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学设计需落实三个问题

2016-03-04 02:30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210031马张青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9期
关键词:除数起点梯形

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210031) 马张青

课堂导学设计需落实三个问题

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210031)马张青

导学设计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广泛关注。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从学生的互动性入手,落实三个问题,即找准起点、加强操作、关注差异,加强课堂导学设计,提升教学实效。

课堂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新知是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经过有效的引导最终建构的。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学,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与合作探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自主参与、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导学设计呢?

问题一:导学要导什么?——找准起点,有效沟通新旧知识

小学教师最迫切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到底在哪里?显然,起点不是教师说了算,也不是教材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才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进行导学设计的根本,就是要找准学生的起点,这需要做到两个方面:其一,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其二,要从学生的反馈中掌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出示算式“798÷42”让学生计算。经过计算,学生的旧知被有效激活,与此同时,我也借助学情前测,了解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明确了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基于此,我设计了练习:小明买鸡蛋用了7.98元,每千克鸡蛋4.2元,他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学生列出算式“7.98÷4.2”。我设计了如下导学:想一想,除数是几位小数?如果转化为整数,结果会如何?除数如何转化成整数?如果要让商不变,被除数会怎样?在这个导学设计中,学生能够将已有旧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来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实现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课堂导学的作用,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中找到教学的起点,而后带领学生进入新知建构中,实现了课堂导学的时效性。那么,课堂导学设计到底要设计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沟通,实现新知的对接和建构。

问题二:导学要怎样设计?——加强操作,设计形式多样有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实现课堂导学的有趣和新颖。

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

1.动手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

2.将每一次折纸的结果在正方形中画出来。

3.根据对折,写出相等的分数。

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有效解决了“导学该怎样导”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操作的同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问题三:导学要面向谁?——关注差异,合理调配问题难度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将导学设计的重心放在了某一个层次的学生上面。要么过分关注优等生,要么过分关注学困生,导致课堂导学冷热不均。导学到底要面向谁?课程标准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比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为了学生都能够得到思维引导,我设置了多个层次的导学学习单:第一个层次,要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第二个层次,要学生通过动手拼接,将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思考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图形面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第三个层次,要学生动手测量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还有高与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底边和高有什么关系;第四个层次,要学生参与讨论,看看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通过以上四个阶梯的问题导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总之,导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弄清楚课堂要导什么,怎么导,向谁导,并将这些问题落实到每一个实践环节中,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让课堂导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9-043

猜你喜欢
除数起点梯形
梯形填数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梯形达人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