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分析

2016-03-03 14:11申小霜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通信智能电网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充分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通信业务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现状,其次探析了电力通信业务发展对通信的新需求,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智能电网发展对通信的新需求,并指出了未来几年内电力通信业务的重点发展目标。

关键词:电力通信;通信业务;智能电网;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6-006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6.030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的运行也必将更安全、更优质。电网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电网的生产控制、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都得应用到通信技术,电力通信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电力通信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尽快使我国的电网发展成为智能电网,研究新的通信构架、应用模式与通信技术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必须分析电力通信业务的应用及发展。

1 电力通信业务的应用现状

依据电力通信业务的功能与特点可将电力通信业务大致分为电网运行业务与企业管理业务,其中电网运行类业务又可分为运行控制类业务与运行信息类业务;企业管理类业务又可分为信息业务与办公业务。这些业务都要在通信网络的支撑下开展,但具体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又各不相同。

1.1 电网运行类业务的发展现状

1.1.1 运行控制类业务。运行控制类业务是用来控制电网运行的,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生产。由于这类业务不但要求通信时延好,而且要求通信的可靠性好。继电保护业务、安全稳定装置、调度自动化装置等是此类业务主要包括的内容。其中继电保护业务要求的电网通信时延要小于等于12ms,通信误码率要在10-8以内,并且要严格安排通信方式。安全稳定装置业务主要是利用通信设备联络2个或2个以上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来构成的,其主要目的是用来稳定控制电力系统。它要求的通信传输时延要小于30ms,通信误码率要在10-8以内,要求通信系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调度自动化业务可以获得一些电网的实际运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电网实时监视与控制,它要求通信系统的通信时延要小于等于100ms,通信误码率要在10-8以内,它对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

1.1.2 运行信息类业务。运行信息类业务不但覆盖范围广,同样对通道的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通信误码率要求在10-6以内,要求的通道时延可以稍微长一点,可控制在几百毫秒范围内,其主要的通信方式要求也是专网通信,辅助补充通信方式可利用公网通信。运行信息类业务为了更好地保障通信的安全与可靠,要严格要求通信通道路由与使用的技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通信通道是可以使用的,光通信2M通道或调度数据网是目前主要应用的通信通道。

1.2 企业类业务发展现状

1.2.1 管理信息类业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监及党群信息管理等是管理信息类业务主要包含的内容。管理信息类业务是支撑电力企业运行的,要求通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比较高,而要求的时延可以稍微长点,允许在几秒以内,也主要是靠专网来进行通信的,公网通信通常也只是作为辅助通信方式来使用。

1.2.2 管理办公类业务。办公通信类业务与办公信息类业务是管理办公业务的两大主要分类,满足企业内外通信需求是管理办公类业务的主要通信目的,其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内线办公电话与外线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等,综合数据网技术是以上业务主要采用的通信方式,通过公网连写电信、移动、联通进行通信。

2 电力通信发展现状分析

光通信是目前国内电力通信网主要应用的通信方式,应急通信或辅助通信主要应用的是卫星通信与公网通信。光通信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继电保护业务、安全自动装置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这极大地提高了通信通道的可靠性,满足了各类通信在带宽、时延等方面的需求,并且可以实现跨区域控制、跨系统分析与监视,一些新电网控制技术如电流差动保护与新EMS系统也开始逐步在电网中推广应用。目前地级市以上单位已经大多被传输网与数据网所覆盖,有的地区甚至已经实现了县级单位的覆盖,不同地区已经可以共享许多通信资源,以往在同一变电站建设多套通信系统的现象已经逐步得到改善,这样不但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各应用系统的控制范围也得到了极大扩展。

3 业务发展对通信的新需求

3.1 电力运行业务的发展

光纤通信将是继电保护通信业务的主要通信方式,装置的接入要实现以太网接入,保护信号的传输时延要小于12ms,对500kV线路的主保护、220kV线路主保护的通信通道要能够实现完全独立,线路具备光纤通信通道,要用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来作为主保护,通信设备与保护装置之间要能够实现采用光接口直接进行连接。

在稳控业务方面,光纤通信要能在稳控装置的主站、子站与执行站之间实现,传输信号的时延要小于30ms,每套稳控系统要能够实现完全独立的传输通道通信。电力通信的站间通信要逐步向站内通信延伸,以便更好地实现电网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单模光纤将是变电站内通信物理层的发展方向,变电站通信必将向着高速度、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在配电网方面,由于线路以及配电房挂式柜内是安装配电网设备的主要场所,这样就增加了配电网设备的安全难度,不便于日常维护,未来的配电网设备必将朝着便于安装与调试的方向发展,提高配电网设备的可靠性,如配电网设备承受高温、高湿的性能要不断提高,并且要具有很好的防雷性能。把配网设备的日常维护量降低,由于配电网设备需要覆盖很多的通信地区,远程管理功能要能在配电网设备中实现。

3.2 企业管理信息类业务发展对通信技术的新需求

企业管理信息类业务的发展要求通信技术的覆盖面要更广,要保证各级管理部门的信息能够畅通交流,并且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更高,由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一般是基于该类业务进行的,必须保证通信通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电力通信专网一般是该类信息主要采用的网络,若通信利用的是公网,那么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则必须具备。

4 智能电网发展对通信的新需求

智能电网的核心理念是应用一些先进技术如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把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实现更多的电网服务如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双向互动等,以便使电能的供应更安全、更经济、更可靠。电网要想实现智能化,必须有现代化的电力通信技术做基础,智能电网的总体性能将直接受到电力通信性能的影响。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力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在智能电网的各主体之间需能充分实现。电力通信技术要想满足智能电网的通信需要通信系统覆盖的范围要更广并且数据的传输量要更大。只有不断发展广域互联的通信设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的通信需求。此外,智能电网需要多层的通信网络构架,并且需要的通信介质要更安全、更高效。现有的电力通信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逐步满足智能电网的通信需求。未来几年内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该以提高网络可靠性,更好地服务智能电网为目标。

5 结语

总之,要想使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我们只有在了解通信现状、通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对通信技术进行探索与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通信技术才能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持续、可靠供电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伯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研究报告[R].2009.

[2] 苗新,张恺,田世明,等.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J].电网技术,2009,33(17).

[3] 杜志杰.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

[4] 黄盛,利韶聪.数字电网技术与电力通信平台[J].电力系统通信,2008,29(6).

[5] 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电力信息化,2009,7(2).

作者简介:申小霜(1983-),女,山西长治人,供职于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信息通信公司(监控班)。

(责任编辑:陈 洁)

猜你喜欢
电力体制改革电力通信智能电网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浅谈输配电价改革方案
我国发电权置换交易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冷接技术在电力通信的应用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OTN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