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庆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经济学研究
经济增长减速下农民工就业困境及政策
张庆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当前,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逐步放缓,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从就业方式看,对受雇就业农民工不利影响较为明显;从年龄特征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更大;从产业分布看,对第二产业各部门农民工就业影响更加突出。因此应通过就业政策调整和重点加强就业规划和调控,加快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落实和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就业的不同政策之间协调和配合,以促进农民工群体扩大就业、稳定就业。
[关键词]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农民工
一、引言
长期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形成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广泛分布于城乡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用人单位招工难以及民工荒现象,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工整体就业压力,有利于其顺利就业、扩大就业。但最近几年特别是美欧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正逐步下降,市场交易速度、交易规模随之同步下降,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从而对劳动力需求量日渐减少,就业不足甚至失业压力开始显现和加剧。
作为我国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群体,其就业数量和质量不仅关乎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关系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改善和长期经济增长,更关系到农村地区大量留守人口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农民工就业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影响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上述判断,有必要探讨宏观经济环境改变即经济增长速度日趋放缓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探究制约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的种种因素,继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扩大就业。
近几年,学者们关于经济增长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多。如刘伟等[1](2015)详细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2004—2013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带动了非农就业的增长,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看,GDP规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带动整体就业(包括农业就业)0.1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负,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都为正数,这表明现阶段经济增长对非农就业数量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不过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GDP的就业弹性系数略有下降。孙文凯[2](2014)利用200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量估计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的数量变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即经济增长有利于拉动城镇就业,从而验证了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谭菊华[3](2013)采用计量模型对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而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陈东有等[4](2012)结合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的现实,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波动现象,认为“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仍然存在,并从农民工劳动报酬与福利待遇、就业成本较高等几个方面剖析其深层原因。刘成玉等[5](2012)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条件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调整,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增长模式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以适应不断转变的增长模式。总体上看,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经济较快增长对劳动就业影响,缺乏经济增长减速对就业规模影响研究,尤其缺乏经济增长减速对农民工就业影响分析。因此,考虑到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性,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及今后经济增长日益减缓趋势下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压力和困境,从就业方式、年龄特征和产业分布等角度阐释经济增长减速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路径,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应对。
二、经济增长减速下农民工就业压力日益明显
1.经济增长减速对总体农民工的就业影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7.7%,2013年为7.7%,2014年为7.4%,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如图一所示,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在未来一个时期宏观经济将以7%~8%速度甚至更低速度保持增长。在就业市场上,各类企业是吸收农民工就业的主体。2012年以来,反映企业生产现状的PPI指数连续38个月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9%。显然,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连续下降显示出市场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率大幅下降,投资意愿自然减弱。利润率的不断下滑自然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劳动力使用,农民工就业压力随之而来。可见,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农民工就业人数势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在东南沿海地区众多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业部门表现尤其明显。同时,课题组对江苏、浙江两省中小企业的调查走访表明,经历过一批企业倒闭后,现有很多企业只是维持现状或勉强维持现状,目前没有扩大规模、增加工人使用计划,因此,各类企业用工量下降,就业需求不足且增长比较缓慢,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失业和就业不足。与此同时,农民工数量庞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其供给数量仍然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2014年,农民工数量已由22 542万人增长到27 395万人,如图二所示。这样,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农民工供给总量持续增长,而另一方面其市场需求却日益减少,这自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压力和困难。
图一2014年以来GDP增长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二2008-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为进一步验证经济增长与农民工就业人数的数量变动关系,笔者利用1990—2014年的农民工就业人数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对两者进行OLS计量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LNnmg=5.74+0.34LNgdp
(86.9)(60.5)
上式中,LNnmg表示取对数后的农民工就业人数,LNgdp表示取对数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括号内数字为t统计量,可以看出,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常数项和解释变量都通过t检验。在回归等式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工就业人数间保持同向变动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则农民工就业数量增长0.34%。可见,经济增长的减速明显导致农民工就业下降,就业压力越发突出。
2.经济增长减速对受雇就业农民工影响更大。根据统计数据,现阶段大部分农民工的就业方式为受雇就业,其就业规模、就业数量依赖于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因而更容易受到经济增长波动、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和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2013年有高达83.5%的农民工为受雇就业,只有16.5%的农民工为自营就业。受雇就业农民工的65%从事第二产业,主要从事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部门;自营就业农民工82.1%从事第三产业,主要从事于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行业、居民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经济增长减速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持续下降已经使得各类生产单位的用工量难以增加甚至会相应减少,因而,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对受雇就业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更大。
3.经济增长减速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更大。从年龄结构看,经济增长下降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影响不同。和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的就业目标比较单一,基于家庭责任、改善生活水平的现实要求,获得稳定且持续增多的货币收入甚至是其唯一的追求目标。因此,老一代农民工更能吃苦耐劳,对用工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等不会过多挑剔,只要有一定的稳定收入就能就业,其就业择业适应能力更强、适应范围更广泛。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吃苦,追求的就业目标比较多元,除了关注收入水平外,他们还更加注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很想出去看看世界,对企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能实现自己个人价值,老板能看重自己,企业的发展有空间,工资高低并不是主要问题。”[4]同时,自身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长期的城市生活使这部分群体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追求体面地、有尊严地就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人劳动付出为社会所认可和尊重。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非常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中,因此对就业地点、工作单位会有所要求、有所挑剔。这部分农民工“由于比较年轻,做决定的时候很随意,做得不高兴了或者烦了,或者嫌钱少了就辞工”[4]。2013年,新生代农民工12 528万人,其中39%从事制造业,14.5%从事建筑业,10.1%从事批发和零售业,10%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可见,在当下因经济总产出减少、企业经营利润和效益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很多用人单位相继减员降薪,减少福利待遇和增加工作强度,新生代农民工所受到的就业影响更为明显。
4.经济增速逐步放慢对第二产业各部门农民工就业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就业的专项调查结果,目前农民工主要就业于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部门,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提高,如表一所示。2008—2013年,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比重由51%上升到53.6%,从事建筑业比重持续上升,从13.8%上升到22.2%。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 894万人,其中有56.8%的农民工从事于第二产业各部门,31.4%农民工就业于制造业,22.2%就业于建筑业,其余就业于矿山采掘等其他行业和部门。
表一 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布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从表一中可以看到,2013年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在第二产业部门就业。而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慢,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也在减缓,如表二所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已由2011年的10.6%下降到2014年的7.3%,下降幅度非常的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2011年的10.7%下降到2014年的7.0%;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也由2011年的9.8%下降到2014年的8.9%。
表二 2011-2014年第二产业增长率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多年来,粗放式扩张模式和低水平重复投资使得大量工业产能处于过剩状态。据分析,“许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并且产能过剩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6]。不仅传统行业生产存在大量过剩,甚至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能、产量的大量过剩必然带来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如受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和低迷影响,导致矿山采掘业及其相关加工业等资源采掘行业产能过剩,产生大面积亏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及开采辅助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在利润方面,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61.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1.7%,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可以预见,产量严重过剩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将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倒闭,为扭亏为盈而必然压缩产能,相应地缩减用工量来降低人工成本,这无疑会对这些行业、部门的农民工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除过剩行业外,其他制造业部门大多处于收缩状态。近些年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如“2005—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4.4%,2010—2012年农民工收入年均上涨17.4%,同时,节能减排、地价攀高、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企业面对的环境、土地等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6]。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连续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加工制造业投资意愿、投资量明显下降,2015年5月的中国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1,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50下方,制造业PMI产出分项指数跌至48.4,五个月来首度跌穿50,并且创13个月以来的新低点,显示出制造业投资需求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投资中占比最大的9个主要行业投资的累计增速均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速的降幅都较大,从而对总需求产生较大的抑制。”这样,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使得制造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倒闭,如近期东部地区的传统制造行业面临持续不断的倒闭潮。因此,制造业的低迷现状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产能利用不足,生产萎缩,相应会减少用工量、裁减工人,因之对农民工就业需求量明显减少,从而对这一行业的农民工就业形成较大压力。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制造业萎缩自然传导到建筑业上,导致建筑业市场需求不足,其生产规模和投资扩张日益压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比上年减少10.7%,其中居民住宅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了14.4%;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减少了7.6%,其中住宅减少9.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比上年下降14.0%。不仅如此,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如图三。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由16.8%一路下降到8.5%。可见,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和整体规模在持续萎缩,各类商品房以及居民住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势必减少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动力使用。从全国来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吸收农民工就业的主体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连续下滑无疑增加了就业难度,给农民工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图三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2015-04-15。
5.经济增速逐步放慢对第三产业各部门农民工就业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民工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已由2013年的42.6%上升到2014年的42.9%,上涨了0.3%。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主要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部门。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放慢,第三产业各部门农民工就业也受到不利影响。如由于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导致商品销售数量下降以及周转流通速度减慢,这自然会影响到各种商品的批发和零售行业及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行业就业,导致其就业需求下降并减少用工人数;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率的大幅下降及企业投资需求不足,致使为第二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如生产服务业、饮食服务业和修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其就业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这自然影响到这些服务行业和部门的农民工就业。
三、经济增长减速下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
1.要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将其作为目前以至将来一个时期就业中的首要任务。我们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7],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下,这一群体无疑是最为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农民工能不能稳定就业、能不能充分就业关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其就业指导,要通过完善的政策设计促进这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使其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
尽快制定农民工就业的短期规划(如年度计划)和长期就业战略(如五年计划、远景规划),明确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就业进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结合实际对农民工就业过程、就业规模和就业流向进行有计划的干预和引导,尽量减少农民工就业的盲目流动和无序流动,尤其要减少非自愿流动就业,提高就业稳定性。在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基础上,就业规划和就业战略要明确调控重点和调控手段,注重就业规划的实施和执行,防止流于形式。为在经济下滑趋势下促进就业,就业规划应着力引导农民工在农村地区就业,拓宽农村的就业领域以增加就业量。就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注重和坚持农民工就业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发展阶段相应采取不同就业政策,将农村人口的就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当工业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吸收能力不断下降时就应及时调整就业政策,使劳动力就业适应产业变化、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当城市、工业部门的就业机会减少时则充分发掘农村地区的就业空间,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事实说明,在不同经济阶段采用不同就业政策、就业规划,能够使得农村人口的转移就业始终能持续下去而不至于间断或反复。
2.统一城乡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彻底消除城乡政策差别,尽快消除城乡劳动力因户籍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方面差别,实现同工同酬和平等就业、公平就业,为农民工创建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使农民工群体尽快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随着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当务之急是对城镇就业农民工实行平等化公共品供给政策和服务标准,在住房、就业和教育、医疗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设计,重点在于政策制定、实施的公平,消除政策的二元性,注重政策设计及执行之间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缓解或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后顾之忧。以居民小区或社区、街道及其他社会团体为基本单位,积极组织、吸引农民工及其亲属参与城市社会活动,特别重视和关注农民工的随迁子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四位一体青少年事务服务模式,从心理、学习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参与等方面促进随迁子女健康成长,降低农民工群体及其子女对城市陌生感和距离感,尽快将其融入城市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利于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安心工作。
3.调整、完善现行就业培训政策,着重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就业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拥有就业技能是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基本。为扩大就业、增强就业稳定性,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培训质量。由于技能培训具有明显的公共品特征和正外部性,注定了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主体功能,同时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此,政府应增加就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和补贴,特别增加非农技能培训设施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减轻农民工培训负担;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分类培训,建立制度化培训机制;整合多部门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资金、培训设施等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结合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生产实际要求,大幅强化操作型和技能型的教学,创建创新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严格培训标准,重在实用和应用,着重提高培训后持证率,切实增强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除了对各行业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外,更要在农村地区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素质、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培训和实践,把农民工群体转化为具备专业化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
4.尽快实现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全覆盖,大力提高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稳定器功能,以有效地化解经济增长放缓时期农民工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农村劳动力离开熟悉的家乡、熟悉的生活环境,面临重新就业、适应全新生活环境的挑战,而一旦就业不理想甚至于无法就业或失业,则对社会稳定、和谐形成一定冲击和不利影响。目前,随着经济增长减速,农民工就业不足、失业、半失业人数会有所增加,失业压力、失业风险不断累积,此时的社会保险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应着重提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和农民工就业利益紧密相关的险种参保率,国家要大幅增加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投入,尽快实现社会保险对于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全覆盖率,最终实现全体国民均有社会保险支持,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的自由自愿参与和转移使用,统一城乡社会保险缴费率和保障水平、支付标准,简化支付条件和支付程序。扩大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覆盖面,提高福利标准。使社会保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降低农民工就业风险,促进就业秩序和社会秩序稳定。
5.完善就业保护政策,加强实际农民工权益保障,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在岗位技能培训、不公平解雇、解除合同、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最短的提前通知期、解雇限制、健康保护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修订、完善、细化就业保护政策和法律制度等正式规则,使就业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并具备可操作性,最大限度避免随意执法乃至于不执法现象。政府部门要强化就业保护制度实施和执行,重在效果。更要重视法律执行能力不同所带来的实际保护与名义保护的差距[8],“根据学者们对中东欧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研究成果,在许多转型国家不在于就业保护立法有多么严格或者多么宽松,而是在于能否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执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法律的执行度大大降低,大多数法律停留在纸面上”[9]。因而要加大用人单位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提高就业保护政策及法律执行能力和执行效率,严格执法,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就业保护执法的公众监督和监管,不能让权益保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尽快建立公益性质的就业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构,帮助农民工维护、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各类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维护农民工合法合理权益,要成为农民工利益代言人和守护者,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内部形成制约,以监督用工过程、保护就业权益,使得农民工的就业保护制度真正得以落实;在具体执法上,劳动监察部门是就业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主体和外部监管主体,要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为依据,重点对各类用人单位雇佣、使用和解雇农民工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效率,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结论
本文从年龄、就业方式以及就业的产业分布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对农民工就业的明显压力。从年龄特征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较大;从就业方式看,经济增长减缓对受雇就业农民工不利影响较为明显;从产业分布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各部门农民工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更加突出。因此,为缓解就业压力、尽快扩大就业规模,在坚持促进就业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就业政策的调整、优化来推动农民工就业。重点以加强就业规划和调控为基本,加快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强化实际就业权益保护,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当然,促进农民工就业涉及多方面的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 如果只靠单方面制度改革,则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而,要提高政策实施效果,需要统筹考虑这些制度、政策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套,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以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
[参考文献]
[1]刘伟,蔡志洲,郭以馨.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经济科学,2015,(4):5-17.
[2]孙文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数量关系解释[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16-26.
[3]谭菊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来自中国的证据检验[J].经济问题,2013,(6):55-58.
[4]陈东有,钱芳,周小刚.农民工就业波动现象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170-174.
[5]刘成玉,李玲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和行为调整[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299-304.
[6]牛犁.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J].经济研究参考,2014,(18):15-16.
[7]张庆.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13,(6):93-96.
[8]张庆.加强实际就业保护 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N].中国社科报,2015-05-27.
[9]方浩,姚先国.就业保护与劳动力市场绩效—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9):40-48.
〔责任编辑:刘阳〕
[中图分类号]F13;C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1-0123-06
[作者简介]张庆(1971-),男,黑龙江北安人,副教授,从事农民工就业、居民收入分配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约束下农民工就业研究”(12BJL02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减速双约束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11YJA790207)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