧妙地为学生搭设质疑的舞台。
在生命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设质疑点,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于质疑,在疑中学、学中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在教学中,质疑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为,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教学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先清楚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与教学目标要求;然后思考用怎样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提出问题并走进文本、研读文本、感悟文本。比如,《黄河的主人》一课对黄河险恶的描写和对艄公驾轻就熟的描写可谓精湛至极。教师研究教材后,思考:教材中哪些是教学难点?学生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抓住文中的词语反复诵读,深入体悟,充分感受黄河的险恶和艄公的沉稳;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读着读着,学生的问题便产生了:“为什么在如此湍急的黄河上,艄公却能镇定自若,成为黄河的主人?”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引航课堂,艄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渐渐明朗。
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对话的环境下,我们的课堂才更具有生命的意义,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会不由自主地质疑问题。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质疑来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比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都沉浸在鸟的天堂的优美意境中。“我有一点和巴金爷爷的看法不一样。”突然,一位戴着眼镜的小个子男孩站起来发言。这时,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我先是一愣,然后示意大家安静,微笑着让他把话讲完。男孩有些犹豫,但还是红着脸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写文章应该注意前后照应,而这里有些矛盾。课文前面讲榕树长得很茂盛,叶子密得不留一点儿缝隙;而后面写到画眉鸟的时候,作者用了两个‘飞’字。我觉得欠妥,这样不能突出叶子密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给它换个词呢?”话音落下,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在默默沉思着。不一会儿,一只只手就高高举起。“挤”“冲”“探”“钻”……孩子们智慧碰撞出的火花让人惊讶!
为学生撑起这片质疑的天空,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语文,大胆质问教材、同伴、老师,他们就能在课堂上张开创新的翅膀,轻舞飞扬。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