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2016-03-04 10:04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2231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学校

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223100)张 辉



浅谈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223100)张辉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当下学校建设的热词,然而通过近距离观察审视各个学校,发现除了墙体、标识等符号外,很难让我们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气息。于是作为教育者,不得不思考校园文化该如何进行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定位建设

随着教育现代化、教育均衡的深入推进,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用房鳞次栉比,教学器材应有尽有,活动场所标准统一。然而面对优越的物质条件时,我们发现学校除了物质层面的东西外,显得很苍白,有大厦而无文化成了当下各个学校的真实写照。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学校是什么?校园文化应该如何建设?

学校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程序、有一定的场所和时程,专门用来教育特定对象,传授知识和价值体系的地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除了具有教书育人的功能外,还应具备传承与缔造文化的功能。如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稷下学宫所引发的百家争鸣、宋朝的六大书院所产生的文化繁荣、民国时期的新式学校所萌发的思想浪潮等都是因为传承与缔造文化,才将学校推向巅峰,印在历史的长河里。尤其是当西方办学理念与文化传入中国后,“学校应传承与缔造文化”这一认知已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出“我们已进入了‘文化人’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应进入‘文化发展范式’的新时代”的观点后,校园文化已快步走进校园。

正因为一批人的觉醒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当下学校建设的热词。然而近距离审视各个学校,那些标榜有自己校园文化特色的学校除了墙体文化和标识等符号外,很难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该如何进行?

一、校园文化该如何定位

1.校园文化的定位,需理解文化实质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的视角来解读,文化是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这样的表述让人有点费解,我将列举一个事例说明: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博士,谈了一个美国女朋友,用摩托车载着女友在十字路口遇上红灯时,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因为他不守交通规则,美国女友因此跟他分手。后来回到国内,博士交了一个中国女朋友,一起骑车看见红灯时,他停了下来,中国女友也和他分手了,因为他太守规则。同样是“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呢?很显然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在美国人看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守法就是诚信的表现;而在中国人看来,法律是人制定的,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综合《辞海》的解释与现实事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学校文化”,它们都应具有普适性、系统性、协同性。我们可以把文化看做一种行为束律和意识形态,也可引申为一种哲学认知。现在各个学校开创的开放文化、健康文化、快乐文化等所谓的校园文化,显然达不到文化的层次要求。开放、健康、快乐等词所表述的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与真正的文化还相距甚远。为此,校园文化的提炼与定位要遵循与体现文化的本质。

2.校园文化的定位,需服务于现实诉求

中国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国家,有儒家的仁爱,有法家的用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轮回等。尽管这些思想文化曾经光彩夺目,但它们却没有走到一起,以至于到现在,都无法形成大家一致认同的行为束律、意识形态和哲学认知。也正因为中华文化的繁杂,造就了中华人民的盲从与随性、功利与短视,这样的文化现状严重地戕害着人们的身心。正如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在央视评论中说的:“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党的十八大落幕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民素养却没有很大提高,如大规模移民、碰瓷等一类现象正侵蚀着我们的国家。此时,我们比任何时期都需要形成一个全面、健康、和谐的文化体系,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基地,更应该肩负起文化缔造的重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提炼与概括反映出全国人民的整体诉求,反映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希冀,反映了全民建设和谐家园的心声,能给我们的学校文化定位带来启迪。

3.学校文化的定位,需融入学校历史

学校文化的定位要切合学校的特点。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在实施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课程体系、教育主张、操作流程、历史印迹等任何脱离学校历史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校园文化,都会成为摆设。如某校因本地盛产名酒,确立了一酒的校园文化;某校因本地有一个湖,产生了湖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的确立,无法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接轨,显然无法取得师生的认同。为此,校园文化的定位,不仅仅停留在地域特色上,还必须基于该校的历史。

二、校园文化建设该如何进行

1.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

按照社会系统理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

首先要进行隐性层面的理念文化建设,这一层面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当师生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融合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就自然会生成学校所独有的文化气息。在理念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文化的思考”来确立学校文化的基本维度;要通过“文化的寻根”来追溯与梳理学校文化的历史意蕴;要通过“文化的自省”来审视学校文化的发展现状;要通过“文化的重塑”来规划学校文化的重新建构。通过多角度的打磨,让学校的文化理念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成为学校管理的准则、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制度。

其次要进行显性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这一层面的建设是学校理念文化的外显。进入一所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标识、布局、建筑和功能设置。这些设置就成了对该校文化认读的渠道与路径。如果没有这些显性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就无法直观地体现学校的文化与学校的文化主张。为此,加强显性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让它成为校园文化的旗帜。

最后是中间层面的行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将落脚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上。如何让师生的行为体现出校园文化特色?我认为要基于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方面通过课程目标的整合,开发与之相应的课程,让师生在这个课程中进行行为的端塑;一方面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突破学科的边界,超越学科的框域,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旨,以文化为主线,进行跨学科地教育整合。

2.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取得师生的认同

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来到中原后,感到自己作为一个落后民族代表来统治中原的先进地区有诸多不便,于是他苦寻一种思想来统治国家。在当时,儒家思想虽然很好,但想让全国人民理解,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道家思想又太玄妙、空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佛教作为国家的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学校的文化必须得到师生的认同,否则将是一纸空文。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停留在学校的文件中。学校的文化建设理应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行为,学校的使命、精神、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理应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学校的文化建设才是一群人的建设,成功的建设。

学校的文化建设要便于师生操作。世界上有很多先进的思想都“死”于无路可走,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一整套可行的操作步骤,从文化到课程、从课程到行为、从行为到评价、从评价到反馈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行为,任何一个操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引起负面效应。

三、校园文化效应该如何呈现

谈及现今的校园文化,耳熟能详的有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浙大的“求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等。为什么这些大学的文化能够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高校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了大家公认的成果;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生行为所呈现出来的。如清华大学的学生含蓄稳重、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不达目标不罢休;北京大学的学生热情奔放、个性张扬、喜欢交际、善于交流沟通。

1.校园文化效应要靠显性的成果来张扬

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者都想把校园文化打造成为品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建设都能成为一个品牌、一种效应。清华大学在1911年的《清华学堂章程》中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后因梁启超应邀在清华大学作题为《君子》的演讲中提到:“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以此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清华学子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将清华这一学府推向了中国教育界的巅峰,也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推到了世人的面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的文化效应需要有成果的支撑。

2.校园文化效应要靠自觉的行为来呈现

北京一所小学周一升旗时,一位美国国籍的学生不肯参加升旗仪式,经询问,他说:“这是中国的国旗,而我只能向美国的国旗敬礼。”他的回答让所有的教师都由衷的赞赏,学校的文化效应呈现也应是如此。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对学校文化的一个侧面写照;教师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学校文化的真实反映。当师生能够按照学校文化的主张规范言行、笃行信念时,学校的文化建设自然就会产生其应有的效应。

总之,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会有损文化形象,都会给文化涂上一抹黑色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徐文彬,张勇.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成就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2).

[2]卞恩鸿.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08(9).

[3]卢元锴.论学校文化的背景及发展策略(上)[J].现代校长. 2005(11).

[4]黄大龙.教师视野中学校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J].江苏教育研究. 2009(34).

(特约编辑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9-088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