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 崔 娟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崔娟
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存在的短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补救:加强“话题类”习作的教学研究;训练学生连贯地表情达意;训练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年级作文教学要点
中年级习作教学在“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方面做得较好。这说明作文教学中的训练是严格的。但是,除此之外,中年级学生还应具备其他的习作能力:能围绕给定的话题介绍事物;能通顺连贯地表情达意;能围绕给定的话题组织材料叙述事情。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还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补救中年级作文训练的短处。
话题即主题,就是与话题有关的人讲述与话题有关的事情。应当说,话题就是一个中心议题,中心词语,或者是一个范围。这类作文,看起来没有观点或者主旨,内容上较宽泛,形式上也往往不太讲究体裁限制。但是,话题其实也有着一些限制。举个例子来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很多的礼物,或者是节日礼物,或者是生日礼物,或者是某些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或大或小,都包含着赠送者的关爱、深情。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具体感人,过程清楚,字数400字以上,题目自定。
这篇作文给定的话题是“礼物”,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凭借,即限定了本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必须以“礼物”为圆心展开,而不限定在某个范围内取材,也不限定采取哪种表达方式。
但是在写作时,不少学生还是以“礼物”作为题目来写作。这虽无大碍,但是反映了作文训练中以题目为唯一追求的命题作文的答题习惯。
话题作文是内容开放式的范围式命题,而命题作文则将作文的眼光凝结在某个点上,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挤占学生的写作空间,不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表达能力。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比较自由的习作方式,我们许多教师教学时仍然把握不准,习惯按照命题作文的方式来教学。这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自由表达,同时又因为把握不准造成教学范围过大,由学生任意为之,影响了作文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专题培训,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几点。一是把握文体。话题作文中的“文体不限”,不是无限,而是“无限中有限”,即当学生自由选择文体时,摒弃了童谣、记叙文、说明文等,而选定自己擅长的诗歌为表达方式时,就要严格遵循诗歌的写作要求:节奏、押韵、凝练等。二是要努力使“切口小”。话题不是无限制的闲扯漫谈,作文的字数要求、表达的过程标准等都要求缩小写作的“口子”,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三是写出新意。作文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在立意上做到感悟独特;选材上要眼光独到;构思上要匠心独具;语气上要个性鲜明。这样的话题才有感染力。
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连贯表达,也就是要求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组合和衔接得当,能够完全表达作者的心意,也能够让人听得懂自己的心意。所以,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连贯表达,包括这三个方面:一是话题前后一致;二是语言表达形式恰当;三是语言顺序合理不凌乱。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训练这三项能力。
(一)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
1.陈述对象“从一而终”。
一个短句比较容易把握,但是一旦遇到长句子,学生就容易被绕进去。比如这个句子:
现在有些同学,对同学的错误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思考,不分正邪,把别人的行为都作为效仿的榜样,其中的某些低级和下流的言行,被一些人看作酷、豪、霸,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这段文字因陈述对象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可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修改,使文意贯通。
2.观点要与佐证材料一致。
观点与材料的不一致一般出现在说理性的文章中。有的在语段开头提出问题和观点,接着摆事实、举实例,进行佐证观点的工作,或者在文末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观点就是核心的话题,也就是核心词,所有材料都要靠它来统领。
(二)语言表达形式恰当
选择怎样的句式,主要观察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要选择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性。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我们可以经常进行类似以下形式的训练。
仿照范例:春姑娘悄悄地,悄悄地走来,撒一路欢笑,撒一路欢歌,于是,雪融冰消,溪水汩汩;于是,草长莺飞,风筝飘飘……
请接着写:夏姐姐_______________……
表达要与事理语境相符。乱表达是作文的大害。所谓乱表达就是说不能够遵从事理,不关注语境。比如,经常有学生说话不注意停顿,说出这样的句子:“看到小猫咪死了,我心急如焚,连忙跑过来大叫:‘妈妈死了,妈妈死了。’妈妈转过头疑惑地看着我,生气了。”
这里的表达完全和语境不符合,所以才使得妈妈生气了。因此,表达要符合事理就要注意上下文在事理上有没有“断痕”。比如,前面说了两个意思,后面只说一个意思,就少掉了一层意思;前面赞美某个人的优点,本来要接着说优点的具体内容,但是立刻转为批评这个人的缺点,这就违反了前后一致的要求。这些都可以借用关联词来连接好。当然,不能将关联词用错,没有因果说成因果,没有递进关系一定要升格为递进关系,这都违反了事理。
汉语是在语境中生长的语言。比如这个句子:黄河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样的两个“长”在这里表达的含义大相径庭。而对于写景的内容,语境因素更明显,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能够使语言具备新的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经常用以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境表达。
根据语境,写出句子,以符合说话人的机智、幽默。
(1)一位富翁对一个犹太人说:“在岛上竟没有驴和犹太人。”犹太人平静地回答:“_______________。”
(2)白人牧师诘难黑人领袖:“您有志于解放黑人,为何不去非洲?”黑人领袖反唇相讥:“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顺序合理而不凌乱
表达要语脉一贯。表达一个意思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做到脉络分明,语气贯通。这就要特别注意说话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另外,语句要前后照应,做到问答照应、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关联词语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前后照应、过渡照应……这样才能使句意连贯。
结合阅读教学,在习作教学中开展组织材料的能力训练,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组织材料的技巧。
首先,是开展组织材料的专项训练。我们不妨开展如下的训练。
1.明确顺序的训练。
比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材料。
( )在车上,售票员阿姨热情地向乘客介绍沿途停站的情况。
( )汽车到站了,乘客们陆续下车。
( )售票员阿姨认真地查票。
( )乘客们都在夸奖售票员阿姨。
( )中途,每停靠一个站,售票员阿姨总是招呼着乘客上上下下。
2.隐含顺序的训练。
比如,在括号里填上能够表示顺序的动作词语。
(),云龙湖水就像一面明镜,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清盈盈的;(),又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绿的。
3.自由确定材料顺序的训练。
这种训练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找到排列的理由,且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确定为正确的。比如,把下列词语按某种顺序排列,在排列后写上理由。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极目远眺望眼欲穿
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 __________)
其次,是教会学生组织材料的技巧。
1.抓角度,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教师要训练学生进行有效、优效的构思,让学生积累新颖素材,寻找一些新的思维途径。可以通过转换角度、一题多写、一事多写等方式来训练。
2.抓中心,培养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确立文章的主题,并能围绕中心,选择符合生活实际的,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还要学会裁剪,无用的、无关紧要的地方都要学会忍痛割爱,不能片面的追求字数,而使文章显得啰里啰嗦。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在写作文时所写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凸显主题。
3.抓详略,培养学生安排材料的能力。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他们的作文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当学生对素材没有侧重的把握时,作文就会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安排材料的主次: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简略写、重要内容大写特写,从而使文章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用这种方法多练习,学生就能学会自己安排材料的主次了。
需要强调的是,材料的组织顺序是多种多样的。就一篇作文而言,写作的顺序是随着作者的需要而改变的。哪种顺序适合,哪种材料适合,这要依据材料的特征、叙述事情的规律来确定。只要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怎么组织都行。一句话,组织材料的顺序就是表达中心的要求。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习作的评讲工作。在反馈点评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8-073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