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延安大学为例

2016-03-04 13:51常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常琅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延安大学为例

常琅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在高等教育愈发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生能否有效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取决于其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延安大学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目前在校研究生规模约为本科生的十分之一(延安大学官网2015年4月更新,目前在校本科生15 683人,研究生1 462人),属于有代表性的西部省属高校。以延安大学为例,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考察西部省属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并就提高该群体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西部省属高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国际化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西部省属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趋增加,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脚手架”。学术英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口头交际能力(用英语作国家会议主旨报告、参与小组讨论、与外籍专家会场外交流等)和书面交际能力(用英语撰写国际会议参会论文等)两个方面。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既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晴雨表。然而,由于研究生规模小、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体制落后、生源相对差等原因,西部省属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千篇一律地强调阅读能力,从而忽视了交际能力。

本文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以延安大学为例考察西部省属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并就提高该群体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管理者、研究者及一线师生对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

一、研究设计

围绕研究生个人角度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导师角度的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生任课教师角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性别均等的30名研究生、10名导师和2名英语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延安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需求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延安大学2014级基础文科一班、二班、基础理科一班、提高班研究生,共计468人,专业涵盖8个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问卷调查是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的,主要考虑他们已经进行了一整学期的英语学习,对研究生阶段英语课程的相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问卷效度能得到保障。问卷发放468份,收回468份,其中有效问卷455份。

二、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一系列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延安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一)课程单一

延安大学目前开设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只有综合英语,属于阅读课型。根据访谈结果,该课程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及提升的需求。虽然校内分析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生态学3个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全部为学生阅读本专业外国文献打基础的,并没有从培养学术英语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角度出发,更谈不上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了。2014年9月,学校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学生入学后分普通班和提高班分别授课,其中普通班执行原教学模式,提高班由外教自选教学材料进行授课,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主。经过一年的运行,学生反馈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问卷调查也显示,82.4%的同学对目前英语课程设置不满意,其中42.8%的同学觉得特别不满意。77.4%的同学认为学术英语应列为必修课。86.9%的同学认为应开设增强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选修课程。

由此可见,学校在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方面确实存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师资瓶颈

延安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室5名老师均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如果需要面对全校12个硕士一级学科、40个二级学科专业讲授学术英语课程,必然会力不从心。访谈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研究生反映教学内容覆盖面狭窄,主要围绕文学、文化和普通科普素材,与自身专业相关内容欠缺。从而无法习得本专业学术英语,专业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多数受访研究生有让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的诉求。一方面是因为英语教师欠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语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打折扣。

(三)教学硬件落后,导致教法单一

西部省属高校因自身条件限制,大多属于教学型大学。少数院校虽然将自身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但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将研究与教学并重。因此,西部省属高校几乎无一例外只重视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由于研究生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资源配置也随之倾斜。延安大学目前在校研究生规模约为本科生的十分之一,但截至目前没有研究生专用的教室,每年都是在本科生课程排定之后插空安排研究生课程。教室内多媒体教学设备远未普及,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没有网络连接,只限于简单的课件展示和影像播放。在此状况下,研究生英语教法只能秉承传统模式,“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讲到头”。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研究生个体认知和思维的差异,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不仅严重挫伤了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完全阻断了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实施的可能性。

三、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对策

延安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基本上代表了西部省属高校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上述现状及问题,本文将从构建全新教学理念、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互动、开展第二课堂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

(一)构建全新教学理念

针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2015年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历时八年提出了“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文教授在该理论体系中提出了“学习中心说”,强调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有效学习服务。传统的研究生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语法、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只顾教材进度、忽视学生需求。这一理念在国内外遭到几乎全部学者一致的口诛笔伐。而文教授倡导的“学习中心说”主张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和有效学习,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教师讲解、小组互动、结对互动、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等,不同形式达成不同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课堂活动形式。

此外,文教授在该理论体系中还提出了“学用一体说”,主张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传统的研究生英语课堂以教材为中心,推崇“课文至上”,随之出现的就是“学用分离”。而文教授倡导的“学用一体说”主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切课堂活动都要与运用密切关联,做到“学”与“用”无边界,高度融合。学生的目的不再单单是学习教材上的课文,而是以课文为手段来学习英语同时完成产出任务。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们会逐渐习得用英语行事,英语水平只影响到行事的复杂程度,而不会影响到能不能行事。从这个角度来讲,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英语教师之间、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

首先,研究生英语教师应该定期组织教研室活动,及时交流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集体备课、公开课、课堂相互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能力。其次,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互动,虚心向他们请教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把握各学科专业对研究生知识体系的目标要求,然后再根据目标要求来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教学过程中专业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可以尝试邀请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各司其职,协同合作。

(三)第二课堂开展

课堂是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去实现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积极展开第二课堂,用心打造实践平台是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现行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大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比重,增加第二课堂实践比重更有利于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比如,研究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撰写英文专业期刊论文摘要、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并进行综述、参加英文专业学术讲座等不同方式获取学分。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学术英语学习资源、开展外语国际文化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翻译比赛、辩论赛等方式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研究生英语学习兴趣,最终促成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那就是高等教育的日益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中精英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除了要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还要尽快步入国际化轨道,最终在国际化进程中能够迈出多远则取决于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目前,以延安大学为代表的西部省属高校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在后续试验中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西部省属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松,王金霞.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多元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45-49.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3]葛治波.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46-49.

[4]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晓敏,王军.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41-42.

(责任编辑:孟丽涛)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on-English Major Graduate Academic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ase Study of Yan'an University

CHANG L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nxi 716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hether graduates are capabl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not is determined by their academic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Yanan University was listed the high-leve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Shaanxi in 2011. At present, graduates number takes one tenth of the undergraduates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in April, there are 1462 graduates and 15683 undergraduates in Yanan University). Therefore, Yanan University is a representative among wester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on-English major graduates' academic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wester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and puts forward to several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improving their academic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 graduates; academic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west China

作者简介:常琅(1982─),男,陕西子洲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计划科研项目成果(14JK1805)。

收稿日期:2015-12-24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1-0139-03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